《四季养生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季养生 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医养生概论之一中医养生概论之一n健康促进会发言稿 前言前言n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上,中医药不仅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也确保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少有的源远流长。即使在现代医学主导的今天,中医药以其医学与文化一体,以及简、便、验、廉、治未病等特色优势,依然护佑着中国人民的健康,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n为答谢广大父老街房,阿叔,阿伯,阿姨,本地区各卫生站的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为回报社会,为了人类健康事业,身体健康是你们的心愿,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受我们院长的委托,在这里相互交流。总述总述n2009年2月,国家卫生部公布调查报告,2008
2、年中国人慢性病患病率为20%,也就是中国的慢性病人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而这个还只不过是有医生明确诊断的病例!如果加上大量没有确诊的病例和亚健康的人群,数量将达到多少?n调查结果还显示,有医生明确诊断的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人数由1993年的0.37亿增加到1.14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由1400万增加到7300万、脑血管病由500万增加到1300万);而糖尿病病例数从200万增加到1400万。总述总述n同时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中心的报告,我国仍然有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仍然是中国人的第一大疾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每年约有30万50万乙肝
3、患者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病。n所以:中国人仍然是东亚病夫!,为什么?n为什么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院不断繁荣昌盛,药物不断推陈出新,补品不断掀起高潮;可是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反而不断下降?总述总述n为什么一个个名人死于癌症,死于脑溢血,死于心脏病?为什么一个个百姓恶疾频生,因病致穷,人财两空?为什么乙肝是不治之症?为什么高血压是不治之症?为什么糖尿病是不治之症?为什么这些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n为什么癌症是不治之症?为什么一个个病人手术、放疗、化疗、射频、冷冻、伽玛刀,可是还是走上了不归路?这是因我们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引起各种疾病。第一讲:身体健康第一讲:身体健康n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4、要想长时期地保持这笔财富,并不难,只要注意健康问题、掌握健康知识,就能得到开启健康大门的钥匙。n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云:上工治未病;防病重于治病的道理,人人均懂得,但是具体化实施,并非人人乐于接受和参与;近数十年来,实践证明,预防疾病,是保持健康的唯一准则;从预防麻疹、天花、流脑、乙脑等等,其效果是有目其睹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n我们己经知道,现代人所患疾病中,由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劳逸结合,戒掉不良习惯,节食肥甘,调整心理状态等,均能起到预防多种疾病的目的。n在市埸经济中,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节凑的加快,市埸竞争的激烈,近年来出现一种社会文明病亚健康;亚健康
5、、可简单地理解为健康的透支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的临床症状,也称为第三状态;临床体检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患者频繁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亚健康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有关资料报道,当今世界约有: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以岁左右人群比例趋多。n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机体各器官功能紊乱;出现精神、胃肠,心血管、肌肉等几方面的症状。第二讲:养生概念第二讲:养生概念n养生又名摄生,是人类认识了与自然界的相应关系后,通过调摄精神形体,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和适应力,以达到防病却老,保持健康的目的。n强机体抗病力强机体抗病力;纵观自秦始皇以来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共有300多个皇帝,其中
6、活到70岁以上的只有16人,活到80岁以上的只有6人,其中唯独乾隆皇帝最长,活了89岁。n乾隆长寿的秘诀为:“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时时进补。”n十常: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n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第三讲:阴阳学说第三讲:阴阳学说n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n中医十分重视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
7、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什么叫神明呢?古人云:“变化莫测谓之神”。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n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如说文所言“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后来通过不断类比和不断引申,就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与阳两个方面。这时的阴阳不再特指日光的向背,而变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n1,阴阳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如管子乘马说:“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
8、周易则把阴阳学说从哲学高度进行概括,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周易说卦),“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把阴阳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视为宇宙的基本规律。2.事物阴阳属性归类事物阴阳属性归类n属性包括: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n阳:上外左南天,(白天-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化气;上升;动,兴奋;亢进n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成形,下降,静,抑制,衰退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n阴阳对立: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双方既是对立
9、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n1,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n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n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如白天与黑夜。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n阴阳互为消长;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前者称为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后者称为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如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四时气候的变迁,寒暑的更易,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程,但从
11、一年的总体来说,阴阳还是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的。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n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例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属阳的夏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冬天,属阴的冬天又可以转化成属阳的夏天。人体的病证,属阳的热证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属阴的寒证又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n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相互转化,一般
12、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则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n内经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来阐释阴阳转化的机理。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第四讲:五行第四讲:五行n有了阴阳就与五行相关了,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五种物质基础;五行有生克制化,使保持相对平衡。第五讲:中医健康观第五讲:中医健康观n1.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n阴阳具有互相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阴阳
13、消长和阴阳转化的特点;而最重要的是阴阳的动态平衡。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健康的基本条件。n2.正气内存正气内存:正气包括精气神,精血津液,抵抗能力,耐受适应能力,修复能力等,是人体各种机能的总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第六讲:影响健康的因素第六讲:影响健康的因素n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三种,1,自然界气候变化反常,2,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天灾,(如地震,海啸等等。n1.病邪侵入:病邪主要指六淫:六淫;是自然界的六气候;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在人体正气下降时,六淫侵入人体引起感冒等外感病;疠气侵入人体引起传染病。n2.情志所伤:七情指喜、怒、忧
14、、思、悲、恐、惊七种正常情志活动,当七情过度,超过了人体酌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正气虚弱,对情志刺激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导致疾病发生。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n3.劳逸过度劳逸过度:包括过劳、过逸。过劳包括劳力过度,所谓“劳则气耗”;劳神过度,用脑过度,积劳成疾;房劳过度,“因而强力,肾气乃伤”。n过逸:安逸少动,气机不畅,“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度安逸,阳气不振;长期用脑过少,精神萎靡,神思迟钝。n4.饮食失调: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n饮食不节n过饥,“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灵枢五味),长期摄食不足,营养缺乏,气血不足。n过饱,“饮食日
15、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饮食过度,营养过剩,发展为消渴、肥胖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n饮食不洁饮食不洁:食物陈腐变质,或被污染成,进食后出现胃肠道病变甚至食物中毒。n饮食偏嗜:包括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和食类偏嗜。“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师传),饮食寒热偏嗜,可化热伤阴或损伤阳气,导致阴阳失调;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它们各有不同作用和归于不同脏腑,五味偏嗜,影响脏腑功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食类偏嗜,嗜好如厌恶某类食物,时间一长,可发生病变
16、,如过食肥甘厚味,可致肥胖、生痰等;少食蔬菜水果等,可致维生素缺乏。第七讲:中医保健第七讲:中医保健n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是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n1.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精神内守:n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长寿诀为:“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最好是崇俭养廉,守拙全真。中医保健中医保健n2.春夏养阳,秋
17、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n素问四气调神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还说:“阴阳四时者,可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难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n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互根,为万物之本,四时所当并养,圣人为何要分春夏、秋冬呢?春夏为阳气化生之时,秋冬乃阴气用事之时,发用过多则易竭,故圣人养之于易竭之际,是所谓从其根也,根固则应用不穷矣。中医保健中医保健n3.虚风贼邪,避之有时虚风贼邪,避之有时n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风贼邪是指四时不正之气,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风贼邪
18、是指四时不正之气,所谓“虚风贼邪,避之有时”,就是说要注意避免外邪对人体的侵害,包括顺应四时,防六淫侵害如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等,避疫疠之气的染易,注意防止外伤、虫兽伤等。中医保健中医保健n4.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n饮食有节: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饮食的科学合理,归纳起来叫做“有粗有细,不甜不咸,食无求饱”。n重点讲烟、酒、茶、咸、粗、钙六个字n烟:平均每吸烟1分钟,可缩短予期寿命1分钟!因为香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烟雾中有高达36%的一氧化碳,使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与血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带氧能力,从而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动脉
19、内壁水肿,内皮损伤,脂质渗入血管壁,促使粥样硬化形成。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血管运动中枢,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并可使胆固醇增高、HDL降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医保健中医保健n酒:n酒乃五谷之精液,纯阳而不用阴,能行气活血,通行十二经络,少饮养生,多饮伤身。酒是等量衰减的,每小时衰减1015ml,过量饮酒不仅损害肝脏、神经等,且可导致高血压和脑出血的发生。如果没有脂肪肝、没有冠心病,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冠心病死亡率(13杯/天),可以升高HDL及载脂蛋白A1,降低纤维蛋白元浓度,对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中医保健中医保健n茶茶:饮料中茶最好,茶叶中以绿茶
20、最好,绿茶有一促抗氧自由基地,减少老龄化作用,所以喝茶可以延年益寿,减少肿瘤,减少动脉硬化作用。n咸咸:咸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钠的摄入量过多,不仅钠水潴留,造成水肿,使血压升高,心衰加重,而且可以损伤血管内膜;但钠有兴奋肌肉作用,低钠则浑身无力。一般每日摄钠量应为5-7克,钠还包括味精、苏打等。n粗粗:目前生活水平高,细粮多,粗粮少,饮食要粗细粮合理搭配,如玉米、红薯等粗粮对健康很有好处,能保持大便通畅,不会导致肥胖,并要多吃点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中医保健中医保健n钙钙:成人每人每天需钙量约800mg,而一般饮食中仅有500mg钙,因此单靠一般饮食易导致缺钙,缺钙:可导致
21、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疼、腿疼、老年抑郁忧虑等;龟背;骨折。最好补钙办法是每天喝一杯牛奶,日本有句话,叫做“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n饮食不能太甜,太甜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肥胖,易得冠心病。n起居有常起居有常n劳逸适度劳逸适度n运动适量运动适量。第八讲:四季养生第八讲:四季养生-春季养肝春季养肝n春季养生春季养生:春季气候对养生的影响: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此时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素问四气调神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n
22、1春季养生重养肝。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春季养生春季养生n2春季养生注意防春困。夜卧早起。n春季养生饮食宜用:最适合春季吃的食物n荠菜、春笋、鱼腥草、蕨菜、苦菜、苜蓿菜、大蒜、葱、山药、菠菜、莴笋、韭菜、大枣、樱桃、荸荠 四季养生四季养生-夏季养心夏季养心n夏季养生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夏季养生必须提高适应能力,以便安然地度过高热的天气。素问四气调神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n1夏季养生重养
23、心。夜卧早起。2注意去暑。n夏季最适合夏季吃的食物n苦笋、仙人掌、夏枯草、景天三七、枸杞子苗、姜、番茄、黄瓜、苦瓜、冬瓜、草莓、葡萄、桃、西瓜、乌梅 四季养生四季养生-秋季养肺秋季养肺n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保养机体的适应能力,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增强体质,为顺利度过寒冬打下基础。素问四气调神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养生秋季养生n1秋季养生重养肺。秋季养生防秋燥。早卧早起。n秋季养生干燥的秋季
24、,适量地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马齿苋、野菊、绞股蓝、菊芋、魔芋、芋头、山药、萝卜、红薯、百合、银耳、芝麻、梨、大枣、葡萄、石榴、柑橘、甘蔗、柿,菊花 冬季养肾冬季养肾n冬季养生冬季养生:冬季气候寒冷,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应该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早睡晚起。n素问四气调神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n1冬季养生重养肾。冬季养生注意保暖。早卧晚起。n冬季养生最适合冬季吃的食物:冬笋、藿香、观音苋、山韭、茼蒿、白菜、土豆、红薯、龙眼、核桃、栗子。n谢谢!讲得不好请原谅吧。长夏养脾长夏养脾n长夏:四季中夏末秋初时节,在脏属于脾经主事,长夏多湿气,所以一般皮肤病,湿疹多在这季节出现,由于夏月贪凉饮冷,易损伤脾胃,夏伤于暑,秋心阂疟,秋伤于燥,冬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心病瘟,春伤于风,夏必飧泻,脾恶湿喜燥,脾虚湿困的表现是:四肢沉重,面色黄,大便溏粘,小便黄赤,或黄疸;头脑沉闷,脘痞腹胀纳差,食不香味;或口中常出现甜味感,所在这时节,宜重点养脾为主,蔬菜以山药,薏米,土茯苓,木瓜,苦瓜,冬瓜等为主。伤寒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