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知识点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023099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知识点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 知识点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知识点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知识点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单元知识点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 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第六单元知识点精讲单元知识点庄子二则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 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一带)人。著名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 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二庄子的文章,机敏、幽默、诙谐, 想象力很强,具有浓厚的浪漫

2、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二、主题概述北冥有鱼:文章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 “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以及庄子“万物 与我为一”的思想。三、文言知识积累北冥有鱼1 .重点字词梳理北冥(mi ng)鳏鹏(kiln)按(tudn)徙(xi)齐谐(xi6)正色邪(y6)2 .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3 .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 .文言句子翻译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3、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作者简介见石壕吏的“作者简介二二、背景与主题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 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阳)。乾元三年(760)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 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上 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 眠的情景,表

4、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 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 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三、诗歌赏析诗人为什么要用“恶卧” 一词形容自己的“娇儿”呢?补充资料2:诗人对自己的孩子是有愧疚的。在他流落长安十年时,他的小儿 子饿死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而当他在安史之乱中,见到了分别一年 的家人时,“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而在成都时,他也常常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给家人带来,“入门依旧 四壁空,老妻靓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二当他看到孩子时,这

5、个“恶”是写孩子的睡相?还是写他自己的 内心?(表现内心对家人的愧疚)杜甫所写的痛苦仅仅是他一家人的痛苦吗?(不是,“自经丧 乱少睡眠”,诗人一家的遭遇只是这个时代中无数人民的缩影)这样的痛苦尽头在哪里?(没有尽头,“长夜沾湿何由彻”)诗句中“未断绝”的雨,还仅仅是写雨吗?(表现内心的痛苦) 诗人在此时,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痛苦。再读这几句诗,同样请 大家将重读韵脚,表现其中沉重的时代之音。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 泥中歇。翩翩

6、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 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 牛头充炭直。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土。生于河 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郭(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 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 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 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7、”。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二、背景与主题卖炭翁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其 题下作者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 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诗作通过叙述一个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 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三、诗歌赏析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 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 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 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 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

8、”的艰辛,再以荒 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 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二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 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 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 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 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二、文学常识0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 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

9、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 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0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 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 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0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铜的刘 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0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 篇词。0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 事俱备,只欠东分。0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 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10、。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0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一一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一一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 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0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 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0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 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

11、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 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 街亭一事。三、精美段落1、落叶纷纷扬扬地下,时间已扒下了它那美丽的外衣,为它穿 上了又黄又丑的旧大衣,并夺去了它的工作证。望着它们孤独的身影, 我看见了那些年老离职的人,它们不正像那样的人吗?虽已离职,但 心却永远停在了工作上,希望在有生之年,把爱献给社会。2、落叶飘飘扬扬,我的心也随它而去。它的生命即将完结。它 的生命固然很短,但却充实有趣。它年轻过,光辉过,或许当年它那 旺盛的生命力与华丽的外表是那些骄花贵草所不能比拟,但它所

12、想的 绝不是对生命的留恋,而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或许它认为即使在生 命的末端被人烧毁也是值得的,至少把它最后一丝温暖留在了人世间 的某个角落。3、在不知不觉中,秋天来了,它既没有春的温柔,夏的热情, 冬的冷漠,秋天是美丽而凄凉的。正如古人常叹!正如古人所写。秋 既凄凉又美丽,当看到黄中带绿的叶子们随风飘荡,又悄悄地落在地 上。4、一片片墨绿色的树叶在空中轻轻飘落,我接住了一片树叶, 仔细地端详着。应该是玉兰树叶吧?它正面是绿色的,摸起来滑滑的, 硬硬的,如同一块小小的盾牌。树叶的背面有一些棕色的细毛,用手 在上面轻轻拔拉,舒服极了。5、我最喜爱艳丽如花的枫叶,它红得发紫远看枫树犹如一团团 烈火

13、正在燃烧大地。枫叶的形状像爪子一样也像一个个胖胖的小手摸 摸它你就会感觉到它是多么的柔软多么的滑嫩。但它叶子的边缘却像 锯齿一样有点磨手。6、秋天里叶子穿上了金黄色的礼服,想象一下,如果将叶片去 掉了,叶脉就会像赛龙舟一样可以在水里划呀划呀,瞧,中间的主脉 像一条龙舟,侧脉像两边的桨,叶片上细小的纹路就像波澜荡漾的水。 秋天的树叶构成了 一幅幅美妙的图画。7、夏天,叶子长得枝繁叶茂,不留一点空隙。就像一把遮阳伞 不仅能为人们遮住火辣辣的太阳,和强烈的阳光,还能净化空气。美 化环境,为世界增添无限生机。8、我漫步走到树林里的一颗枫树旁,远远的看,仿佛一团烈火 在燃烧,近看,仿佛一朵红云上了树梢。

14、我来到树下,摘下一片枫叶, 只见那枫叶有五小瓣,每一小瓣叶子的周围都有一条花边。看着它, 我心中升起一幅图:一个鱼缸里,一只小金鱼摆动着它的大尾巴在那 游动。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二9、我喜欢秋天的落叶,喜欢将落叶深深地珍藏在我的书页了, 我的抽屉里,还有我装点的美丽的世界里,我从落叶的情素中找寻着 我的人生,找寻着我生命的颜色,还有我不得洒脱的渊源,落叶不仅 仅是舞榭楼台的谢幕,而是新的舞池的搭建,在喧哗声中,在秋风中, 在物语里,在有声与无声的世界里,落叶在轻轻地飘来飘去,在人海 的世界,在美丽的大自然。10、我在枫树林里漫步,周围都是树。秋天的季节已经来到

15、了, 亦将逝去。被秋风带走的是什么呢?是思念?还是快乐?心弦已 然随风飘荡。心中存留着无尽的幻想,依旧停留在那个花开的季节。 在这个叶落的季节,亦会留下什么呢?是那份纯真,还是那份激情? 时间的变迁与逝去,冲淡了心中曾经的执着,却留下令人辛酸的回忆。 时间的无涯,摸不透时间的外墙,也把握不住它的双翼。它过的是那 么快,也许,它也如落叶一般无痕。来的是那么无声无息,去的又是 那么匆匆,那么平静。(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

16、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 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 .字词过关濠梁(hdo) 稣鱼(tido)3 .词语解释。(1)是鱼之乐也:是:这。(2)全矣:全,完全、肯定。(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可不译。(4)请循其本:循:追溯。(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6)既已:已经。4 .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5 . 一词多义: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 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17、,可不译)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6 .文言句式: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四、鉴赏品读北冥有鱼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明确:第1层:描述鳏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 皆有所待。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 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鳏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 都是有所凭借。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 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8、 ”意思是说, 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 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 .章子和惠子争辩的问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明确:惠子坚信庄子是不知道鱼的快乐的,他的依据是什么?惠 子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为你不是鱼,所以 你也不知道鱼。他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像不像你们做的几何证明题, 一组组严谨的因为和所以。层层推理,讲究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2 .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的快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3 .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偷换概念避重就轻从故事讲述者上午角度出发,也是庄

19、子赢了。庄子结辩之后,惠 子没有再说话。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逻辑判断。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4 .出游的不止小白鱼,他俩也在出游,你觉得他们出游的心情怎 么样?会有不同吗?物我合一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5 .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礼记二则一、文学常识戴圣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脩县(今河南省商 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 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二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20、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 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二、主题概述虽有佳肴:本文通过论述“佳肴”与“食”、“至道”与“学” 的辩证关系,引出了 “教学相长”的观点,并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 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掺杂虚假或者骄傲浮 躁。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 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 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鉴赏品读虽有佳肴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 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

21、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 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的。6 、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 学相长”的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兑命“学学 半”的话加以佐证。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 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 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 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对“矜、寡、孤、独、废疾者” 五种人要实行

22、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男女婚配及时,有安定和睦 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女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珍惜劳动果实,无自私 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 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 “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 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货尽其用、人尽其力。马说一、作者简介韩愈(768年一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 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

23、,世 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 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 道合一” “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 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二、全文展示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24、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写作背景及主题概述马说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 未被采纳。虽然没能得到重用,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后来的几年内,他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 节度使张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别的赏识,所以常常郁郁寡欢,并有“伯 乐不常有”之叹。他进京城应试以图做官,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待 了十年之久,最终还是怀着无限怨愤离开了长安

25、。韩愈的坎坷遭遇正 是写作马说的思想基础,而此文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迹, 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文围绕中心命题展开论述,有正面的说理,也有反讽。说理深 析透辟,讽刺入木三分。因通篇采用比喻手法,只作马说,而意不在 马,所以耐人寻思。古人说蹙万里长江于尺幅之中,这种凝聚浓缩的 手法正是韩愈一支笔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既为作者起伏回荡、感慨 悲凉的情绪而倾倒,也为他简洁洗炼的笔墨所钦服。全文寄托了作者 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 了讽刺、针硬和控诉。四、鉴赏品读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什么深层含义?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提出论点,表明作者的见解

26、,强调了伯乐能 识马,千里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就会被埋没,从而说明了伯乐对千 里马的决定作用。同时这句话也交代了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 原因。2 .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感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描绘了千里马的悲惨遭 遇,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字里行 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答:因为没 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4 .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7、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 原因。5 .文章第2段结尾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反问句式,揭示了 “食马者”的愚妄浅薄,传达出作者的 委屈和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 不满。6 .文章最后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其真无马邪”承接上文的“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的 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其真不知马也”收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 了作者的愤慨之情。7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有什么深层含义,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本文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 比喻慧眼识人才者;“食马者”比

28、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作者以千里 马为喻,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 才、埋没人才的行为做了深刻揭露,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 痛惜之情。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使文章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更富有 感染力和说服力。唐诗三首预习重点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

29、义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 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 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 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 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二、背景与主题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 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 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 形势发生逆转,

30、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 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 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 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 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 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刻反映了战乱 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黑暗无能的 批判。三、诗歌赏析1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 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

31、不合常理的事? 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夜捉人老翁丢下老伴翻墙逃走了军队连老妇人都要2 .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3 .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 充完整(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 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 形象)4 .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 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5 .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

32、各个人的糟 遇。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6 .第3段只是叙述了老妇的苦啼申诉。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 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差吏决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这里是实 写老妇的苦啼申诉,虚写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 诉几层意思之间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