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总论 PPT课件.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016377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2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总论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医外科学总论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总论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总论 PPT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总论中医外科学总论n中医外科发展概况n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n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外科疾病的辨证n外科疾病的治法中医外科学的特点n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科,是研究和探讨发生在人体体表的,肉眼可见的疾病发生、发展、转化、预后的一般规律及其辨证施治的一门学科。n特点是:以中医基础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强调了毒邪和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证和辩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和整体相结合。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一、起源n1、简单的清创、止血法n2、原始的外用药n3、原始的外科器械和小手术n4、独立分科:周代周礼天官篇

2、将医生分为四类,其中疡医即外科医生。“疡医掌肿疡、溃疡、金创、折疡之祝药劂杀之齐。”n5、类似丹药的发明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二、形成n春秋战国时期n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文献,在其中记载了许多外科病名,如“创伤、冻伤、诸虫咬伤、痔病、肿瘤等,也记载了许多外科治法,如“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等。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黄帝内经中阐述了许多外科理论n灵枢玉版篇:“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痈疽。”阐述了情志与化脓性疾病的关系。n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丁。”饮食不节与外科疾病的关系。n灵枢痈疽篇:“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

3、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精辟的论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总之,内经一书对外科的形成贡献很大,记载了十七种外科病名,提出了针、砭、熨贴、按摩、醪药、手术等治疗方法。认识到火毒、饮食、情志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密切,所以中医外科的理论源泉来源于内经。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汉代n华佗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麻沸散,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剖腹术剖腹术和死骨剔除术死骨剔除术。n张仲景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对外科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提出了“疮家忌表,流脓过多不能发汗”的理论,记载了“肠痈”、“肺痈”、“浸淫疮”等病名,创立了大黄牡丹皮

4、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为后世中医中药治疗急腹症打下了基础。n因此,到了汉代,从理论、实践、药物、手术、著作多方面看,中医外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三、发展n晋代晋代葛洪葛洪肘后方肘后方中记载了海藻治瘿海藻治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含碘的药物治疗甲状腺肿大的记载;疯狗脑疯狗脑治疗狂犬病治疗狂犬病,开创了免疫疗法治疗疾病的先河。n晋末晋末的龚庆宣龚庆宣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主要内容有:痈疽的鉴别诊断,内外处方140余个,对鉴别有脓无脓较为详尽;提出的外伤用止血、收敛止痛;痈疽用清热解毒;肠痈用大黄汤,但脓成不可服

5、用等。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隋代隋代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书中记载了许多外科疾病,尤其是皮肤病的病因病理,如疥疮由虫所致,漆疮与过敏体质有关。在“金疮肠断候”一节,对肠吻合术的操作、术后的饮食及预后的判断都论述得相当详尽,可见,当时我国的腹部外科手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唐代唐代孙思邈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的百科全书,记载了食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气病、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都是后世已证实了成功的经验,提出了用葱葱管导尿管导尿,是世界上最早

6、的导尿术,比法国用橡皮管导尿早了1200余年。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宋代宋代 n国家出版的国家出版的圣济总录圣济总录提出了“五善七恶五善七恶”n太平圣惠方完善了“五善七恶”学说,提出了“五善七恶”的鉴别,创立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n外科精要外科精要由江西的陈自明陈自明所著,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著作,它强调了外科的整体观念,主张内服和外用并重,强调对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虚实,记载了多个托里排脓方药,至今仍应用于临床。n东轩居士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卫济宝书是一本论述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专著,书中介绍了灸板、消息子、炼刀、竹刀、小钩等。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金元时期金元时期n朱震亨朱震亨外科精要

7、发挥n危亦林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学专著,对中医外科的贡献也较大,他继承了陈自明的观点,强调整体观反对局部论,主张治疗疮疡必须先审阴阳虚实,然后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四、成熟n明代明代n汪机汪机的外科理例外科理例本书以医案为主,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玉真散治疗破伤风玉真散治疗破伤风。n王肯堂疡科准绳、申斗垣的外科启玄、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都各具特色。n陈司成陈司成的霉疮密录霉疮密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指出此病是由性交传染,且会胎传,主张用丹砂、雄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是世界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载。中医外科学发展概

8、况n明代陈实功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外科正宗,该书详尽论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辨证、治法、预后等,被后人认为是“列证最详、论治最精列证最详、论治最精”的一部外科学专著。陈实功的学术思想被后人继承,形成了一大学术流派正宗派正宗派。n正宗派的学术思想及特点:1、疮疡发病必根于脏腑,以脏腑辨证为主。2、治疗上着重于调理脾胃。3、善用外科手术和腐蚀药。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清代清代n王洪绪王洪绪(王维德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外科全生集,为“全生派全生派”的创始人,公布了家传的秘方“阳和汤”、“醒消丸”、“犀黄丸”。n全生派的学术思想:1、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施治法则,红肿为阳,白肿为阴。2、主张“以消

9、为贵,以托为畏”。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高锦庭高锦庭疡科心得集疡科心得集,为心得派心得派的创始人。n心得派的学术思想:1、揭示了外科病因的一般规律,在上部多风温、风热,中部多气郁、火郁,下部多湿热、寒湿。2、将温病学说融汇于外科的辨证治疗之中,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n近代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内容简要,并且用一些西医的观点来解释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外科学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各省市都成立了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中医外科作为主要学科占有一席之地,对治疗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如天津疮疡研究所治疗慢性溃

10、疡、慢性窦道疗效显著、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效果良好,对男性病的研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前景广阔。我院的中医外科对治疗和抢救毒蛇咬伤具有特色,对毒素毒理的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疾病命名n以部位命名:如颈痈、背痈、手发背n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n以脏腑命名:如肠痈、肺痈n以病因命名:如冻疮、破伤风、漆疮n以症状命名:如红丝疔、麻风n以形态命名:如岩、蛇头疔、鹅掌风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疾病命名n以颜色命名:如白癜风、丹毒n以疾病特性命名:如烂疔、流注n以范围大小命名: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发n以传染性命名:如疫疔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分类

11、释义n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疮疡: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或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病的总称。n肿疡: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n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n胬肉:疮疡溃后高突于疮口的腐肉。n 痈:有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生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内痈是生于脏腑的脓肿。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分类释义n疽:分有头疽和无头疽。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无头疽发于骨骼及关节问,皮色不变。n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n根脚:肿疡之基底部。n应指:患处已化脓,用手按压有波动感。n护场:指正气能约束邪气,使疮疡不至于深陷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n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

12、口使空腔较大,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n痔:凡肛门、耳、鼻空窍等处有小肉突起者都称为痔。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分类释义分类释义n漏:凡溃疡疮孔处流脓经久不止者为漏。n痰:发生于皮里膜外,皮色不变,按之有囊性感。n毒:以毒取名的疾病很多,不能代表某一种性质的疾病。n结核:泛指一切皮肉之间的圆形肿块。n岩:坚硬如石,高低不平,状似岩突,破溃后疮口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n五善:指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n七恶:指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n顺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顺证。n逆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称逆证。外科疾病

13、的致病因素n一、外感六淫邪毒一、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n致病特点:n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人体致病。n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时致病。n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节性。n4、六淫邪毒致病具有一定的部位。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n5、六淫邪毒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混合致病。n6、六淫邪毒可以挟脏腑蕴毒致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二、特殊邪毒二、特殊邪毒n含义:在外科疾病中,一些不能用六淫致病特点来解 释的,发病症状、特点较特殊的,称为特殊邪毒。n特点:1、发病急骤。2、发展迅速。3、有的具有传染性。4、局部和全身症状

14、明显。n分类:1、虫兽毒。2、药毒与食毒。3、漆毒。4、疫疠之毒。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三、外来损害三、外来损害n因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强酸、强碱烧伤及寒冷冻伤均能直接伤害人体,产生严重的全身和局部症状。n外伤后感受邪毒也可以引起外科疾病。n外伤后影响局部的气血运行也可以产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四、情志内伤四、情志内伤n1、情志与赘生性外科疾病的关系。精神刺激因素 郁怒 忧思 伤肝 伤脾 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 气郁火郁 痰湿 郁气郁火痰湿与气血凝结 赘生性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2、情志失调与化脓性外科疾病的关系。n化脓性外科疾病多由气血凝滞,凝滞化热,热胜肉腐,肉腐成脓所致。肝主

15、气,主疏泄,对人体的气机调畅起着重要作用,肝气不疏,则易引起气滞血淤,产生或加重外科疾病。n3、情志失调所致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肝经部位。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五、饮食不节五、饮食不节n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丁”说明了恣食膏粱厚味或辛辣醇酒之品,可使脾胃机能失调,则湿热火毒内生,产生痈、疖等疾病。n饮食不节可以产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患者更需要节制饮食,否则将会加重病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六、房室损伤六、房室损伤n主要是房劳过度,以及早婚、生育过多导致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小儿先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因素均能导致身体虚弱,易被外邪侵犯,产生外科疾病。n特点:1、慢性。2、迁延

16、性。3、合并冲任 不调的与月经有关。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七七 痰饮瘀血痰饮瘀血 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外科多与肿块性疾病、赘生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与气气血、脏腑、经络、正气血、脏腑、经络、正气的关系极为密切,各种病邪作用于机体,引起邪正斗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失常,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而发生外科疾病,这些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一、气血发病学说一、气血发病学说n、外科疾病的发生发

17、展和气血的关系。n1、气血盛衰与否与外科疾病的发病有一定气血盛衰与否与外科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的关系。n外科密录疮疡内外论“天地之六气无岁不有,人身之七情何时不发,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盖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而气血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而气血衰内正不能拒衰内正不能拒。”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2、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n人身之气血相辅相承,循环往复,周流全身,这是气血循环的正常生态,倘若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客于经络,则这种生态循环被破坏,产生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滞久化热,热胜肉腐,则引起痈肿。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3、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n灵枢痈疽篇荣卫

18、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指出了气血凝滞的发展和变化是个动的过程。当致病因素造成了局部气血凝滞之后,通过治疗,去除致病因素,使局部气血运行正常,则使外科疾病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假如气血凝滞进一步发展,郁而化热,致使热胜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成脓,当脓肿形成后,若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或脓肿自行破溃,则毒随脓泄而解,进而腐肉脱落,新肉生长,而疮口愈合。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3、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n各种致病因素 机体 气血凝滞 瘀久化热 热胜肉腐n 经络阻塞 肉腐成脓n 肿肿 红热红热 脓肿脓肿n 溃 疡 生肌收口

19、n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外科疾病预后与气血的关系 n气血的盛衰与否,直接关系着外科疾病的起发、破溃及病程的长短。n气血盛易起、易脓、易溃、易敛,病程短,预后好n气血衰难起、难脓、难溃、难敛,病程长,预后差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二、脏腑发病学说二、脏腑发病学说n(一)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与外科疾病的关系n1、诸痛痒疮,皆属于心。n心属火,正如医宗金鉴“痈疽原为火毒生。”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以火毒、热毒多见。n心主血脉,气血的盛衰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关系密切。n2、诸湿肿满,皆属于脾。n湿指渗出性疾病;肿包括肿核、肿胀。脾主运化水湿,若运化失调,则水湿泛滥,溢于肌肤为渗出性、糜烂性皮肤病,或肢体

20、肿胀,水停成痰,痰、瘀、气互结则形成肿核。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3、诸寒收引,皆属于肾。n由于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如果肾阳不足则会出现畏寒肢冷的现象,肾阳虚弱易感寒邪,寒邪外迫,阳气不能通达四末,寒邪凝滞经脉,发生脱疽等疾病。n4、肺主气,肺卫气虚,则肌表不固,易受风邪侵袭,发生瘾疹。n5、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乳络疏泄不畅,易发生各种乳房疾病。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三、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三、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n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外科疾病的辨证n第一节第一节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应用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应用 n第二节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辨阴证阳证n第三节第三节 辨肿、痛

21、、痒、脓、麻木辨肿、痛、痒、脓、麻木n第四节第四节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溃疡的色泽、形态n第五节第五节 辨经络部位辨经络部位n第六节第六节 辨善恶顺逆辨善恶顺逆外科疾病的辨证n 第一节、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第一节、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一、望诊一、望诊、望色 压之褪色 热在气分 1、鲜红色热邪 压之不褪色 热在血分 2、暗红色和紫红色热极、瘀血、脾虚 3、白色:疮疡病寒毒、湿毒;皮肤病气血不和、气阴亏损 4、黄色湿热 5、黑色热盛或肝肾不足外科疾病的辨证n 、望神 素问“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望神主要是用来判断正气的盛衰及外科疾病的预后。失神主要是意识、运动、反射及感觉发生障碍

22、。毒素进入脑组织,早期使脑细胞抑制,病人表现为淡漠嗜睡,中医辨证为邪入心包。如果出现谵狂、兴奋,说明脑缺氧、酸中毒或脑水肿。皮肤病中的望神,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变化,乳腺增生病的患者表现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安;硬皮病的病人表现为抑郁、情绪低落;神经性皮炎患者早期精神兴奋,晚期则表现为抑郁。外科疾病的辨证n、望形态 主要观察患者的体态及体位。肥人多痰湿;瘦人多火;驼背者多为胸椎的病变;颈项强直不能活动多考虑为颈椎病或脑疽;行走跛行者多为下肢筋骨关节有病;面若狮面、眉毛脱落者是麻风。n、望舌苔:舌质反映气血的情况,舌苔反映脾胃的情况 舌尖红苔薄黄热在气分单纯性的感染 舌质红苔黄腻为湿热混合感染 舌胖

23、嫩边有齿印气虚、阳虚激素舌 舌红绛苔光如镜胃阴虚抗菌素舌外科疾病的辨证n二、闻诊二、闻诊、听声音、语音:谵语、狂言多是疮疡热毒走黄或内陷的证候。呻吟、呼号多是疮疡病毒势盛或溃烂时出现疼痛的表现。、呼吸:气粗喘急,是走黄或内陷、邪毒内攻于肺的征候之一。气息低促,是正气不足的虚脱患者。、呕吐、呃逆:疮疡初起见之,为阴伤胃虚。若大面积烧伤或癌症晚期见之,为胃气将绝,预后多不良。外科疾病的辨证n、嗅气味 主要是嗅脓液的气味,如溃疡无异常气味者容易痊愈,倘若脓液腥臭难闻,病在深处则难愈。如胸腹部溃疡闻到臭气,一般是透膜的表现。如肛痈患者溃脓臭秽,则易形成瘘管。小儿头部糜烂结有黄痂,伴有鼠尿臭者为头癣。外

24、科疾病的辨证n三、问诊三、问诊n、寒热:形寒发热是人体与疾病抗争的反应,发热通常可以分为三期:上升期、持续期、下降期。n阳证疮疡疾病发病的一般规律是:初期为上升期,体温在37.5-38之间;中期为持续期,体温常在38-39之间;后期体温逐渐下降。n如果疮疡脓出而发热不退为毒邪未清、正不胜邪,疮疡病中后期出现寒战高热多为走黄或内陷的表现。n阴证疮疡初起一般无发热,中期可有低热,后期则为往来寒热。外科疾病的辨证n、汗液n若痈证而见汗出热退,是邪随汗泄,为消散的表现;汗出热不退,是邪盛难消,为酿脓的表现。n暑湿流注,汗出热不退,除有酿脓之变外,还应考虑有续发的可能。n流痰、瘰疬等病出现潮热、盗汗或自

25、汗,多是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的现象,而且两者常相互为患。外科疾病的辨证n、饮食n渴喜冷饮为热重,渴不思饮为湿重,饮食有味说明脾胃功能正常,不思饮食则脾胃已衰。n在皮肤病中特别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多由鱼腥发物或饮酒所致。外科疾病的辨证n、二便n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黄浊,为火毒湿热内盛所致。n大便溏薄,小便清长,为寒湿内蕴的表现。n肠痈出现大便的次数增多,似痢不爽,小便频数,为酿脓内溃之征兆。n大便长期秘结,便血鲜红,便时疼痛,为内痔或肛裂。n大便形状变细,久泻久痢,出现习惯性改变,为锁肛痔或肛门手术后引起的肛门狭窄。外科疾病的辨证n、病因或诱因n乳房结块,经久不散,多由情志引起,

26、易形成乳房肿瘤。n感受疫畜之毒,则易产生疫疔。n接触某些油漆、化妆品、化工原料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n服用某些药物容易引起药物性皮炎。n性病患者多有冶游史。外科疾病的辨证n四、切诊四、切诊n、脉诊、脉诊n、浮脉: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脉浮无力,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则有续发的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n、沉脉: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深部,为寒凝络道,气血壅塞;溃疡脉沉,是遗毒在内,气血凝滞未解。n、迟脉:肿疡多为寒邪内蕴,气血衰少;溃疡脉迟,多是脓毒已泄,邪去正衰。外科疾病的辨证n、数脉:肿疡脉数,为热邪蕴结

27、,其势正盛,或为酿脓;溃疡脉数,为热邪未净,毒邪未化,正气已衰。n、滑脉:肿疡脉滑而数,为热盛,为有痰,或为酿脓;溃疡脉滑而大,为热邪未退,或痰多气虚。n、涩脉:肿疡脉涩,为实邪窒塞,气血凝滞;溃疡脉涩,为阴血不足之象。n、大脉:肿疡脉大,为邪盛正实;溃疡脉大,为邪盛病进,其毒难化。n、小脉:肿疡脉见细小,为正不胜邪;溃疡脉细而小,大多属气血两虚。外科疾病的辨证n、触诊、触诊n触诊是利用手的感觉触摸病变局部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触诊主要是触摸体表的肿块和淋巴结。我们必须了解其大小、质地、活动度、光滑度以及数目。n有些皮肤病需要触摸皮肤的硬度,有些周围血管疾病需要触摸肢体的温度及趺阳脉的搏动的强弱

28、和有无。外科疾病的辨证n第二节、辨阴证阳证第二节、辨阴证阳证n一、阴阳是外科辨证的总纲一、阴阳是外科辨证的总纲 表、热、实阳 里、寒、虚阴n二、症状的阴阳分类二、症状的阴阳分类 1、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2、病位深浅 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3、皮肤颜色 红活光亮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4、皮肤温度 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5、肿形高度 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外科疾病的辨证n6、肿胀范围 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的属阳;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的属阴。n7、肿块硬度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n8、疼痛感觉

29、疼痛比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酸痛或抽痛的属阴。n9、脓液稀稠 溃后脓液稠厚的属阳;稀薄或纯血水的属阴。n10、病程长短 阳证的病程比较短;阴证的病程比较长。n11、全身症状 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逐渐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恍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脓后更甚。n12、预后顺逆 阳证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阴证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外科疾病的辨证n三、外科阴阳的转化三、外科阴阳的转化n、阳中有阴 颈痈:疼痛甚,发热,口干阳 初起局部肿块色白,坚硬阴 流注:发热甚,疼痛阳 初起时局部皮色不变阴n、阴

30、中有阳 脱疽:初、中期局部怕冷,皮色苍白、青紫,得暖则 舒阴;疼痛甚阳。外科疾病的辨证n、阳证变阴 炎症包块,出现红肿热痛,但经大量抗生素或苦寒药治疗后,疼痛减轻或不痛,局部颜色由红逐步恢复正常。急性炎症 亚急性 慢性n、阴证变阳 脱疽的病人早期局部怕冷、色白,为阴证的表现。但在坏死期,局部变红,甚则溃烂则为阳证表现,即为阴证转阳。外科疾病的辨证n第三节、辨肿、痛、痒、脓、麻木第三节、辨肿、痛、痒、脓、麻木n一、辨肿 、机理:n中医:“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n西医:细菌毒素 机体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液成分外渗 局部肿胀 、总纲:红肿高突,根脚收束 实证、阳证

31、 白肿平坦,肿势散漫 虚证、阴证若肿势迅速扩散,伴疮顶陷里 走黄、内陷外科疾病的辨证n、病因1、火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灼热疼痛。2、寒肿:肿而木硬,皮薄不泽,不红不热,常伴酸痛。3、风肿: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不热,轻微疼痛。4、湿肿:肿而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则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 泡,破流黄水。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馒或硬如岩石,不红不热。6、气肿:肿势皮急内软,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7、瘀血:肿而胀急,色如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8、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9、实肿:肿势高起,根盘收束。外科疾病的辨证n、辨肿的色泽与部位 以红色为主 表浅的肿块 色泽 以白色为主或透红一点

32、 深部肿疡 手足掌跖部 皮肤致密 哑铃状肿 部位 皮肉丰厚 肿块或肿胀不明显外科疾病的辨证n二、辨痛n疼痛是疮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增剧或减轻,又常为病势进展或消退的标志。、机理 中医: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西医:肿胀压迫神经或细菌毒素刺激末梢神经痛。、辨证总纲 疼痛拒按 实 疼痛喜按 虚外科疾病的辨证n、病因辨证1、热:皮色鲜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2、寒: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暖则痛缓。3、风: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4、气: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暖怒甚。5、化脓:形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 应指。6、瘀血: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 色青

33、紫而胀痛。外科疾病的辨证n、辨疼痛性质n1、卒痛:疼痛突然发作,痛势急剧,多见于急性疾患。n2、阵发性痛:忽痛忽止,发作无常,多见于胆道胃肠道寄生虫等疾患。n3、持续性痛:痛无休止,持续不减 阳证未溃n 痛势缓和,持续较久 阴证初起n4、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浅表。n5、灼痛:痛而有灼热感,病变多在肌肤。n6、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n7、钝痛:疼痛滞钝,病变多在骨髓和关节。n8、抽掣痛:疼痛时有抽掣感和放射痛。n9、绞痛:痛如绞割,以致坐卧不宁,辗转不安。n10、啄痛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病变多在肌肉,多见阳证化脓 阶段。外科疾病的辨证n、疼痛和肿胀结合起来辨1、先肿后

34、痛 病浅在肌肤2、先痛后肿 病深在筋骨3、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 流注4、肿痛坚硬如石,日久渐肿胀 岩证外科疾病的辨证n三、辨痒三、辨痒n、机理:热胜则痛,热微则痒,风盛则痒,血虚则痒。1、肿疡作痒、肿疡初起:主要为风温、风热所致。、肿疡中期:表示毒邪炽盛,病情恶化。、肿疡后期:毒势已衰,将愈之兆。外用药的刺激2、溃疡作痒、脓尽:表示气血渐充,新肉生长,将敛之象。、脓腐多:表示护理不当,脓区不洁。外科疾病的辨证n3、皮肤病作痒、风盛作痒:常走窜四注,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湿性作痒:常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或有传染性,越腐越痒,多为湿性。、热胜作痒:皮

35、肤瘾疹,鲜红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滋水淋漓,但不会传染。、虫淫作痒:常浸淫四窜,黄水频流,壮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最易传染。、血虚作痒:长伴皮肤干燥、脱屑作痒。外科疾病的辨证n四、辨脓四、辨脓n脓是由热盛肉腐,蒸酿而成的,也是由气血所化生,脓是在肿疡阶段不能消散时所出现的主要症状。出脓是正气载毒外泄的表现。n辨脓的方法1.手法辨脓 有脓:按之灼热、痛甚、中软、指起即复(应指)者。无脓:按之微热、不甚痛、块硬、指起不复(无应指)者。成熟:肿块已软、边界已分、疼痛已缓解、是脓已成熟。未成熟:肿块散漫、边界不清、其块仍硬、疼痛不缓者是脓未成 熟。浅部:肿块高突,轻按之便痛而应指者。深

36、部:肿势平坦,皮色不红不热或微红微热者,重按之则痛而应 指者。2.透光辨脓法3.点压辨脓法4.穿刺辨脓法外科疾病的辨证n(二)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1.1.脓的形质脓的形质:宜稠不宜清。稠厚者:元气渐充;稀薄者:元气多虚。先出黄色稠厚脓液,次出黄稠滋水将敛之象。薄脓转稠脓者:体质渐复,为收敛佳象。厚脓转薄脓者:体质渐衰,一时难敛。2.2.脓的色泽脓的色泽:宜明净不宜污浊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之佳象。黄浊质稠:为气火有余。黄白质稀,色泽洁净:气血虽虚,不为败象。脓色绿黑稀薄:蓄毒日久,有损伤筋骨之可能。脓中挟有瘀血,色紫成块者:血络受伤。3.3.脓的气味脓的气味:宜腥臭不宜恶臭。外科疾病

37、的辨证n五、辨麻木五、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毒邪炽盛,以致经络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疔疮,有头疽毒邪炽盛麻风,脱疽气血不运,脉络阻塞。外科疾病的辨证n第四节第四节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溃疡的色泽形态n一、色泽:一、色泽:红活鲜润为佳兆;灰绿晦暗为败象。n二、形态:二、形态:岩性溃疡:表面呈菜花状,凹凸不平,易出血。结核溃疡:呈空腔或窦道,有败絮样或豆腐渣样物质。麻风溃疡:呈穿凿性,无知觉。梅毒溃疡:呈边缘削直,基底高低不平,有知觉,但不痛。外科疾病的辨证n第五节第五节 辨经络部位辨经络部位n一、人休各部位经络所属一、人休各部位经络所属头顶:正中督脉;两旁足太阳膀胱

38、经。面部、乳部:足阳明胃经。耳部前后: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心部:手心手厥阴心包经;足心足少阴肾经。背部:属阳经臀部:外侧手三阳经;内侧手三阴经。腿部:外侧足三阳经;内侧手三阴经。腹部:属阴经。外科疾病的辨证n二、辨经络对治疗的意义二、辨经络对治疗的意义n(一)经络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手足太阳、手足厥阴多血少气和营活血,补气托毒。手足少阴、手足少阳、手足太阴多气少血养血行气。手足阳明多气多血行气活血。n(二)外科引经药的使用手太阳经黄柏,蒿本;足太阳经羌活;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葛根;足阳明经白芷,升麻,石膏;手少阳经柴胡,青皮,附子;足少阳经柴胡,青皮;手太阴经桂枝,升麻,白芷;足太阴经

39、升麻,苍术,白芍;手厥阴经柴胡,丹皮;足厥阴经柴胡,川芎,吴茱萸;手少阴经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独活,知母,细辛。外科疾病的辨证n第六节第六节 辨善恶顺逆辨善恶顺逆n善恶顺逆是判断外科疾病预后好坏的一种辨证方法。所谓:善:即为好现象;恶:即为坏现象;顺:即为正常现象;逆:即为反常现象。善恶指全身情况;顺逆指局部症状;善恶顺逆是相对而言的。n顺证: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照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即为顺证。n逆证: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即为逆证。外科疾病的辨证n一、辨善证、顺证n五善 1、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2、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3、脾善:唇色滋

40、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4、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5、肾善: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n顺证 1、初起:由小渐大,疮顶高突,焮红疼痛,根脚不散。2、已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3、溃后:脓液稠厚黄白,色鲜不臭,腐肉易脱,肿消痛减。4、收口:疮面红活鲜润,新肉易生,疮口易敛,感觉正常。外科疾病的辨证n二、辨恶证、逆证n七恶 1、心恶: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2、肝恶: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3、脾恶: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4、肺恶:皮肤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煽动。5、肾恶:时渴引饮,

41、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6、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7、气血衰竭: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n逆证 1、初起:形如黍米,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2、已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3、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4、收口: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经久难敛,疮面不知痛痒。第五章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分类:分内治法、外治法两大类分类:分内治法、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n 初起初起 已成已成 溃后溃后 邪毒蕴结 瘀滞化热 脓毒外泄 经络阻塞 腐肉成脓 正气耗损 气血凝滞 消法消法 托法托法 补法补法内

42、治法n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n托法:用透托和补托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毒邪随脓外泄,以免邪毒内陷。n补法:用补益药物扶助正气,助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n消、托、补是内治法的总则。消、托、补是内治法的总则。内治法n一、消法一、消法 (三)、清热法:(三)、清热法:n1、含义:、含义:运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热毒蕴结的主要法则。n2、机理:、机理:因为外科病由热邪火毒所致者甚多,火毒内蕴则腐肉成脓,且火毒炽盛,正气虚损,可致火毒内陷,因此,应用“寒凉直折火毒”之剂,则能够清解火毒。内治法n3 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清热解

43、毒)清热解毒:n适应症:适应症:红肿热痛之阳症 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蒲公英,银花,紫地丁,野菊花,天葵子。(2)清气分热)清气分热:n适应症:适应症:红肿热痛或白肿热痛之阳症或皮肤病之皮损焮红灼热,脓疱糜烂等,伴有发热,口渴,喜冷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内治法n3 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3 3)清血分热:)清血分热:n适应症:适应症:适用于焮红灼热之外科病或红斑瘀点,灼热之皮肤病,伴见高热,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

44、犀角地黄汤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犀角,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大青叶等 (4 4)养阴清热:)养阴清热:n适应症:适应症:阴虚火旺之外科疾病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知柏地黄汤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生地,玄参,麦冬,龟板,沙参,知母,黄柏等 (5 5)清骨蒸潮热:)清骨蒸潮热:n适应症:适应症:虚损性外科疾病虚热不退的病者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清骨散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地骨皮,青蒿,别甲,银柴胡等。内治法n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苦寒败胃,不宜久用:苦寒败胃,不宜久用:苦寒败胃,影响消化功能,致使气血生化乏源,影响预后;苦寒可伤阴化燥,引起低热;寒凉可以冰凝气血,使急性炎症转为恶急性和

45、慢性炎症。n、脾胃虚寒者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内治法n一、消法一、消法 (八)、和营法:(八)、和营法:n1、含义:、含义:是用调和营血,活血散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畅流,从而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n2、机理:、机理:外科疾病的产生是由于“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所致,故应用调和营血,活血散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营卫气血畅行,而逆转病机,达到治疗外科疾病的目的。内治法n3 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活血化瘀)活血化瘀n适应症:适应症: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淡红,或不红或青紫者。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等。(2)破血逐瘀)破血逐瘀

46、n适应症:适应症:瘀血凝聚,闭阻经络所引起的外科疾病。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大黄zhe虫丸n常用药物:常用药物:zhe虫,水蛭,大黄,三棱,莪术等。内治法n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本法须与他法合用。n、火毒炽盛者,气血亏损者不宜用。内治法n二、托法二、托法n托法适用于托法适用于疮疡的中期n1、补托法:、补托法:邪盛正虚邪盛正虚n益气托毒益气托毒托里消毒散托里消毒散n养阴托毒养阴托毒竹叶黄芪汤竹叶黄芪汤n温阳托毒温阳托毒神功内托散神功内托散n2、透托法、透托法邪盛正实邪盛正实透脓散透脓散内治法n三、补法三、补法 (一)、(一)、调补气血阴阳调补气血阴阳:n1、益气、益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n2、补

47、血、补血四物汤四物汤n3、养阴、养阴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n4、温阳、温阳右归丸右归丸内治法n三、补法三、补法 (二)、(二)、调补脾胃调补脾胃:n1、理脾和胃、理脾和胃异功散异功散n2、和胃化浊、和胃化浊温胆汤温胆汤n3、清养胃阴、清养胃阴益胃汤益胃汤外治法 是是指指运运用用药药物物、手手术术以以及及其其他他方方法法,施施治治于于病病变变部部位位或或体体表表的的一一定定部部位位以以达达到到治治疗疗目目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方法。分类:药物疗法、分类:药物疗法、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其他外治法。其他外治法。外治法一、药物疗法一、药物疗法 概概念念:又又叫叫做做外外用用药药,是是指指将将药药物物制制成成

48、一一定定的的剂剂型型,使使用用于于病病变变部部位位或或体体表表的的一一定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类外治法。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类外治法。分分类类:膏膏药药、油油膏膏、箍箍围围药药、掺掺药药、草草药药等等外治法1、草药、草药 (1)适应症:)适应症:一切具有红肿热痛的阳症肿疡 (2)制备方法:)制备方法:采用各种新鲜的草药,捣料外敷患处 (3)常用的药物常用的药物:蒲公英、野菊花、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半枝莲、芙蓉花、叶等。如:毒蛇咬伤:半边莲、七叶一枝花外敷 乳痈:野菊花、蒲公英、芙蓉花叶外敷 (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溃疡患者慎用;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外治法n2、膏药(又称:铅丹膏

49、、薄帖、硬膏)、膏药(又称:铅丹膏、薄帖、硬膏)(1)制备方法)制备方法 按药物配方备药、研末 麻油浸药末 油中煎熬 过滤,将药渣滤去 药油继续加温,至滴水成珠的程度 加入广丹 摊在纸上或布上即可外治法 (2)作用:n固定,保护疮面,粘性好,使用方便n肿疡:消肿定痛,溃疡,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3)适应症:一切外科疾病的初起,已成,溃后三个方面 外治法 (4)临床应用)临床应用n阳症:阳症:n太乙膏:太乙膏:解毒,散瘀,活血,止痛,肿疡,溃疡均用。n千捶膏:千捶膏: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n阴症:阴症:n阳和解凝膏:阳和解凝膏:阴症未溃,温经和阳,祛

50、风散寒,调气活血。外治法 (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有厚薄之分,薄型用于溃疡,厚型用于肿疡应用时加掺药效果更佳注意膏药风(接触性皮炎)的防治外治法n3、油膏(又称软膏)、油膏(又称软膏)(1)组成,制备:)组成,制备:是将药粉与油脂搅拌均匀成膏状的制剂;或将药物放入植物油中煎熬至一定程度,祛除药渣,将药油浓缩成膏状的制剂。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为赋型剂,配以药物如金黄散、玉露散调匀即可。(2)适应症:)适应症:可用于肿疡,溃疡,特别是大面积的溃疡或疮疡发生在凹陷褶缝处。外治法(3)具体运用:)具体运用:n金黄油膏、玉露油膏:金黄油膏、玉露油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阳证疮疡。n回阳玉龙膏回阳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