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革新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革新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革新思考作者:胡晓松 王涛 宋海星 张涛 梁德万 杨拯 张晓 单位:成 都医学院0引言当前,医学研究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一心理一一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我国的医学教育必须放眼全球,面向未来, 强调整体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起 始阶段,然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医学人才,必 须从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做起l-2o实验教学是医学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 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止匕外,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 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 作
2、风、提高实验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知识、开拓 创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5。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 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全新课程体系,形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和教学特色,既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 养的一项紧迫任务6。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的重要使命7o1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在培养医学生的基础阶段,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创新能 力的全面提高,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8o我国目前的医学教 育基本沿用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虽然有严谨、系统的优点,但割裂 了学
3、科之间的固有联系,对医学整体知识的传授明显不足,实验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往往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部 分存在,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普遍欠缺。新的实验教 学体系摒除了以狭隘的医学专业教育为中心的课程设置9,确保既 传承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延续性,又汲取以器官和系统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成分,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多学科知识的 交叉融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创新思维和自 主创新能力10。2构建创新性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实验课程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新的实验教 学模式的基石。为确保实验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我校以基础 医学实验
4、教学中心为平台,融合多个基础医学学科,构建创新性基础 医学实验课程群(见表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从培 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以五年制临床 医学本科专业为主要对象,设计了形成分离整合、协调一致的改革 思路10。分离整合是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 合。整合原则遵循医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符合系统性、连贯性与科 学性、可操作性等要求。协调一致是指保持各自的整体性、系统性, 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特点。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 识到综合能力培养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新体系。2. 1机能实验学以生理学为主线,在阐明正常生理的基础上介 绍异常情况下的
5、机能状态。整合药理、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的实验项目, 形成一门以实验课程为主的机能实验学,有利于学生以正常一一异 常一一药物干预的观点掌握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变化规律。2. 2形态实验学以系统为主线,整合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实验内 容及部分理论,实行实验携理论的授课方式。教学进程通过绪论及总 论(含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重要器官、病理学总论),各系统正常 组织学与常见疾病,传染病等,其中的重要器官章节着重讲授血管、 肝、肺、胃肠、肾、皮肤等内容,以衔接病理学总论及实验机能学中 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机能实验学与形态实验学施按照正常形态一 正常机能一异常形态一异常机能的主线进行。课程内容穿插进行, 学科内容
6、的讲授由融合前原教研室承担,如医学形态学中涉及正常形 态的内容由组胚教研室完成,而异常形态部分则由病理学教研室承担。2.3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保留部分基础性经典生化实验, 增加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目的是加强生物化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基 本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实验内容,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 力。2. 4医学免疫及病原实验学以病原体及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在疾 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线索,融合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 学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别、检测病原体能力,了解 病原体致病条件及机体对病原体应答的基本机制等,从而帮助学生从 纵深层次建立病原体一正常形态、机能一免疫学一异常形态
7、、异常 机能的感染性疾病的学习模式。3建立新实验课程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3. 1编写实验学教材编写符合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的教材是 顺利实施改革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全面地、动态地、连续地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编写医学形态实验学、医学机能实验学、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教材。这些教材在传承经典知识的基 础上,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视学科前沿知识对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导向作用。3. 2建立新的实验考核制度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 项重要手段,是评测实验效果的重要举措。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是 否合理客观,将会直接
8、影响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11,新的实验 课程体系建立之后,规范的考核制度已成为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 保证之一,根据新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考 核大纲,着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新的实验考核制度的核 心思想是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核基本实验理论、实验技术的掌握 情况、形态结构识别、描述能力以及综合病例分析能力等,另外,参 加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学生的可获实验成绩加分或相应学分,从而鼓 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3.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实验教学中以生为本 角色转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培养创新 人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综合运用现行的
9、机能学虚拟实 验系统、数码互动系统和数字切片系统、图库、视频资源,精品课程 网站等,止匕外,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科技创新实验,调动和激发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技能12。#p#分页标题#6#3. 4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由院系、教师、学生 形成的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 效机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估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以及实验 教学督导制度等,组织教学督导小组,旁听教师授课,召开学生座谈 会,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4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绩我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从2006年酝酿论证到2010年全面实施, 已在很大程
10、度上改变了基础医学传统实验教学散乱、重复、滞后 的局面。止匕外,随着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的实施,实验教学在医学教 育中的地位得以显著提高,实验室建设也从以往单一、低层次发展 到综合性,能满足师生基本科研需求的创新性实验基地,通过鼓 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项目和社会实践,孵化了多个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5篇,获得专利3项。2010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基 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我校推荐的5个本科生项目全部获 奖,其中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教学实践表明,我校通过改革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建设,教学效果良好, 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综合实验能力和
11、创新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5存在的问题虽然,伴随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及丰富便捷的实验教学资源 的运用,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及实 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得到广大师生的赞同和认可,但新的课程体系 自运行以来却也一直备受质疑和排斥。我们分析,除了对新生事物自 然的抵触情绪外,新的课程体系运行后暴露出来的以下问题确实值得 思考并亟待解决。(1)如何处理融合课程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验证理论知识作为传 统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使得实验内容在配置和运行上都有很强的合 理性和可操作性,新的实验课程由于存在学科的融合性,加上运行上 实验携理论的教学模式,什么理论内容适合在实验课程中讲授,学
12、时 如何合理分配,如何考核等,这些棘手且现实的问题无疑增加了操作 的难度。(2)现行的教研室体制增加了融合课程授课内容衔接的协调难度。 目前,融合后的实验课程的授课均由原各学科教研室承担,各教研室 的教师仍以服从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为主,交流机会少,加上授课任务 繁重,难以统一时间集体备课,在课程运行上,各学科间很难形成真 正意义上的有机整合,因此往往有各学科教学内容分割后重新拼 凑之感,并为广大师生所诟病。(3)没有系统的教材。由于学分制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一系列 的实验教材,但学科融合后的理论部分,仍缺乏相应的教材,因此会 出现上一门课拿几本教材的现象,给学生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也在一 定程度上
13、削弱了学科融合交叉的整合优势。6结语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战略13-14,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 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传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配套 优化15。当然,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无 论是在改革的起步阶段还是运行过程中,都将遇到主客观等多方面的 阻力和困难。我们认为通过完善改革课程教材建设、落实综合课程主 管教师负责制、加强各学科老师之间积极讨论、沟通、改变传统的教 学理念,加强相关学科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以上在改革中所暴露的 问题和困难,会逐步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