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注】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鹤山:南宋 学者魏了翁,号鹤山。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
2、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2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 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注】题中“和”,读成,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 玉人:美人。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绣床:绣花床。鱼 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
3、10)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上湖南崔中丞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注】崔中丞,即崔耀。崔耀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昱此时来到湖南,做崔耀的幕僚。2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B.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
4、,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2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赠维扬夏中玉杨冠卿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 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字,儒雅更风流。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功名年少馀事,雕鹦几横秋。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 皇香案,仙袂揖浮丘久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注】本词又名赠维扬夏中玉。紫芝宇,即紫芝眉宇。紫芝,唐人元德秀的字。房 瑁感叹,每次见到元德秀眉字溢出的灵气时,名利之心尽去。后即用“紫芝眉宇”称赞他人德 行高洁。倚马,典出世说新语文学。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银钩,比喻 遒媚刚
5、劲的书法。雕鹘,比喻才望超群者。丝纶,用以称帝王的诏旨。浮丘是中国古 代传说中的仙人。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3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叙事写景相结合,叙述自己到访扬州,描写扬州城里歌楼繁华。B.词人用“紫芝宇”“儒雅”等词塑造了夏中玉德行高洁、风流儒雅的形象。C. “落笔惊风雨”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此展现夏中玉的文采。D.全词以扬州为背景,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诗人赞赏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31 .姜夔的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的诗句,试分析其与本词中的“春风十里帘幕”的表 达作用有何不同。阅读诗歌,完成小题。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王安石省中何
6、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注: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 齐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齐山。3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 作的。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齐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 乙刖。C. “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体现了诗人欣赏到齐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
7、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 占 /、 033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巧妙赞扬这幅画作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黄庭坚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注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湛清华:出自 谢混游西池“景戾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连夜发园花: 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34 .下列对这
8、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稚川约定晚上拜访进叔,写了一首诗赠送给稚川,并送给进叔欣赏。B.诗人骑着一匹马,那匹马弩钝得好像一只蛙,悠悠地走向城东的进叔的家。C.颈联“归”到两字表明诗人将与友人分别,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伤感之情。D. “寒食”削瓜”“花”等表示时间节令的词语表明诗人与友人相会在春天。35 .诗人主张写诗要“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结合本诗,简 要分析诗人的观点。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
9、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注】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阿卫:微之的 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36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不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 作。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诗人牵挂好友,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 遇。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37 .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
10、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桃花嫩,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38 .根据诗歌的题目判断,本诗可以归类于()A.送别诗 B.咏物诗C.酬和诗D.拜谒诗39 .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A.映、照B.愁、怨C.走、过 D.入、归(1)我的选择是()。(2)我的理由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刘辰翁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
11、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注】刘辰翁: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创作时间不详,从“海上传柑梦中去”推别,当作 于元陷临安后,南宋行朝漂泊于福建、广东沿海之际。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杵歌: 宋元时杂曲之一。传柑:宋代上元夜宫中侍宴,贵戚以黄柑分送近臣。南宋临安被占;赵 曷通湖广,后至崖山,崖山临海。赵曷立朝二年,正月十五亦当传柑,“海上传柑”即此。4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标题“用辛稼轩元夕韵”,表明这首词是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韵脚而写作 的一首应和之词。B.开篇两句从眼前节候、节物着笔,描写元宵节雪残梅凋、晚来风雨的景象;奠定压 抑、
12、沉闷的情感基调。C. “杵歌”两句使用叠词,极写昔日元宵观灯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与眼前的元 宵节形成鲜明对比。D.这首词语意凄婉,情调深沉,语言绮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如结尾四句,巧用设问, 寄慨遥深,回味无穷。4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A 2.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回归本原,方 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 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
13、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 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故选Ao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 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 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 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 “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
14、要想获得学问的真 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 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3 . A 4.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遣酒争豪”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误。首联是说,归巢栖息的鸟儿惊动飞起,孤雁 发出声声哀号。
15、我”独自凭着幽雅的茶几而坐,一洗白天的尘劳,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 故选Ao4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表达能力。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虽倦于尘劳,却能 淡泊超然,“静尘劳”写出作者获得内心的宁静,悠然自得。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写在寒冷的书斋中,诗人心中仍然气象万千,有 吞吐天地之气势。“霜威重”“雪意高”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 须遣酒争豪”则是写作者深夜难眠,须要遣送美酒来助豪气干云,也表现其“性格之豪迈”。 尾联“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则是写砚台里的墨水已经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
16、 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表现了诗人为学勤奋精进的品质。作为一首酬和诗,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表现出两人的真挚感情。5 . D 6.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二句直接点出“愁”,结尾“蜻蜓飞 上玉搔头”暗示了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 暗示主人公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突深锁,无人赏识,表达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 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喑示主人公女子身份,第二句直接点出“愁”, 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思量
17、何事不回头”,没有明 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理解错误,“蜻蜓飞上玉 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 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 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故选Do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
18、。开篇一句“新妆宜面下朱楼”写出诗中女主人公梳 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 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 朦胧的希望。而诗的第二句“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 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愁”,结 尾“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 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 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
19、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 知的蜻蜓。表达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 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小楼,第二句“春入眉心两点愁”直接点出“愁”,低低的花 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 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第三句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 伤春伤别。结尾“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没有说明其“愁” 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 因
20、,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7 . C 8.借谢安之典,说自身之悲,自己和谢安一样,曾经建功立业,如今却都被闲 置,不能博取功名,只能蹉蛇于棋局之中,只能将功名都付与儿辈,不过是无奈之举和激愤 之言。宝镜难寻,虽愿意披肝沥胆,坦诚相见,但苦于宝镜已丢,忠心难鉴。借此典暗示了知音 难觅、明主难遇之意。【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的能力。C.“都是虚笔”表述有误,“江头风怒”是写实,“朝来波浪翻屋”才是写虚。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主旨的能力。“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意思是: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 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
21、起伤恸。用谢安被疏远的典故,表明自己曾经建功立业,如今 却都被闲置,不能博取功名,表达不被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噫思是: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 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 “谁劝杯中绿L反问手法,表达诗人自己壮志难酬 的苦闷之情。借用“宝镜”典故,借“宝镜”寻觅不到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之才无人鉴察, 暗示了知音难觅、明主难遇之意。9 . C 10.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诗人思念着与自己携手交好,有高 洁品行,却生活清寒的友人苏辙。颔联为友人抱不平:苏辙飘逸高洁,有骐麟之才,却因朝廷有人排挤而不得其用。颈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22、和勉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要坚持操守,不必跟那些小人们去 较短论长。【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何时”并非转向回忆,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尾联意思:“什么时候能摆酒相聚,探讨一下 如何医治咱们这些读书人咱圣的狂病呢?”为诗人的自嘲,由正而反,由庄转谐,并非早 年行医治人。故选C。1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从对方写起,把苏辙比作汉末在马岭山得道成仙的苏耽,并由此想象,他隐居之处,青 山环抱,桑柘成林,远远望去,有似冒出阵阵寒烟。句中的“携手”,表示作者与苏辙关系的 亲切;以苏耽作比,赞誉苏辙品行的高洁;“桑柘”寒烟”,暗寓苏辙生活的清寒。表达了对
23、 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颔联说麒麟一生下来,就想着要驰驱千里;而虎豹却把守着天门,害怕人登到九重天上。骐 麟与雄鸡,喻指贤人志士,称许苏辙胸怀大志,壮心不已;朝菌和虎豹,共比奸邪小人。为 苏辙受“虎豹”迫害,不能施展抱负而惋惜:苏辙飘逸高洁,有骐麟之才,却因朝廷有人排挤 而不得其用。颈联说尽管风雨凄凄,我很相信雄鸡还是要守时报晓的;在严冬的霜雪中,岁寒的松柏又何 必跟那些菌子去争年寿短长呢?诗句向苏辙表示:尽管风雨凄凄,我们还是要向守时报晓的 雄鸡学习,去努力奋斗,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屑与那些像朝菌一样的暂时得势之徒去计得 失,较短长。这是对友人的信任、鼓励,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虽然身处逆
24、境,但仍然 要坚持操守,不必跟那些小人们去较短论长。11 . C 12.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错,颈联出句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 对句以阮籍自比,述其疏于礼节。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中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意思是我担任左 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作者以此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 官的谢绝
25、之意;“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意思是当年我作为“奉弓I”随意骑着皇 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心钓鱼。这两联诗人针对严武出仕的邀请,明确地表达 真心归隐的想法,表达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谢安不倦登临费”中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表达了对友人屈尊枉驾看 望自己的谢意;“阮籍焉知礼法疏”中以阮籍自比,表达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13 . A 14.诗人欲借米酿酒,借酒消愁,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凄婉之情。诗人在 酒醉中忘却个人命运的坎坷,又因百姓太平安乐感念国恩,展现了不沉溺于个人失意、心怀 百姓的旷达胸襟。当地官员朋友的热情相待与
26、帮助,也使诗人心境澄明开阔,尾联谢绝惠 州太守詹范的邀约,体现出诗人的安然自适。【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点明诗人生活贫困”错误。首句化用了“破甑不顾”的典故,“破甑不顾”:甑落地已破,不 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此处诗人借甑盆已破无人惜,表达现实已然如此,故诗 人情愿酒醉颓然。故选Ao1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欲求公瑾一困米,试满庄生五石樽和注释周瑜曾向鲁肃借米,鲁肃指国相赠当 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常常以米相赠”可知,诗人反用了周瑜向鲁肃借得一国 米的典故,写自己意欲借米酿酒,借酒消愁,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
27、凄婉之情。结合“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可知,诗人在酒醉中忘却个人命运的坎坷,情愿酒 醉颓然;结合“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可知,诗人因百姓太平安乐感念国恩,展 现了不沉溺于个人失意、心怀百姓的旷达胸襟。结合“欲求公瑾一困米,试满庄生五石樽”和注释”当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 常常以米相赠”可知,诗人得到了当地官员朋友的热情相待与帮助,使诗人心境澄明开阔; 尾联“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借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表现诗人谢绝了惠 州太守詹范的邀约,体现出诗人的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15 . C 16.颈联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又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28、。 “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说,诗人为自己所辖之地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而感到惭愧。可见 他虽然不满时局黯淡,有归田的想法,但却放不下受苦的百姓。范仲淹认为这是仁政爱民的 好官才能拥有的情怀境界。【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探访友人”错误。在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所以亟盼友 人来访,不是“探访友人”心情。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 的景象。C. “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 之长。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
29、后内容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4 .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至广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 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8. “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
30、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 觉。6 .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故选Co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是说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说“看 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的俸禄”。联系前文“世事茫茫难自料 诗人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 及个人的前途,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诗人虽然不满时局 黯淡,
31、有归田的想法,但却放不下受苦的百姓,自叹未能尽责,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故颈 联具体写了作者的思想矛盾。而范仲淹所谓“仁者之言”意思是这是仁德之人的情怀,从这一 评论中,足以看出范仲淹认为柳宗元是仁政爱民的好官,表达了范仲淹对韦应物思想品德的 颂扬。17 . B 18.同:都主张尊重对方,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探求学问,获得真知。陆诗认为做 学问要与志同道合的友朋“勤切琢”,并以此为乐;朱诗也认为学问只有通过研讨才能不断严 密和深化。异:陆诗认为基础牢固,学问才能稳固而精深。陆诗还反对把精力浪费在“传注”“精微”等细枝 末节上,认为这些会妨碍学习的进步,令人迷惘。朱诗认为新知识要涵养培育,才能逐步深入
32、,日益深沉。同时,也认为做学问要认真体会 难以言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融通古今,达到化境。【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接着诗人扶藜杖出谷、乘竹轿远行”说法错误,“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的意 思是我偶然扶着手杖走出冷落的山谷,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所以乘竹轿的是 陆子寿,而不是诗人。故选Bo1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相同点:陆诗尾联“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於今”指出要珍视友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友朋交流 研讨,聚首畅谈;朱诗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中说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 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也认为学
33、问只有通过研讨才能不断严密和深化。所以他 们观点的相同之处是:主张尊重对方,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探求学问,获得真知。不同点:陆诗:颔联“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可成岑”中强调学习耍重视基础,基础牢固,学问才 能稳固而精深;颈联”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是说把精力放在古人的传注之学上, 就会荆棘丛生阻塞正道,刻意追求精微,是迂腐固执、不合时宜之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说明他反对把精力浪费在“传注”“精微”等细枝末节上,认为这些会妨碍学习的进步,令人迷 惘。朱诗:“新知培养转深沉”是说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才会愈益深沉,他认为认为新知识要涵养 培育,才能逐步深入;尾联“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
34、今“意思是当我们讨论到非常精 深的地方,精神同古人贯通真令人高兴,谁说古今有别无法感应?对这一点我决不相信。朱 熹认为做学问要认真体会难以言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融通古今,达到化境。19 . C 20.登高表达了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九 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知音难遇的喟叹,想要归隐的愿望。【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抒情袒露直接”错误,本诗用典抒情,委婉含蓄。故选C。2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伤身世,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 由想到自己沦
35、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 愁就更难排遣。表达了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颈联“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抒发历史感慨:望仙 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础溪垂钓、后 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尾联言志。“且欲近寻彭 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 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知
36、音难遇的喟叹,想要归隐 的愿望。21 . D 22.“爱惜”未教”等词用语朴素、浅显;以“麻衣”代指平淡的生活,以“朱紫”代 指高官厚禄,通俗易懂,但在平淡的语言中表达了对梁震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的 赞美,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言近旨远。【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f送别诗”错误,结合题目的“寄”字及“别后”等内容可知,此诗是作者离开梁震后写给梁震 的,不是送别诗。故选Do2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爱惜自己用麻制成的衣服的天然颜色,不会让朱紫的 艳丽色彩玷污了这纯粹质朴之色。“爱惜”“未教”
37、等词用语就是朴素的口语,意思浅显,通俗易懂;诗句中以“麻衣”代指贴近大 自然的平淡生活。“朱紫”,华贵的衣服,代指高官厚禄,用在此处也很通俗易懂。诗句语言虽然平淡,但以“爱惜麻衣”和“未教朱紫”表达了对梁震不追求功名富贵、洁身自好、 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的赞美,同时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言近旨远。23 . D24.同志之谊。友人到来,“我”带病歌饮,一同“笑富贵”,说“硬语因两人“臭味”相投,“瓜葛”相连,遭遇相同,情谊深厚。国难之愤。面对“神州离合”“关河路绝”,爱国志士这样的汗血宝马“无人顾”,而南宋统治 者却“千里空收骏骨”,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尽情地抒发了
38、郁结胸中 的万千感慨。补天之志。作者期望“心如铁”的友人如同女婿补天一样为恢复中原一展身手、作出贡献, 借激励友人之语自我勉励,表达出对国家必定统一的坚定信心。【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怜惜情感趋于哀伤”错误,“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意思是,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 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可知是作者怜爱、 尊重陈亮“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情感激昂。故选D。2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
39、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 盘空谁来听”,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 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 上飞雪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 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友人 到来,“我”带病歌饮,一同“笑富贵”,说“硬语L因两人“臭味”相投,“瓜葛”相连,遭遇相 同,情谊深厚。表现了同志之谊。“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是对南宋统治者投降苟安的控诉,“事 无两样”指山河破碎的局
40、面并未改变,“人心别”指抗战派与投降派主张不同,矛盾重重,然 而南宋统治者丝毫不顾家国破碎,坐拥半壁江山而自足,令作者不仅对他们发出严厉质问: 神州还要被割裂多久呢?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借用汗血宝马拉盐乘车和燕昭 王千金买骨的典故,汗血宝马空有才能,去r无人顾”,统治者反而“千里空收骏骨”,偏安一 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尽情地抒发了郁结胸中的万千感慨。“正目断关河路 绝”,意思是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一样,都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这几句抒发了国难之愤。“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运用
41、闻鸡起舞”的典故,引用 陈亮的语言,写陈亮励精图治,等待机会,纵使身死,收复中原的心志也如铁一般坚定不变, “看试手,补天裂”指期待着你能大显身手,恢复中原;这不仅是对陈亮的期待,也是词人借 激励友人之语自我勉励,是自己收复中原决心的表露。展现了补天之志。25 . D 26. A 27.苏词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 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苏词不仅写出了杨花(柳 絮)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情调幽怨缠绵,反 映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高超的艺术水平。章词上片写初春柳絮飞舞的情景,寓情于景,把 对柳花的描
42、写和感情的抒发结合起来;下片转换视角,写柳花飘落的情形,委婉地表达思妇 的寂寞和哀愁。全词构思新奇精巧,风格清丽和婉,也是不可多得的词中精品。【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体现出苏轼词一贯的旷达豪放之风”错误。这三句语言细腻,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 番惜花伤春之情,应该是婉约风格。故选D。2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今天扬州城的萧条冷落,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 B.运用了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 愁恨的汹涌翻腾。C.运用了比喻,表现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
43、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描写江水腾涌的 壮观景象。D.运用了夸张和比喻,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故选Ao2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苏词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 的独特“风流标格二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 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 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
44、指思妇、离人,可 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以下“梦随”数句,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 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 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 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 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 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
45、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 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 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 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章词用“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 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闲 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中,词人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 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遂
46、的庭院。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 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 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 却碎“,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 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 神罢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悄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 柳花少妇
47、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复无常。时见 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 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 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 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28 . B 29.对崔中丞的仰慕。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字里行间 充满了仰慕之情;对崔中丞的感激。颔联写崔中丞在“举世尽嫌时赏识自己,后两联写自己轻千金、重然诺, 表达了对崔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对才华的自信。诗人以“良马”“卧龙”自喻,流露出自信之情。【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错,原文为“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应是重在感激 崔中丞对自己的赏识。故选Bo2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山上青松陌上尘”,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自己与崔中丞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