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训练:《贞观政要论政体》.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97270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训练:《贞观政要论政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训练:《贞观政要论政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训练:《贞观政要论政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训练:《贞观政要论政体》.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训练:贞观政要论政体01文言文做题步骤一、读题概要:读内容概述和简答题了解文章概要二、先随文解概述和简答:边读边找论点、论据、论证,解决内容概述和简答三、后就题解决其他选择题和简答02原题呈现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 可致化。征日:不然,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然 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日: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 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征日:此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 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以为然。封德

2、彝等对日: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岂 能化而不欲?若信魏征所说,恐败乱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 则帝,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 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便致太平。九黎乱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化。桀 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代,即致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亦致太平。 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德彝等无以难之,然 咸以为不可。太宗每力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阙破灭,因谓群臣曰:贞观初,人皆异论, 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

3、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 服。突厥自古以来常为中国劲敌,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遂至于此,皆 魏征之力也。顾谓征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 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 尔。选自贞观政要论政体)【注释】浇讹:风气浮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下同心,人应如响响:回声*B.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任:使用*C.德彝等无以难之难:为难D.远戎宾服宾:归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曰 数年间,海内康宁

4、,突阙破灭,因谓群臣曰B.善人为邦百年至今应悉为鬼魅C.太宗以为然然咸以为不可D.在于当时所理若信魏征所说3 .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工页是(3分)A.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如今大乱之后,粗鲁不可能带来变化B.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汉朝以仁义杂用刑法治国,都是想教化好百姓,但 没有成功C.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五帝、三王治国并没有把百姓掉换过就能把他们教 化好D.太宗每力行不倦:太宗坚持推行教化,毫不懈怠4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与魏征探讨古代君王的理政得失,目的在于从魏征处得到治理大乱之后 的国家的指点。B.在魏征与封德彝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魏征对

5、大乱之后辅佐唐太宗施政能取 得好效果有信心。C.魏征坚信书中所记载的圣哲之人平定战乱讨伐无道实现太平之治的史实,实在 是因为百姓们可以教化。D.唐太宗认为几年内魏征能够消灭突厥实现华夏安宁是对他最有力的帮助,认同 魏征的帝道和王道。5 .根据第一段内容,归纳概括魏征所认为的战乱后能够实现“华夏安宁”的条件。(4分)6 .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 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 良工尔03解析过程商代金文,是正反两个人形。左部像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右部像一个倒立的人。也 有的字形左部是倒立

6、的人,右部是正立的人。化”的本义应该是变化。易观彖传中记载:下观而化也。化是由一种 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是一种本质的改变,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记录的那只鲸后 来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化即变化,是由鲸变化为了 鹏这种本质状态的改变包括通过精神层面的作用来促成变化,于是才有了 教化感 化春风化雨”的说法。造化”的:大自然创造万物,上天赐给这个人的福分、运气。造次Q)慌忙;仓促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2)粗鲁,轻率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后悔不来。红楼梦第三十征曰:不然(这样),凡人在危困,则(连词,就)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盼,天下太平);思化,则易教。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7、乱后易教,优(正像)饥人易食也太宗曰:善人为(动词,治理)邦(国家)百年,然后(这样之后)胜残去杀(消灭残 虐,废除杀戮)。大乱之后,将求致化(大治),宁(怎么)同造次(急速)桁(连词, 就)望乎? 征曰:此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如果)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像回声那样迅速响应),不疾而速,期月(一年)而可,信(确实)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还)谓具(那)I晚。太宗以为(认为)然(对)封德彝等对日:三代以(助词,界限)后,人渐浇讹(浮薄奸诈),故(所以)秦任(使用)法律,汉杂霸道(以仁义杂用刑法治国),皆欲理11!(连词,却)不能,问词,怎么)能化而(连词,却)不欲(去做)?若(如果)信魏

8、征所说(所说的话), 恐败乱国家。征日:五帝、三王,不易(换)人忖(连词,却)化(教化)|。行帝道 则(连词,就)|帝(成全他为帝),行王道则王(成全他为王),在于当时所理(治理的 人),化之(施行了教化)而已(而已)。考(看看)R(代词,它)载籍,可得而(连 词,顺承)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代词,那)乱甚矣,悚(已经)胜之(助词, 的)后,便致太平。九黎乱德,颛顼征之,既克(攻克平定)之后,不失其化。桀为乱虐, 而汤放之(代词,他),在汤e(助词,取独)代,即(就)致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代词,他),成王之(助词,取独)代,亦致太平。若(如果)言人渐浇讹,不及纯 朴,至今应悉(都

9、)为鬼魅,宁(怎么)忖复得(能够)而教化耶?德彝等无以(没有)难( )1C之,然(但是)咸(都)以为不可。难n台nl.困难。2.使感到困难。3.不好。4.不容易;不大可能。*nl.不幸的遭遇;灾难。2.质问;责问。nu61.古同傩,古代驱赶疫鬼的一种仪式。后来演变为一种舞蹈。太宗每(常常)力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阙破灭,因(副词,于是)谓群臣 曰:贞观初,人皆(都是)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鼓励)我。 既(已经)从其(代词,他的)言,不过数载,遂(就)|得华夏安宁,远戎宾|员(像宾客 一样臣服)。突厥自古以来常为中国(中原)京力qing敌,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

10、冠。使我遂(就)至于(到)此,皆魏征之(代词,的)力也。顾()谓征曰:玉(虽然)|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如果)|遇良工/即(就)|为万代 之(助词,的)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BD ) /劳公约(约束)朕以仁义(ZH)/弘(光大) 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确实)为良工尔。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 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日数年间,海内康宁,突阙破灭,因谓群臣

11、日B.善人为邦百年至今应悉为鬼魅C.太宗以为然然咸以为不可D.在于当时所理 若信魏征所说D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A因:介词,趁机;连词, 因而。B为:动词,治理;动词,是;C然:代词,这样;连词,但是,然而。4 .D 魏征能够消灭突厥实现华夏安宁”文意理解有误。另外,唐太宗因为认同魏征 能够急速实现天下太平政治局面的帝道王道才取得了华夏安宁和消灭突厥的成绩。5 .根据第一段内容,归纳概括魏征所认为的战乱后能够实现华夏安宁”的条件。(4 分)答题区间:按照问题搜索筛选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日: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 可致化。征日:不然,凡人在危困,则

12、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然 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日: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 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征曰:此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 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以为然。把握好大乱之后百姓盼望天下太平、易于教化的机会;施以教化之策;有圣哲 之君;上下同心。04参考译文贞观七年,唐太宗和秘书监魏征漫谈自古以来的治理国家的得失时说:如今大乱之 后,不能急于实现大治。魏征说:不对。大凡人在危难困苦的时候,就忧虑死亡,忧 虑死亡就盼望天下太平;盼望天下太平就容易进行教化。因此大动乱之后容易教化,正像 饥饿的人

13、对饮食容易满足。太宗说:贤明的人治理好国家需要百年之久,才能消灭残 虐,废除杀戮。大乱之后,要想大治,怎可在短期内做到呢?魏征说:这话是对一般 人说的,并不能用在圣明的人身上。如果圣明的人来施行教化,上下同心,人们就会像回 声那样迅速响应,事情不求快也会很快推行下去,一年就见成效,看来并非难事,三年成 功,还该说太晚了。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封德彝等人对太宗说:夏、商、周三代以后,百姓日渐浮薄奸诈,所以秦朝专用法 律治国,汉朝以仁义杂用刑法治国,都是想教化好百姓,但没有成功,怎么会是可以教化 却不去做呢?如果相信了魏征的话,恐怕要败乱国家。魏征说:五帝、三王治国并没 有把百姓掉换过就能把他们教化

14、好,施行帝道就成其为帝,施行王道就成其为王,关键在 于当时治理者施行了教化而已。请看古书上的记载就可以知道。从前黄帝与蚩尤作战七十 多次,已乱得很厉害,而打胜以后,就能很快太平起来。九黎作乱,颛顼出兵征讨,平定 以后,仍不失其为治世。夏桀昏乱淫虐,商汤把他赶走,在汤统治之时就实现了太平。商 纣专干无道的事情,周武王便起兵讨伐,到他儿子周成王在位时,也实现了太平。如果说 百姓日渐浮薄奸诈,再也不会淳朴,那到现在都应变得和鬼魅一样,还能施行教化吗? 封德彝等人想不出什么话来辩驳,可是还认为魏征的话行不通。太宗坚持推行教化,毫不懈怠,几年之间,天下康复安定,突厥被打败臣服,因而太 宗对群臣说:贞观初年,人们颇有异议,认为当今必不能搞帝道、王道,只有魏征劝我 推行。我听了他的话,不过几年,就做到中原安宁、边远的外族臣服。突厥从来就是中原 的强敌,如今突厥的首领却佩刀值宿禁卫,部落也跟着穿戴中国衣冠。使我取得这样的成 就,都是魏征的功劳。”又回头对魏征说:玉虽有美好的本质,但藏在石头里,没有好 的工匠去雕琢研磨,那就和瓦块碎石没有什么区别。如果遇上好的工匠,就可以成为流传 万代的珍宝。我虽没有好的本质被你雕琢研磨,多亏你用仁义来约束我,用道德来光大我, 使我能有今天这样的功业,你也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工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