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业园区创建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种业园区创建工作汇报.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新智造生猪芯片、加快打造种业高地一现代生猪种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进 行汇报。XX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XX猪产业集群县、生猪全产业链 典型县,生猪出栏数、能繁母猪存栏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为 国家生猪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XX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 2021年获批创建,覆盖3个镇20个村,幅员面积76. 8平方公 里,以生猪种业为主导产业,今年预计实现总产值99. 53亿元, 其中主导产业产值占比88.8%, 202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现代 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生猪种业也成为了引领XX农业增效的 “新引擎”、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农村
2、增绿的“新旋律”。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推进机制,着力建设“活力园区”。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园区”理念,借鉴工业园区模式,优化再 造农业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相 关经验在全省推广。优化统筹机制。鲜明提出“书记、县长当 园长”,每季度专题研究1次园区相关事宜,统筹协调园区规划 建设。优化推进机制。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制落实,实行“一 月一督导、一季一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优化服务 机制。成立园区管委会,政府牵头组建XX丰农业平台公司, 与种业集团共建合资公司,灵活园区运营模式,把产业园建成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主体参与的活力园区。二是聚焦种业高地建设目标,着力建设“创新
3、园区”。围 绕“提高种源保障能力、提升种业创新水平”发展内涵,聚焦 “卡脖子”难题攻关,整合政、企、校三方力量大力提升种业创新动力,以生猪种业为主导产业申报了国家农高区建设。“校 地合作”建核心“智库启动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人才教培中心等项目,与省市农科院、XX农大、XX阳师范学院 等签订县校合作协议,组建生猪种业创新团队长期驻扎XX开展 研究。截至目前,园区内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教授工作站 1个、博士工作站8个。“创新模式”破育种“难题”。落地了 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以“1+7+N”(1个 科研团队牵头、7个龙头企业发起、N个优质团队参与)模式, 搭建起了种业联合
4、创新体系,吸纳省内外优质团队、优质企业 加入,突破了龙头企业间联合育种机制不畅、优质基因交流受 限的难题。“政企协同”让龙头“领跑与省种业集团签订 合作协议,双方从品种培育、科技攻关、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 深度合作,合力共建种业高地。目前省种业集团已控股县内XX 繁猪生猪科技公司,成立了蜀芯猪生物科技公司,即将建成 1200头公猪站1个、启动2400黑猪核心场1个。三是秉持全链协同发展理念,着力建设“融合园区”。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等重点任务,持续推动全产业链拓 展延伸,建设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做大规模强基 地。园区已建成2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5个千头以上扩 繁场、124个规
5、模养殖场,存栏原种猪3700头,年可出栏生猪 44.2万头、仔猪94万头。精深加工提价值。已建成瑞玖鸿、 和润英伟等饲料加工企业2个,斯坦瑞智慧屠宰场、绿溪优食 谷等加工企业5个,配套了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了 “黑 味美“、“忆乡”、“蜀腊记”等园区产、园区造品牌。种养循环 优品质。创新“沼液还田、沼气发电、沼渣造肥”综合利用模 式,全域推广种养高效循环模式,10万吨有机肥厂建成投产, 明兴科技沼气发电厂成为四XX首家并入国网的沼气发电企业, 绿色循环发展模式被央视焦点访谈重磅报道。联农带农促 增收。引导龙头企业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探索了 “无疫小区”、“联享平台”等模式,被央省媒体报道并选
6、为县市区农业农村 工作经典案例,全年联结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有效推 动产业发展与强村富民相融互动。四是推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着力建设“高效园区坚 持把产业园作为产业振兴的主阵地、主引擎,全力推动资金、 土地、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强化资金保障。建园以来,已 对上争取资金1. 3亿元,安排了本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 于生猪种业,同时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资金6. 81亿元, 投入园区建设。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能繁母猪价值保险, 撬动平台公司和社会金融资本34. 94亿元。深化供地保障。按 照“生产在园、加工进村”的园村共建模式,创新方式实行“点 状”供地282亩,有效保障绿溪优食谷、有机肥厂、1.2万头 种猪楼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优化人才保障。推进“双创”孵 化基地建设,每年安排1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团队工作生 活保障,2022年农业农村系统引入农业各类高级人才58个, 合作科研院校长期派驻20余名高科技人才在园区开展研发工 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华蓉副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建 设,力争在今年高标准通过国家级园区认定,为打好种业翻身 仗做出“XX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