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土建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59717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铁土建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某地铁土建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地铁土建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铁土建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工程概述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工程概况1L4工程质量问题上报制度1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22.1 钢筋加工22.3 碎浇筑后钢筋4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53.1 轴线位移53.2 标高偏差63.3 结构变形73.4 接缝不严93.5 脱模剂使用不当103.6 模板未清理干净113.7 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13.8 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24、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134.1 轴线、尺寸偏差134.2 混凝土结构裂缝144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54.4 露筋164.5 混凝土缺棱掉角174.6 混凝

2、土板面不平整184.7 混凝土缝隙及夹渣184.8 墙柱底部缺陷(烂脚)194.9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94.10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20造成直撑部分地基下沉;(5)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 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 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 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 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

3、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 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 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 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 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 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 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预留孔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 引起模板变形;(7)对

4、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 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 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 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3.4 接缝不严3.4.1 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 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3.4.2 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5、3.4.3 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 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 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 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 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3.5 脱模剂使用不当3.5.1 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 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3.5.2 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

6、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 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5.3 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 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 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 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3.6 模板未清理干净3.6.1 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

7、凝 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3.6.2 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 法进行清扫。3.6.3 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x 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3.7 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3.7.1 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 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8、。3.7.2 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 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3.7.3 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 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 和振捣。3.8 模板支撑选配不当3.8.1 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 变形。3.8.2 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 混凝土浇筑

9、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 使模板变形。3.8.3 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 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 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 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 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 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

10、架式, 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 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 应在支撑。4、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4.1 轴线、尺寸偏差4.1.1 产生原因(1)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2)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 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施工测量放线有误;(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4.1.2 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要

11、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m;(4)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 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4.1.3 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可不进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 处理方案。4.2 混凝土结构裂缝4.2.1 产生原因(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4)拆模不当,引起开裂;(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 缝

12、;(6)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8)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4.2.2 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 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4.2.3 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 用水泥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V 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1 : 2水泥砂浆分 23层涂抹,总厚

13、度在1020mm,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4.3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4.3.1 产生原因(1)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 过大,产生离析;(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 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6)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 窝麻面等。4.3.2 预防措施4.3.3 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 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浇筑

14、高度一般不超过2m,超过2m时要采取措施,如 用串筒等进行下料;(3)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 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 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4.3.4 处理方法(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 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2)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 2或2: 5水泥 砂浆修补;(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 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4)如果是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钢丝刷 洗刷干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

15、进行封闭处理或用压力灌浆。孔 洞较严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4.4 露筋4.4.1 产生原因4.4.2 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 模后露筋;4.4.3 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 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 露筋等。4.4.4 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2)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4.4

16、.5 处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 : 2或1 :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4.5 混凝土缺棱掉角4.5.1 产生原因(1)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或浇水不够;(2)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混凝土强度低;(3)木模板吸水膨胀,边角被拉裂;(4)拆模时过于大力,棱角被刮掉;(5)低温施工过早拆掉侧面非承重模板;(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4.5.2 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充分湿润;(2)浇筑后要加强养护;(3)拆模时避免使用蛮力,注意保护棱角;5、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245.1 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25

17、5.2 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265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265.4 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275.5 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276、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286.1 钻孔灌注桩296.2 高压旋喷桩326.3 地下连续墙336.4 三轴搅拌桩357、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357.1 盾构推进困难,正面施工阻力过大357.2 螺旋机出土不畅367.3 掘进轴线偏差377.4 盾构过量自转387.5 盾尾密封装置泄漏397.6 运输过程中管片受损408、暗挖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408.1通病及形成418.1预治措施419、土方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

18、方法419.1 挖方边坡塌方429.2 土方出现橡皮土4393基坑回填土下沉44(4)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处理方法将松散地方凿除,冲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后,用1 : 2或1 : 2.5 水泥砂浆抹平;或支好模板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好抹平并加强养护。4.6 混凝土板面不平整4.6.1 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捣完后,表面仅用铁揪拍几下未用抹子找平压光;(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3)模板没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或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 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4.6.2 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捣完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用抹子找平、压光;(2)

19、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才可在板面上走动;(3)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 度和稳定性,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垫板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防止 下为。4.7 混凝土缝隙及夹渣4.7.1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根端和梯板脚。4.7.2 预防措施浇筑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等。4.7.3 处理方法按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4.8 墙柱底部缺陷(烂脚)4.8.1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水泥砂浆。4.8.2 预防措施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

20、、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 和2m刮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标高偏差控制在 2mm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橡胶软管。4.8.3 处理方法参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4.9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4.9.1 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 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 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 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4.9.2 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

21、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 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4.10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4.10.1 支立模板舲的外观也即外露面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模板,而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直接影响着舲的外观,如果模板本身质量低劣,生锈变形,加 之支立不规范,会导致校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 缺陷。施工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

22、面控制:(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防止浇筑舲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跄外露面的模板板面适合 采用胶合板或钢模板;(2)对大面积的舲,适合选择模数少单块表面积较大的模板拼装,这样可以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从而减少舲表面的错台和不平整 现象;(3)模板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不能错台和大的缝隙,对于局部缝隙难以整合的地方要加贴胶条,保证不漏浆;(4)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可以抵抗施工中偶然发生的冲撞和 振动。支架立柱要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保证浇筑舲后不发 生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沉降量。对于蹬立在土地上的支架,做好排水 措施,防止雨水浸软土体导致支撑松动;(5)

23、支架在模板背面的支撑要分布合理,两模板拼缝处可用木 条垫平再加以支撑,防止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错动,形成错台。4.10.2 涂脱模剂(1)脱模剂最好选用干净的机油、色拉油或市场上出售的专用 脱模剂,其脱模效果远远好于一般调配的脱模剂;(2)脱模剂涂抹时间最好在立模前30分钟涂抹完毕并加以保 护,防止污染。要均匀涂抹,厚度一致,不能有漏涂、沾有污渍和滴 流现象;(3)脱模剂不可随意更换,要始终固定使用同一种,减少色泽差 异。4.10.3 碎浇筑(1)跄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用导 管或溜槽。超过10米时要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要保持干净, 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2)局部边

24、角部位需要人工用铁锹端运胫时,要采用扣锹轻放, 不可泼洒混合料;(3)在浇筑时对舲表面操作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 舲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舲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30cmo 浇筑要连续不间断,以防间隔时间过长形成断层纹;(4)浇筑硅期间,必须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体 等稳定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5)舲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可承受任何外力。碎捣实(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校内,且必须插至前一层舲,以保证新 浇碎与先浇硅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mm。抽出时速度要 慢,以免产生空洞;(2)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

25、5倍。避 免与钢筋和预埋物件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 以插钎振捣,以保证跄密实度及其表面平滑;(3)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跄长距离流动或运送舲,以致 引起离析。跄振捣密实的标志是聆停止下沉,不冒气泡、翻浆、表面 平坦。碎养生(1)柱浇筑成型,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跄进行养生,养生平面 舲结构物采用干净覆盖物洒水保湿的办法,最少应保持14天;(2)对于墩柱等立面难以覆盖的地方,可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 办法,密封保持水分,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气温高、风力大的天 气;(3养生期间,舲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荷载;(4)夏天舲的养生必须做好保湿工作,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 表

26、面湿润;冬天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场外舲结构物采用搭建养生棚, 在养生棚内生火炉煮沸水增温、保湿的办法,并在养生棚内安装温度计。商碎到场签收前质量控制措施及实验要求1)开盘前的检查检查送到搅拌机台的资料是否正确,核对操作员输入的配合 比是否正确,检查使用的原材料与配合比是否相符等。2)开盘鉴定新配合比使用或特殊配合比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开盘鉴定, 包括:计算用水量、观察和易性、做坍落度试验及制作试块等。3)过程控制要点过程检查以控制混凝土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为重点。 下面为常见参数的控制指标和相应要求。4)用水量控制用水量控制是混凝土强度控制和流动性控制的关键,由水 胶比定则可知,水胶比越小强度

27、越高;有需水量定则可知,当用水量 一定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一定。因此,应合理控制单方用水 量,生产过程中应实时测定砂的含水情况,并反推用水量,原则上不 可超过理论配比的用水量。5)砂率控制砂率的选取原则是使总的比表面积最小,使混凝土的空隙 率最小。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砂子的粗细控制好砂率值,尽可能的减小,普通泵送混凝土砂率一般不大于45%o6)外加剂掺量外加剂以起减水作用为主,当外加剂掺量不足时,势必要 增加用水量,这样一来水胶比将变大,强度降低;外加剂掺量过多时, 总的胶凝材料量一定,对外加剂的吸附有限,则会产生泌水及离析现 象。总之,外加剂的掺加应以原材料的质量为基准,进行合理选择。7)

28、出站检验及运输过程控制a混凝土出站检验重点是检查其和易性,包括流动性、保 水性和黏聚性,同时辅以泌水率、坍落度损失试验检测。b运输质量控制。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运距、道路状况、 发车间隔、搅拌罐的转速和车辆的新旧程度等因素有关,不完全是技 术质量人员能够控制的,但也要知道其原因及情况。c试验人员应根据天气情况对混凝土出站坍落度及坍落 度损失进行检测,合理控制出站坍落度以有效满足其使用要求,并应 深入现场,观察混凝土施工性能,严禁进行现场加水。生产过程中, 在商混站自己检测质量的基础上,我试验室加大对各种原材及混凝土 质量检验频次。8)如有必要,我单位与商混站相关人员随即共同现场取混凝 土制作试

29、块,委托第三方检测强度,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5、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5.1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产生原因(1)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准,坍落度过小,长距离运输和自由 入模高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2)局部钢筋密集或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捣不 实或漏振,跑模漏浆等。(3)根据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的具体情况,渗漏状况及水压大小,查明渗漏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a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过 目,做出检查

30、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 处理。b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凿掉,然 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修补 处理可采取以下方法:c水泥砂浆抹面法:蜂窝、孔洞不深的,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 素浆打底,抹压平整密实;蜂窝、孔洞面积较大且稍深的,可将基层 先刷水泥素浆,而后用水泥砂浆分层填补抹压平整;预防措施(1)针对以上情况对混凝土应严格计量,搅拌均匀,长距离运输后要进行二次搅拌;(2)对于自由入模高度过高者,应使用串桶滑槽,浇筑应按施 工方案分层进行,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处,可调整石子级配,较 大的预留洞下,应预留浇筑口;(3)

31、模板应支设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看 模”。5.2 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5.2.1 产生原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是极易发生渗水的位置, 其渗水主要原因:(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 结合;(3)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5.2.2 预防措施(1)施工筵、诱导缝、变形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 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 变形缝相一致;(2)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 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如发现施工缝渗水,可采用防水堵漏技术进 行修补。

32、5.3 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可由于干缩、温度、水泥用量过大 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 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 控制水泥用量。对于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5.4 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5.4.1 产生原因(1)产生渗漏的原因有预埋件过密,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 实;(2)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3)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4)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5.4.2 预防措施为防止预

33、埋件部位产生渗漏,可采取以下方法:预埋件应有固定 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 水环。穿墙管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5.5 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车站防水,常规设计做法为采用柔性防水材料,连续整体外防水 设防施工设计方案。外防水主要防水机理为:在防水的同时,对建筑 结构硅进行保护。使其免受地下水的侵蚀,造成对车站站内的污染, 增加其建筑物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车站防水施工不 当造成的渗漏防治措施:刚性防水层1、工程概述1.1 编制目的为了消除地铁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

34、,确保优质工程。1.2 编制依据(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7)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74-2003;(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2)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17

35、o1.3 工程概况1.4 工程质量问题上报制度施工中,对发现的一般质量缺陷汇报于总包、监理及建设单位,经总包、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实体考察,确认处理方案后方可进行缺 陷处理工作,处理完毕后报请监理、建设单位到现场对处理结果进行 验收工程施工中可能经常发生各种质量缺陷,对于质量缺陷要提倡预a、所采用的砂浆必须严格按配比拌制。b、基层应仔细抹压密实,使面层坚硬、密实,不得出现龟裂起 砂等缺陷。c、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均应抹成圆角,阴角圆弧R=50mm,阳 角圆弧R= 1 Ommod、加强养护工作,防止早期脱水而影响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柔性防水层a、找平层要保证表面抹压密实,转角处应作成圆弧形。b、卷材

36、长短边的搭接长度分别不应小于100mm、150mm,上下 两层及相邻卷材的接缝要错开,上下两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贴,转角处 和管道处应增设附加层,收头粘结牢固,严禁有皱折、空鼓、起泡、 翘边或收头、封门不严等缺陷。防水保护层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回填过程中防水保护层的保护工作也是比 较重要的。柔性防水在回填过程中容易被坚硬的回填物质划伤和破坏, 回填前需确认防水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随施工的进展及时对防水进 行保护,既可以保证防水质量又可以提高回填工作的进度。发现车站 墙面或底板渗漏,可以采用聚氨脂或环氧灌浆液用高压注浆机对裂缝 或马蜂窝处进行处理,高压注浆又称化学灌浆,分手压和机压2种, 手压凿开处

37、理效果很好。6、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6.1 钻孔灌注桩6.1.1 偏孔1)产生原因:(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 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2)预防措施:(1)钻机就位时,应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 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 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3)偏斜过大时,应回填强度高于障碍物的物体,待沉积密实 后再钻。缩孔(孔径小

38、于设计孔径)1)产生原因:(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2)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3)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2)预防措施:(1)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2)及时焊补钻锤,并在软塑土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 护壁(3)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钢筋笼上浮1)产生原因:(1)校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2)预防措施:(1)浇筑校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2)当舲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跄 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顶被托而上浮。当

39、钢筋笼被埋入舲中 有一定深度大,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 筋笼下端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防止钢 筋笼上浮。(4)处置方法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 导管埋深*和已浇校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 除。断桩1)产生原因:(1)腔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腔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聆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2)计算导管埋深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校面, 再浇筑校时,中间出现夹泥层。(3)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进入舲中。(4)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跄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

40、,而且随 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校表面的沉淀 物,造成松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5)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舲中。(6)校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长,造成堵管事故。2)预防措施:(1)舲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舲的规范配置,并经常测试 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舲时尽量积累大量舲,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 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舲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3)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胫面。(4)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卡住钢筋 笼。(5)

41、浇筑舲应使用经过检漏和耐压试验的导管。(6)浇筑於前应保证舲搅拌机能正常运转,必要时应有一台备用搅拌机作应急之用。6.2 高压旋喷桩6.2.1 旋喷由于地质原因喷浆困难1)现象:不冒浆或者冒浆量少 2)通常原因是加固土层粒径过大,孔隙较多,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浆液浓度,可以从1.1加大到1.3左右继续喷射。(2)灌注粘土浆或者细砂、中砂,待孔隙填满后再继续正常喷射。(3)在浆液中掺加骨料。(4)加泥球封闭后继续正常喷射。(5)灌注水泥砂浆后,再将孔内水泥浆置换成粘土浆,待孔隙填满后继续正常喷射。6.2.2 冒浆量过大通常是有效喷射范围与喷浆量不适应有关,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喷射压力

42、。(2)适当缩小喷嘴直径。(3)适当加快提升速度,由于冒浆量中含有地层颗粒和浆液的 混合体,目前对冒浆中的水泥分离回收尚无适宜方法,在施工中多采 用过滤、沉淀、回收调整浓度后在利用。6.2.3 凹穴处理(1)在喷神灌浆完毕时,即连续或间断的向喷射孔内静压灌注 浆液,直至孔内混合浆液凝固不在下沉。(2)在喷射灌浆完成后,向凝固体与其上部结构之间的孔隙进行第二次静压灌浆,浆液的配比应为不收缩且具有膨胀性的材料。6.3 地下连续墙6.3.1 槽壁坍塌(1)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内液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1m 以上,选用合格泥浆,通过实验确定泥浆比重;(2)在松软砂层中钻进,控制进尺,不要过快或空置时间

43、太长, 尽量缩短搁置时间,合理决定单元槽段长度,注意地面附加荷载不要 过大。6.3.2 钢筋笼难以放入槽内或上浮(1)成孔要保证槽壁面平整,严格控制钢筋笼外形尺寸;(2)钢筋笼上浮,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固定钢筋,清除槽底 沉渣,加快浇筑速度,控制导管的最大埋深不超过6m。6.3.3 夹层(1)在槽段浇筑时,配备2个混凝土导管同时灌筑,导管采用 丝扣连接,首批料混凝土需充足,使其具有一定的冲击量,能将泥浆 从导管挤出,保持连续浇筑;(2)严禁导管提升过猛,快速浇灌,并对混凝土面及时准备测 量。6.3.4 地连墙接口偏差(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字钢钢板接头的加工制作,确保 其质量;(2)精心配

44、制槽段内的护壁泥浆,泥浆储量要足够,确保成槽及清槽过程中槽壁的土体稳定;(3)成槽机在成槽过程中必须保证垂直匀速上下,尽量减少对 侧壁土体的扰动;(4)槽段两端的清刷作业必须仔细进行,清刷过程中严禁碰撞 两侧土体产禁未清刷干净即进行下一工序;(5)连续墙成槽的垂直度严格控制确保连续墙街头质量的保障。6.3.5 钢筋笼吊装无法入槽(1)在起吊前仔细检查吊具、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必须符合安 全规定要求。对于吊具的检查重点是对滑轮及钢丝绳质量检查,如发 现钢丝绳有小股钢丝断裂或滑轮有裂纹现象,一律不得使用。(2)在起吊前检查导管仓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必须清除。(3)检查导管仓内导向钢筋的连接情况,确保焊

45、接牢固。(4)钢筋笼采用整体一次吊装;加工钢筋笼时,根据钢筋笼重 量、尺寸以及起吊方式来设置吊点位严格按照吊装专项方案的内容进 行吊装,以确保起吊时的安全。起吊前必须清除钢筋笼内的杂物,避 免在起吊钢筋笼过程中发生高空坠物的事故。起吊必须服从起重工的 指挥,确保钢筋笼平稳、安全起吊。钢筋笼在入槽过程中割除导管仓 内的加固钢筋,确保导管仓顺治、畅通。(5)钢筋笼进入槽内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不要使 起重臂摆动或其它影响而使钢筋笼产生横向摆动,以免造成槽壁坍塌。 如钢筋笼下放困难切不可强行冲击下放,必要的时候将钢筋笼重新拎 出,对槽段垂新处理后再入槽。(6)钢筋笼吊装采用起吊机吊装就位,慢

46、起慢落,逐步下放; 钢筋外圈设置足够数量的保护层垫块,以确保钢筋笼居中。保证钢筋 笼标高及垂直度正确;钢筋笼吊运时应防止扭转、弯曲。(7)钢筋笼插入槽内后,检查其顶端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将其固定在导墙上。6.4 三轴搅拌桩6.4.1 停电或特殊情况造成停机导致成桩工艺中断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停电或特殊情况造成停机导致成桩工艺中断 时,均应将搅拌机下降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 钻搅,以防止出现不连续桩体。如因故停机时间较长,宜先拆卸输浆 管路,妥为清洗,以防止浆液硬结堵管。6.4.2 管道堵塞发现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 上提和下沉1.0m后方能继续注浆,等1020秒恢复向上提升搅拌, 以防断桩发生。6.4.3 施工冷缝施工过程中因超时无法搭接或搭接不良,应作为冷缝记录在案, 并经监理和设计单位认可后,采取在搭接处补做搅拌桩或旋喷桩等技 术措施,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7、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7.1 盾构推进困难,正面施工阻力过大7.1.1 产生原因(1)盾构刀盘的进士开口率偏小,进士不畅通。(2)盾构正面地层土质发生变化,或遇到较大块状障碍物。(3)推进千斤顶内泄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