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定稿).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5486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定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1 . 了解驳论文文体知识,学习其短小精悍、论证有力的写作特点。2 .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主旨。3 .领会作者鲁迅先生为民请命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新世纪的中国,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 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一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二、预习交流1.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搽(cha )渺茫

2、(miao )慨叹(kai )(2)把握重点字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玄虚(xuan )脊梁(ji )前仆后继(pQ )省悟(xing )诋骗(kuang )倘若(tang )慨叹: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虚幻不实,神秘莫测。渺茫:在文中指“难作乐观的预测”。 谑骗:说谎话骗人。证,骗,哄骗。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舍身求法:指为追求真理而奋不顾身。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不足为据:不能够作为凭据。4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

3、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二 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5 .文章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三省,而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 种的威胁迫在眉睫,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时,国民党官僚和 “社会名流”居然打着“解救国难为国消灾”的旗号大肆烧香拜佛。因此,有人感叹:“民族的自 尊心和自信力,早已荡然无存,还不等日本打进来,我们国家自己就会灭亡,精神幻灭! ”这 样的文章,居然发在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上。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悲观论调如病 毒传

4、播般蔓延开来。鲁迅先生在当时狠狠地批驳了这一谬论,在他53岁寿辰之际,以饱含激 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战斗檄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是通过驳斥对方观点、论据或者论证过程,证明对方是错误的、 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常用的驳论方法:(1)直接反驳。先摆出对方的错误论点,然后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反驳错误论点,论 据或论证。(2)间接反驳。先提出和对方针锋相对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 确。(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匕首”“投枪” 之喻。既然是插入反动派胸膛里的“匕首”“投枪”,力量又从

5、何而来呢?)三、指导朗读,课文初感知1 .结合背景知识和全文内容,找一找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主张的观点又是什么?明确:批驳的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驳论文一通过反驳对方论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议论文。)2 .再读课文,按照驳论文的一般行文思路,梳理文章的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学生朗读课文,完成后小组讨论。)明确:树破立结。树靶子(1、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驳敌论(35):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立己论(68):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得结论(9):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四.整体感知,梳理

6、思路1 .驳论文首先要列出对方的观点,这叫“蜕靶子”,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到对方的观点句, 也找一找作者的观点句。明确: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作者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 .作者是如何引出对方观点的?(请大家阅读第1段)(提示:第2段“于是”一词,说明 第1和2段是什么关系?)明确:从“于是”一词可以看出,第1段列出的是对方的论据。分别是自夸“地大物博”,只 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简言之,信“地”,信“物”,信“国联”,信神佛。两者的关系是论据 与观点的关系。3 .如何看出作者所列对方的论据是真实的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从公开的文字上看”和三个事实”,强调作

7、者所列对方的三个论据都是众所周知的 事实。五、学生再读,初步感受课文鲁迅的杂文是投向黑暗势力的一把有力的武器,充满了批判、战斗的激情。让我们再读文 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有力反驳对方这一悲观论调的。L那些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人,他们的依据是什么?自夸地大物博、寄希望于国联他信力求神拜佛一自欺力失掉的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无法推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4 .明确:这种批驳方式属于:驳论证(1)补充三种批驳方式:驳论点用确凿事实、道理证实对方观点是谬论驳论据一批驳对方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批驳对方观点驳论证-用对方的论据无法推出对方的观点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知爱憎之情,领略讽刺的力量1 .感

8、知爱憎之情。(1)哪些人可称为“中国的脊梁”?明确:“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 是中国的脊梁。”(2)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明确: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 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自夸”“只希望着国 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总结:总之,鲁迅先生对民族败类充满

9、憎恨和嘲讽,对民族的脊梁又充满了崇敬和赞扬。 因为爱憎分明,所以讽刺赞扬泾渭分明,充满战斗的力量,充满鼓舞的力量。2 .领略讽刺的力量。(1)试找一找充满讽刺性、战斗性的语言。“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亭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仿造自信力造出“自欺力”:“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揭露本质,可谓 入木三分。(2)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三个副词“总、”“只”“一味”的讽刺程度是逐渐加深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 “中国人”正

10、一步步失掉自尊心与自信力。文章用词精准,说理生动,有讽刺意味,增强了语 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跳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含义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1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讴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2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4 .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 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学生思考:1 .嬴及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2 .指广大人民。3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4 .指所有的中国人。5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三、课堂小结学习本文,一方面我们掌握了驳论文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理解了鲁迅先生精深的思想和宽广的襟怀,让 我们永远铭记先生的教诲,用坚挺的身躯迎接生活的挑战,用坚不可摧的自信迎接时代的挑战,为使我们 的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