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建构.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49492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建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建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建构.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建构河西走廊东起天祝县,西与新疆自治区相接,南以祁连山、阿尔 金山北缘为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整个区域地处库姆塔格、巴 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的前缘地带,属典型的山地一绿洲一荒漠复 合生态系统。走廊东西长1200km,南北宽40100km,包括酒泉、嘉 峪关、张掖、武威和金昌5市的18个县(区),共占土地面积2763. 10 万hm2,其中草原面积983. 51万hm2,耕地面积66. 84万hm2,林 地面积83. 43万hm2l -2。该区域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130mm, 蒸发量2000mm以上,年均太阳辐射总量58006400MJ&bull ;m一2, 日照时数2

2、600-3200h3-4o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战略长廊,承载着联通西部、 建设西部、发展西部和维稳西部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国内地联通新疆 和西亚的交通主干道。因受干旱和沙漠侵蚀,河西走廊沙化趋势正在 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加剧发展,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生态 安全堪忧,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危机1. 1荒漠化导致生态危机河 西走廊地理环境特殊,北部分布着三大沙漠,东西风沙线长达1600km, 约有30%的村庄、农户分布于绿洲北缘的风沙线上。由于气候干旱、 人口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日趋严重。目前河西走 廊严重荒漠化土地18. 24万hm

3、2,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2. 27 万hm2,盐碱化耕地7. 08万hm25,盐渍化草地约140万万2 6, 现有沙漠、戈壁、裸露山地约1750万hm2 7,占河西总面积的60% 以上。据统计,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草地三化面积超过100万hm2, 下游民勤绿洲区三面环沙,活动沙丘每年以36m的速度向南推进, 直逼民勤和武威绿洲8。作为调蓄、涵养水源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 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5万hm2减少到90年代的29万hm2,致使 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各流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3。 河西走廊风沙线上,有主要风沙口 846处,年大风天数平均为1448d,最多年份高达105d,沙暴日数

4、为237d,最多年份高达58d, 近年沙尘暴越来越频繁3。在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中天然草原所占 的比重最大。1997年石羊河流域植被总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48%, 到2006年仅占12% 9-10o河西走廊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源 区,给国家的生态安全、社会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不采取有力 措施加快治理,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不久将会在民勤会合,从 而造成不可想象的环境灾难11。L 2沙进人退引发生存危机20 世纪5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被流沙埋没和因沙化而弃耕变为不毛之 地的耕地接近13. 3万hm2。此外,绿洲边缘已扩大的盐渍化、沙漠 化和荒漠化的土地近67万hm2,绿洲内还出现了近百处、面

5、积达20 万hm2呈斑秃状分布的沙化土地。河西走廊面临沙进人退的严峻现 实,特别是走廊中段,沙化面积每年以1.47%的速度不断扩大12。 民勤县处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之中,20世纪50年代以 来,沙漠化速度呈加快之势,其北部沙漠推进了 5070m,侵吞耕地 约400hm2;西部沙漠东移3060nb使近500hm2耕地沙化;另外,还有5300hm2耕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沙化13,有近2.5万人因为 沙漠南侵而成为生态难民14。地处库姆塔格大沙漠东部边缘的敦 煌也同样面临着沙进人退的问题,库姆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m的速 度逼近敦煌。I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14880m2,最大水深为7. 5

6、m, 1997年已分别降至5380m2和2m, 2000年水深甚至不足1m,如果不 进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这一世界级遗产也将面临干涸枯竭的危险3, 14。1. 3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祁连 山雪线上升,加之人口增加、过度垦植、超载放牧等人为影响,发源 于祁连山的疏勒河、黑河及石羊河三大内陆河径流由建国初的72亿 m3减少至目前的66亿m3左右,减少量达16% 4。据统计,河西 内陆河地表水资源总量约63. 441亿m3,纯地下水约为5. 14亿m3, 全区年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8. 58亿m3,全区的人均占有量约为 1440. 59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人畜饮水标

7、准约为每天50kg, 远低于欧洲和美国的每人每天100300和400800kg的标准,是典 型的水资源短缺区域:31o河西走廊的农业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 92. 6%,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致使河西走廊生态用水短缺,现有 生态耗水量小于最小生态需水量6. 34亿m3生态用水短缺,造成植被衰退、河床淤积及大面积超采地下水等,使原本脆弱的 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草原是河西走廊北部 重要的生态屏障2. 1草原生态功能强大河西走廊地区天然草原不 仅面积大,且类型多。其中温性荒漠类草原占43%,高寒草地占31%, 以芦苇(Phragmitescommunis)为主的低地草甸占6. 5%,

8、其他 过渡类型占17% 1, 17。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走廊南部的祁连山 地和北部的风沙沿线,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北 锁黄龙、南保水源、中兴绿洲的重要生态屏障。不同类型草地上都 有其适生的特别耐寒、耐旱、耐盐碱,以及适于沙生、旱生的草本和 灌木植物。祁连山地草原和森林共同构成了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 区,是石羊河、疏勒河和黑河三大内陆河流的发源地,是维系河西生 态平衡和灌溉农业的生命线。北部荒漠草原阻止腾格里沙漠、巴丹吉 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向走廊入侵,是天然的生态屏障。2. 2实施 以草为主的治沙措施科学可行#p#分页标题#0#河西走廊平原盆地 区年降水量50350mm,北部荒

9、漠区年降水量仅3080nlm,年平均蒸 发量在2000mm以上18。在这种极端干旱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 择形成的旱生及超旱生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及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是河 西绿洲最主要的生态屏障。实践证明,防治荒漠化的技术措施中植物 治沙最有效,在干旱、风沙、土壤贫瘠等条件下,林木生长困难,而 草本和灌木植物较易生长19。按植被演替规律,对于条件恶劣的 裸地,往往是一年生草类首先占据,然后是多年生草类和灌木生长; 待水分和养分条件改善后,才能形成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 所以,顺应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在河西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草 为主的生态治理措施是最科学可行的。寸草遮丈风,流沙走不动, 实施

10、草业生态保护工程也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生态保护建设措施, 是解决河西沙进人退的生存危机的战略决择。2. 3具有草业生态 治理的良好基础和管理经验甘肃人民在几十年的防沙治沙过程中探 索总结出了草灌结合固沙、草方格压沙、挡风墙阻隔、禁牧封育修复、 专群结合治沙等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为河西走廊建植生态保护草带, 构筑绿色长城提供了实践依据。各级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部门也围 绕草业生态建设,从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组织管理等方面探索总结 出了一系列经验模式,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技术示范区。如民勤县将政 策、管理、工程、生产等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统筹考虑,建 立有效机制,实现治沙和产业置换兼顾的目标,

11、效果很好。主要做法 如下:一是鼓励群众开展治沙,投入资金建立激励机制,使群众在治 沙的同时有一定的劳务收入;二是从水资源利用这个生态矛盾的焦点 入手,通过种草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生产用水;三是发展后续产业, 实现生产方式转变,保证了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产业配套;四是在后 续管理中引入利益驱动机制,明确沙地谁治理、谁承包、谁管理、 谁使用的原则,使治沙既有责任也有收入,并通过发证保障权益; 五是就地取材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采用多种材料和技术措施治理沙地, 探索出了秸秆、生态垫、生态袋、尼龙袋、尼龙网、挡风墙等压沙技 术。根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与2004年相比,2009 年民勤县沙化土地总

12、面积减少4294hm2,年均减少859hm2,年均减少 0. 07% 20,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总体呈减弱趋势,绿洲沙化状况开 始改善。3实施草业生态工程,提升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水平针对河 西地区面临的生态和发展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河西走 廊绿洲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兼顾 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以保 护为主,对重点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坚持统筹规划,以国家投入为主 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的原则。在国家支持下,实施以风沙沿线防风 固沙生态保护草带、绿洲草畜转化生态产业带和沿山农牧互补生态恢 复置换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草业生态工程,建起

13、一条横跨石羊河、黑 河、疏勒河和河西五市,绵延整个河西地区的绿色长城,提升河西 走廊的生态安全水平,促进河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1以保 护现有草地植被为重点,构建风沙沿线生态保护草带该区域包括河 西走廊绿洲北部风沙沿线一带,涉及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金川 区、临泽县、金塔县、瓜州县、敦煌市共8个县(市、区)。该区域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处于风沙最前沿,植被覆盖度低, 且以旱生、超旱生及耐盐植物为主。由于干旱少雨,加之滥垦、滥牧、 滥樵,导致荒漠植被衰退,草原防风固沙的能力减弱,固定沙丘活 化,沙尘暴频发,荒漠化程度正在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方向 发展。该区域以防风固沙、保

14、护现有草地植被为目的,生态建设和 生产性建设并举,由政府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参与,以农户和企业作 为项目实施主体,在风沙沿线风沙流动地段(如风沙源、风沙口、绿 洲边缘的流动沙地等)通过建植固沙沙障和生态保护草带(草灌结合), 实施围栏封育和沙化草原综合治理,逐步恢复草原植被,阻挡沙化向 走廊南部绿洲地区扩展。并通过建立和完善中、长期生态补偿机制, 鼓励发展草畜后续产业,确保生态保护区农牧民增收。3. 2以调整 种植业结构为重点,构建绿洲草畜转化生态产业带该区域包括风沙 沿线向绿洲过渡带及绿洲内草畜业发展较好的地带,涉及凉州区、民 勤县、古浪县、天祝县,永昌县、金川区,高台县、临泽县、甘州区、 山

15、丹县、民乐县、肃南县,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嘉峪 关市和敦煌市共18个县(市、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光热同期, 地肥沃,灌溉条件好,是河西农业的精华耕作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也是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大省建设的重点规划区。但由于水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农业用水严重侵占生态用水,沙漠不断侵蚀,绿洲不 断萎缩,水资源危机威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以农业产业 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引导农户和企业利用低 产田、关井压田地和弃耕地建植多年生栽培草地,使种植业由玉米 (Zeamays)、 小麦 (Triticumaestivum) 和棉花 (Gossypiumspp.)等高耗

16、水农业向粮、草、经多元结构转变;发展牛羊舍饲养殖和草畜 产品加工业,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通过草畜转化,发展循环经 济,培育草畜生态工程后续产业。3. 3以实施草畜平衡为重点,构 建沿山农牧互补生态置换带 该区域包括祁连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 涉及凉州区、古浪县,永昌县,高台县、临泽县、甘州区、山丹县、 民乐县,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和敦煌市共12个县(市、区)。该 区域是典型农牧交错带,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农业结构简单,雨 养农业特征明显,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草原超载过牧,饲草料供应 不足而农区秸秆资源又未得到合理利用,区域内草畜不平衡,草原退 化严重。#p#分页标题#。#该区域以实施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和农牧 互补战略为出发点,对牧区超载退化草原采取禁、休牧封育及综合治 理,推行划区轮牧+舍饲的生产方式及异地育肥生产,将牧区超载分 流和繁育生产的架子牛羊运送到农区进行舍饲育肥,有效分流草原载 畜压力;同时利用农区弃耕地、坡耕地相对丰富的优势,建植栽培饲 草基地,引草入出,进行草田轮作,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并 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草产品加工及贮存,重点解决牧区饲草料年度不 平衡、季节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营养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