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与奋斗赢得未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智慧与奋斗赢得未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用智慧与奋斗赢得未来一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用智慧与奋斗赢得未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授课单位】【总学时】20【教 材】【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 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为已完成一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具备 清晰的专业认知和较强的就业创业需求的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工 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经济学、管理 学、信息学及成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为支撑,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进一步发展并趋
2、向成熟的课程。本课程通过知识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社会调查、专门性训练、实践实习,促进 学生树立自主意识、职业意识和追求有价值人生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挖掘 自身潜能,了解职业环境,为其提高就业竞争力,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自主作出职业 生涯决策,为自身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12月13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 求,课程组与各专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进行课程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后,根据各 个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能力以及工作过程,结合我院实际,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切入点, 根据个人生涯规划的需要,确定“就
3、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准备与流程”、“应聘技巧”、 “权益保护”和“创业准备与实践”五个项目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内容,与市场、 学生要求吻合度高。该课程以学生科学的就业态度、观念的形成为中心,以能力形成为标准, 全面体现实操特色,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工作 世界的能力以及健康、自信的职业观念、职业素质和职业理想。建议本课程课时为20学时。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本课以学生科学的就业态度、观念的形成为中心,以能力形成为标准,协助学生完成由 “校园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念,强化竞争意识,培养自主意识,掌握求
4、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成功。2.1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 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1)初步形成正确的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2)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3)面对就业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4)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创 业观。(5)培养成功者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 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2.2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
5、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 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 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2 .过程与方法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和大专院校学生的现状,结合大学生就业、成 才的真实案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 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每一模块课堂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演讲、辩论、自测、设计编写等,有效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每一模块社会实践课,开展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教师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的个
6、性化实践教学, 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论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趣味横生的案例分析、教师生动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自我发展的自主意识、正确的就 业观和价值观、职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 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3.1 课程内容选取知识单元基础性内容备注第一单元明晰就业形式与政策。了解当前我国毕业生面临的就 业形势,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掌握毕业生 就业的基本政策2学时第二单元做好就业准备。了解市场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做好 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7、指导工作,了解常见就业心理问题 的掌握与调适;能够准确搜集并运用就业信息;交会 学生应对“就业难”的策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与自 我认知4学时第三单元明晰就业流程。了解就业途径的选择与就业协议书的 签订,明确就业手续的办理流程2学时第四单元掌握应聘技巧。熟悉求职材料的制作,掌握面试方法 与技巧、大学生求职礼仪常识以及网络求职技巧4学时第五单元注重权益保护。毕业生需明确就业的权利与义务,掌 握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做好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2学时第六单元做好创业准备。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业精神,掌 握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提升方法,分析当前的创业 环境2学时第七单元做好创业实践。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
8、计划书的 撰写,明晰创业具体实施步骤,掌握如何规避创业风 险,了解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4学时3. 2课程安排本课程开设1个学期,共10周,每周2学时,共2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学 期所用 教材课程内容学时(20)学周(10)第1单元就业形势12用智慧与奋就业政策1第斗赢得未来一市场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1-一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12010学与创业指导,第2单兀就业信息的搜集和运用0.54期刘雅芳、李东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策略0.5鹏主编职业测验与自我认知1第3单元就业途径的选择12就业协议书的签订0.5就业手续的办理0.5第4单元求职材料的制作14面试方法与技巧1大学生求职礼仪常识1
9、网络求职技巧1第5单元毕业生就业的权利与义务0.52劳动合同0.5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1第6单元创业的基本知识0.52创业者与创业精神().5创业环境分析1第7单元创业项目的选择14创业计划书的撰写1创业具体实施步骤1创业风险的规避0.5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0.5四、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我校十分注重建设和完善网络智能化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验室、网络教 学平台、网络数据库等。同时,我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教学出谋划策。4. 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采用讲解、多媒体演示、场景模拟法、讨 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知识应
10、用的机会。讲解法:主要用于讲授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行业岗位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多媒体演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在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场景模拟法:针对所教内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化的模拟训练来提升知识的实 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讨论法:根据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讨论,使其在讨论中逐步提升交 际能力、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翻转课堂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上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分享和讲 解,并对其讲解进行补充和评价,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所学知识
11、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量照顾到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五、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课程的教学评价由形成性测评(40%)和终结性测评(60%)组成,其考核要求如下:5.1 形成性测评形成性测评考核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包括 出勤考核(10%)、课堂参与程度考核(10%)、作业完成质量考核(20%)等。(1)出勤考核本项考核通过课前点名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迟到15分钟以内每次扣1分,迟到15 分钟以上或无故缺勤一节课每次扣2分,该项考核累计最多扣10分。(2)课堂参与程度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积极发言
12、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课堂 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只要学 生能按时上课听讲,即可获得5分的基本分。学生上课发言一次,即可另外获得05分,课 堂发言最多可得5分。学生的最后成绩为“5+课堂发言得分”。(3)作业完成质量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作业来检测其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实际应用知识 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每次作业成绩按照相应标准而定,学生作 业质量划分为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7分)、及格(6分)和不及格(0分) 五个档次。最后的作业成绩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成绩的平均数。5.2 终结性
13、测评终结性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所达到的水平,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考核。期末 考试由闭卷笔试(60%)组成,主要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综合运用能 力。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6-1教材使用1 .建议教材刘雅芳、李东鹏,用智慧与奋斗赢得未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上海交大出 版社,2020年9月2 .参考书目林燕清,放飞梦想 筑梦未来一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航空工业出版社,2020 年1月。战庆举、张成勇、焦建华,就业与创业指导,江苏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3 .2网络资源课程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利用该平台,进行灵活的信息化教学。包括在线上进行随堂测试、期末考试、评分等。 还有大量的图书、云课程可供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有利于学科交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线 上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