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2024部编版新九年级暑假课-第12讲 醉翁亭记(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Y2024部编版新九年级暑假课-第12讲 醉翁亭记(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2讲醉翁亭记学胃目标彳1 .熟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 .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体会文章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忧 的复杂心情。,询基础知识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iiiiiiiiii .一、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 H),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 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
2、、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 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二、字词读音环滁(chii)诸(zhU)峰林壑(he)琅珊(lang ya)潺(chan)潺林霏(fOi)晦(hui)明变化岩穴(xu6)暝(ming)彳区(yu)偻(lu)提携(xi6)泉香而酒洌(1诂)山肴(ydo)野藏(su)宴酣(hdn)弈(必)者颓(tui)然觥(gong)筹(chou)阴翳(yi)三、重要词语(一)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答案】D【解析】D. “水声潺潺”属于定语后置,应为“潺潺水声”,“泻出于两峰之间”属于介
3、宾短语后置, 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于两峰之间”调到“泻出”的前面。故选D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佳木秀而繁阴去国怀乡山水之乐*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案】B【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动词,译为 “离开”。A项中第一个“秀”是形容词,译为“秀丽”;第二个“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C项, “乐”,第一个是形容词,译为“欢乐”;第二个是
4、名词,译为“乐趣”。D项,“之”,第一个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第二个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故选B。5 .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班也。8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 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而”表示并列关系;B项“而” 表示顺承关系;C项“而”表示转折关系;D项“而”表示修饰关系。故选D。9 .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 着宾客们回去了。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 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 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答案】A【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 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
6、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A项的翻译有误,“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应译为:太守下山回家,宾客 跟在后面。7.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8 .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D.以一 “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作赏析。B.醉翁亭记末段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7、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方式,由 禽鸟之乐推及众人之乐,由众人之乐升华到太守之乐,最后点明太守之乐在于乐民之乐,表达了作者陶醉 山水、怡然自得的神态。所以B项“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的判断是错误的;故选B。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9、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作亭者谁/属予作文以记之 B.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C.往来而不绝者/沿溯阻绝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无异乎 (2)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8 .第段描写山间朝暮的阴晴变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C.第段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呼应上文“饮少辄醉”,其目的是表现太守不胜酒力。D.第段抒情以
10、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从而点明本文的主旨。【答案】(1)C(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C【解析】(1)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作:建造/写;9 .负:背/凭借;C.绝:同“断”;D.得:领会/难道;故选:Co(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重点词:从:跟随。乐,以为快乐。乐:快乐。(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第一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二字,阐释原文“饮少辙醉”,该 句阐释正确,错误之处在于“极言太守实在不胜酒力”,而由文意可知,“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沉醉于 山水美景,以及与百姓共享安乐生活,
11、并非主要在于“不胜酒力”。故选Co【点睛】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 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 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 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 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升起,
12、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 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 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 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 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 乐趣,不在于音乐
13、;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 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 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 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 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圉过关检测lllllllllllllllllllilllllllllllllllllllll -(-)阅读下面
14、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5、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臣请为王言乐。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 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 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有删改)【注释】羽旄(mao):古代军旗的一
16、种,用野鸡毛、耗牛尾装饰旗杆,这里指华丽的仪仗。旄,耗 牛尾。举:皆、都。疾首蹙娟(e):形容心里非常忧愁,愁眉苦脸。庶:表示可能或希望,这里译 为“大概”。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野芳发而幽香”的“发”是“开放”的意思,“苍颜白发”的“发”表示头发。B. “低偻提携”的1区偻”“提携”为动词用作名词,分别表示“老人”“儿童”。C. “佳木秀而繁阴”的“秀”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秀”意思相同,意为“修长”。D.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这句话中,第一个“王”是名词,解释为“大王”;第二个“王” 是动词,解释为“称王”。E.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7、现代汉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F. 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眼泉也”一句进行赏析。G. 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并结合乙文内容分析孟子是如何提出这一政治理 想的。【答案】1. C 2.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意 思对即可) 3.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先从听觉的角度,写“水声潺潺”;又 从视觉的角度写“泻出于两峰之间”。水的动和峰的静相映成趣,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4.甲乙 两文都体现了与民同乐(民本思想)的政治理想。乙文中孟子用百姓对国君打猎的两种反应,表
18、现出百姓 对国君反对和拥护的两种状态,使其形成对比,突出与民同乐(民本思想)的重要性。【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C. “佳木秀而繁阴”意思是: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意思是: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秀:秀丽。这两句中的“秀”意思不一样;故选Co2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居高面下;于,在。3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结合“行”“闻”“泻”等词可知,这里作者的脚步是不断移动的,眼前的景致也是不断改
19、变的,这 是移步换景的方法。“渐闻水声潺潺”从听觉写酿泉,“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视觉写酿泉,多种感官 角度,更好的展现了酿泉的形象。“渐闻水声潺潺”写作者听到水声,侧面烘托了环境的静谧,”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这一句,把静止的山峰和流动的泉水同时描绘了出来,动静相映成趣,写出了突出了滁州 山水的幽静之美。4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随遇而安、励精图治,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 的生活,“醉能同其乐”,他与百姓一起快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此无他,不与民同乐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表达的也是关注民心民情,“与民同乐”
20、的思想。根据乙文“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 也”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可知,孟子用百姓对国君打猎的两种反 应,把“大王能与民同乐”和“大王不能与民同乐”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与民同乐才能“王天下”的 道理,凸显了与民同乐的重要性。【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 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 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
21、就是醉 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 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 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像那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 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 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
22、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 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乙】请让我为王谈谈音乐。如果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大家全 都头痛而皱着眉头奔走相告:“我们的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困苦到这样的境地呢?父子不能相见,
23、 兄弟妻儿东逃西散。”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王(只图自己快活而)不和大家一道娱乐的缘故。如果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全都眉开眼笑奔走相告:“我们的王 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么能够打猎呢? ”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王同百姓一道娱乐罢了。如果王同百 姓一同娱乐,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24、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云归而岩穴暝(2)杂然而前陈者 (3)颓然乎其间者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25、而繁阴。(2)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 *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 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四岁而孤/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母尝谓日/权谓吕蒙日 C.死狱也/小大之狱 D.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呼尔而与之 8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9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中,太守因何而乐?(2)结合【甲】【乙】选文,说说欧阳修的父母对欧阳修有哪些影响?【答案】5. (1)昏暗(2)陈列,摆开(3)倒下的样子(4)跟随,跟从 6. (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2)来来往往不断的,是出游的滁州百姓。7. D 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9. (1)【甲】文中,太守因山水美景而乐,乐民之乐。(2)欧阳修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使他成为大文豪;欧阳修的母亲用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 为他树立终生的榜样:欧阳修的父亲办案以民为本,
27、影响欧阳修的为官原则,他能做到与民同乐。【解析】5.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2)句意: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3)句意: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4)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从:跟随,跟从。6.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芳:花;发:开放;佳木:好的树木;秀:茂盛,繁茂。繁阴: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 荫。(2)往来:来来往往;绝:断。7.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孤儿,幼而无父的人;B.都意为“对说”;C,都是案件;D.和/给;故选Do8.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
28、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 誉。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9.考查内容理解概括。(1)结合【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和“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等内容可知,琅哪山秀美 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百姓和乐的生活场景令作者“乐”。(2)结合【乙】“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可知,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 母亲教自己识字,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结合“母尝谓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死狱也,我 求其生不得尔”等内容可知,母亲用父亲办案的事例教导
29、欧阳修,为欧阳修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死狱也, 我求其生不得尔”等内容可知,欧阳修父亲办案以民为本、心怀百姓,为欧阳修的成长和做到“与民同乐” 的政治思想起到积极作用。【参考译文】【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 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 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闹指敬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 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 没有找
30、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 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逗伍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 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 照做不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
31、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己,兼东征西讨, 穷兵瓢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役不兴,年 谷丰稔巴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注】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稔(ren):丰收。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
32、意思。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 .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 .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二)重点虚词“而”用法:1 .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
33、承接8 .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杂然而前陈者(2)树林阴翳 (3)太守谓谁?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炀帝意犹不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穷兵赎武/复前行,欲穷其林 C.此皆朕所目见/于是入朝见威王D.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安能辨我是雄雌 1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14 .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别概括欧阳修为官之道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的特点。【答案】10.(1)陈列,
34、摆开 (2)遮盖 (3)为,是 11.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 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2. B 13.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14.欧阳修:治理有方,政事顺利, 人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唐太宗: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杂乱地摆放在前面。陈:陈列,摆开;(2)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盖;(3)句意为:太守是谁
35、?谓:为,是。11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去队乐其 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快乐。1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意:意图/意思;B.均译为:尽;C.见:看见/拜见;D.安:安定/怎么;故选Bo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 步了解大意,
36、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句意为: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 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往昔初平京师”动宾结构,应在“师”后停顿;“宫中美女珍玩”偏正结构做主语,应在“玩”后 停顿;因此断句为: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1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段“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治理有方,政事顺利,人民安居乐业,与民同 乐;根据【乙】文“遂得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
37、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于是就能不兴徭役,年年谷物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 根基不动摇,那么枝叶繁茂荣华。帝王能做到不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可知,唐太宗: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参考译文】【乙】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 不是满满的。隋炀帝的意图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发动战 争,老百姓不能忍受,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
38、是希望不 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年年谷物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 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叶繁茂荣华。帝王能做到不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 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10 .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 .临溪而渔:有争议I .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II.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 .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L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9、3 .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 .山水之乐:助词,的6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 .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 .宴酣之乐:助词,的9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古今异义1 .非丝非竹竹2 .四时之景不同时3 .野芳发而幽香发4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5 .林霏开开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古义:开放;今义:散发。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7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至U、往。8.颓然乎其间者
40、颓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冬,名词用作动词。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 .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四、特殊句式1 .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 “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41、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2 .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醉能同其
42、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3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五、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二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 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山肴野藏: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漳”。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
43、写文章首尾呼应。六、课文结构醉翁亭记可分为四部分4 一部分(1):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5 二部分(2):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6 三部分(3):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珊山的情形。7 四部分(4):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七、中心思想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 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八、写景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例如:(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表现醉翁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 回路转”表现醉翁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
44、解释亭名直抒 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 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九、理解性默写1 .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醉翁”之号的由来是因为自己: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其居心用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句来形容恰如
45、其分。4 .醉翁亭记中写宾客们纵情享受开怀畅饮的句子是: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5 .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6 .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 .醉翁亭记中写太守宴会上就地取材菜色丰盛的句子是: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8 .醉翁亭记中通过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太守在宴会上酣畅醉态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9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10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
46、动静对比之美,“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百鸟喟啾之动, 相得益彰。11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12 .醉翁亭记中写琅珊山树木茂盛山色秀丽的句子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3 醉翁亭记中写滁州老人小孩出游来往不断的热闹场景的句子是: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14 .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传达真正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I Q考点剖析HiiiiiHiiiiin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考点一:词语理解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陈列B.临溪而渔渔:捕鱼*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谓:为、是D.太守谓谁【答案】C 【解析】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却不知道太守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