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42578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局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技局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局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局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技局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 于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根据省政府关 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苏政 发*) 10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 谐”的方针,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 人的全面发展,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人 力资源基础。(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 取得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 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到2010年,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 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的问题, 实现以下具体目标: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三)构建人才队伍体系。专兼结合,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 活动,全面提升在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

3、务水 平。做好科普专职人员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提高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积 极性。鼓励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规模宏大、 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四)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公民科 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加强 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 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 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 标。五、加强组织领导(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市政府负责领导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的实施工作,成立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

4、行统一动 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工作制度。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 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三)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市科协,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 展情况。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资源、

5、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应急避险、健活、 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 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 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 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 列。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 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明显加强, 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 质建设的长效机

6、制。二、开展四大主要行动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1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 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 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把未成年 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2 .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 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金钥匙科技竞赛”、“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科技 专家进校园、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3 .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

7、入“五好 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评比标准,鼓励重视子女的科学素质教 育。深入开展“母亲素质工程”、“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等活动。4 .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水平。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的科 普教育功能;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的科普功能,建设社会化 科普教育基地。5 .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把科学教育实施情 况及其成效作为合格学校验收、星级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期间, 推荐评选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荐表彰中小学优秀科技辅 导员。(二)农民科学

8、素质行动1 .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为目标,围绕科学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开展农民培训 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获取科技知识 和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期间力争 达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创业培训 3. 5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 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2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 询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 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面提升广大农户科学文化 素质和科学种养水

9、平。期间,力争全市每年新增科技示范户5000 户,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 .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定期举办科技活 动周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社科宣传周、送文化卫生科技三下 乡等大型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大集、专家讲座、科技 入户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 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 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 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4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 伍。培养一支专群结合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

10、学习 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 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促进 农村科普体系建设。以“一站一栏一员”(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 传栏、科普员)建设为重点,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队伍,不 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一批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科 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1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 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适应城镇化加速的新形势,提 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将劳

11、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 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 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鼓励职工 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2 .开展城镇劳动人口技能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 训I、再就业培训I、创业培训I、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 继续教育,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 力。“*”期间,力争培训城镇劳动力30万人次以上,其中,再就业 培训10万人次以上。3 .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 业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文明职

12、工”、“讲理想、比贡献”、“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等活动,全面提高职 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4 .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 示范城区、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 普画廊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和科普宣传,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 学素质。(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1 .加强对干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实施党 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 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实施“5+

13、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全面提高 公务员整体素质,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到2010年将科 级以下公务员轮训一遍。2 .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机制。将提高科学 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 政院校)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 实。3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普及。举办讲 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 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 精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三、实施四大基础工程配合上述行动计划,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

14、工程:(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1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 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 师。2 .加强科学教育辅导员与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学会、协 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 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I。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重点开展对农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志愿者。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 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

15、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4 .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中小学校要创造条件建立 科学实验室,省三星级高中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实验室,确保技术课 程的开放。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及科普教 育基地。5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 社区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增强行政院校和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单位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 能。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1 .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

16、普 资源开发。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 持、奖励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 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2 .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结合文化信 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集成国内外现有各类科普信息,通 过互联网等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 的共享范围。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 资料送到基层。(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1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 节目的播出时间、综合

17、性报纸科技栏目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 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在市县电视 台推广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2 .扩大科普出版物发行。加强网点建设,推进科普出版物在基 层和农村的发行工作。3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事件和重 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 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1 .加强科普设施建设。要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 和运行经费的投入,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 规模适度的科普场馆网络格局

18、。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 功能,面向群众、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资助、投资兴建公益性科普设施和参与经营性科 普场馆建设。3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创建一批国家 级、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各类科普示范基地设立公众开放 日、科普接待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 等场地设施。4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技活动中心、科 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设备等设施。加大青少 年校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使其成为农村 重要科

19、普阵地。四、建立和完善四大支撑体系(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 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 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表彰奖励政策,表彰在公民科学 素质建设中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二)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 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根据 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 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 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科普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通过 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资金,促进全社会增加对科普事业的投入。落实 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公 民科学素质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