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贸局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贸局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 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通知(*政(20*) 21号)以及*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经营工作机制的通知(*政文(20*5号) 和福州市有关文件精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市食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巩固城乡小企业 小作坊整顿成果,特制定整顿发展我市城乡食品加工业工作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坚持教育、规范、帮扶、提高为主的原则。区分城镇和乡村,对 于分布在城区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要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 规范,帮助其在期限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于分布于乡村的小企 业小作
2、坊,除对极少蓄意制假制劣、对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制假 窝点予以取缔外,对绝大多数乡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要通过 宣传、指导、规范、帮扶,引导他们改善食品生产加工环境条件,提 高业主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提升生产加工的 整体水平,有效防范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做到既确保城 乡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又保证广大小作坊从业人员的生计。二、工作目标通过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的生产行为,提高从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 识,提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必备条件,依法办齐相关证照,合 法经营,最大限度地消除潜藏在小企业小作坊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发 掘整理保护利用好传统特色乡土食品,把传统特色食品
3、发掘整理成重 要的旅游配套资源,拓展乡村食品的销路;建立健全市、镇(街)、 村三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制度,完善乡村食品监管和应急反应 机制,创建特色独具、品质优越、安全卫生、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 产业集群和城乡食品加工业。三、工作步骤总体做法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 下,以前一段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调查摸底的结果为依据,开 展分类梳理和有针对性的整治帮扶。1、开展“两取缔”、“一转产”工作,净化乡村食品生产加工 业环境。“两个取缔”即:坚决取缔制假制劣的食品加工黑窝点;取缔生 产卫生条件恶劣、不认真接受帮扶整改、屡次整改仍达不到要求、存 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食品生产
4、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特别要严厉打击使用 非食品原料(含回收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严重违法行为。“一转产”就是凡涉及生产列入高风险食品目录的瓶(桶)装饮 用水、肉制品、瓶装白酒、儿童食品、乳制品的小企业小作坊,要给 予三个月的过渡期,规劝其限期转产其他食品。2、通过“四个到位”,把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 纳入正常监管范畴。在完成“两取缔”、“一转产”工作之后,保留下来的小企业小作坊要通过“四个到位”,建立满足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首先是承诺到位。凡是纳入正常监管的小企业小作坊,都必须向 所在地的镇、街政府提交“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承诺书要体 现两项内容:一是保证按照安全卫生要求
5、进行规范生产;二是责任承 诺。责任承诺既要体现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还要体现承担民事赔偿 的承诺。要让小企业小作坊业主在提交承诺中实实在在地接受到法律 和责任的教育。其次是培训到位。要以镇街为单位,对小企业小作坊业主开展以 安全责任教育和生产基本操作规范为内容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 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业道德意识和保证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基本知 识。第三是规范到位。就是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保证卫 生安全基本条件和操作规范,确保其在生产条件和生产操作中满足卫 生安全的基本要求。第四是监管到位。各镇、街要建立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 作坊保证食品安全的一整套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确保监管到
6、位。3、以证照状况为分界,实行分层次监管。凡是食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证照齐全的小企业小作 坊,一律纳入质监部门的监管范畴;凡是证照不齐、无证无照的小企 业小作坊,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和*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经营工作机制的通知(*政文 20*5号)的规定,由相关部门予以查处;对于个别证照不齐、无 证无照但又因从业人员生计问题要求予以保留的,要帮助其在规定时 间内办齐相关手续,在实现“四个到位”的前提下,由所在镇(街) 政府(办事处)开列具体的名单,提交市政府或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 后予以保留,并纳入镇、街监管范畴。4、健全乡村食品监管与扶持的网络体系
7、,提高乡村食品质量安 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市、镇(街)、村三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在市食品安 全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 联动,形成合力,积极帮助指导镇、村做好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 小作坊的安全监管,加强镇、街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的培训,加强对 小企业小作坊产品的质量抽查。要帮助镇、街建立完善乡村食品质量 安全信息网络,构建乡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网络和部门联合的快速 反应机制,提升乡村食品质量监管的能力。5、发掘整理保护传统特色乡土食品,培育壮大特色食品加工业, 营造乡村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展传统特色乡土食品的发掘整理工作。要把风味独特、工艺独
8、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能够反映本地乡土风情特色 的食品挖掘整理,并予以保护。各镇街要根据小企业小作坊基本的条 件状况,制定分期分批发展提升小企业小作坊的培育规划,做好乡村 食品生产加工重点企业、特色小作坊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工作,做大做 强特色食品加工业,使之成为与当地旅游业相配套的特色资源。6、树立一批食品安全监管示范企业和示范乡村,扎实有效地推动监管与扶持工作的开展。在整顿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中,要树立一批严格按照小作坊保证 食品质量安全的操作规范进行生产,生产和卫生条件能够满足食品质 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 示范企业示范店,组织当地的小企业
9、小作坊观摩学习,提升示范效应。 各镇(街)至少要建立一个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村(店),总结推 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乡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四、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整顿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托 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开展工作,各镇街要切实承担起本地区食 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承担监管职责、 企业担负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要把 乡村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居),镇、村要签定食品质 量安全责任状,明确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的具体分管领导和具体的责任 人;各级政府要定期听取食品质量安全情况汇报,及时研
10、究解决事关 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应急措施,坚决消除事故隐 患;要完善镇村两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加强协管员的业 务指导和培训,建立协管员落实责任的奖惩机制,发挥调动好协管员 的作用。2、明确责任,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委员会、质监、工商、卫生、经贸、劳动与社会保障、 旅游等各部门要加强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监管与帮扶的 合力。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及时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重 大问题,制定食品质量安全的协调机制和发展规划;质监部门主要负 责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 指导各镇(街)组织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工商部门既要 严
11、厉查处城市卖场、连锁超市、商店销售未经准入的无证食品,取缔 无照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要帮助有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办理营业执 照,实现有证经营;卫生部门要负责餐饮、食堂等饮食业生产的加工 食品的安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还要帮助有条件的食品生产加 工小企业小作坊办理卫生许可证;经贸、旅游部门要积极拓展乡村加 工食品的市场和销售渠道,特别要把特色食品导入旅游市场;劳动与 社会保障部门要把乡村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工作 计划,力争实现免费培训。要为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小作坊和具有一 定的产业集聚度的镇村筹措资金,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做大做强i批 产业集群和乡村食品加工业;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要
12、经常沟通信息,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整顿、发展城乡食品加工 业的工作。3、落实进度,有序推进。整顿、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近期的重点工作就是要通过梳理整治, 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改变城区食品加工小企业不规范的生产行为和 乡村小企业小作坊散、乱、差以及缺乏有效监管的生产状况。具体的 时间要求是:从现在起到20*年7月15日,各镇(街)要按步骤完成好三项 工作:一是通过“两取缔” “一转产”,完成对制假制劣窝点和生产 条件恶劣的加工点的取缔和生产高风险食品企业的停产转产工作;二 是全面落实质监部门对证照齐全的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工作;三是要 完成好对确需保留的证照不齐或无证无照的小企业小
13、作坊的镇街申 报、市政府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保留以及“四到位”工作。从20*年7月15日到20*年8月底,要基本完成镇、街两级小企 业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建立,同时建立一批食品质量安全 监管示范企业、示范店和示范村的建设。4、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整顿发展城乡食品加工业要充分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经济工 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把这项工作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 会的理念相结合,与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建设海峡西岸 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要从农村加工食品生产的现实状况、农村生 产发展的现实水平出发,掌握政策,耐心引导,先易后难,立足实际, 有序推进,在整顿推动城乡食品加工业发展中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