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4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32111 上传时间:2024-04-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籍04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秘籍04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秘籍04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籍04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秘籍04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全国甲、乙卷)软高考预测选材特点2021年全国甲卷文言文选材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是记事为主。2021年全国 乙卷文言文考查的是政论文,摘录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022年全国甲 卷战国策秦策二,叙事散文,2022 .全国乙卷说苑-贵德政论文(说理散文), 不再是以往的人物传记,记事本末体,这可能会成为文言文选材和考查的一个新方向。 2022年教育部四省联考首次出现了双文本,也是一个导向,引起重视。题型特点二道选择题和一道翻译题,选择题分别为断句、古代文化知识、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突出了对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古代文化知识以及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其中断句

2、 后可能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如四省联考的断句题考查形式。与全国新课标两套试卷相比, 少了 一道主观题。分析预测(1)体现出命题理念:重视基础,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2)连接课程 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体现教考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体现了高考考查内容和要求:文言文阅读;重视基础,整体感知,文意理解。受应试秘籍知识必备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题(即内容概括和分析这一道选择题),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 ” “何时何地做何事? ” “结果怎样? ” “为什么? ”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

3、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做标记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又怎么能办到呢?所以说,夸耀功劳,定然不能成 功;空有愿望,终究不能实现。这都是指那些只图虚名,却没有实在的德行的 人。因此尧有九个佐官,舜有七位挚友,禹有五位帮手,汤有三大辅臣,自古至 今,仅靠虚名就能建功立业的人,从未有过。因此,君主不因多次向别人请教而 感到羞耻,不因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而感到惭愧。这样才能成就他的道德,扬名 后世,尧、舜、禹、汤、周文王就是这样的人。宣王叹道:“唉!君子怎么能 够侮辱呢,我是自取其辱罢了!现在我才了解君子的话,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 行径。希望先生能接

4、受我作为您的弟子。颜斶辞谢离开。【模拟2】(2023广西高三4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 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 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 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知之日贾以珍 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 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 逐,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 于

5、诸侯,有诸? 对日: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日:“曾参孝其亲, 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 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 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 “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 臣,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桓公用之而伯。百里 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 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 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

6、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 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知之/日/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 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B.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 /而珍珠重宝尽于内/C.韩非知之/日/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 /而珍珠重宝尽于内/D.韩非知之/日/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 而珍珠重宝尽于内/11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千斤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金字含义不相同。B.“天下愿以为妃与“妃嫔媵婿(阿房宫赋)两句中妃字含义相同。C.桀听谗而诛其良将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谗字含义相同。 D.桓公用之而伯与“既无伯叔(陈情表)两句中伯字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与群臣商议对策,姚贾主动请缨,出使 四国,利用三年时间破除了四国之间的联盟,由此得到秦王的重用。B.韩非认为姚贾出身低微,曾经做过盗贼,被赵国驱逐,在出使四国期间行贿 受贿,包藏祸心,这样的人并不能

8、成为诸臣表率,让秦王弃用姚贾。C.秦王召姚贾质问其出使之事,姚贾辩解所做之事都是为了秦国,并假设如果 自己不忠于秦,也得不到四国的信任,希望秦王不要像桀、纣那般。D.姚贾坦然承认自己的出身,并以姜太公、管仲等人举例,认为英雄不问出处, 他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未来。姚贾的说法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2)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答案】10. D 11. B 12. B 13.姚贾辞别(秦王)出使(四国),破坏 了四国攻秦的计谋,阻止了战事的发生,与四国建立友好关系来报答秦王。 这

9、四个人,出身卑贱,身负恶名,被天下人指责,但是明主重用他们,知道他 们能为国家立下功劳。【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非知道这件事,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向南出使荆吴两国,向北出 使燕代等地长达三年,四国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但是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 已散尽。北使燕代之间三年,“三年作”使的补语,不可断开,排除AB;四国之交未必合也,“未必,不一定,作合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的能力。A.金千斤的金,金子;句意:千斤黄金。“铸以为金人十二的金,金属铜;句意: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两句中,金,字含义不相同,判断正确。B.

10、天下愿以为妃的妃,妻子;句意:天下男人都愿娶她为妻。妃嫔媵婿的妃,古代天子配偶中地位仅次于皇后者;句意:六国的宫妃。两句中“妃,字含义相同,判断错误。C.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的“谗,诽谤言论;句意: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洎牧以谗诛”的“谗,诽谤言论;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两句中“谗字含义相同,判断正确。D.“桓公用之而伯的伯,称霸,做诸侯的盟主;句意: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 霸业。既无伯叔的伯,伯父;句意:既没有叔叔伯伯。两句中,伯,字含义不相同,判断正确。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 “在出使四国期间行贿受贿错误。韩非认为姚贾借秦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

11、宝, 私自结交诸侯,“受贿”于文无据。故选Bo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绝,破坏;止,阻止;“报,报答;(2)垢丑,形容词用作名词,耻辱,丑恶的行为;大诽天下,被动句;“用,重用。参考译文: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商议对策。秦王问:“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 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怎么办? 大臣们没有人能回答。姚贾回 答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们的阴谋,使得战事不再发生。 便提供给他百辆战车,千斤黄金,并让他穿戴起自己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宝剑。 姚贾辞别(秦王)出使(四国),破坏了四国攻秦的计谋,阻止了战争,与四国 建立友好关系来报答秦王。秦王

12、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千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 卿。韩非知道这件事,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向南出使荆吴两国,向北出使 燕代等地长达三年,四国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但是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 散尽。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 明察。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做过盗贼,虽然 在赵国做过官,后来却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 的逐臣,让他参与国家大事,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寡 人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结交诸侯,可有此事? ”姚贾回答:有。秦王说:你还 有什么脸面再与寡人相见? 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

13、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 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 都愿娶她为妻。臣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宝送给那四个国家,他 们会归服谁呢?假如臣不忠于大王您,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夏桀听信谗言 杀了良将,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以至于身死国亡。如果大王听信谗言,就不 会再有忠臣为国出力了。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 赵之逐臣。姚贾回答:“姜太公是一个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屠户, 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但文王独具慧眼,以之为辅佐,最终建立王业。管仲不 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当 初

14、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后竟能无敌 于西戎,晋文公倚仗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这四个人,出身卑 贱,身负恶名,被天下人指责,但是明主重用他们,知道他们能为国家立下功劳。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己 所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 有尺寸之功的人。由此臣子不敢用虚名求希望于国君了。”秦王叹服:爱卿说得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列国而责罚了韩非。【模拟3】(2023 贵州盘州市4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

15、有弗得,辄起绕室以 *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蹶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 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 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节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材料二: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 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 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壕,失于盛年,犹当晚学,

16、不可自弃。孔子云: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 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 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 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 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 精选寮案,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 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

17、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入寒无毡被,抱犬 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 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 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注】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 闻。(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客刺:名刺、名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3分)好A学B家C贫D无E资F累G日H不I爨J乃K时L吞M纸N以。实P 腹【答案】1. BFJ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义阳的朱詹,祖居江陵,后来到了建邺

18、。他十分勤学,家中贫穷无钱,有 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就经常吞食废纸弃饥。“累日在句中是“不爨的时间状语,应在“累”前断开,;“乃是表承接关系的连 词,一般位于分句句首,时在句中是吞纸以实腹的时间状语,应在乃前断 开。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堂,指房屋正厅,堂后或两旁为室。因入室必先登堂,成语登堂入室比喻 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程度。B.寤,本义为睡醒,如诗经关雎中“寤寐思服的“寤:后引申为觉悟、认 识到,文中即为此义。C.婚冠,既指婚礼和冠礼,也可以指婚冠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文 中以婚冠指年纪很大。D.孤,指幼而无父,与鳏寡孤独中的“

19、孤相同。“孤还可用于古代王侯自称, 如孙权劝学中的“孤常读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堂后或两旁为室说法有误。“堂两旁的房子叫廊屋,“室与“堂位于同一条中 轴线上,在堂”的后面。故选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蓉书房里有一块洼地,开始踩上去,总会被绊倒;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 后来填平了,反而感到不适应。B.材料一从读书之思到人生之悟。因“思有弗得而“绕室以旋,由旋引出下文在生活小事中得到的感悟。C.材料二以皇甫谧、刘绮等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 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D.材料二用典型事

20、例表现人物品质,如耕种时带上经书、手抄汉书等突出 了古人求学之勤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然人有坎壤,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 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可知,材料二举皇甫谧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壮年时失去 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而且作者举刘绮 等的例子,也是为了强调读书要勤奋,而不是侧重于功利方面。故选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2)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答案(1)低头

21、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2)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坦然,平坦的样子;”既,已经;“已而,以后。(2)“方,才;遂”,终于;登,当上。参考译文:材料一: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低头读书,遇 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 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 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随后叫仆童

22、将洼坑填平。父 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 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 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 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认 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材料二:人在年龄幼小之时,精神专注而接受能力强,长大成人之后,思想散漫而放纵, 因此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要失去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 灵光殿赋,

23、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 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 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 五十岁时学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得更加 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七十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 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 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 最后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 始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像面壁而立,

24、什么也看不见,也 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 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古代人勤于学习,有用锥刺腿的,有求学投斧的,有利用雪光读书的,有聚萤火 虫而苦读的,有在田间劳作时带书学习的,有放牧时勤学不已的,所有这一切都 是专心勤学的榜样。梁朝彭城的刘绮,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灯烛, 就买来荻草,把它的茎折成尺把长,点燃后照明夜读。梁元帝在任会稽太守时, 精心选拔官吏,刘绮以其才华当上了太子府中的国常侍兼记室,很受尊重,最后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义阳的朱詹,祖居江陵,后来到了建邺。他十分勤学,家中 贫穷无钱,有时连续几

25、天都不能生火煮饭,就经常吞食废纸弃饥。天冷没有被盖, 就抱着狗睡觉。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荒废学业,终于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 参军,为元帝所尊重。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是一个勤学的典型。东莞人 臧逢世,二十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 姐夫刘缓要来名片、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得一本。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 气,后来他终于以研究汉书闻名。【模拟4】(2023 四川-高三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本一: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 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

26、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 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 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 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 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 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 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

27、速 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 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 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 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8、”(节选自孟子)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3分)故A南B面C临D官E贵F而G不H骄I富J而K能L供M有N本。而P能Q图R末S【答案】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 能考虑末节。“故南面临官”,“南面”作“临官”的状语,不可断开;“贵而 不骄”“富而能供”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有本而能图末”与后文“修事而能 建业”结构对称,各自成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麻,丝指蚕丝,

29、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 布。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 臣。C.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D.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错误,原句意思是“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 任”,故应是第一个“百姓”之意。故选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 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

30、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 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 化、忠诚而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 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C.“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错误。原文所说的“欲政之速行也,莫【复习技巧】1 .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2

31、.注重积累,识记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相关基础知识。3 .注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积累、多思考,以增强语感。【答题技巧】一、文言文断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1 .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 夫、惟 凡 故、今 若夫 且夫 至于 至若等虚 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2 .实词标志法:对话 引文常常用“日” “云” “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 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3 .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 排偶 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4 .名

32、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 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5 .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 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 于是、是以、向使”等。6 .语法判断法,可依据语法进行判断。二、古文化常识题解题“3技法”2022年起国考四套试卷的文化常识题均与教材关联,将纯常识题与教材实词虚词判断 相结合,实现教考衔接,解题应高度关注题中出现的教材句子里的词语正误,往往设题点在 对教材实词或虚词的判断。1 .调动积累直接判(1)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2

33、)联想教材所学知识。(3)剖析词语巧推断2 .结合语境深推断3 .遇生判对灵活断。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三、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一)比对角度善乎以身先之”,意思是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并 非指“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故选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答案】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

34、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答案】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 奉父母都不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 “莅”,统治、管理、治理;“责”,要求;“为”,做;(2) “苟”,如果,假如;“充”,扩充;“事”,侍奉。参考译文: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 君主一定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 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谨慎身边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 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 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

35、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 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 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 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 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因为做好了自己。 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 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 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 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

36、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 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 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 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 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可能命令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 最好的办法是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 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们。所以如果 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 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文本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

37、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 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 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 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 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 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 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 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 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

38、终必不可扑灭),刚 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1 .比对时间、地点2 .比对人物3 .比对关键词语4 .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5 .比对关系四、文言文翻译题换、留、册h补 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1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通顺。2 .翻译找准“四大”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句意3 .注意译准4种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4 .注意译准“5类句式”:倒装句、省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固定句5 .熟悉“4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

39、装句工典例剖析(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日:“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 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日:“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 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 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毂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 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

40、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 患必至也。”王曰:“何也? ”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 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 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 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 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 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

41、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不亲殳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 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 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土大 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 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答案】B【解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 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

42、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o“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 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 什么?故选Bo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蔑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答案】A

43、【解析】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丝勺是丝勺定之意, 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 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凝妇的孤字是孤 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D.“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 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故选A。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 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

44、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 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 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 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答案】B【解析】B.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因对秦 国施有恩惠)从而得到秦国的感激,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45、代汉语。(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答案】(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 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 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1)善,形容词,妥当,好;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还是;弭口,住口。(2) “绝,动词,断绝;”乃,副词,才;“广从,纵横。【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 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 关系

46、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 ”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 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 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 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 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 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 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 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 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

47、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 道贺,这是为什么? ”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 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 ”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 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 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 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 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 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 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 秦国之后,秦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