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考古-思考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夏商周考古思考题夏商周考古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青铜?它具有哪些优点?青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青铜,泛称红铜(即纯铜) 和其他化学元素(如锡、铅、铝、磷、碑等)的合金,但不包 括铜锌合金的黄铜和铜银合金的白铜。狭义的青铜,仅指红铜 与锡的合金,由于氧化、锈蚀等原因而表面常泛青色,故称青 铜。1、熔点低,约为700900,比红铜熔点(1083)低, 甚至低于仰韶时代彩陶的烧制温度。2、硬度高,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3、铸造性能良好,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 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4、可以根据不同用器的要 求来灵活掌握合金成分的比例,以获取不同程度的硬度与
2、韧性。 2、什么是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的年代界限与特征如何?1836年,丹麦考古学家C J - Thomsen首次提出“青铜时 代是以铜或青铜制作武器和切割器具的时代。青铜时代是人类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被用作制造工具、器皿和武器的重要原料。(舒明浩123石兴邦)二里冈下层一期的分布态势与动机:主要分布于郑州-伊 洛一线,兼及晋南和关中东部地区,这一分布范围大致与二里 头文化的主要分布区重合。说明此时商人的经略重点是放在文献记载的“有夏之居”的 范围内,实现对原夏人统治区的控制。二里冈下层二期的分布态势与动机:分布范围向北达到河 北邯郸,向东占有豫东和江淮西部,向南抵达鄂东北。此期商
3、人的扩张重点是针对东南方和南方,其目的当与控 制和攫取南方的矿产资源有关。二里冈上层一期的分布态势与 动机:文化达到全盛,分布范围北抵太行山以北的壶流河流域, 东达山东西半部和江淮东部。此时商人虽然进一步加强了对江 淮和鄂东北地区的控制,而更重要的扩张目标显然是针对北方。商文化遗址沿黄土高原东、南两翼的伸展,恰好形成对西 北方的钳形包围之势。这可能体现了商人抵抗或扼制业已强大 起来的西北方敌人的战略意图。二里冈上层二期的分布态势与动机:文化向外扩张的迅猛 势头有所减弱,仅向山东腹地有所纵深。这可能与文献记载商 王仲丁前后对东方“蓝夷”的大规模征伐事件有关。4、简述二里冈文化墓葬的随葬品组合特点
4、。青铜礼器组合:二里冈下层时期以爵、肆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益、鬲、鼎。组合以爵、肆搭配为主,也有爵、益的组合,一般一墓只有一 套。二里冈上层时期,器类以爵、肆数量最多,班次之,此外有鼎、鬲、秀,新出现蜃、尊、壶、羸、益、盘等。爵、肆组 合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触的增多和爵、肆、飙组合的普遍出现, 意味着礼器组合形式在孕育着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铜秀已少 见,且不见单纯的爵、秀组合,表明二里头式的礼器组合形式 已遭扬弃。随葬陶器组合二里冈下层时期以鬲、盆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豆、肆,其 余器类所占比例很小。酒器组合通常是一拳一爵搭配,也有不 少是单独随葬的。食器种类较多,通常是在鬲的基础上,加以 数量不等的
5、其它器类构成,但也有的仅随葬盆、罐而无鬲。二里冈上层时期,酒器组合仍以鹭、爵搭配为主,出现了鹭、爵、班的组合形式。另发现有陶质酒器与铜质爵、肆相搭配的现象,一般是陶拳与铜爵组合。食器组合形式多样,一般以鬲为主,配以豆、盆、盆;也有的不含鬲,采用豆、豆、盆等组合形式。其他随葬品:玉石器方面,玉柄形器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戈,其他器类数量都很少。还见有卜骨、骨笄、骨镁、蚌镂、穿孔海贝等。5、从陶器因素的角度分析二里冈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第四章殷墟文化1、名词解释:人牲、周祭、协田、俏色、黑、车衡、挂 缰钩、朋、渲北商城。五祀周期有36旬和37旬两种,两个祭祀周期相当于两个 太阳年的时间。通过复原商末三王
6、的周祭祀谱,可以推算他们的在位年数。协田:众人在官吏管理下以集体协作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 大规模地翻耕土地,即为“协田俏色:所谓“俏色”,就是因 料制宜,别具匠心地将玉石料的天然色泽纹理恰好琢成作品的 相应部位,使其与作品融为一体。由于巧妙地利用了玉石料的 材型和色泽变异,故又称“巧色”。:乾是射箭时套于右手拇指上用来钩弦护指的工具。穿 孔可用来系绳,缚于腕部,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 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佩黑是成人的标志之一。 的出现可以早到晚商,东周时期的玉乾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开始由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西汉时玉镖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 的玉黑式佩。玉镖自汉以后甚为罕见,在清代发
7、展为扳指。车衡:衡,横也,横马颈上也。挂缰钩:是古代的骑马者和驾车者用来绊挂马缰而解放双 手的工具,定名为“挂缰钩”。朋:贝币的计数单位是朋,但多 少贝为一朋,说法不一。1 .“十贝一朋说(见王国维说珏朋,观堂集林上)2 .“五贝一朋”说(见北京大学编商周考古)渲北商城:城内宫殿区以北近200万m2的范围内,集中分布有居民房 址、墓葬、灰坑、水井等。沮北花园庄商代遗存分早、晚两期: 早期不仅晚于二里冈上层二期,而且很可能还有一定时期的缺 环。晚期早于大司空一期,并与年代相当于武丁早期的大司空 一期前后相接无缺,那么沮北花园庄晚期应相当于盘庚、小辛、 小乙阶段。渲北商城的性质:主要有三种意见:1
8、.河亶甲居相2.盘庚 迁殷3.先为相,后为殷2、简述安阳殷墟的范围与布局。东西6km、南北5km总面积30km2两个中心点:疽河南以小屯、花园庄为中心的宫殿宗庙区 和沮河北以侯家庄、武官村北为中心的王陵区。在渔河两侧,分布着其他的居住址及手工业作坊,族墓地 则分布在居住区附近及外围地区。3、简述安阳殷墟族墓地的 特点。1、墓地内墓葬大多较有规律地成片分布,可以分为若干 个相对独立的墓区,中间有空地隔开。而每个2、不同墓地或墓区出土铜礼器的族徽铭文有所区别,且 一般出自规格较高的墓葬中,而同一墓区中的主要铜器铭文则 致。墓区内根据墓葬的群聚现象,亦可细分为若干个墓组。 3、各墓地或墓区随葬的陶器
9、组合有一定的差异。4、在同一墓地或同一墓区中,规格相同的墓常聚在一起, 死者有阶层之分。5、在殷墟墓地中,经常发现大小相近、彼此相邻、左右 并列或前后相随的墓葬成对排列在一起。它们形制相似、时代 相近、随葬品组合一致,而且墓主人的头向相同。既有“异穴 并葬”,也有“同穴并葬二6、殷墟族墓地中的祭祀遗存,部分见于墓穴内,部分在 墓穴之外独成一个单位(分为车马坑、人坑、兽坑等几类)4、简述殷墟文化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类型。以豫北冀南为中心,东到泰沂山脉附近,西至关中东部,南达淮河和优牛山以北,北抵拒马河流域。地方势力的壮大使得商王朝面临南北交困的局面。由于商代中衰的政治影响,使得商王朝控辖范围内的文化
10、 格局得以重组,殷墟类型取代二里冈类型,原有地方类型也发 生重要变化,有的文化重心发生移动,有的由一个类型发生裂 变。(一)殷墟类型(二)苏埠屯类型(三)前掌大类型(四) 天湖类型(五)老牛坡类型(六)旌介类型(七)北庄子类型5、简述殷墟文化墓葬的基本特征。(一)墓葬分布:殷墟王陵区大墓与小屯防御沟内的高等 级墓葬,是脱离族墓地而存在的。且所处地势较高。而其他墓 葬皆以族墓地的形式而存在,邻近相应族邑。一般所处地势较 低,且相对远离小屯宫殿区。有些墓葬与居住遗存存在叠压打 破关系,说明居住的人群前后有所变动。殷墟以外的其他墓地,一般位于地势较高的台地、坡岗上, 多为单纯的墓地,是与居住址分开的
11、。(二)墓葬形制:分为无墓道和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两类。带墓道的大墓,可分为带4条墓道的亚字形墓、带南北2 条墓道的中字形墓和带1条墓道的甲字形墓3种。均以南墓道为主墓道,呈斜坡状,一般直通到墓室底部;其余墓道则多呈 台阶式,底端位于墓壁的中部,下距墓底和椁顶都有一定距离。一般认为墓道既有方便筑墓取土、运送棺椁和随葬品的实 际功能,又有象征身份、权力的意义。其中带4条墓道者最有 可能是商王的墓葬。(三)墓室结构:1、墓向:以北向为主,南向者次之2、 葬具:普遍使用木质葬具,少量用席子敛葬或无3、葬式:有 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和屈肢葬三种,以仰身直肢葬为主。4、 腰坑:坑内除殉狗外,还常有殉人,或仅
12、有殉人而无狗;少数 腰坑内殉鸡、鱼。5、殉人与人牲:殉人和人牲的有无及数量 的多少,与墓葬等级以及墓葬所在的墓地密切相关。6、部分 高级贵族墓旁有陪葬的车马坑或马坑。6、评述商文化的考古学编年序列。20世纪70年代以前:早商(二里头)一中商(二里冈) 一晚商(安阳殷墟)邹衡(1979)将商文化统一划分为三期七段十四组,其中 第二期共三段六组属于对早商文化的分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两种分期方案并存:王立新(1998)将早商文化分为三期六段,年代上限大致相当于成汤灭夏前后,下限大致在武丁以前。唐际根(1999)主张将商文化分为早商、中商、晚商三大 期,将二里岗上层早段与晚段之间作为早商与中
13、商的分界。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以盘庚迁殷为界将商代划分出前 后两期。二里冈文化以郑洛地区为中心,绝对年代相当于商王成汤 至外壬在位时间的商前期,王都为“亳”(郑州商城)和“陂” (郑州小双桥)。殷墟文化以豫北冀南为中心,绝对年代相当于盘庚迁殷至 帝辛亡国的商后期,王都为“殷”(即安阳渔北商城和殷墟)。商代前、后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尽管作为政治中心的都邑 有所变迁(河亶甲迁相、祖乙迁邢、南庚迁奄),但由于间隔 时间很短,考古学文化面貌并未发生突变,在商文化系统中起 着承上启下作用。附:商文化的考古学编年序列二里冈下层一期一二里冈下层二期一二里冈上层一期一二 里冈上层二期(或称白家庄期)一过渡
14、阶段(沮北花园庄早期、 藁城台西一期墓葬、邢台东先贤一期)一殷墟一期早段(约略 同时的还有渔北花园庄晚期、藁城台西二期墓葬、邢台东先贤 二期)一殷墟一期晚段一殷墟二期一殷墟三期殷墟四期第五章西周文化1名词解释:嗓础、四阶、荒帷、翼、螟目、螺钿、嗜口器、 先周文化。嗓础:为了增强高大建筑柱基的稳定性,在安放柱子位置 深挖地基,着重加夯,筑成一个坚固防潮,可以不受冰冻影响 的地基,即为“嗓早期的嗓仅素士夯实,进而掺入砾石、瓦片等骨料,晚期 出现砖砌的嗓墩。四阶:有熟土和生土之分。前者是指在葬具和墓扩四壁之 间填土夯实而形成的平台。但也有一些墓在挖造墓穴时,预先 就留出一周二层台,即生土二层台。在二
15、层台的周壁上往往留有葬具的侧板和挡板痕迹,二层 台的宽窄、高矮与墓好大小及葬具的高低成正比,即墓步越大, 二层台越宽;棺椁越高,二层台也就越高。二层台上用以放置 一些随葬物品、殉人、殉牲或祭肉等,文献中称为“四阶荒帷:所谓荒帷,即棺罩,又称墙柳,是周代最主要的棺 饰。以木质框架罩棺,布帛蒙覆,顶部日荒,四周日帷,其上 大多有缀饰,西周中晚期常见铜、玉或蚌鱼和玉石贝,春秋晚 期则代之以滑石环、璜、珠等,而鱼形器和贝基本不见。它的设置乃是对死者生前居室中帷幄一类设施的模仿,此外,出殡时它还可起到“华道路”的作用罢:要是一种用于遮障棺柩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一种标志贵 族身份的礼仪性丧葬器物。在墓中往往
16、以偶数形式出现,数量 的多少与墓主身份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螟目:又称面罩、覆面。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螟目是 一块覆盖在死者面部的黑面红里且中间填以丝絮的织物。除了单纯的丝织螟目外,考古发现的螟目系用玉片做成眉、 眼、鼻、口等面部五官形状,按部位连缀在丝织品上,再覆于 死者面部。目前玉螟目最早发现于西周中期(如张家坡井叔墓 M157),最初它是高等级贵族的专用之物,春秋晚期以后, 成为各阶层皆可使用的丧葬用器。螺钿:用蚌、螺壳及玳瑁等 原料磨薄刻成凤鸟、动物及人物等形象,镶嵌于漆器及雕镂器 物的表面。这种装饰技法后来通称为螺钿工艺。金1器:所谓9口器”,以金属知件对漆木器具的口、底或腹 部进行套
17、箍、包镶、平嵌或立嵌等,以达到坚固实用和装饰美 观的效果。先周文化:先周文化是指武王灭殷以前周人创造的文化。这一名称最早由邹衡先生提出,认为“先周文化既包含了 特定的年代和分布地域,也有其显著的文化特征,可以作为一 种考古学文化单独存在姬周文化一姬姜文化一西周文化一方面青铜被大量铸作武器,与国家机器之一军队的存在 相联系。另一方面青铜容器被贵族用作礼器,成为维护等级制 度的工具,甚至被作为政权的象征。所以,在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的象 征。3、你如何看待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形式?早期国家(方国)大多是由一个位于中心的都及其周围的 鄙所构成的,这种管理体制可称为都鄙制。实行都鄙制管理
18、体 制的国家,文献中称为“方”或“邦”。松散的方国联盟(禅让)一稳定的方国联盟(世袭、盟主 方国,诸侯制的方国联盟)都鄙制T郡县制4 .什么是金石学?和夏商周考古有什么关系?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 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王昶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命名。金相学侧重于对古代器物的描述和考证。主要研究对象是 商周青铜器,更高的追求是考证经典,补充历史。5 .列举几个解放前夏商周的重要考古著作。(1)安阳殷墟(二)易县燕下都遗址(三)溶县辛村卫国墓地2简述西周文化陶器的分期与年代。3列举“大周原”的重要考古发现。(一)大型夯土建筑基址1、岐山凤雏甲组基址凤雏甲组基址出土卜甲
19、卜骨2、扶 风召陈建筑基址群3、扶风云塘建筑基址群(二)青铜器窖藏扶风庄白微氏家族铜器窖藏眉县杨家村单氏铜器窖藏扶风 五郡西村西周铜器窖藏(三)周公庙遗址1、墓地2、大型建筑基址3、刻辞卜甲、卜骨4列举考古发现的西周地方封国遗存。一、姬姓地方封国(一)曲沃天马一曲村晋国遗址(二)黎城西关楷(黎)国墓地(三)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四)邢台南小汪一葛家庄邢国遗址(五)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六)平顶山濮阳岭应国墓地(七)三门峡李家窑一上村岭虢国遗址(八)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九)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十)滕州滕国故城遗址二、异姓地方封国(一)灵台白草坡墓地(二)宝鸡国墓地(三)泾阳高家堡戈国墓地(四)洪洞坊堆一
20、永凝堡杨国遗址(五)绛县横水伽国墓地(六)翼城大河口霸国墓地(七)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A)济阳刘台子聿国墓地(九)长清仙人台都国墓地(十)高青陈庄丰国遗址(十一)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十二)随州羊子山噩国墓地5简述西周王畿地区墓葬的基本特征。6评述先周文化探索的主流观点。认为先周文化是以郑家坡遗址为代表的、以弧裆鬲为主要 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认为先周文化是以碾子坡遗址代表的、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要特征的考古学文化。(4)宝鸡斗鸡台墓地(五)汲县山彪镇与辉县琉璃阁古墓6、简述解放前殷墟发掘的重要意义。1、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重要标志。2、出土甲骨文的释读
21、, 使殷商史最终成为史,为夏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 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3、殷墟宫殿区、王陵区的发掘,大批甲骨与青铜器、玉 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确立了中国 考古学的国际地位。4.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三层”, 首次明确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为 中国考古学地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殷墟发掘现场成为培 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董作斌、石、高渠勋、 梁思永、夏鼐、胡厚宣等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7、谈谈你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看法。第二章二里头文化1、名词解释:大师姑城址、坛埋、解玉砂、
22、东下冯文化大师姑城址城址由城垣和壕沟组成,整体呈东西长、南北 窄的扁长方形,除北壕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外,其余部分基 本为近东西或近南北走向,总面积约51万平方米城内发现有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地面式建筑与墓葬等遗迹。该城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期,废弃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 二里岗下层早期之间。首先,它是一个设置在夏朝东部的军事 城镇。(袁广阔)二、是夏人某一与国的都城。(王文华,韦或顾;王世之, 昆吾)坛埠古代祭祀的场所。筑土日坛,除地日埋解玉砂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 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碇、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 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转动而琢磨成器。东下冯文化是承继龙山时代三
23、里桥文化,并吸收陶寺文化 和晋中龙山文化的少量因素而成长起来的。随着夏商王朝更迭,商人势力接踵而来,分布范围基本覆 盖了东下冯文化的分布区。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属于不同 的文化系统,二里头文化属于夏人文化,东下冯文化可能为夏 代唐人的遗存,两者似乎为联盟关系。2、简述二里头文化的分布与区域类型。中心区是河南中西部的郑州-洛州地区。二、三期之交开始向外扩展,东到商丘西部,西至陕西华 县,南抵大别山一线,西南可达南阳一带,东北隔沁水下游与 下七垣文化分野。二里头类型是原生型,其他四个类型是受二里头类型影响 而产生的,是次生类型。3、简述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与学 术意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最早的
24、中轴线布局的宫城建筑群。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和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最早的青铜武器最早的两轮交通工具这里是公元前二千纪前半叶最大的聚落最早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都市。二里头遗址位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夏朝中心地区,二里头遗 址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年代大体在夏朝年代范围内。因此,二 里头遗址自然成为探索夏都、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遗 址,很可能是夏中晚期的都城。二里头遗址有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建筑和宫城遗址、最早 的青铜礼器和最早的青铜冶炼作坊。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最大 的聚落,也是中国最早确认的王国都城遗址。其高度发达的文 化内涵和大范围、跨地域的文化吸收与辐射形成了趋同趋势, 使以二里头文化为代
25、表的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核心文化。4、简述二里头文化墓葬的主要特点。二里头文化墓葬的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和乱葬墓两类。竖穴土坑墓又可划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墓的墓穴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目前仅发现1座(编号VD2M1) o中型墓的墓穴面积一般在2平方米以上,目前发现20余 座。小型墓的墓穴面积一般在1平方米左右。5、从谱系角度分析二里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嵩山南北的煤山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应是孕育二里头文化 的主要源泉。在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上,以二里头文化对周边文化的 影响为主,而周边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居次。时间上,二里头文化主要在二、三期时对周边地区有较大 影响,主要是向外输出以陶质
26、酒礼器(如爵、鬻、秀、飙等) 和玉质礼器(如圭、璋等)为代表的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礼制。 而二里文化主动吸收玉器、绿松石、白陶、原始瓷等外来文化 高级物品,即使有些外来日用陶器因素,也被消融化解,充分 体现出其核心文化的强势地位。二里头文化主要在第四期偏晚阶段被动接受下七垣文化、 岳石文化的成组文化因素,很可能与商族与东夷联盟西进灭夏 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和人群迁徙有关。6、在探索夏文化问题中,你赞成何种观点?为什么?如 何认识早期夏文化?早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应当就是夏启征伐敌对势力并在广 大区域内推行强权之后所形成的以夏人为代表的一种国族的文 化。它的形成前提,乃是夏王朝在嵩山南北的出现及其地位的
27、 确立。二里头文化的最终形成,从时间上应相对滞后于夏王朝的 出现。因此,王湾三期文化与煤山文化的末期或“新碧期”的绝 对年代,都有可能已入夏代。但是作为可确定的夏代的夏文化 则只有二里头文化。在此之前显然不能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 “早期夏文化因为那时,作为一种国族文化的夏文化还未形O第三章二里冈文化1、名词解释:小双桥朱书文字、腰坑、范铸法、先商文化。小双桥朱书文字:与殷墟甲骨文、金文相比,二里冈文化 的文字具有较多的原始性,以单体字为主,少见多字组合而成 的词组或句子。同时,二者在字形结构与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发展传承关系 又十分明显,应属于同一体系的中国古代文字。腰坑:腰坑是指在墓底中央墓主腰
28、部下的位置有意挖出的 小坑,坑内殉牲或葬物,较高等级的墓葬还常见有殉人。它是 商代墓葬的显著特征之一。范铸法:先用泥塑出一个和铸造物完全相同的模型,然后 于其上用毛笔绘出花纹、再刻花纹。花纹有阴纹、阳纹之分。模型作用主要是制范。是以细腻的陶泥套敷于模型之上,以得到模型的外廓,这 样,花纹就印在外敷泥块的内侧。待外敷泥块半阴干后,按器 型要求分割成块剖开取下。先商文化:先商文化”是指从商始祖契到成汤灭夏之前以 商人为主体的族群所创造和使用的考古学文化。第一阶段:1936至1976年;概念提出第二阶段:1977至1988年;类型划分第三阶段:1989年至今;下七垣文化2、简述二里冈文化城址特征与性
29、质。甲类包括郑州、偃师、小双桥为都城址,共同特征:由内城(或宫城)与外郭城一起构成了内城外郭的城郭式 布局。都有相当可观的聚落规模。都有位置突出、规模巨大、布局严谨的宫殿区或宫城。宫城、内城乃至主要的宫殿建筑的朝向都为南偏西。郭城内外有多处大小不等、功能各异的手工业作坊。乙类城址(东下冯、垣曲、府城、盘龙城、望京楼)的性 质,主要有军事重镇和方国之都两种意见。它们与甲类城址在聚落规模与布局、高规格建筑选址与朝 向、手工业作坊及军事防御等方面大同小异,而最明显、最富 本质性的差异体现在甲类城址有宗庙建筑,乙类则无。至于大 型建筑附近的祭祀区与池苑区的有无,也是二者的显著标志。乙类城址应当是由商王室直接设置和控制的“邑”,可称之 为直辖邑。3、简述二里冈文化的动态分布与地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