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背后的一些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序背后的一些故事.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兰亭序背后的一些故事看黑板!兰亭序背后的一些东西,我不讲,你怎么知道呢!少军按:有没有一种东西会因为太熟悉而变得很陌生呢?比如说你每天临写兰亭序,对 里面的字都很熟悉了,对这篇文章反而很陌生。王羲之当年喝大了酒,信手一挥,文章成了 天下至文,书法成了万事法则。现在,只要是个玩书法的,总感觉这东西太伟大了,不学一学怎么也说不过去。不要说现在,人们的书写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即便是在晋唐那样的书法盛世,兰 亭序也是神一样的存在。据说王羲之当时写完了兰亭序,自己都喜欢得不得了,就嘱 托子孙要流传下去。王羲之对自己的子孙是抱有信心的。他在十七帖里说自己有七儿一女十六孙, 足慰目前。孩子们都有了成就,子又生
2、孙,孙又生子,往下传一张纸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不过有些事王羲之还是没有料到的,比如他的第七世孙智永妙传家法,成了一代书 法宗师,还教出了虞世南这样的徒弟。这是足以让他欣慰的一件事吧。但智永当了和尚,没 有子孙,把他家的宝贝传给了外姓徒弟辩才和尚,是不是会让他很沮丧啊。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书,侦知其事,凡三召之而不出,于是就有了房玄龄推荐萧冀 智取兰亭序的故事。也就是说,李世民用那个时代最聪明的脑袋骗了一个小和尚。不过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只想巧取不想豪夺,他大概还是一个不错的领导。因为太喜欢,死了也要带它走。所以最后,李世民立了遗嘱,要带走兰亭序。 在另一个世界,他只想用这宝贝来陪伴自己。这
3、样的话,如果不出别的意外,兰亭序就在李世民的昭陵里面了。但据说高宗李治更加喜欢兰亭序,说这好东西怎么能埋掉呢。所以在埋葬他爸 的时候,偷偷地截留下了,并在自己临死前下了和他爸一样的遗嘱,要带走兰亭序。这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儿子!一张兰亭序,整得两个皇帝要死要活的。我想,有朝一日,有了足够的科技支 撑,同时挖开着两座老坟,亲眼看看兰亭序,会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而下面,我只想谈谈这篇文章。因为它被选到中学课本里了,给学生讲了好多遍。 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是对这篇文章好像很熟悉,又很陌生。所以我尽量多扯些,能想到 些什么,就说些什么。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
4、事也。永和是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统共十二年。这个小皇帝照例由太后褚蒜子掌控。这女人很厉 害,但她也命苦啊,皇帝上来一个死一个,上来一个死一个,她只好以不同的身份秉政,有 时候是妈妈,有时候是婶婶,有时候是堂嫂,当扶立到第六个皇帝的时候,她要死的心都有 了。但她也能干,台前幕后,玩得滴水不漏。小皇帝司马聃有这么一个霸气侧漏的女强人妈 妈料理内政,再由大将桓温处理边患军务,就基本没他什么事了,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到了永和九年,王羲之刚五十出头,正是风神散淡,能写好字的时候。那时候大伙经常以节日的名义出去聚会、宴饮、玩耍。比如修禊,时间本来是夏历三月上 旬的巳日(也叫上巳),后来干脆就确定为夏历的
5、三月三日。到那天,大伙在水边举行祭 礼,消灾祈福。当然,最有名的就是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我搞不懂现在有些所谓书法家, 也在三月上巳搞什么活动。搞就搞吧,还穿古代的衣服,花钱顾一帮女人伺候着,沐猴而冠, 装模作样,令人作呕。特别是有些家伙,满脸横肉,一肚子坏水,在那里穿件古衣,一番做 作,就有魏晋名流旷达飘逸的气质了?真是恶心人,国家也不管管。我们从修禊的祭礼,大致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状态。论语先进篇,记录了曾皙谈自己理 想的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 就是暮春时分,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洗洗,在舞雪台上吹吹风,最后再哼着 小曲回家。这大
6、概也是在水边参与了一场愉悦身心的祭礼。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话有点霸气啊。就是当时的厉害人物不管老少都到齐了。但人家说得也没错,东晋时候, 还是高门大户的天下,而这次王家、谢家、那家、庾家、桓家、孙家的主要人物都登场了。 里面的大领导有中央大员,如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王羲之当时是会稽内史,就是绍兴市长。 大伙在一起放浪形骇,饮酒赋诗,感叹人生,很是快活。关键是大家在一起高兴,没管等级 的差别高低。这在现在有点不可想象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风景不错么。问题在这里,喝一杯酒,就要现场做一首诗。如
7、果我也参加这样的聚会,非羞 死不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引起王羲之高兴的事很多呀,但最后他只总结了四个字:极视听之娱。我们的快乐,大概就 来自这些方面。苏东坡在赤壁赋劝解那位看透人生的客时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你能听到的,那是声音,你能看到的,那是色彩。人生的真谛大概就是在这些声色里面吧。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8、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自然山水的美好,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致,但是自然山水的永恒,又往往让人对自己产生思考。 因为这是一组强烈的对比。赤壁赋中的客不是也说了吗: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唐人张若虚也在春江花月夜里发出了悲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王羲之也产生了同样的思考: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用小沈阳的话来说,眼睛一闭一睁, 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这真是让人心痛的一件事。所以
9、他说,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你和别人谈心,还是出去转悠,你的高兴,你的快乐,那都 是暂时的,死亡才是永恒的真理。宗白华说,魏晋时候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兰亭集序就是个证明吧。从那时起,人们更 多地关注自我的内心,思考人生的意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殛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还是对时间的恐惧。想一想也是,再美好的团聚终要离散, 再顽强的生命最终也是死亡。那么活在这个世上,给干点什么呢?也就是选择怎么去活呢?这个来自一千七百年前的问 题,至今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