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简述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通用航空以其“高频次、点对点、高时效” 的运输特点,在我国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用航空参与 抗击疫情工作,主要服务形式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医疗物资运输,包 括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仪器、试剂运输等。二是特殊航空作业,包 括航空消杀、航拍航摄等。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快完善我国航空应急救 援体系,是建立健全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迫切要求。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评价标准根据救援任务的全周期流程,本文从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航空应急救 援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快速性、可达性、适应性。快速性反映了救援时效,既包括救
2、援启动前的预警及响应时间,又包 括救援实施过程中的实际作业时间,如首批物资/人员抵达时间等。可达性反映了救援体系对国土空间的覆盖程度,主要包括陆地救援和 海事救援两个方向,分别从陆地救援网络的覆盖度和海上救援可达范 围等指标衡量。2、体制机制首先是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的任务链条;其次是协同联动机制, 主要是解决军航、警航、民航运输、通用航空等平时互无隶属关系资 源的统一调度配合;三是预案机制,针对不同救援场景编制预案并逐 步形成体系;四是运行机制,形成平战结合、政企互补、多方投入的 可持续运行机制。3、装备资源一是机队,在摸清可利用的救援机队规模基础上,根据要实现的救援 目标和效果,通过多种
3、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支与需求相适应的救援机队; 二是救援站点,充分利用现有军警体系,通过适度扩展,逐步形成多 层级、网络化、系统化的站点布局;三是运行监控,利用5G、北斗 卫星通信等新技术,建立航空应急救援的实时监控体系。4、专业人才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飞行、机务、机载设备操作、上机医生 护士等;另一方面是其他人才,包括救援管理、专业研究、设备设施 研发等专业人才。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点1、需求导向,合理覆盖。不是所有的应急救援任务都适合用飞机去 做,而且每个地区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种类、频率也各不相同。因此 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人口、风险点分布情况,找到各类灾害事故可 能发生的种类和范
4、围,在做基地布局、机队布防方案的时候要予以合 理的覆盖。2、统筹融合,空地协调。我国应急管理正式步入了 “大应急”时代, 要应对“全灾种”救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总 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之一。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做整体规 划的时候注意打破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限制,将航空应急救援纳入 整体应急管理体系中去,做好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的协同有效,空中 更要做好空域、航线、地面各方面的保障,将航空应急救援的处置能 力、使用领域进一步扩大。3、设施共建,高效利用。航空应急救援通用航空的一类业务,有特 殊性,也有通用性。通用部分可以实现集约利用。4、先进适用,适度超前。飞机本身是个平
5、台,但是执行救援任务需 要配备专业的任务设备。因此必须考虑任务性质配备具备执行重要任 务的飞机改型,“适用”的才是最好。但基础设施要适度超前,注重 引进5G、遥感探测等新技术,对于实施航空救援有非常大的支持作 用,救援方案将会更精准。无人机系统的应用将有效降低人员伤亡, 突破阴雨和夜间的救援限制。还有VR技术,用于救援模拟训练非常 好。5、培训先行,综合实训。应急跟别的行业相比,培训和演练特别重 要。一个是因为当前我们国家专业救援人员严重不足,他们的技能需 要长期的训练来提升;另一个是演练能够有效缩短应急时间,应急状 态下,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训练对于救援人员本身的安全也有很重 要的意义。所以
6、,提前建立区域应急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综合场景模 拟演练非常重要,不亚于军队练兵。6、产业托底,全面应对。比如这次新冠疫情就特别明显,储备的物 资永远是有限的,而产业链上的供应能力就是物资储备的底。现在全 球都要到中国拉物资,为此出动了总统专机、军用飞机。所以在做区 域规划时适当在重要基地附近布局应急产业,包括救援设备、物资的 生产能力,对于大规模、持久战非常有意义。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从航空搜索救援的历史发展看,水上飞机是最早用于海上救援的飞机, 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担负着巡逻、搜索、运输、侦察等任务,在一战 和二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喷气飞机的发展,水 上飞机的作用逐渐被直
7、升机和海上巡逻机所取代,但对水上救援飞机 的研制却并没有停止。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又提出了海上平台的概念, 认为水上飞机是连接海上平台的最好机种,可以充分发挥水上飞机的 多用途平台作用。可见水上飞机搜索、巡逻、救援的功能一直受到重 视,也正在充分发挥其潜力。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机与地 面失去联系,由此引发了全球最为神秘的失联事件。事件发生后,相 关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搜索失联客机的行动中。本次搜寻行动, 不仅是相关国家搜索救援力量的一次展示,更是相关国家搜索救援技 术水平的体现。我国政府也立即行动,不但动用卫星资源,还调集军 民用舰船及飞机投入到搜寻
8、行动中,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搜索救援 实力。但马航失联客机的搜索,基本是在远海、深海进行,而我国现 有的海上搜寻搜救设备,多用于近海的人员救助,在这次远海搜索中 的不适应性也暴露出来。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基于人员救助的救援体 系的一些问题,如:以近海、浅海和已确定目标的搜寻、搜救为主的 海上搜索救援能力,难以适应这种不确定性的、飞机远海失事的搜索 救援;海面搜索和水下搜索技术水平落后,缺乏远海救助的航空装备, 无法加入到其中的大范围海上搜索行动。这次马航失联事件,也体现 出我国的救援体系有待从近海救助向远海救助发展。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一款军用水上飞机后,就停止了水上飞 机的研发,直到2
9、009年开始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AG600,开启了我国水上救援飞机的研制序幕。2016年7月23日, AG600飞机在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12月24 日成功首飞。AG600飞机是根据国家应急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整体规 划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的发展,围绕森林灭火、海上救援的迫切需求 而研制的应急航空救援装备,其性能达到世界同类飞机先进水平。机 上装载有搜索系统和救援系统等相关设备和装备,能在恶劣海况下执 行搜索和救援任务。目前来看,我国海上搜索救援能力还仅限于满足近海和浅海的海难救 援需要,随着我国中远海战略发展目标的实施,我国在中远海海域的 搜救和保障体系暂
10、不健全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无论是应急救援机制, 还是技术装备的配备及人才队伍建设都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国加速发 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迫切需要我国具备中远海海上快速支援和搜救能 力。从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看,中远海海上快速支援和搜救 必须依赖远距飞机、辅以就近船舰(含舰载直升机)等工具。采用飞 机进行目标搜索、空投物资、空降着水救援或飞机直接着水开展救援, 船舰协助救援的方式。AG600飞机具备良好的水陆起降和低空低速特性,相比于直升机、船 只以及其他平台具有速度快、航程远的特点,在中远海海上快速支援 和搜救等特种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海上搜索救援速度可 达400500千米/时,航程超过4
11、000千米,一次可救援50名遇险人 员或装载相应重量的空投物资。AG600飞机的应用可以实现我国对南 海更远端的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公海等区域的救助,更好地满足 日益增长的海洋战略发展需求。由此可见,我国急需将AG600飞机 纳入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挥其海上支援和搜救速度快、可达性和机 动性好等特点,填补我国海上救援特别是中远海救援力量的不足,带 动海上搜索救援相关技术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海上搜救能力的大幅 提升,为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相应的任务体系、指挥体系、 运行体系、协同体系还未形成明确的机制,发展远海、深海搜索设备 的研发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12、为将AG600飞机尽快融入我国的救援体 系中,首先,应开展水陆两栖飞机的海上救援模式的深层研究,为用 户提供实际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其次,与现有的救援装备形成协同配 合,在实际的海上救助中发挥其快速灵活的特点,并逐步积累使用经 验;第三,开展针对水陆两栖飞机特点的海上搜索设备和救援装备的 研发,水陆两栖飞机配备高性能的先进设备,利用其多用途平台,达 到远海救助的目的。更进一步,在未来逐步改进和提高水陆两栖飞机 的性能,探讨高抗浪水上飞机的技术,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 更为广泛的使用平台。适应性反映了救援体系和救援任务的匹配程度,主要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救援能力的适应性,考核是否具备特定救援能
13、力以满足救援需求, 包括航空运输能力、重载吊装能力、通信指挥能力、协调调度能力、 空投空运能力等。二是救援场景的适应性,考核是否能够满足特定场 景或特定任务的救援要求,包括消防救援能力、高原救援能力、海上 救援能力、山地救援能力、高温/低温救援能力等。三是特定任务的 适应性,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地震、洪涝和地质灾害、干旱、台风、 低温冰冻和雪灾、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等。利用无人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巡查。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方向10年来,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除军航和运输航空外, 通用航空参与应急救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从此次新 冠肺炎疫情的救援情况来看,我国航空应急
14、救援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 不足,主要表现在通用航空参与救援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多数依靠通 航企业的主动意识,并没有形成宏观层面统一的协调调动机制,具有 实战价值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尚未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涵盖了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救援机队及设备、救援 队伍以及救援支持保障体系,是一个立体化、综合性的应急救援体系。 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覆盖我国重点区域的救援 网络,救援基地布局应当分区域、分层次统筹推进。敕援需求航空类型需求实情侦杳I无人机、轻小型直升机iMHii二:无人机.绮肿航空.人员授救无人机各美宜升机人同物贵运)山运,飞机(远距运)各奥负帆(中短距离运)无人机(短
15、距离运愉)工程机依吊装大型:直型直升机救我物投各类直升机城中消胡及用液4M水上或水随网飞机.大中型直升机失火(箱防火火,受困人员救助、受饬人员运送) 二 _二 n 交通/故(医疗救炉人员运送受伤人员运送、交,升机 一人机.路网监规与交通疏堵)电气水事故(受伤人M运送)直升M二 燃气中毒(受饬人员运送)1升机二危化品/故(受伤人员运送、室投) 点升机,无人机核故(受饬人员运送檀故枪险人员设着话通升机.无人机送和露点封堵材料空中投放)_r _爆炸(消防灭火受伤人员运送,空投)卤力机、无人,一1、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一是基于区域需求的救援基地布局。区域需求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我国城市和人口的分布
16、,二是我国多发易发自然灾害的分布。从城市和人口看,“胡焕庸线”以东应加密救援基地布局。从我国自然 灾害的分布特征看,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贵州、黑龙江等省市 属于应急救援高需求地区,应加密基地布局。二是基于层次结构的救援基地布局。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 件的分布特点,建议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专业性应急救援基地 的基地布局,最终形成覆盖我国大部分人口和地区的应急救援网络。首先,针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在全国华北、东北、华东、中 南、西南、西北、新疆等地布局综合型应急救援基地,完善配套服 务设施和地面保障能力,着力配备驻场救援航空器和相关救援人员, 重点加强机场地面指挥能力和飞行场
17、务保障能力,确保基地内完善的 紧急救援指挥、医疗、其他运输设备等。其次,加快建设森林航空消 防服务基地、海上专业救援服务基地、航空医学救援服务基地、警务 航空服务基地等专业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通航企业等社 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完善航空应急救援网络。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具备配套设施完善、保障能力突出的特点,能够 承担各类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 紧急救援任务。建议在每省至少建立1个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主 要满足本省的应急救援需求,同时兼顾周边省区的应急救援协同和服 务需求。建设重点应依托省内保障条件较好的运输机场或综合性通用机场,着 力配备驻场救援航空器和救援人
18、员的保障能力,加强机场地面指挥能 力和飞行场务保障能力,确保基地内紧急救援指挥、医疗、其他运输 设备、空域空管、油料保障设施等满足航空应急救援需求。建议依托我国现有的北方航空护林总站和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的布局, 整合提升总站下辖各分站及森林消防基地功能,着力加强森林航空消 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扩建机场跑道、安装森林航空消防气象保 障设施、完善航油储备库、训练基地、夜间助航、化学灭火、业务用 房等所需基础设施设备,构建覆盖我国重点林区的森林航空消防基地 网络。建议统筹交通部救捞局海上救援服务基地与沿海各省的救援力量,依 托已有海上救援服务基地,加强海上专业救助服务基地的基础设施建 设,扩建服务
19、基地的机场、完善服务基地的配套设施、配备海上航空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所需装备,基本实现覆盖我国北海、东海、南海海 域的海上专业航空救援基地网络。警务航空服务基地主要视各省需求,建议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 加快本省警务航空队建设,加快警用直升机及救援设备的配置,加强 对省内直升机起降的布局建设,形成省内警务航空服务基地网络。鼓励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医疗急救中心和紧急救援中心规划建设 直升机停机坪,并设立必要的灯光和标识,便于开展直升机航空医疗 救护作业。引导地方政府把直升机起降点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尤其在人口密集区和高速公路沿线要加强布 点建设。2、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建
20、设应急救援机队涵盖运输飞机、固定翼通用飞机、直升机、特种航空器 等多种机型,是一种立体化的救援机队体系。运输飞机主要用于大宗救援、医疗物资和大量救援救护人员的远距离 运输和投送,建议充分利用运输航空公司已有机队,建立紧急情况下 航空器的征调和补偿机制,建立平时执飞商业运输航班、紧急情况下 参与应急救援的运营模式。直升机主要用于人员和设备物资转运。其 中,重型直升机主要用于吊装和运送大型救援装备、灭火设备、专用 装备和大量人员物资等。大型直升机用于海上和陆地人员的搜救、人 员和物资运输、森林消防等。中型直升机主要用于海上陆地的搜救、 人员和物资运输、巡逻。轻型直升机用于搜救、人员和物资运输、紧
21、急医疗救护、巡逻等。固定翼通用飞机主要执行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 巡逻、搜索、测绘、侦察、短距离人员物资运输等作业。根据各地区 航空应急救援需求和基地建设情况,统筹专业救援设备设施资源,加 快救援设备、灭火设备、警用设备、勘察设备等救援设备的配置。3、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布局合理、快速高效”的要求,打造“实战 型”的空中救援队伍,推动社会化航空应急队伍发展,逐步建成协调 有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航空应急队伍体系。一是在充分发挥已有军队、警航、应急管理部、交通部救捞局等救援 力量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救援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应急救援物资与人 员运输、紧急救援综合平台
22、,提高快速运输、综合救援、大规模人员 撤离等方面的能力,承担失踪及遇险人员搜救、紧急医学救援、人员 物资运输、灾害现场监测、人工影响天气、航拍航测等各类突发事件 的任务。二是加强对骨干和突击队伍的救援能力培训。以现有应急救援航空器 为基础平台,加强对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三是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加入到航空应急救援队伍,作为航空应急救援 力量的重要补充,建立通航企业参与航空应急救援的调度指挥机制。四是发展和壮大航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鼓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 不同年龄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航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4、航空应急救援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加快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航空
23、应急救 援预案体系,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责任部门及关键岗位职责,制定 救援物资储运、人员集结、救援力量调配的工作机制。二是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社 会化运行机制,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参与应急救援,拓展通用航空应 急救援服务渠道。三是加强跨部门协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军地联合、责任明确的应 急救援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大型、重型航空器调用、空域保障方面, 加强军地沟通,建立完善的联络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多部门联动 救援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与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沟通协调 机制,加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四是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航空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储运库,加强航空
24、器 关键配件及易损易耗器材的储备,建立健全航空器及装备配件数据库 和综合调度系统,完善航空器器材及配件统筹调配机制,加强信息化 建设,提高救援效率。五是完善与通用航空应急救援有关的规章标准体系建设,在充分借鉴 国外成熟的航空应急救援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通 用航空发展情况的行业标准,尽快形成能有效保障安全、充分激发市 场活力的规章标准体系。六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中央财政及各省市财政对通用航空应急救援 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资 金投入机制。截至3月16日,全国共有140家通用航空企业使用959架航空器执 行了 342次疫情防控任务,累计飞行230
25、0.92小时6973架次,运送 相关人员63人次,运送各类药品和物资88.8445吨,开展航空喷洒 作业3198次,执行空中巡查任务905次,巡查面积4878.728平方 公里,执行空中拍照作业453次、空中广告作业640次。其中在湖 北地区共有43家通用航空企业使用126架航空器执行了 70次疫情 防控任务,累计飞行503.11小时501架次;运送各类药品和物资 78.385 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及建设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安全、救援的需求日 渐提高,这对整个社会的救援体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就说说“航 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及建设要点”。一、航空应急救援体系1、顶层设计编制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划定各方的救 援责任,规划未来的机队、人员、资金、保障解决方案,统筹研发、 制造、运营等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的协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