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年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通用8篇)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1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
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
3、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
4、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
5、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6、),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伞下降的视频资料,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降落伞的视频录象 3.大家认识录象中的东西吗?那你知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们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标注,其余学生自行在书上标注) 引导学生主要标出降落伞受到的重力
7、和空气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 1.大家想亲手来做个降落伞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组选择相应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B: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等。 3.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降落伞 测试方法: A:一位同学在教学楼二楼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从降落伞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B:要保证降落伞下降的距离一致。 C:记录员及时记录时间数据 (三)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每小组交流本组所制做的降落伞的降落所用时间 2.每小组降落伞下降所
8、用的时间为什么一样呢?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学生各自提出假设 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确立一个假设,填好小组活动研究方案: 问题:降落伞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保持不变的是: 需要改变的是: 5.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指正小组研究方案中有误或不全的地方。 6.小组开展研究,并填好数据。 结论: (四)汇报交流: 通过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潜水比赛”是一个拓展活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下降情况。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研究。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
9、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大镜 1组-4组砂土、5组-8组粘土、9组-12组黑土、湿抹布、小盘 演示:滴管、装有土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片、试管夹 教学过程: 1.谈话: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
10、,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小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土还具有颗粒细、耐火度高等特点。所以人们经常利用它来制作泥塑。 一、导入 1.谈话: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土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前的土壤,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一下这些土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小结:究竟这些土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大屏幕:1-4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花坛里取来的;5-8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
11、同研究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用眼睛观察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观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放大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发记录单1)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发现了土壤中有什么?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黏土;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腐殖质。 (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土壤中还会有其他的物质成分吗? 2.学生猜测:你认为土壤里还有什么
12、?说说你的理由。 3.谈话: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4.学生交流: 生1:查电脑 生2:做实验。 5.教师小结:因为有时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想获得正确科学的结论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1.谈话:为了便于观察和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土壤和实验材料,看一下,认识它们吗?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 1.谈话:利用这些实验材料,你想怎样验证这些猜想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注意,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要动手去操作,讨论开始。 2.学生分组商量实验方案、记录: 3
13、.学生交流: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你们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 其它的猜想我们怎么来验证? 温馨提示: 1.土壤分层沉淀(dian)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做分层沉淀的实验,把它放在一边沉淀着,再做其它实验,等其它时间做完了,沉淀也完成了,再进行观察。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后的实验材料,防止烫伤! 3.观察时,要及时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4.谈话:那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老师也有几点提示请看大屏幕(投影) 1.谈话:大家听清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实验时先做哪个实验?为
14、什么?做土壤分层沉淀实验时,一直不停的搅拌吗?那应该怎么样呢?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想到的方法开始实验吧!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与交流: 解决难题 1.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砂、黏土、水、空气。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土壤里是否含有养料、养份。 2.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知道养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够看到的是一些比较大的杂质或腐殖质等,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过滤装置过滤掉这些杂质,由于时间的关系,上课前,老师已经过滤好了土壤的溶液,在这。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待溶液蒸发后,观察一下
15、玻璃片会出现什么?怎么样,会做了吗?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加热的玻璃片,下面请小组长到前面来取实验器材,其他组员点燃酒精灯,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大家发现了吗? 5.教师小结:这层白色的污渍就是养料的一种,我们把它统称为无机盐。(板书:无机盐。)土壤里的养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让植物生长的更好,农民伯伯会在适当的时候为土壤施肥、补充养料。 三、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什么,下面让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播放视频。 2.学生观察: 3.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土壤里有水、空气、
16、腐殖质、砂、黏土、无机盐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长才会更加茂盛,任何一种物质的缺失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其实关于土壤的秘密还有很多,比如说,南方的土壤与北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山上的土壤与平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采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观察一下它们的颜色和特点,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土壤里有什么 石子砂微生物 黏土 树叶、草根腐殖质 水 空气 养料、养分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4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科学概念: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观察应该是有目,制订观察方法和步骤
17、有利于观察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 了解观察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重要性。 对大树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教
18、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大树与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汇报内容真丰富,有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
19、,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内容? 四、观察真正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观察大树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发现。同时把观察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
20、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树。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5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
21、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
22、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
23、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了
24、。 2、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保护性的建议。 4、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我国一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会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课前做的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你们知道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动植物吗? 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向其他同学介绍。(教师补充介绍:19世纪,朱鹮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战争和环境破坏,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朱鹮已经灭绝了。直到1981年,人们在陕西秦岭重新发现7只朱鹮,经过20多年的努力,
25、朱鹮现存248只。) 二、探究过程 1、认识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请学生说出书上图中珍稀动植物的名称,说一说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情况。 (2)请学生介绍其他珍稀动植物的情况,也可以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3)教师要做好相应准备,进行必要的补充介绍。 2、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1)自主选题,可以选珍稀动植物,也可以选本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2)交流调查活动计划。 (3)调查活动安排课后进行。 3、小结。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26、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
27、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
28、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
29、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能。 师:(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六、延
30、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一样。 师: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不一样快。 师:为什么? 生: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想!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绳的长短有关 怎么写小学科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
31、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
3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板书设计: 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