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心得体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民营经济已占XX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是稳增长、增财税、保就业、强活力的 重要支撑。民营经济好则XX经济好,民营经济强则XX经济强。近年来,随着国际国 内形势的变化,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亟需摸清情 况、认真应对。为此,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我局会同市委统战部、市工 商联和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查阅 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先后召开13 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 上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调研报告。一、XX民营经济发
2、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 认真落实中、省相关部署要求,始终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支撑,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民营 经济总体呈现逆势增长、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 1033. 46亿元,同比增长8. 83%,高于GDP增速4. 53个百分点,占GDP的54. 24%,占比排 名连续两年保持全省前三;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吸纳就业、企业主体户数占比,分 别达到全市税收的35. 71%、吸纳就业的86.5虬 企业户数的90. 58%,在稳定增长、促 进创新、增加就
3、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市场主体快速扩张。截止2022年末,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民营市场主体数 量已达35.23万户,同比增长26. 24%,总量占全省的6. 7%,仅次于XX市,其中民营企业 5. 18万户,同比增长10. 07%,分别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 2.6倍、L8倍。从市场 信心看,有77. 45%的民营市场主体对疫情后市场恢复比较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从 各县区情况看,XX、XX区、XX县、XX区、XX县民营经济活跃度较高,新增市场主体 占全市89. 98%。(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市、县区均成立了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 领导机构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先后出
4、台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 案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于扶持民营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 财政奖补资金占比超过80%,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度全省中小企业发 量。在税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 6%。在就业上,2012年 至2022年,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 1%提高至48. 3%o在数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企数量占比从79. 4%增长到93. 3%。在外贸上, 民企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占比达50. 9%。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 军,高质
5、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完 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 济发展活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 院出台一系列重大文件,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方面围绕中央精神的贯彻 落实,也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优化民营 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 民营经
6、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次出台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 怀。我们要把中央精神领会好,把发展方向把握好,把务实举措落实好,推动民营 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 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发展舞台和光明发展前景。展环境第三方评估结果,我市综合得分排全省第四;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高 于全省平均增速6. 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 5%,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三)创新能力持
7、续提升。2022年,我市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 投入强度,分别位居全省地市第二、第一,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同比增 长65%,通过国网备案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同比增长85%;依托民营企业建立的专家、 院士工作站86个,企业技术中心11个,分别占全市总数的72. 88%、42. 31%o全市民 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陕西好商标”分别为4件、10件,占全市的66.67%和 76. 92如培育认定省级民营转型升级示范企业38户,占全省总数的16. 67%,位全省第 二位。西玛机床五轴数控工具磨床、智海精密四通阀专用拉刀、秦航机电骨组织手 术动力系统等产品达到国内或国际
8、先进水平。(四)融通格局基本成型。坚持“龙头带配套” “国有带民营”发展思路,在全 市主导产业中初步形成了万利航空、德容航空、君毅航空、大秦机械等零部件加工 为代表的航空配套产业集群;以万目仪电、精测电器、锐杰电子、智海精密、秦航 机电等传感器、元器件、工量具为代表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以汉钢集团、汉邦钢 结构、华晟永利、桂资丹、格伯莱彻等金属冶炼及制品、新型建材、资源综合利 用、新型材料等为代表的现代材料产业集群;以汉王、汉江药业、东裕茶业、双亚 粮油等中成药、原料药和食品加工为代表的高品质食药产业集群。龙头带动、多元 支撑、多点发力、协同配套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XX经开区、航空
9、 智慧新城被评为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引领推动下,民营经济产业 结构逐渐由传统的种植业、机械加工业、商贸流通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2022年,民营经济在全市一、二、三产 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8. 6%、64. 0%, 53.5%。与2020年相比,一产降低4个百 分点,二产提升5.6个百分点,一产占比持续缩减,二产占比稳步提升,新增市场主 体中属于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比例达到60%。二、XX民营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与问题短板(一)企业占比偏小,有高原无高峰。截止2022年底,全市民营市场主
10、体中个体 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比达到85. 3%,民营企业占比仅为14. 70%,新增企业增速低 于新增个体工商户增速20.95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仅168户,比全省平均 水平少170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至U94.32%,总产值却只有 47. 53%;规模前5位的民营企业总产值仅占规上工业的9. 73%,而前5位的国有企业总产 值则占到28. 88%,超过全部规上民营企业总产值的60%。全市民营企业中尚无全省百 强企业和50强民营企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略刚公司年产值还未超过50亿元,缺 少像东岭集团、隆基绿能、比亚迪汽车那样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大企业。(二)
11、产业结构偏传统,产品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目前,我市民营经济主要仍 分布在传统农业、传统制造、传统消费和传统服务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 务业总体占比偏低,全市民营企业没有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 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总数只有0.067%,民营高技术产业产值不到10%,低于全市高新技 术产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除航空制造、绿色食药、精密制造等少数优势行业 外,大多数领域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有竞争力的成台(套)设备和终 端产品少,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产业微笑曲线的中间端即制造、组装环节,代表技 术、专利的研发端和品牌、服务的营销端贡献少。从调研的情况看,62. 75%的
12、民营 企业上年度没有研发投入,68%没有产品或技术专利。(三)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健全。调查发现超过80%的民营企 业仍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特别是传统行业比例更高,名义上是公司制企业, 实际上内部治理结构不透明不清晰不规范,尚未真正实行产权清晰、权职明确、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发展对老板个人能力依赖程度高,企业 家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接班人断层问题突出。如,绿色食品行业,主要管理人年 龄在50岁以上的占到67%,其中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接近20虬30岁以下的新生代企业 家仅占2. 8%o(四)融资难、引才留人难、开拓创新难、准入与办事难、政策兑现慢等问题依
13、 然突出。融资难方面,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要通过银行借贷、民间拆借等传统方式 融资,58. 63%的反映发展资金不足,48. 63%的认为融资机构和产品单一,53. 73%的 感到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担保能力弱,47. 25%的反映银企信息不对称, 融资比较困难。2022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只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7.87%,与 54.24%的非公占比不相匹配,贷款占比明显偏低。引才留人难方面,45.29%的民营 市场主体反映用工比较短缺或非常短缺,民营企业中等以上学历员工仅占25%,低于 全市企业平均水平,”高级人才难引进,技能人才留不住”较为普遍。开拓创新难 方面,63. 14
14、%的民营企业不重视产品营销和宣传推广,53. 14%的反映高层次创新人 才缺乏,70. 98%的反映获取市场信息难,39. 1%的感到民营企业产品和品牌市场竞争 力弱。准入与办事难方面,虽然有52. 1%的市场主体感到近三年营商环境改善比较大 或非常大,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未彻底打破,76. 5%的民营企业认为市场 准入门槛过高或大企业市场垄断冲击大,65. 3%的感到政府审批服务或执法监管有待 改善,46.8%认为需要加大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政策兑现慢方面,超过50%的民 营企业反映扶持政策申报门槛高、审核资料多、受理时间长,53.33%的反映存在政 策兑现不到位现象,58%的建议应
15、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查询系统和政策落实督查机 制。三、进一步推动XX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 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民营企 业家深刻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 动摇” “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始终做到在民营 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要引导民营企业坚定发 展信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
16、长动力,坚 守主业、守住根基,稳住阵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要切 实增强民营企业家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持民营企业在 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第二,加强优质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培育培训。一是健全优质民营市场 主体梯度培育机制,分层分类建立培育库,“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支持个转企、 小升规和专精特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加快培 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民营中小企业和龙头型、头羊型民营企业。二是 加大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聚焦联农富民、制造强市、业态融合等方 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推动大中小企业
17、融通发展、不同所有制企业聚集共生,培 育打造一批“汉”字牌茶、油、米、菌、果、药,XX面皮、麻辣鸡、腊肉、核桃馍 等地方性小吃,藤编、羌绣等非遗手工艺,元器件配套、零部件加工、服装(饰)加 工等基础制造以及农(工)旅融合、夜间经济、社区工厂等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强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培训赋能,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方式,分类别对民营 企业家进行集中轮训和培训,聘请专业团队组织对优秀民营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 营销等专业化诊断,切实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意识、创新水平和营销能力。第三、加大惠企政策快享直达力度。一是畅通服务平台。全面拓展提升“陕企 通(XX)”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建成横向跨部门、纵向
18、跨层级的“一站式”民营企业 服务和政策信息发布及推送平台。完善中小企业运行监测系统,争取让全市民营企 业都能在系统注册。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对近年来中、省、市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 发展政策,以及由发改、财政、商务、工信、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牵头研究出台 的各类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通过 各类服务平台,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政策辅导,提高政策通达率和知晓度。三是 细查严督。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办牵头,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及“三张 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时限清单),逐项逐条进行督办落实,对组织实施不 力、不按要求推进工作、未按时限完成任务的县区和部门
19、进行通报和约谈。四是定 期评估。探索政策首问负责、跟踪问效和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 展政策执行效果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和暗访调查,建立政策落实大数据评价系统, 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综合评估成绩后3名的县区进行约谈甚至问责,切实提高民营企 业政策获得感。第四,持续用力缓解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题。着眼扩大金融供给,加大XX投融资机构、平台及产品多元化进程,引导鼓励金 融机构针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和不同产业特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持续 强化银企精准对接,建立完善市场化投贷联动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信用 修复机制,加大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培训和金融机构对
20、民营企业信贷情况考核,多渠 道促进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用工难题。全面落实援 企稳岗促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天汉英才计划”,用好“人才池”,持续开展“兴业 在XX 乐业在家乡”招聘活动,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就业拓岗工程,不断创新组 织方式,提升人才精准服务水平;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鼓励民营企业探索建立 高层次技术人才工作站等柔性引才模式,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和首席财务官、质量 官、技术官等专业化高级管理人才;加大对民营企业“订单式”培训和校企联合培 养技能型人才扶持力度,建立特级技师、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提升实际成效。三是 着力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定期开展工商业水、电
21、、气、网、租等收费专项 检查,依法公布各类合法收费款项信息;优先保障高新技术领域或就业带动作用强 的民营经济建设项目用地、用能指标。第五,用实招下狠劲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实施营 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 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突出抓好“互联网+政务服 务”,推进“最多跑一次”和对诚信企业实施“绿色通道” “容缺受理”等便利措 施,持续优化项目投资、市场准入和人才引进环境,构建“亲、清”统一政商关 系;全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 民间资本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的
22、行业和领域,着力打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的“卷帘门”“旋转门”“玻璃门”,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信心。二是再造行政 审批流程。重点围绕解决互为前置、权责脱节和多头审批等问题,建立健全审批部 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推行并联审批方式,控制审批环节,实行标准化运作,重构 “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的审批流程。三是用好引领“风向 标”。健全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定点联系民营企业等制度,切实增强服务经 济、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意识,让民营企业少跑路、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最 大限度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组织企业家对政府部门 工作进行评议,推动领导干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3、第六,始终保持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紧密联系。一是加大事前调研。在制 定涉企政策前,深入细致做好调研工作,摸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 题,增强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操性,着力解决政策“宽而不细、普而不专” “接天线多、接地气少” “停电”“打折”等突出问题。二是完善参政机制。建立 完善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重大决策、重大政策制定机制,邀请民营企业家列席政府 重大会议,充分听取企业家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惠企 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通达性。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完善政企“早餐会”、 民营企业座谈会、助企纾困恳谈会制度和“1226”亲商助企工作机制,定期举办 “企业家+
24、科学家+金融家+N”沙龙等活动,动态了解掌握民营企业所思所需所盼。第七、切实加大组织领导与调度考核。建议将“市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工 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 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根据需要调整充实成员部门和 单位,统筹推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纳 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 系,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定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 题,发挥监测、调度和考核指挥棒作用,坚定不移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 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5、壮大心得体会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的重磅文件。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反 馈较多的问题,意见提出了 7方面共31条举措,并对企业关切的营商环境、政策 支持、监管导向、法治保障、舆论氛围等问题,给出了制度化安排和明确指导意 见。这一文件,对民营经济定位做出重要表述!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 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一定位将民营企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任务直接关联,与高质量这一 首要任务直接关联,凸显了民营经济重要地位。文件
26、提出,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 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 共享平台。文件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 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 面、提升增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这样的政策,不但可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还能提高融资获得的容易程 度,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文件专门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也高度重视!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 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
27、工 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建立欠 款定期披露、劝告知道、主动执法制度。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 加强大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意见围绕6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清理规范行政审 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 度,强化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 制,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市场化重 整机制。二是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多方共同参 与的融资风险市场
28、化分担机制。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依法依规加 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 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 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三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 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持续完 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完善监管执法体 系,杜绝选择性执法。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四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 度,鼓励有条
29、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持续加 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加 强品牌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 兴。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五是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 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 传帮带辅导制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 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六是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 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 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 任,展现良好形象。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