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主题,将“千万工程”上升到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领的高度,赋予“千万工程”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任务,这是对我省“三农”的莫大鼓舞和极大鞭策。我们将坚决扛起“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迭代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推动“三农”工作全面过硬、全域提升、全程领跑,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
2、城乡和美”新画卷,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三农”力量。一、守好“两个确保”底线,把“基本盘”筑得更牢。聚焦“国之大者”和“三农”工作中心任务,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守稳筑牢“三农”压舱石。确保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护好粮食“米袋子”,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用好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全成本保险等政策工具箱,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1520万亩、124亿斤以上。严保耕地“命根子”,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制定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政策,深化“多田套合”耕地综合整治,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
3、区储备区19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8万亩,新增“多田套合”面积50万亩。拎稳保供“菜篮子”,深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耕海牧渔丰收行动,拓展深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推进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能繁母猪保有量58.5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980万亩、1950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600万吨以上。同时,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问题,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计划、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行动、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确保农民收入继续走在前列。以强村富民改革激发增收新动能,推动2200家强村公司规范提升,支持组建乡
4、村振兴联合体,推进“飞地”抱团项目,推广“运营前置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村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省95的行政村达到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万元。以促进就业创业稳住增收基本盘,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一县一特色”农民培训促富品牌,推行“创客团队基地农户”培训帮带、创业抱团模式,建成“共富工坊”1万个,培训高素质农民7万人次,新培育农创客2万名。以精准兜底帮扶强化增收支撑力,完善低收入农户动态防返贫监测机制,健全农村救助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困境儿童等群体关爱机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万个,低收入农户人均
5、可支配收入达到2.36万元。二、拉高“四个先行”标杆,把“金名片”擦得更亮。坚决扛起“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使命担当,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文明善治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推动乡村“土、特、产”先行发展。挖掘开发乡土资源,立足饮食小吃、山水旅游、历史文化、农事民俗、社会服务等,深化“味美百县千碗”工程,发展山野露营、森林康养、亲水休闲等新业态,开展农事体验、农事研学、节庆节气等活动,打造“衢州保姆”“云和师傅”等特色品牌。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做精名优茶叶、特色林果、优质蚕桑、珍品菌菇、道地药材等农业特色产品,做深休闲食品、果饮果酱、预制菜、黄
6、酒、火腿等加工产品,做优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农文旅融合产品,做强“浙字号”“乡字号”品牌,新认定省级名优农特产品100个、绿色食品400个。壮大乡村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农业“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提升浙南早茶、中药材、湖羊、优质蛋鸡等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壮大蔬菜、水果、畜禽、渔业等现代设施农业集群,建成100条超10亿元、10条超百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诗画江南乡村建设先行示范。在塑造大美乡村风貌上作示范,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跨行政区域协管机制,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实施美丽田园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打造浙派民居。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上作示范,聚力
7、“走好路、喝好水、用好电”和“教育优、看病易、养老好”等群众期盼,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000座,新建农村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1万个,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超3000万人次,让农村率先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全域创建和美乡村上作示范,深化和美乡村达标创建,持续推进“五美联创”,建设示范县10个、示范带22条、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200个、示范庭院30万户,推动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推动乡村文明善治先行探索。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实施“精神家园”夯基提效工程,提升农村文化礼堂运行效能,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8、、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建国75周年乡村文化系列活动,新建乡村博物馆180个,培育艺术乡建特色村30个、文化共富村200个。塑造现代文明乡风,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推行道德积分、有礼评分等有效做法,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实施乡村治理“五个一”行动,推广村级“线上村民说事”“智慧印章”“财务票据电子化”等模式,建设乡村数智生活馆400个以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先行突破。加快
9、城乡县域规划一体化,统筹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完善“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乡村设计农房设计”联动机制,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加快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迭代升级特色小镇,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大对偏远区域5G等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县中崛起”行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支持舟山等地开展全域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推广
10、“小县优教”“小县优医”等模式。加快城乡生态治理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全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整治农村水系2000公里,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快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实施异地搬迁2.3万人,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三、加大“四个强化”支撑,把“基础桩”夯得更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三农”汇聚,全方位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8项,加快建设水稻
11、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派遣省级科技特派员2000人次,新建科技小院40个。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行动,打造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0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5。强化改革开放“源动力”。实施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行涉农信用审批“快易办”服务,确保省本级事项电子签章覆盖率100、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达到85以上。纵深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行动,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
12、市试点,新建农业标准地50万亩。提能升级乡村“地瓜经济”,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加强“一带一路”农业文明传承发展交流合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500亿元、出口380亿元。强化要素保障“聚合力”。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投入统计调度、重点政策迭代优化“三大机制”,健全“政银险担基”一体化乡村振兴投入体系,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占比达到8以上。实施城乡融合“千亿投资计划”,分层分类完善重大项目库,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完善落实乡村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规范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口径,推动各地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
13、用地。强化数字赋能“变革力”。以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为牵引,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构建“乡村大脑浙农应用浙农码”数字乡村架构,浙农码日均赋码用码量超50万次。迭代农业“电商换市”,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越洋、“数商兴农”工程,实施村播计划,办好“网上农博”,提质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新认定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20家、未来农场12家。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构建完善“大三农”工作格局。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开展基层党建争先攀高行动,扎实推进“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