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核心课程《中药学》第六章 解表药(名师课件).ppt

上传人:欢欢 文档编号:96886361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PPT 页数:21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核心课程《中药学》第六章 解表药(名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中医核心课程《中药学》第六章 解表药(名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核心课程《中药学》第六章 解表药(名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核心课程《中药学》第六章 解表药(名师课件).ppt(2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解表药中医药大学核心课程中药学 第八章 解表药【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和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掌握药物“”麻黄、桂枝、防风、白芷、薄荷、菊花、柴胡、葛根8味。第八章 解表药【目的要求】【目的要求】熟悉药物“”紫苏、生姜、荆芥、羌活、细辛、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9味。了解药物“”淡豆豉、香薷、苍耳子、藁本、辛夷、蔓荆子6味。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含义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性能功效性能功效: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

2、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解解 表表 药药概概 述述适应范围适应范围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解解 表表 药药概概 述述解解 表表 药药 分类分类1.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作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以及风寒表证之咳喘、水肿,阴症疮疡,风湿痹痛等。2.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作用宣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以及风热眼病、咽喉肿痛、风热咳嗽、疹出不透等。概概 述述解解 表表 药药 配

3、伍配伍 使用解表药必须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而恰当选择,配伍用药。1.根据季节气候 2.根据患者体质 概概述述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3.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4.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解解 表表 药药概概 述述第 一 节发散风寒药第一节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概概 述述功效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适应证:适应证:主治风寒表

4、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麻麻 黄黄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源于本经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生麻黄

5、、麻黄、西麻黄、净麻黄、蜜炙麻黄、水炙麻黄、麻黄绒。麻麻 黄黄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草麻黄药材麻黄药材麻黄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草麻黄药材麻黄药材麻黄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木贼麻黄药材麻黄药材麻黄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中麻黄麻麻 黄黄 药药性性功功效效【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辛温宣散,主入肺经,作用重在开宣肺气,以外散风寒,内平喘咳,下通水道,且宣散之力颇强。故只适于风寒表实证、肺气壅遏的实喘及风水水肿而无汗者。【功效】【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麻 黄黄 应应 用用 1.风风寒寒感冒感冒

6、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发汗解表,发汗力较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适用于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配伍,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又因麻黄兼有止咳平喘之功,故风寒表实而有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宜。麻麻 黄黄 应应 用用 2.咳嗽气喘咳嗽气喘 本品辛则宣发,苦则降泄,能宣降肺气,故能止咳平喘,为治肺气壅闭所致咳喘的主药,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若属寒痰咳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若属肺热咳喘急者,可与生石膏、杏仁、生甘草合用。麻麻 黄黄 应应 用用 3.风水风水水水肿肿:本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尿,故用于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

7、利兼有表证者,可与甘草同用。此外,麻黄辛散温通,散寒而止痛,亦可用治风寒湿痹,瘰疬痰核,阴疽。麻麻 黄黄 麻黄配伍桂枝主解风寒,可发汗解表;配伍干姜则温肺化饮,配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伍白术则利水渗湿;配伍石膏则宣泄肺热。另:麻黄有生麻黄、炙麻黄之分,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配 伍麻麻 黄黄 应应 用用【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本品发散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慎用。麻麻 黄黄 实实 验验 研研 究究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等。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2.解热作用3.缓解支气管平滑肌

8、痉挛4.利尿作用5.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麻 黄黄 临临床床研研究究1.感感冒冒:麻黄所含的挥发油可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加快增多,故有发汗作用。以麻黄为主的复方制剂(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2.咳咳喘喘: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临床凡属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喘息,可口服麻黄碱或取麻黄配伍杏仁、甘草。刘玉珍用麻黄浸出液喷于鼻咽腔,用治支气管哮喘(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1):494)。周玉萍等用麻黄雾化剂治疗小儿气喘(中医杂志,1994,35(1):62)。3.肾

9、肾炎炎水水肿肿:以麻黄为主的方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改善肾炎所致全身浮肿等症状有一定效果。临床凡属水肿,常用麻黄与车前子、薏苡仁等同用。麻麻 黄黄 临临床床研研究究4.低低血血压压:麻黄碱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麻黄碱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可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麻黄碱口服可以治疗低血压。5.鼻鼻塞塞:0.5%1%麻黄碱溶液滴鼻,可治疗鼻粘膜充血引起的鼻塞。6.其其他他:麻黄所含的麻黄碱有中枢兴奋作用,在延脑受抑制和麻醉药中毒时有苏醒作用。也可用于发作性睡病。此外,应用麻黄治疗皮炎、老年性皮肤瘙痒、小儿遗尿症、阳萎、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一定疗效。麻麻黄黄 辛辛、微微苦苦、温温 归归肺肺、膀

10、膀胱胱 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利尿消肿 发汗解表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桂枝(麻黄汤)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杏仁 风寒咳喘三拗汤(麻、杏、甘)寒饮咳喘小青龙汤(细、干、半)肺热喘咳麻杏石甘汤风水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风寒常与生姜同用风热石、甘、生、枣(越婢汤)风水表虚防己黄芪汤为辛温解表之要药及峻品 具良好宣肺 平喘作用麻麻 黄黄 歌歌 诀诀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表实无汗,风寒咳喘;风水痹痛,阴疽流痰。桂桂 枝枝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源于别录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嫩枝。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通常于春季割取嫩枝,晒干或阴干,

11、切成薄片或切段。【处方用名】【处方用名】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炒桂枝、炙桂枝。桂桂枝枝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桂桂 枝枝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桂桂 枝枝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通血脉,为风寒外感、寒凝血滞、阳不化气等证之要药。其发汗之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缓又无伤阳之弊,故风寒感冒虚实皆可应用。【功效】【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药药性性功功效效桂桂 枝枝 1.风风寒感冒寒感冒 本品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

12、阳虚受寒者,均可使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常与麻黄同用;治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当与白芍同用;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可与黄芪、附子、细辛等配伍。应应 用用桂桂 枝枝 2.寒凝血滞寒凝血滞诸诸痛痛证证 用治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治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多与桃仁、牡丹皮等同用;治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应应 用用桂桂 枝枝 3.痰痰饮饮、蓄水、蓄水证证 用治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治膀胱气化不行之水肿、小便不利,

13、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4.心悸心悸 用治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治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应应 用用桂桂 枝枝 与麻黄相鉴别:桂枝与麻黄都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均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证,两者常相须为用。功功 效效 鉴鉴 别别桂桂 枝枝 麻黄麻黄-重在宣肺,发汗力大,宜表实证,并能宣肺而平喘、利水。功功 效效 鉴鉴 别别桂枝桂枝-重在温通阳气,发汗力缓,表实、表虚均宜。又能温通经脉、温通胸阳,通阳利水、温中散寒。不同之处在于:桂桂 枝枝 【

14、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3g9g。【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应应 用用桂桂 枝枝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实实 验验 研研 究究桂桂 枝枝 1.感感冒冒: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于发汗和散热。桂枝单用发汗力弱,常与麻黄配伍,促进汗液分泌。复方桂枝气雾剂(桂枝

15、、香薷)喷咽喉部,可预防流感。2.风风湿湿性性、类类风风湿湿性性关关节节炎炎:桂枝煎剂、总挥发油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以桂枝为主的复方制剂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效果。如有报道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8):140)。3.冠冠心心病病:桂枝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桂枝甘草汤(桂枝30,炙甘草15)治疗胸痹有效(辽宁中医杂志,2005,32(3):221)。临临床床研研究究桂桂 枝枝 4.低低血血压压:以桂枝20g、炙甘草10g为基本方治疗原发性低血压有效,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五味子、麦

16、冬(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6):20)。5.其其他他:桂枝复方还可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颈椎病、脑梗塞、血管神经性头痛、小儿厌食、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身痛、囊性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术后肠粘连、前列腺肥大、冻疮、雷诺氏病、坐骨神经痛、急性痛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黄褐斑等病。临临床床研研 究究桂桂枝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温通经脉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助阳化气 发汗解肌发汗解肌 为外感风寒常用药。发汗较麻黄缓和,但并不专于发散,长于宣阳气于卫分,具有助卫实表之功。主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1.风寒湿痹善治肩臂部(二活)2.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

17、 3.中焦虚寒小建中汤 4.寒凝血滞痛经、闭经(温经汤)癥瘕桂枝茯苓丸 风寒表实证风寒表实证+麻黄麻黄 风寒表虚证风寒表虚证+白芍白芍 阳虚感寒亦可用阳虚感寒亦可用1.心阳心阳:心悸、脉结代(胸:心悸、脉结代(胸 痹)痹)(炙甘草汤炙甘草汤)2.肾阳肾阳,膀胱气化失司:水肿、,膀胱气化失司:水肿、蓄水证(五苓散)蓄水证(五苓散)3.脾阳脾阳:痰饮脐下悸动、头晕:痰饮脐下悸动、头晕 目眩(苓桂术甘汤)目眩(苓桂术甘汤)桂桂 枝枝 歌歌 诀诀桂枝温煦,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感冒,诸痛寒瘀;痰饮蓄水,奔豚心悸。紫紫 苏苏 源于别录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

18、escens(L.)Britt.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我国南北均产。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紫苏梗、老苏梗、带叶苏梗、嫩苏叶、嫩苏梗。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紫紫 苏苏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紫紫 苏苏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紫紫 苏苏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紫苏辛温行散,叶轻如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此外,又解鱼蟹之毒。【功效】【功效】解表散寒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行气宽中。药药性性功功效效紫紫 苏苏 1.风风寒感冒寒感冒(

19、苏叶较佳)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常配伍香附、陈皮等。应应 用用紫紫 苏苏 2.脾胃气滞,胸脾胃气滞,胸闷闷呕吐呕吐(苏梗较佳)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治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

20、藿香等药。【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59g,不宜久煎。应应 用用紫紫 苏苏 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蒎烯等。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实实 验验 研研 究究紫紫 苏苏 1.咳嗽:咳嗽:用苏叶与少量生姜治疗支气管炎,按10:1的比例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100ml/次,10天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效果良好(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2):16)。2.胃胃肠肠功功能能紊紊乱乱:以黄连4g,苏叶4g,吴茱萸3g,肉豆蔻

21、5g,百合15g,乌药10g,柴胡10g,川楝子10g,太子参10g,甘草3g组成连苏畅中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具有整体调节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37)。临临床床研研 究究紫紫 苏苏 3.慢慢性性肾肾衰衰:以苏叶解毒汤(苏叶45g,黄连6g,白术、泽泻、车前子(包)各30g,枳壳、大腹皮各15g,生大黄5g,佛手10g,炒麦芽25g)随证加减慢性肾衰40例取得较好疗效(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8)4.寻寻常常疣疣:以鲜紫苏叶外擦患处,每日1剂,每次1015min,一般36次可愈。(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

22、应用,学苑出版社,1994,632)。5.其其他他:紫苏还可用治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婴幼儿秋季腹泻等病。临临床床研研 究究紫紫 苏苏 紫苏叶梗,均做药用;发汗解表,行气宽中;感冒咳嗽,气滞脘痛;鱼蟹中毒,气逆胎动。歌歌 诀诀紫苏梗为紫苏的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附附 药药生姜生姜 源于别录 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各地均产。911月间采挖,除去须根,切片生用或煨熟用。药药

23、 物物 基基 源源生生姜姜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生生姜姜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生姜生姜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生姜辛温发散,入肺经外能发汗,内能化痰,其解表力弱。善治风寒咳嗽,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治多种呕吐。【功效】【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药药性性功功效效生姜生姜 1.风风寒感冒。寒感冒。本品辛温,能发汗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用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2.脾胃寒证。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中脾胃

24、或中焦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常与高良姜、胡椒等同用;治脾胃气虚者,可与人参、白术等同用。应应 用用生姜生姜 3.胃寒呕吐。胃寒呕吐。本品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为止呕良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治痰饮呕吐,常配伍半夏;治胃热呕吐,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4.肺肺寒寒咳咳嗽嗽。本品辛温发散,又能温肺散寒,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之痰多咳嗽、恶寒头痛,每与麻黄、杏仁同用;治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同用。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

25、物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应应 用用生姜生姜 1.呕呕吐吐:1050%的姜汁30ml有镇吐效果,镇吐的有效成分是姜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生姜可用于手术后、妊娠恶心呕吐等。2.溃溃疡疡病病:生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能减轻疼痛、反酸、饥饿感及黑便。3.中毒:中毒:对半夏、天南星等中毒,可用生姜急救。4.晕晕车车:鲜姜片外贴内关穴,可以预防晕车(大众医学,1980,(9):7)。临临床床研研究究生姜生姜 5.水水火火烫烫伤伤:将生姜榨汁外用,治疗水火烫伤,无论水泡已破、未破均获效(新中医,1984,(2):22)。6.其其他他:生姜还可用治小儿遗尿、尿潴留、急性细菌性痢疾、蛔虫病、面瘫、牙痛、关节炎

26、、脂溢性皮炎、白癜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损伤性腹胀等病。如治疗小儿遗尿用生姜30g,炮附子6g,补骨脂12g,敷脐,治疗小儿遗尿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中医杂志,1984,(2):封三)。以生姜10g,桃仁10g,泽泻10g制成擦剂,在病人耻骨联合上部位涂擦,并在用药部位轻轻按摩数下,治疗术后尿潴留,一般用药10min即可自行排尿(吉林中医药,2004,24(6):52)临临床床研研究究生姜生姜 与紫苏鉴别:与紫苏鉴别:生姜与紫苏均味辛性温,归肺、脾经,皆能发汗解表、解鱼蟹毒,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等证。不同之处在于:生姜生姜 长于温中止呕,为

27、止呕要药,又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中毒。紫苏紫苏 长于行气宽中,并能安胎。苏叶偏于发散风寒,苏梗偏于行气宽中安胎。功功 效效 鉴鉴 别别香薷香薷 源于别录 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香薷及江香薷的全草,前者称青香薷,后者称江香薷。主产于江西、安徽及河南等地。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薷穗、西香薷。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香香薷薷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香薷香薷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香薷香薷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辛温发散,外能解表,下能利尿,功似麻黄而力弱,适于夏月着凉及风水水肿。故有“夏月麻黄”之称。性性

28、 味味 归归 经经香薷香薷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常用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的阴暑证,素有“夏月麻黄”之称。2.水肿脚气。水肿脚气。其治水肿,偏于发越阳气,和中化湿以利水消肿,多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功功 效效应应用用香薷香薷 与麻黄鉴别:与麻黄鉴别:麻黄与香薷皆性味辛温,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都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不同之处在于:麻黄麻黄 发汗之力较强、散寒之力较大,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其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肺气壅遏的咳

29、嗽气喘,以及风水水肿等证。香薷香薷 发汗、散寒之力不如麻黄,而善于和中化湿,常用治阴暑证,其治水肿,偏于发越阳气,和中化湿以利水消肿,多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功功 效效 鉴鉴 别别荆芥荆芥 源于本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riq.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及江西等地。多系人工栽培。秋冬采收,阴干切段。生用或炒炭。【处方用名】【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荆芥炭。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荆荆芥芥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荆芥荆芥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荆芥荆芥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性平不烈,以辛为用,

30、长于散风,外感风寒、风热均为常用。炒炭止血。【功效】【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药药性性功功效效荆芥荆芥 1.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微温不烈,药性和缓,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2.麻麻疹疹不不透透、风风疹疹瘙瘙痒痒。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同用;配伍苦参、防风、刺蒺藜等,又治风疹瘙痒。应应 用用荆芥荆芥 3.疮疡疮疡初起兼有表初起兼有表证证

31、。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偏于风热者,常与金银花、连翘、柴胡等配伍。4.吐吐衄衄下下血血。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用用法法用用量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应应 用用荆芥荆芥 1.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者忌。2.本品气味芳香,入汤剂不宜久煎。3.又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使使 用用 注注 意意荆芥荆芥 1.外感外感发热发热、咳嗽:、咳嗽:由荆防组成的复方(如

32、荆防败毒饮)常用于外感发热、咳嗽的治疗。如报道用加减荆防败毒散治疗外感发热158例,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1993,28(8):367)。2.阴道炎:阴道炎:用荆芥、防风、地肤子、蛇床子各1030g,加水1000ml煎沸10min,滤出药液热敷、坐浴、冲洗,每剂可煎用2次,治疗阴痒患者100例,效果良好(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25)。临临床床研研究究荆芥荆芥 3.下肢下肢溃疡溃疡:以荆芥连翘汤(荆芥20,防风12,白芷12,柴胡6,薄荷12,连翘15,黄芩15等)加减局部浸泡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疗效较好(江西中医药,2006,37(2):33)4.皮皮肤肤病病:荆芥复方常用于

33、湿疹、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等的治疗。如用辛芷荆防散外敷治疗局限性湿疹,荆芥、防风、细辛、白芷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川椒适量,煎水熏洗患处,继用醋调药末外敷,每日2次,3日为1疗程,有一定疗效(河南中医,1990,10(4):24)。5.其其他他:荆芥还可用治产后血晕、牛皮癣、骨性膝关节炎、扁平疣、破伤风等病。临临床床研研究究荆芥荆芥 荆芥性平,透疹散风;消疮止血,炒炭止痉;外感表证,疮疡始生;麻疹风疹,出血惊风。歌歌 诀诀防风防风 源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主产于东北、河北、四川、云

34、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北防风。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防风防风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防防风风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防风防风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辛散祛风,微温不燥,甘缓不峻,通治诸风,故名防风,不论外风内风均可应用。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风药之润剂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治风之通用药”。【功效】【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药药性性功功效效防风防风 1.外感表外感表证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

35、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玉屏风散。2.风风疹瘙痒。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应应 用用防风防风 3.风风湿湿痹痹痛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4.破伤风证。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之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同用

36、。应应 用用防风防风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4.59g。【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应应 用用防风防风 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甙、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本品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实实 验验 研研 究究防风防风 1.感冒:感冒:防风、黄芪、白术组成防感片,能明显降低感冒发病率。2.过过敏敏性性皮皮肤肤病病:防风与相关药物配伍可治疗荨麻疹、湿疹、风疹、脂溢性皮炎、暑热疖等。可选用防风通圣丸。3.面面神神经经炎炎:以防风1015g,羌活1012

37、g,甘草6g组成防风汤,随证加味,治疗面神经炎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西中医药,1998,29(3):32)。4.其他:其他:防风还可用治过敏性哮喘、产后阴肿、扁平疣、霉菌性阴道炎、雷诺氏病、脱疽、脑震荡、过敏性紫癜、砷中毒等病。临临床床研研究究防风防风 与荆芥鉴别:与荆芥鉴别:防风与荆芥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炒炭可止血。功功 效效 鉴鉴 别别防风防风 不同之处在于:功功 效效 鉴鉴 别别防风防风 祛风力胜,为治风病之通用药,且能胜湿止痛、解痉。内、外风均治。荆芥荆芥 发汗力大,透散力强,

38、兼能透疹、疗疮。防风防风 防风祛风,胜湿止痛;止血止泻,定搐解痉;外感表证,风湿痹痛;肠风腹泻,破伤风证。歌歌 诀诀羌羌 活活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源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及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干燥,切片生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羌活、西羌活、川羌活。羌羌 活活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羌羌 活活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

39、辛温发散,苦温除湿,既除肌表风寒之邪,又祛经络寒湿痹阻,作用较强,且偏上偏表,适于上半身风湿痹痛。【功效】【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药药性性功功效效羌羌 活活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发散,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外感风寒夹湿尤为适宜,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解表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风湿在表,头项强痛,腰背酸痛,一身尽痛者,可配伍独活、藁本、防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应应 用用羌羌 活活 2.风寒湿痹。风寒湿痹。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配伍,主治风

40、寒湿痹,肢节疼痛。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常与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汤。若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可与川芎、白芷、藁本等药配伍,如羌活芎藁汤。应应 用用羌羌 活活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3g9g。【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血虚痹痛,阴虚头痛慎用。应应 用用羌羌 活活 1.治疗扁桃体炎:羌活1215g,板蓝根、蒲公英各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中药大辞典第1173页)2.治疗早搏:“脉齐”为羌活的提取物制剂(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提供,广州星群制药厂制作,1ml脉齐液相当羌

41、活生药1g),每日60105ml,分34次服,疗程714天。(中华内科杂志,1985;27(7):452)现现 代代 研研 究究羌羌 活活 羌活性刚,主入太阳,祛风寒湿,止痛为上,风寒感冒,头痛顶僵,肢节痹痛,气雄力强。歌歌 诀诀羌羌 活活 源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42、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白芷、川白芷、香白芷、杭白芷。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白白 芷芷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白白芷芷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白白 芷芷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白芷辛散祛风止痛,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尤以善散阳明风寒见长,为阳明头痛、鼻渊头痛要药。兼可排脓疗痈。【功效】【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带,消肿排脓。药药性性功功效效白白 芷芷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

43、塞流涕之证。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及牙龈肿痛多用。应应 用用白白 芷芷 3.鼻渊。鼻渊。本品祛风寒燥湿,可宣肺利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痛。4.带下证。带下证。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寒湿可与白术、山药等配伍,湿热可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5.疮痈肿毒。疮痈肿毒。可散节消肿止痛。应应 用用白白 芷芷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3g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应应 用用白白 芷芷 兴安白芷含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等;杭白芷根含6种呋喃香豆精和两种白色结晶物。小量白芷毒素有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

44、压作用,并能引起流涎呕吐;白芷能对抗蛇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现现 代代 研研 究究白白 芷芷 1.治疗牙痛、头痛:白芷、辽细辛等份,冰片少许,共研极细末,瓶贮。以少许吹入患者鼻腔,510分钟可缓解。(中药精华第8页)2.治疗额窦炎:白芷、黄芩各3060g,鼻塞流涕加苍耳子912g,头痛加葛根2030g,舌质红绛加赤芍1530g,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加川药915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实用中西结合杂志1990;3(5):284)现现 代代 研研 究究白白 芷芷

45、白芷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外感风寒,齿痛头痛,带下过多,肿毒疮痈。歌歌 诀诀白白 芷芷 源于本经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全草。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一种主产于陕西等地。夏秋采收,阴干生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细辛、北细辛、辽细辛、华细辛、炙细辛、细辛末。药药 物物 基基 源

46、源细细 辛辛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细细 辛辛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细细 辛辛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细细 辛辛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辛散温通,芳香走窜,能达表入里,既散表寒,又祛里寒,长于止痛,故为少阴头痛(痛连两颐)要药。此外,又有温肺化饮之功。【功效】【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药药 性性功功效效细细 辛辛 1.祛风散寒本品能发散在表之风寒,可用于治疗一般风寒感冒,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配伍(九味羌活汤);2.通窍止痛细辛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治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症

47、。又为治鼻渊良药。3.温肺化饮用于肺寒咳喘。治外感风寒、内有寒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小青龙汤);应应 用用细细 辛辛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用0.51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反藜芦。应应 用用细细 辛辛 细辛、麻黄、桂枝细辛、麻黄、桂枝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麻黄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桂枝桂枝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细辛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鉴

48、鉴别别用用药药细细 辛辛 藁藁 本本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苍耳子苍耳子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果实。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发散风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痛。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辛辛 夷夷 辛辛 夷夷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 的花蕾。发散风寒,通鼻窍。发散风寒,通鼻窍。辛辛 夷夷 第 二 节发散风热药第二节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概概 述述功效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能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适应证:适应

49、证: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薄薄 荷荷 源于新修本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茎叶。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收获期因地而异,一般每年可采割23次,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薄荷、南薄荷、苏薄荷。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薄薄 荷荷 药药 物物 基基 源源薄薄 荷荷 药药物物基基源源薄薄 荷荷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药性说明】【药性说明】本品辛凉疏散,质轻上浮,善散

50、上焦风热之邪而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兼有疏泄肝郁之功。主要用于风热外感。【功效】【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药药 性性 功功 效效薄薄 荷荷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应应 用用薄薄 荷荷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