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编人文百科南京教育发布·南京人文.pdf

上传人:yz****8 文档编号:9686999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5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考编人文百科南京教育发布·南京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京考编人文百科南京教育发布·南京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考编人文百科南京教育发布·南京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考编人文百科南京教育发布·南京人文.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1 页 共 27 页 目录 桃渡临流.2 鸡笼云树.3 郭璞墩.4 凤凰三山.5 北湖烟柳.5 化龙丽地.6 鸡鸣寺.7 扇骨营.9 弓箭坊.9 揾英雄泪.10 钞库街.11 佛狸祠.12 饮马巷.12 舞龙.13 白局.14 下关火车站.15 西善桥.16 司背后.18 杏花村.18 唱经楼.19 箍桶巷.19 杨公井.20 胭脂河.21 通济门.22 覆舟山.23 成贤街.24 珍珠泉.24 石臼湖.25 阅江楼.2

2、6 燕雀湖.26 幕府山 27 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2 页 共 27 页 桃渡临流桃渡临流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见多识广的才女薛宝琴,曾以自身游历为题,作了十首怀古诗。其一写道:“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首怀古诗所对应的遗迹,在现今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即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桃渡临流”。古桃叶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河的合流处,为“十里秦淮”的一个古渡口,曾是六朝时期金陵一处著名的送别点。金陵野史

3、说:“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献之在此迎接爱妾桃叶,故名。”从六朝到明清,位于夫子庙东面的桃叶渡,均是一派繁华景象,河舫竞立,灯船萧鼓。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明清两代,桃叶渡先后名列“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八景”,雅名“桃渡临流”。民国时期逐渐废圮。1987年,在桃叶渡遗址北岸建成“古桃叶渡”石牌坊。2003年,扩建为桃叶渡遗址公园。如今,桃叶渡文化广场落成,为繁华的夫子庙地区又增添了一抹浓浓的人文气息。据说,桃叶姑娘曾以卖扇子为生,同妹妹桃根住在河对岸,与书法家王羲之的

4、七子王献之结识后,就经常乘船往来于秦淮河两岸。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王献之放心不下,总是亲自迎送,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担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可见他对桃叶用情之深。桃叶也有点文采风流:“桃叶映江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恨,感郎独采我。”这让桃叶渡从此声名大噪,成了千古风流佳话,乐府诗集中有记载。“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等名句都是出于桃叶渡。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咏“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说的就是这则千古佳话。久而久之这个渡口就被称为桃叶渡了,文人雅士每多咏之,使这里成了守望

5、爱情的凭吊胜地,桃叶渡也成为南京著名的爱情渡口。这段佳话又引来历朝不少文人骚客的感喟:“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名以王郎久,花犹古渡新。”(明纪映淮)“花靡白板桥,昔人送归妾。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清吴敬梓)“究竟桃根桃叶,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江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灭。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清郑板桥)到了今天,古桃叶渡遗址还在,但已经淹没在一片现代喧嚣繁闹之中,很难找回“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的意境了。链接链接 曾在渡口居住的吴敬梓,更让桃叶古渡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在桃叶渡口附近的一条巷口,便是当年吴敬梓所居住的地方。吴敬梓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之家,但他家

6、道败落、屡试不第,后举家移居南京,将这桃叶古渡北侧秦淮水亭作为长居之地,并在此著成了小说 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诗词十二卷。1997年复建而成的吴敬梓故居,正与桃叶古渡相连,坐落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3 页 共 27 页 于青溪和秦淮河交汇处。故居内,太湖石点缀着洗砚池,池后文木亭翼然而立;仿明清亭榭式的三层楼的“秦淮水亭”,就是当年吴敬梓靠典衣卖文或朋友接济、清寒著书的居所。鸡笼云树鸡笼云树“孤峰高枕帝城隅,南望纷纶列九衢。联合流云三五片,凄

7、迷远树万千株。白摇雉堞明湖曲,青割虚亭敞奥区。遗址萧梁何用问,禅关分榻供伊蒲。”明代朱之蕃的这首诗吟诵的就是“鸡笼云树”这个佳境。“鸡笼云树”,明代“金陵四十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景,在进香河北端,山水相依,堪称佳境。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山上自古以来就有古树名刹,景色宜人。“鸡笼”即鸡鸣寺所在之鸡笼山;“云树”则泛指鸡笼山所见之景致。对今人而言,“鸡笼云树”一词能想到的应该就是现在鸡鸣寺路上的樱花了。成书于明朝天启癸亥(天启三年)嘉平日,明末朱之蕃著、陆寿柏绘制插图的金陵图咏载:“鸡笼云树,在府治西北七里,东连覆舟山,其状如鸡笼故名。宋元嘉中,雷次宗开馆。齐竟陵

8、王子良移居,集四学之士,抄五经百家书,皆在此山。今国学建其下,千载文秀钟焉。距高临下,一望城南,葱青溢目。城中寺宇,当为首称。”并作诗吟咏之。清乾隆时期,鸡笼山,北极阁胜景,曾以“鸡笼云树”名称,列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另在鸡笼山最高处。倚崖结构,虚敞无少障蔽,凭栏满望,远树接连,闾阎罗布。山雨一来,湘浪骤响,恍然云霄之上也,则为四十八景之“凭虚听雨”。链接链接 在南京的地名宝库和城市历史上,也有很多和“鸡”有关的掌故。地名如鸡笼山、鸡鸣寺、鸡鸣山庄、鸡婆山、鸡冠山、斗鸡闸、鸡鹅巷、鸡儿岗、鸡冠山、鸡婆山、鸡头山嘴等等。南京历史最悠久的“鸡地名”,应该是鸡笼山,也就是南京人常说的“北极阁”。南朝刘

9、宋元嘉年间,因为“黑龙”屡屡在玄武湖内出现,此山位于湖边,改名“龙山”。明洪武十四年在山旁建国子学(次年改国子监),朱元璋以“鸡笼”之名不甚雅驯,改名鸡鸣山,取“晨兴勤苦”之意。因为当时的司天台、观象台设于山顶,又叫做钦天山。清代,山上建万寿阁,民间俗称“北极阁”,后来索性以“北极阁”作为鸡笼山的名称。鸡笼山改叫鸡鸣山,另一说法是可能和鸡笼山靠近玄武湖的一段堤坝鸡鸣埭有关。在古汉语中,“埭”就是“土坝”的意思。相传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一天早上,齐武帝萧赜带着随从去钟山射雉(野鸡),走到这段堤坝时,听到鸡叫了,因此称这里为鸡鸣埭。建康实录、同治上江两县志中均采用这个说法。南朝萧梁年间,鸡笼山上建

10、起了同泰寺,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先后四次在这里舍身出家。侯景之乱中,同泰寺被毁。到五代时,原址上建成台城千佛院,后来又历经净居寺、圆寂寺、法宝寺的演变,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命崇山侯李新督工扩建,正式地名为“鸡鸣寺”。明清两代,鸡鸣寺成为南京规模最大、香火最旺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4 页 共 27 页 的寺庙之一。由鸡鸣寺,还衍生出鸡鸣寺路、鸡鸣山庄等名,每年樱花怒放的季节,鸡鸣寺路是南京著名的赏樱胜地之一。郭璞墩郭璞墩 “璞”意为未雕琢过的玉石,

11、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也比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墩”意为土堆,厚而粗的木头、石头等。郭璞墩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公园环洲内,是郭璞的衣冠冢,又称郭仙墩。郭璞是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公元322年,东晋大将军王敦谋反,郭璞直言不讳道“无成”王敦恼羞成怒,将其杀害。王敦后来谋反失败了。晋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经过,很敬佩,他想为郭璞建坟立碑,但尸首已找不到。传说被郭璞救过性命的民女菱儿献出了保存十几年的郭璞衣冠,葬在玄武湖畔。这便是郭璞衣冠冢的来历。郭璞墩上原有碑亭一,谓之“郭亭”。明嘉靖皇帝钦仰他一身正气,下旨在此墩上设圣谕亭,供人凭吊。山上曾有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山脚下有拱形角铁门,门上

12、书“浩气长存”额。郭璞墩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级文保单位。链接链接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与郭璞有关。钟嵘诗品写了这个故事:南朝才子江淹,被罢去宣城郡官职后回到建康,在冶亭驿站歇息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郭璞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这里很久了,是不是应该还给我了。”他一摸怀中,果然有一支笔,拿出来一看,发现竟是支五彩笔,他就把这支笔还给了郭璞。这场梦之后大才子江淹竟然才思枯竭,再也写不出锦绣文章。郭璞手执五色笔,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数十万言,晋书 郭璞传 称“词赋为中兴之冠”。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正格的游仙诗,它们

13、“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文选李善注);一种是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继承了后一种传统。他的游仙诗借游仙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如第一首说:“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表示了对朱门的轻蔑与否定。第五首说:“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表现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时的感慨。第四首则表现了求仙的渺茫和伤时叹逝的感情。郭璞游仙诗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游仙诗往往写得过于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说:“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写想象中的神

14、仙居处和生活情态,形象鲜明而生动。诗品说郭璞的诗“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这种特色。不过游仙诗的主旨毕竟在歌咏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性仍是很大的。文心雕龙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5 页 共 27 页 凤凰三山凤凰三山 “三山”就位于南京西南板桥镇三山村的长江边,是南北相连、三峰并列的一座山。凤凰三山,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指在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明代文征明的侄子文伯仁也曾

15、画过金陵十八景册,三山是其第一景。三山为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西南江防要地,故又称“护国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关于“三山”,史书上有很多的记载。在南京的“三山”,却是因为李白的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而闻名。李白的名作使得“三山”名声远扬又富于诗意,给古老的金陵城增添了无限风韵。对于凤凰台与三山的地理位置关系,有人认为李白突破了空间方位的局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了,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宽阔的襟怀。也有专家考证认为,凤凰台的确切位置应该在今秦淮区门西土岗坡一带。而在唐天宝年间,城西南还是一片跟江边相连的平地,李白的视野没被阻挡,他站在门西也完全可以清楚看到三山和长江,李白把三山的若

16、隐若现写得恰到好处。朱元璋的传说为之蒙上神秘面纱。据说,朱元璋和元军在三山附近交战失利被追杀,曾藏身于三山寺大殿神像下面。而他刚进去关好门,一只大蜘蛛就爬了过来,在门上吐丝结网。元军追赶至此,看到蜘蛛网,认为这里已很久没人来过,就撤走了,朱元璋由此得救。朱元璋登基后下旨把三山寺改名为“护国寺”,重修寺庙,并于山上建了望江楼和观音阁。链接链接 南北朝诗人谢朓在被贬离南京时,就曾登上这里和建康城告别,并写下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

17、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 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唐代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玄辉灵心秀口,每当诵读他的名句,渊得冷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诗品的作者钟嵘,是谢脁的

18、好朋友,也称赞谢脁的诗才,说谢脁常常同我议论诗歌,他慷慨激昂,抑扬褒贬,超过了他的诗作。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北湖烟柳北湖烟柳 春风三月杨柳新,南京城的玄武湖、莫愁湖、十里秦淮等处,垂柳含烟枭枭,柔美娇挺,呈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盎然生机。在南京,柳除了有自然层面之意,人们还赋予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北湖烟柳”“莫愁烟雨”和“清溪九曲”。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6 页 共 27

19、页 此景指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明清著名“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是烟雨朦胧时垂柳的形态,亦泛指柳林、柳树;实际上烟柳应是清明时节,柳叶稍微长出尚还嫩黄未绿之时,成片望去所呈现的状态,仿佛轻烟笼罩树冠。北湖,即玄武湖。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玄武湖位六朝京城之北,自然取名北湖。“玄武”意指“北方之神”,“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体形象是龟与蛇的复合体,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的意思。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改称玄武湖。玄武湖古以荷、柳、樱品种多、数量大而著名。唐韦庄诗“无情最是台城

20、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写出了玄武湖十里长堤绿柳成荫的盛况。如今,沿湖桃红柳绿、烟雨朦胧,玄武湖烟波浩渺,时常笼罩在烟云之中,充满了江南气质的诗情画意。北湖烟柳,分别被清代列入金陵“四十景”(其中名“后湖莲昉”)“四十八景”名录。“金陵四十八景”直接点明“北湖烟柳”之“烟柳”取意唐代诗人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之典,故可以用之理解“北湖烟柳”的来源与含意。韦庄的这句诗使台城成为世人眼中的一种文化符号,甚至作为城市的一种“伤感”印记而被铭记。这里说的台城,是指六朝时期的建康宫,一个由多重城垣构成的庞大建筑群区,包括百官议政的尚书朝堂区、皇帝朝宴的太极殿区以及后宫内殿区、宫后园囿区等。

21、但经过南朝皇帝们精心打造的“台城”这个忧伤符号,到明清以后逐渐被“物化”转移到鸡鸣寺后面城墙上。清代南京人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图中,“北湖烟柳”所画的就是“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这也让更多人认定,鸡鸣寺后面的这段城墙就是“台城遗址”。立于这段城墙,远处的紫金山,近处的九华山、鸡鸣寺所在的鸡笼山,还有通湖的翠虹堤,湖边杨柳婀娜多姿,湖水波澜不惊,一派宁静祥和。这里芳草萋萋为景点增添魅力,呈现出一幅烟雨蒙蒙的绿色美景,确是人们赏北湖“烟柳”的好去处。链接链接 凡过湖,必出太平门,命舟行可七八里许,一望渺漫,光映上下,微风播扬,文漪聿兴,荡漾烟波之上,莫不情畅神爽若游仙焉。余间立四顾,其嵯峨霄

22、汉之表,王气郁葱而峙乎东南者,钟山也。叠连如屏、如帏,在西北者,幕府山也。峦岭偃蹇,盘伏于地而松森其上者,覆舟山也。挺拔而凸出城头,殿阁参差,浮屠耸空者,鸡鸣山也。山东西一带,列如悬榜者,世传台城也。岐增冒水而出者,岛屿也。傍视三法司,隐隐错落云水之湄,重岗叠阜,遥连于其外,岿然而鸾凤峙,腾然而蛟龙走矣。(明代计宗道 过后湖记)化龙丽地化龙丽地 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有龙的身影,传说便倍觉奇幻,南京有化龙丽地,一边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边是葱茏绵亘的幕府山,果然是个神奇秀美的好地方。“化龙丽地”指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马来此地,琅琊王所乘之

23、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五马渡江,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建立东晋王朝事。又称五马浮江,五马渡江。具体是指西晋末皇族司马氏五位王爷(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避战乱南渡长江,最后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事。所以民间说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说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7 页 共 27 页 法。据资料介绍当时一同过江的并不仅仅“五马”,至少有十王以上,但只有

24、前面的“五马”为皇室谪系或近系子孙,其中琅琊王司马睿为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的曾孙。而早在八王之乱期间,洛阳当地就流传有民谣“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司马睿率五马渡江正好应了几年前的谶语,而且越传越神,说司马睿渡江后,所乘之马化龙飞去,于是司马睿承接晋之大统便成了天经地义的了。司马睿五马渡江的具体位置,据宋代翰林御史张敦颐所撰六朝事迹编类记载,“五马渡,图经云: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渡江处及永嘉中元帝登大位,乃其符云。五马之名取此。”链接链接 历代文人墨客对五马渡也多有题咏。唐代大诗人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就有:“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中

25、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详述五马渡江来龙去脉。李白此诗作于十五载春,那时他正打算离开由崔钦镇守的宣城郡(今属安徽),前往剡中避乱。此诗先写安史之乱带给天下的灾难,接着写乱世中自己无能为力及与崔令的友谊,最后写剡中的美景,劝崔令与自己一起隐居学道。全诗前部分沉着悲愤,后者部分轻松明快,过渡自然,结合巧妙,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临别赠言。曾极诗五马渡:“仲达欺孤与操同,岂能长世抚提封。瑶图间换君知否,班特浮江自化龙”。曾极,字景建,临川人。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其文似苏氏父子。现存金陵百咏(实存诗九十五首)一卷。山阴名士苏泂的予既赋金貂亭诗巽伯求益不已偶得名酒连

26、饮辄:“五马渡江一马龙,事未几见嗟江东”,等等,对西晋末期政局乱象及五马东渡或咏或叹,贬褒有加。苏泂少从其祖游宦入蜀。曾再入建康幕府,从陆游学诗。与之唱和的人有辛弃疾、刘过、赵师秀、周文璞、姜夔等一时名士。其吊姜夔诗“所幸小红方嫁了,不然啼损花”句,尤脍炙人口。宋代王安石诗答张奉议则有:“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鸡鸣寺鸡鸣寺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诗中歌咏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寺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环境十分幽雅。鸡鸣寺位于南京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

27、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鸡鸣寺历史可追溯至东吴的栖玄寺,寺址所在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300年(西晋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鸡笼山兴建同泰寺,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讲经说法,并曾先后四次到同泰寺舍身为僧,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同泰寺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为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从此成为千年佛教圣地。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自梁以后,历经隋、唐、宋、元各朝代,钟鼓香灯不泛声焰。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扩大规模,重建寺院,亲题额为

28、“鸡鸣寺”。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8 页 共 27 页 据传皇后马娘娘及各大臣眷属也常来鸡鸣寺敬香,并为此特开凿了一条进香河,直至山门、鸡鸣寺由此名声大振,四方威名。永乐年初,朱棣为迎西藏僧哈立麻大宝法王,在山下建施食台,每年遣官谕祭,延请僧人在此超度亡灵,结坛施食,后人称“施食台”,又名“志公台”。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1867年(同治六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

29、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鸡鸣寺从今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1894年(光绪二十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了纪念好友及学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在鸡鸣寺殿后面建楼一座,取当年杨锐反复吟诵的杜甫名诗:“君臣上论兵,将帅暖燕苏。朗咏六公篇,夏来豁蒙楼。”亲取楼名为豁蒙楼,并书为匾额。从明清以来古鸡鸣寺逐步形成为香火道场,一直续到解放后。链接链接 关于鸡鸣寺名称的起源有一说,就是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而得名,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鸡鸣寺”的记述,曰:“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非常简单的记述,没有曲折和趣

30、味的故事。清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登鸡鸣寺的诗更有影响:“鸡鸣山上鸡鸣寺,绀宇凌霄鸟路长。古埭尚传齐武帝,风流空忆竟陵王。”其实,余宾硕的记述和王士祯的诗都误引了齐武帝习武鸡鸣埭的典故,造成了鸡鸣山、鸡鸣寺名称与鸡鸣埭密切关系,让人们以为“鸡鸣寺”之名是由鸡鸣埭而来的,造成了后来的误解。实际上,鸡鸣寺因鸡鸣山而得名,原来,该山为北极阁山,又名“鸡笼山”,此山早先是以学馆而闻名的,如寰宇记曰:“元嘉十五年立儒馆于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开馆于鸡笼山。”“(齐)竟陵王子良尝移居鸡笼山下,集四方学士,抄五经百家为四部要略千卷。”后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知道文化的重

31、要性,他想建造国子监,在鸡笼山东麓选中了馆址,很可能是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学士”旧址上,但其山名“鸡笼”,显然不合圣意,就改名为“鸡鸣”,取的是“晨兴勤苦”之意。台城,原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将其建成宫邸。“台”即百官议政的尚书台,位于宫城之内,故而又称作“台城”,乃是金陵的中枢。直到南朝末,台城素为帝王临政、享乐之所,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也往往于此处结束。唐朝诗人韦庄就有感于此,写下台城这首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是烟雨朦胧时垂柳的形态,亦泛指柳林、柳树;实际上烟柳应是清明时节,柳叶稍微长出尚还嫩黄未绿之时,成片望去所

32、呈现的状态,仿佛轻烟笼罩树冠。不愧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诗人写烟柳无情,是的,那堆烟叠雾的杨柳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又何曾如人一样为那如梦消逝的六朝繁华而感伤或怅惘呢?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曾写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结绮”“临春”是陈后主建起的高达千丈的宫殿,如今也只剩下眼前的断砖残垣、破瓦碎砾了。最后一句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据隋书乐志记载:“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极于淫荡,男女唱和。”其结果是隋兵攻进台城,金粉南朝就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诗人目睹当时唐朝统治者暨王公大臣陷于醉生梦死中,只图

33、奢侈淫逸,坐享安乐。而诗人写这首诗,表面立足于吊古,实际着眼于诫今,给当时最高统治者敲响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9 页 共 27 页 警钟。可说是识见卓越,推论精当,因其所论时事,带有普遍意义,也足以垂训后人。经过南朝皇帝们精心打造的“台城”这个忧伤符号,到明清以后逐渐被“物化”转移到鸡鸣寺后面城墙上。清代南京人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图中,“北湖烟柳”所画的就是“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这也让更多人认定,鸡鸣寺后面的这段城墙就是“台城遗址”。

34、民国作家倪锡英说:“从鸡鸣寺出去,向北几十步,就登上台城,城基下半截,埋在山土里,墙砖作暗灰的古红色,顶上很阔,和现在的城垣相接。若当月白风清的静夜里,俯视玄武湖一片银光,凉风送来荷花的沁香,实在够风雅古趣的了。”扇骨营扇骨营 老南京人都知道一句俗语“扇骨营的扇子没得面子”。扇骨营在通济门外,因明时制造扇骨的工场和制造扇骨的工匠大多集中于此而得名。金陵折扇,又称宁扇,早在宋代就闻名全国。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又特别喜欢江南的折扇,“命工如式为之”、“遂遍天下”。利玛窦在中国时,见明人不分寒暑,手中都有扇,不为去暑,而为时髦。明清时,从江南数省远道而来参加科考的士子们都要从秦淮河边的店铺里选购一些高档

35、的折扇钤印题诗作画,或馈赠亲友,或自行收藏。现今秦淮河的南岸仍保留着“扇骨营”这一古老地名。当时南京制扇业很繁荣,分工很细,有扇骨和扇面两个门类。白下琐言说:“吾乡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多聚居于通济门外,其面用杭连纸者,谓之本面;用京元纸者,谓之苏面,较本面良。”正宗金陵折扇的工艺十分复杂,选料、造型、断料、劈篾、打磨、雕刻、烫钉每一个工序都由专门的制扇师傅纯手工制作。一把最普通不过的扇子,也要经过二十来个人、八十多道工序。而现在,金陵折扇技艺的传承,也如其他老手艺面临的境况一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链接链接 小小一把扇子,却是方寸间的大天地。曹雪芹难以忘怀金陵的扇子,在红楼梦里浓墨重彩地写了

36、“晴雯撕扇”,从此使读者永远记住了那一个特立独行、不甘下贱、娇俏蛮傲的女子。孔尚任的一出桃花扇更是以扇为名,一把点染了一朵艳丽桃花的扇子贯穿始终,上演了一幕幕明末时才子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恨离合、国仇家恨。班婕妤还曾自比为秋扇:“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自此,“秋凉团扇”成为女子失宠的典故。还有诸葛亮手中那把标志着智谋的羽扇、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的芭蕉扇、林冲手中那把“折叠纸西川扇子”扇子与他们的主人成为人们说不尽道不完的传奇。此外,还有许多扇谚:“扇骨营的扇子没得面子”,形容办事不够体面。“扇面虽破,扇骨犹在”、“热天赠扇,雪中送炭”、“葵扇棉袄,因时而用”通俗生动

37、、耐人寻味。弓箭坊弓箭坊 在南京市秦淮区升州路南侧有一条古老的小巷弓箭坊。弓箭坊位于秦淮区升州路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升州路,南至洋珠巷。道路全长214米。附近道路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10 页 共 27 页 有彩霞街、三山街、洋珠巷、升州路、黑廊巷。道路虽短,但历史悠久,道路东侧不远即为中国著名旅游景区夫子庙。弓箭坊原为弓匠、箭匠两坊,后合称。相传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时,在此制造弓箭,故名。史载,三国东吴定都建业后,在此设立了制造弓的弓匠

38、坊和制造箭的箭匠坊。它们的位置,明正德江宁县志记载得非常清楚:“箭匠坊,在铁作坊东,南接丫头巷,北接火楼巷。”“弓匠坊,在铁作坊西,北通三山街,南通颜料坊。”在古代,弓和箭是互为依存的作战武器,两坊又连在一起,故将生产弓和箭的两个街坊,合称“弓箭坊”。如今的弓箭坊实为古代的弓匠坊所在地。这是由于后来“匠”被讹成“箭”,所以此处就一直被称为“弓箭坊”。在枪炮出现并大量使用以前,弓箭是军队作战的主要武器,又是主要的狩猎工具,消耗量非常大,这就需要庞大的弓匠和箭匠队伍。为了便于生产和销售,他们都集中在一个地区。这就是整条街都生产弓箭的原因,弓箭坊之名也由此而来。链接链接 弓箭是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

39、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也是古代人狩猎捕鱼的重要工具。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现的时间,也许可以上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后羿射九曜的传说,向来脍炙人口,这也是关于弓箭威力的最有效的广告。另一个例子来自诗经中的“骍骍角弓”。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拉弓搭箭上战场了,但奥运赛场上射箭比赛我们还能经常见到安装了瞄准器、稳定器、防震器等等的高科技的弓箭,弓箭以及传统弓箭在新时代同样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一些专业的传统弓箭论坛和网站(如中华弓箭社)在迅速发展之

40、中,传统射箭队弓箭馆也在各地成立,弓箭是静与动的完美结合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现代的新的贵族运动,传统弓箭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揾英雄泪揾英雄泪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在传奇剧本宝剑记中有言:“男儿有泪不轻弹”。眼泪是男子脆弱的象征!而许多与南京有关的诗文中非但不避讳泪水,竟然还要彰显泪水,莫非南京是一座缠绵悱恻的至情之城?如果不是,为何有“新亭对泣”之说?新亭:古地名,旧址位于今南京市南,新亭在六朝时最为著名,是为建康宫城的门户;泣:小声哭。新亭西临大江,南朝时新亭居于交通要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初年很多为躲避战乱来到建康的北方的名士常在新亭喝酒聚会,周

41、顗的一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引发了大家的故国之思,举坐皆相视流泪。后人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比喻身处窘境,无计可施;或表示痛心国难、怀念故国而无可奈何的哀伤情状。南京的泪水有几多不源于故国之思?唐史学家在刘知几史通里指出“衣冠南渡”的社会现象。“衣冠南渡”原仅指西晋末中原士族、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定居之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11 页 共 27 页 事。新亭对泣如果真实存在,当属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

42、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家国恨、乡关思,这是无法避免的催泪弹。南唐中祖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写思妇怀人:“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南唐中主李煜低吟道:“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宋人王澜移居溢江(在今南京市南),在新亭上写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汪元量作莺啼序重过金陵:“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南宋词中有很多用典“新亭对泣”。如果说花间词人写凭栏涕泗,倒可以理解,词中之龙、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哭哭啼啼就让人莫名惊诧了。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固然写了无际楚天、滚滚大江,境界阔大,但是词中的泪水似乎不太

43、和谐:“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以此观之,这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岂非一个颓废的男儿?红楼梦更是一部用热泪来写热泪的作品,堪称我国古代文学写泪水的极致。无论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还是绛珠仙草用一生的泪水相报,无一不证明这是一部泪水横飞的小说。写过哭舅氏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则把哭写到了极致:周进“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这让读者目瞪口呆,南京果真是一座情感丰富且脆弱的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南北文化于此分野,新旧人生于此断开:南可观北而不可及,新可观旧而不可回,咫尺天涯与千年一瞬的一体化情感蹦

44、极!念及此更觉得还是那王丞相说得好:“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男儿泪水不可无,男儿泪水应止休,登临建康赏心亭,仰观俯察,何必等那红巾翠袖揾我英雄泪?钞库街钞库街 南京俗语:“钞库街里看库房守财奴”,用来形容那些小气、吝啬之人。钞库街位于南京城南,在夫子庙文德桥西侧,内秦淮河南岸。这里曾是明代国家金库宝钞库所在地,故街以库名。明洪武七年(1374),朱元璋下诏设宝钞提举司,下设钞纸、印钞二局,宝钞、行用二库。这条街道遂称为“钞库街”,沿用至今。钞库街又名沉香街,因明朝一富家子弟在此焚烧沉香床而得名。明末江南名妓李香君故居就在钞库街38号。李香君,与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等被称为

45、“秦淮八艳”,对慕名而来的高官富商不屑一顾,偏偏钟情于时为复社领袖的青年才俊侯方域,侯赠送以一柄象牙骨白绢面宫扇。侯欲答允奸臣阮大铖的拉拢,被香君严辞骂醒,遂与阮不相往来,并去扬州史可法军中抗清。李香君送至桃叶渡口。后来,奸臣田仰欲逼娶李香君为妾,李香君坚守山盟海誓,誓死不从,以头撞地,血花四溅,在扇面上留下痕迹。画家杨文骢深为感动,将血点画成桃花一枝,桃花如血,血如桃花。李香君虽一风尘女子,但对爱情坚贞不渝,对国家忠贞不二。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将李香君的故事写成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

46、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12 页 共 27 页 桃花扇,传唱至今。李香君遂闻名于世,其形象不仅进入文学史,更深入中国老百姓的记忆中。佛狸祠佛狸祠“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b)狸祠,古祠名,在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北魏太武帝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击败王玄谟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想继承父亲刘裕的功业。“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两次北伐,灭了南燕、后秦,收复了沦陷百年的长安和洛阳。彭城太守王玄谟,空谈而无实才,他竭力迎合文帝心意,陈述征伐北魏的意见,很

47、是动人。文帝听后,对人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宋书王玄谟传)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王玄谟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到丧师大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领步骑10余万,乘胜追至长江北岸,驻军瓜埠山(原作“步”,水边停船的地方),山下有瓜埠古渡,与江南岸江乘(栖霞)渡口遥遥相对,是南朝首都建康(南京)的门户,为大江南北交通的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江北最后一道防线。拓跋焘在瓜埠山上开凿盘山道路,设毡庐(行宫),大会群臣。又拆民房,砍芦苇,编造筏排,停在滁河入江口,扬言渡江,威胁宋国。然而,胜利旋即化为泡影,北魏军队此后再也没能前进一步。进驻瓜埠后,北魏军士不服水土,加上长期作战,成批病倒。

48、拓跋焘提出和亲遭拒,又坚持两个月后,被迫撤军。拓跋焘撤退前,在瓜埠山顶上,留下一座寺庙,以他本人小字“佛狸”为名,是为佛狸祠,后改名太平寺。“何处望神州,满眼春光北固楼”、“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皆出自一位做过镇江知府的先贤之手,这位先贤就是宋朝文武双全的爱国志士辛弃疾。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正在知镇江府任上。此时距离他铁骑渡江已有43年了,恢复之志始终未能实现,却在宦海风波和乡村闲居中耗尽了岁月。春社之日,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凭栏北眺,慷慨怀古,写了一首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49、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局如此,人生境遇又如此,难免感慨良多。但是辛弃疾缅怀的是吴大帝孙权和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如此怀古,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之气,冲淡了沧桑之感。他又自比人老心不老的廉颇,慨叹自己没有机会实现恢复之志。可见辛弃疾的豪侠精神至死不衰,他生生死死都是一位勇武的军人,他的词作是对消沉已久的军魂的深情呼唤,充满着捐躯报国的壮烈情怀,洋溢着气吞骄虏的英风豪气。饮马巷饮马巷 南京老城南最本质的魅力,来自于它那天造地设的生命

50、系统星罗棋布的老街小巷。其中当之无愧的主动脉叫饮马巷。饮马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镇淮桥西,饮马巷东起钓鱼台,西至谢公祠,旧时分成三段,纱湾口学信教师 考教师、找学信,一次成功!官方资源背景:权威高效提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9号易发大厦15楼F座 热线:025-58824850保过班:17712917401 第 13 页 共 27 页 到笔架营(今六角井二四巷)叫库司坊,由此至磨盘街口叫饮马巷,再后至谢公祠叫小门口,解放后将三段合称为饮马巷,总长350多米。饮马巷因传宋高宗(康王)赵构路过此地,在此饮马而得名。相传南宋时候,金兀术攻进了建康府,带领一支人马直奔内桥旧王府,“擒贼先擒王”,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