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审题技巧及答题套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审题技巧及答题套路.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答题高分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 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 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 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 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
2、汉语表达习惯。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 .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屠惧,投(之)以骨。(狼)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 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赐之(以)彘肩。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5 .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
3、,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L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
4、前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微斯人吾谁与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东乡坐。(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
5、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 )、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挟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覆之以掌。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一一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4 .主语后置:(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定句式有如下几种形式:1 .孰与 何如o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二“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
7、失,或表示抉择取舍。2 .日食饮得无衰乎?一一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一一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3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一一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季氏将伐颛臾论语)5 .故不积肚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6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一一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逍遥游庄 子7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一一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一一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
8、子)8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9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10 .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11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陈涉世家)12 .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13 .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
9、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0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实词的判断方法1、课文求义法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 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如下例: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 从而推出此项错误。)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除B选
10、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 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 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2、成语印证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 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解析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 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 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11、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3、结构求义法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解析 秦无亡矢遗镶之费。亡矢与遗镀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 与遗相应,矢与镶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 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镀也是武器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 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 之
12、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 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 解释为坚固的地方。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 硬的、强有力的。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 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4、语法分析法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 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解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13、而友糜鹿。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故久立与其客语。徒立故琅珊王泽为燕王。解析: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 动词捕鱼砍柴。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故樵 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句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 作副词故意”讲。句中故作名词琅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 旧有的、原来的。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 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 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人皆得以隶使之。
14、(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 而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 思。5、形训求义法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
15、,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文言文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运用形训I,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 词的本义,也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 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的。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 义提供了有利条件。解析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 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 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氽,句中的氽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果 字,案”的意
16、思是卖出粮食,汆与案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 旁 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6、音训求义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 境的意思。解析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 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后人便称之为通 假。例如早晨的早,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早 是蚤的假借义。通假字的特
17、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声母相同(双声通假)o如亡通无,胡通何。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如信通伸。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覆疑 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这里,再略举几例说明这种现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义为给予”。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孰通熟,义为仔 细。(陈涉)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对趣字按其字面无法解释,如 联系下文的亟(意同急),前后参照,可推知趣通促,意为催促。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虚词的推断
18、方法1、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 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读之不 知,惑之不解。子孙视之不甚惜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 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蚓无爪牙之利。夫晋,何厌之有。侵之愈急。2、语境推断法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 于此
19、。伏焉即伏在那里。3、删“换代法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 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4、语法分析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 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 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 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
20、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 的。5、句式分析法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 的标志。6、对句互推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舟遥遥以轻晦,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 是乘着的意思。
21、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 一项则除外)(2 )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 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 .表官职变化的:(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
22、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诂(黜)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1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 渠厥)2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 .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 .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 .兼词:诸焉盍旃叵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 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
23、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 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O120常见文言实词1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 .假间
24、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
25、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 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坐(因而犯罪、因为) 甫(才) 寻(不久) 造(造访) 过(拜访、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1 .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 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1)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
26、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袜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第五组:1、因谓其友日2、所谓因人成事也句位意识:例:第一组:L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
27、若不闻者(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 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 )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 )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 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
28、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 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令反地驾驭阅读 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 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 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 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 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29、。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 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 体的文章而定。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 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
30、什么、怎么副词:多么。(3)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 作词尾。介词:于、在、从。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你的。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 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助词,用于句首。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8)所助词构成所字结
31、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表被动;和以,的方法(凭借)。为了;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
32、;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 对于、由于;表比较,比;被动,被。(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 和、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 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
33、示代词(这,这样)。评价题,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 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 低。(3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 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古今异义几种情况: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词义
34、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 今义指品质恶劣。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 (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常见古今异义亲戚;妻子;中国;所以无论;更衣;殷勤;卑鄙其实;春秋;结束;约束中原;烈士;牺牲;虽然不好;根本;学者;地方山东;县官;致意;从容便宜;故事;南面;可怜以为;从而;至于;祖父不必;因而;智力;前进即使;向来;因为;老大(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
35、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3)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1 )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a .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 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b .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日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 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c.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
36、运用对 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d .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 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e .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 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 向使等。(2)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a.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b.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
37、装句)。c.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备查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 )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一一当作一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 当年万户侯(4 )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 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2 .形容词的活用:(1 )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
38、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2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 我也。(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 )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 .动词的活用:(1 )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2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常见文言特殊句式1 .判断句(1 )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 者;(2 )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2 .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
39、,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 )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3 .省略句(1 )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 )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 )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4 .宾语前置(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 何、奚、曷、胡、恶、安)(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40、。如: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 本纪)5 .定语后置(1 )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 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 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 况等信息,
41、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 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 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 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 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 .用者或也表判断。(3 )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 宴)。常见固定句式1 .表示疑问何以?(凭什么?)何所?(所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独耶?(难道吗?)2 .表示反问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宁耶?(哪里呢?)Q0)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