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古体诗.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85571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古体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古体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古体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古体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荣:犹“花”1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 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 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

2、致之”,相隔的 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 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2 .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翩。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朝。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注】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题目为后人添加。此诗为诗人游宦京华,久寓客 中所作。玄鸟:本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出自

3、山海经。诗中的“玄鸟”指燕子。 翩: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指鸟的翅膀。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故曰“六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崂岩不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噪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4、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 展现蜀道之难。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噪、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 己仕途的艰难。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各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5、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7 .你读了涉江采芙蓉后,想进一步了解这篇作品,下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对你有帮助的 一组是()A.史记楚辞B.资治通鉴诗经C.后汉书文选D.晋书玉台新咏38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诗,完成各题。疾邪诗两首(东汉)赵壹其一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其二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注】顺风激靡草:草往往随风倒伏,此处反用,草在顺风中自在得意。伊优:逢迎谄 媚之貌。肮脏:高亢刚直之貌。刍:草

6、料。39 .疾邪诗其一中的“河清”比喻,其二中的“金玉”比喻 o40 .这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白翎雀歌虞集乌桓城下白翎雀,雌雄相呼以为乐。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君不见旧时飞燕在昭阳,沉沉宫殿锁鸳鸯,芙容露冷秋宵永,芍药风暄春昼长,【注】虞集:祖籍四川仁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一生多在元大都任职,晚年才回归故里。乌桓: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受君王独宠。4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从白翎雀入笔,描绘出白翎雀双飞双宿、其乐融融的生动场景。B.三四句写沙漠中环境恶劣,没

7、有树木可以构巢筑穴,气候条件也很差。C作者将白翎雀与失意宫女相比,突出了白翎雀虽身处苦寒却仍然快乐。D.本诗着意细节刻画,在末尾点出诗歌主旨,和一般的咏物诗套路一致。42 .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芙容露冷秋宵永,芍药风喧春昼长”的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西北有高楼(东汉)佚名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选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注】交疏:纵横交错的窗格子。阿阁:宫殿式建筑。杞梁妻:齐国人杞梁战死,其 妻孤苦无依,枕尸痛

8、哭以至哭倒长城。清商:悲伤的音乐。鸿鹄(hii):天鹅。43 .诗中“再三叹”呼应上文的“三个字,“双鸿鹄”比喻诗中的 和 两个人。44 .全诗是怎样描写音乐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 B2.“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 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形象、情感的能力。B.“不经意间”错误。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要找到具体描写形象的句子,逐句翻译,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

9、作者所用 手法,来概括所考形象的象征意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具体描写了奇树在春天的庭院里,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 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庭中”交代了不是在自然界中,而是在院子里,无人欣赏; “绿叶发华滋,馨香溢怀袖”,说明了绿叶繁茂,花朵馨香。奇树绿叶繁茂、花多馨香。“奇 树”已然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写眼前树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 孤零零的一个,不禁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 寂寞之情;“绿叶发华滋、写“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而浓

10、烈。 3. C 4.流离客中的愁绪。诗人选用“明月”“促织”“玄鸟”等意象,表达游宦京华、久 寓客中的惆怅和凄怆。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抓住“白露沾野草”“秋蝉鸣树间”等景象,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世态炎凉的感伤。昔日情谊坚如盘石的“同门友”“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世态炎凉的 感伤油然而生。【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C:“牵牛不负跳,借牛郎织女故事表达诗人对,同门,的思念”错误,由“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 益”可知,诗中用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而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而无实用。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由注释“此诗为诗人游宦京华,久

11、寓客中所作”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明月皎夜光,促 织鸣东壁”写出诗人因为游宦京华、久寓客中深夜不眠,只见月光皎洁,静听蟋蟀的鸣叫;“玄 鸟逝安适”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 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离客中的无限惆怅和凄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几句写野草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显得那 样晶莹,寒气逼人,草露蝉鸣、又经一秋,明显感觉到时节已经转换。诗人已经感觉到,深 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又是一年秋天到来了。当然,这里写了时间的快速流 逝,也是在暗示时间不饶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表达了诗人时光易逝的感

12、慨。“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翩。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几句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 黄腾达。这在当初,无疑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 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 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 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 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 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无比惊讶、悲愤和不平。5 . B 6.示例:不能。

13、这首诗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采摘之后才“有”, 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 是对采茶甘动作的具体描写,或采摘,或捋取, 真切又生动;最后是“秸”“襁”,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着,都是对 盛放米甘的具体描写。切合劳动过程,源自生活,又深具艺术匠心。【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比兴”中“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首诗就是描写劳动 妇女采紫莒的情景,而诗歌开篇就写采采茶莒,薄言采之“,即采米首,并未由“

14、他物”引出, 也没有比喻,所以不是“比兴”手法。故选Bo6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本题需要明确观点,不能调换顺序。首先,从诗中来看,“采、有、掇、捋、秸、襁”是一系列动作,“采”意思是“采摘”,“有”意 思是“获取,据为己有“,“掇”意思是“拾取”,“捋”意思是“成把地从茎上捋取”裙”意思是“用 一只手扯住衣襟把米营装进去”,“襁”意思是“把衣襟两角掖在腰带间,两手同时把米甘装进 去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 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祜之”,掖起衣襟之 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 动过程,存在先后的顺序,即越

15、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如果将六个字 的顺序颠倒,就不符合正常的劳动顺序,不符合人们的日常认知了。7 . B 8. D 9. C 10.同意。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 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体现了其仁爱和正义的一面。诗人为了统一天下,结束乱局,救民与水火,进而再三寻求贤才,表达自己要对英才爱惜 和诚信,也说明了其为人忠诚宽厚的一面。【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曹操所处的时代为东汉末年,他是曹魏的奠基者。短歌行是古乐府诗,以乐府古题创作 的乐府诗。A.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

16、诗歌,时代与作者所处 时代不相符。B.诗歌体裁与乐府诗集收录的体裁相符。C.唐宋近体诗集应选编唐宋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并且选编近体诗。体裁不符,时代与作 者所处时代不相符。D.万首唐人绝句应选编唐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并且选编绝句。体裁不符,时代与作者所 处时代不相符。故选Bo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 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故选Do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错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空悬挂的 皓月哟,什

17、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这四句诗的 情思表达了诗人以明月比喻贤才,既点明自己对贤才的敬仰渴慕之情,又点明贤才难求的痛 苦。故选Co1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短歌行的主题是作者面对战乱和民不聊生,渴望统一,进而求贤若渴,实现其雄心 大志。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 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 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体现了作者“民本”一面的思想。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 要的是他

18、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个地去找那 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 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具 有感人的力量,体现了其“仁义”的一面。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 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 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 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

19、不断在延揽人才,那 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 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一唱三叹地抒 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全诗首先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聚揽英才一统天下,救民与乱世的雄心壮志;然后再 三地表达了的贤才难得,渴望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表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11 . B 12. C 13.赞同这一观点,寄松风上人情感上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0、 其间多次情感转折。第一层,诗歌首联感慨虽然与友人距离不远,却别易来难,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无奈之情; 第二层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之情愈加深厚;第三层作者转换视角从友人的角度来想象 其有清高孤峭之个性,故能耐得三时之清寒而自甘空寂,不经常出游,疏于与人交际;第四 层情感转换,想用美味呼唤友人来访。【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己晚”写因为思念远离家乡的丈夫,以致身心憔悴;第二首 中,“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思念远方的亲友,故主题可选“思人”。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

21、作特点的能力。A.“开篇都运用叠词”错误,“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中没有叠词。B.”都叙写路远会难的现实”错误,“岂有千山与万山”意为本无千山万山之隔。D.“结尾都直接抒发了期望相聚的殷切期盼之情”错误,行行重行行以宽慰期待作结,寄 松风上人以典故结尾,都不是直接抒发感情。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答时首先明确观点,比如“我赞同这种观点”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然后结合文本信息说明理由,尽量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证,不少于两点理由。认为赞同的理由如下:寄松风上人全诗在感情表达上每两句就是一个转折和变化,在思 念友人的主题下使得感情得到痛快淋漓的

22、抒发。分析诗句的意思,第一句本无千山万山之隔, 但与友聚会却不易,蕴含缘分的意味;第二句进一步表白相念之殷,时光之逝而加深念友之 情,情感更进了一步;第三句转从松风上人方面作想,站在友人的角度上阐述了为什么距离 不远而不得见,间接展现了友人清高、耐得住寂寞的性格特点,情感转变为对友人品格的欣 赏之情;最后一句含蓄用典,希望能用美味食物召唤友人来访,再次点明诗歌的主题思 人。不赞同的原因是认为行行重行行更现转换变化之妙。“与君生别离”,诗歌叙初别之情;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次叙路远会难;”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再叙相思之苦; “努力加餐饭”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23、。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 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相思的心理特点。14 . C 15.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夷之莫吾知 兮,等内容可知,因为楚国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他,才让他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由此可知, 该句应该是表达了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故选Co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具有象征意义。该诗节选自涉江,诗中的“带长铁”“冠切云”皱 明月”“佩

24、宝璐”指作者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披着夜晚发光的明珠,佩戴 着珍贵的美玉,这些“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因此其作用主要是象征和衬 托人物品质的高洁。16 . C 17.含意:古代的读书人不能明白此中的玄妙,往往因皓首穷经而嗟花一生,最 终成为一介衰翁。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死守经书,终生研习,不能杀敌报国,最终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 生活的不屑与惋惜。侧面反映了诗人征战沙场,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 负。【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实写”错误,天宝十二年,高适投笔从戎,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哥舒翰是朔 方

25、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麾下与李光弼齐名的骁勇名将。同年,哥舒翰收复西河九曲,又立下赫 赫战功。诗人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创作了这首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赞歌。可见,本诗 是虚写。且结合注释可知,“麒麟阁”是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 们的功勋。“明光官”是汉代宫名。而诗人所处唐朝,所以其画像是不能悬挂“麒麟阁的。 故选C。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意思是“古代的读书人不能明白此中的玄妙,往往因皓首穷经 而嗟陀一生,最终成为一介衰翁。”本诗通过对主人公勇赴沙场的壮烈行为,震天撼地的战斗经历,凯旋受赏的满腔激情的描述, 表现出安边定远的远大理想

26、,从军报国的英雄情怀,不畏边塞艰险的乐观精神。开篇二句, 诗人就将一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推到读者面前,使诗歌一开 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接着说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 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然后五、六两句,感情突破陡煞的闸门,冲天而起, 再奋逸响。因为直接参战的主人公,他的理想就是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去搏击,是以“万里 不惜死”的无畏追求而得至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最高奖赏。因此,他被这撼天动地 的战斗场面鼓舞,为自己能建功立业、凯旋受赏而欣喜若狂。自然,对于皓首穷经、老于牖 下的平庸书生生活,他是不屑一顾的,因而以“大笑向文

27、土,一经何足穷”这样的英雄豪语, 把主人公安边定远的壮志、豪宕不羁的精神,如狂飙勃发般地倾泻出来。综合分析可知,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死守经书,终生研习,不能杀敌报国,最终老于牖下 的平庸书生生活的不屑与惋惜。同时,侧面反映了诗人征战沙场,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 功立业的宏伟抱负。18 . D 19.原因:蚕细如蚁,尚未初眠;倒春寒使得桑树叶生长延迟;丝茧收成 难卜,里胥提前上门催征。通过描写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 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诗人直抒胸臆”说法有误。尾联中这个“愁”指的是

28、采桑女的愁,不是诗人自己的愁。故选D。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在诗的颔联写到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采桑女之所以“泪如雨的原因在上下文中都有交 代。诗的首联和颈联“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说明因为倒春寒天气较平时寒冷,此时的春蚕还很小,如同蚂蚁般细小,而且还没有初眠; 而桑叶也只是青鸦嘴那样刚刚发芽,远没有到采摘喂蚕的时候。但此时“门外催里胥”,税吏 已经开始收税,丝茧收成难卜,如此情况,让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感到痛苦,伤心之下就“泪 如雨”。作者对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感受的痛苦的描写,写出了当时黑暗的社

29、会现实,根据注释中“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 历二月”的内容可知,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真相,表达对农民阶层的同情和对统治阶 级的谴责。20 . A 21.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 外物相融相亲。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 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翻”。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幽静的环境,在皎洁的月光下,蟋蟀在吟唱。B. ”玄鸟逝安适”是诗人在月下发出的怅然问叹:这些燕

30、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C. “牵牛”即牵牛星,“牵牛不负班“借牛郎织女故事表达诗人对“同门”的思念。D.本诗从秋夜之景入笔,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由景生情,前后呼应,转换自 然。4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米莒诗经周南采采米首,薄言采之。采采米莒,薄言有之。采采米莒,薄言掇之。采采茶莒,薄言捋之。采采米莒,薄言祐之。采采紫莒,薄言禊之。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 305篇,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B.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

31、群劳动妇女采茶甘的情景。C.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 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6.诗中“采”“有”“掇”“捋”“秸”“襁六个字是否能够调换顺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A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 寄托自己的余生,此地并非“幽僻而苍凉;另外,诗歌第三、四句并未写景。故选Ao21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32、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 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与 自然、外物相融相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 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 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22 .惊弓之鸟;音乐23.诗歌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恨。(1 )直接抒情,诗中“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等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中“遥遥征驾远,查杳

33、白日晚”“野风吹草木”等诗句,通过对日渐昏暗、游子 车渐远和野风吹林景色的描写,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用典抒情,诗歌开头运用惊弓之鸟的典故,勾画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 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对比中抒情,诗中“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句,在对比中写出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苦。融情于理,诗中“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句,写即使片刻分离也是难受的,更何况是远 游异乡的长别,融抒情于议论中,指出伤感的原因。【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首句“伤禽恶弦惊”的意思是“受伤禽鸟畏惧惊弦”,这里用的是更赢射雁的故事。在这种情况 下,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高飞

34、,所以隐含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是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2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诗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如“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中 的“恶,,“恨,力弟零,,“断绝,,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其次,诗歌中还采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化用了“惊弓之鸟”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恶离声”久倦羁旅 的游子最厌恶、最害怕的便是离歌之声,勾勒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 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采用的是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写出了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

35、已晚。“野风吹草木” 写出了野外的寒风吹动草木,发出萧萧的声响。写出了漂泊天涯,流浪江湖游子的真实感受, 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描写了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眼看周围的人家都掩 门入睡了,可是远行的游子直到半夜才盼得一顿晚餐的图景,“居人与行子形成巨大的反 差,写出了游子征途中苦难生活,表达了羁旅之苦。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另一句,意思是“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 ”指出伤 感的原因。采用了融情于理的表现手法。24 .诗歌化无形为有形,利用比喻、联想和通感等手法,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

36、 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准确传达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5.天朗气 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 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这两句给人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意境。【分析】2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 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然后,诗人又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 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该诗通篇使用联想手法,听琴声联想到了“昵 昵儿女语”“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景象;将琴声比喻成儿

37、女 之情,英雄气概等;“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 化外;“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使用通感,将听觉化 为视觉;“无以冰炭置我肠”将听觉化为触觉等等。25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本题明确要求赏析诗句的意境,意境由一系列的意象构成,要赏析意境就得先从意象入手。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一会又又由刚转柔,好似浮云、柳絮漂浮不定,在这 广阔天地之间悠悠扬扬。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 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 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

38、尽之感。两句诗设及到的意象有浮云柳絮”天地阔远”,以浮云摇曳、柳絮飘扬来描写音乐给人一 种天高地阔,婉转悠扬之感,这就是意境之所在。26 .“公子号旨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 27.这里以鸟儿、渔网的反常比兴, 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 渲染出浓郁的愁情。 29.本诗表达了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分析】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意象的能力。这首诗题为湘夫人,是湘君向女神表示思慕之词。根据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 予”的意思是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意思是思 念湘

39、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由此可见,诗中“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2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鸟何萃兮频中,譬何为兮木上”意思是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渔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 之上?此句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凉爽的 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崛躇, 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 情形以“鸟何萃兮频中,瞽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更突 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

40、意味。2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富有画 意。不着愁字,而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愁情。上下点染,创造了一个历历在目、情景 交融、感情蕴藉、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选取“秋风、水波、木叶”三种动态景物,与湘君当 时的心境十分吻合。秋风习习好像感觉到了凉意,使湘君赴约不遇的心情更加悲凉;水波荡 漾,就如湘君的心波在起伏,愁绪在扩展;落叶纷纷好比湘君的心境,由兴奋转向悲伤,步 步下沉,衬托出湘君的惆怅、幽怨之情。2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段,景物描写,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

41、带轻愁的意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 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第二、三段,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 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描述了表达了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 参考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 落降。踩着白演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 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杳,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 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 到江水西旁。我听

42、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 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苏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杳椒啊用来装饰厅 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 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 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 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 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30 .古体 31.寒鸟,周周、蛰

43、蛰,都知道如何保全自己,写出了阮籍自我保全的思想; 燕雀,是平凡的鸟,写出了阮籍要平凡度日的思想情怀;黄鹄,是不平凡的鸟,写出了阮籍不愿振翅高飞,甘心平凡度日的情怀。【分析】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以来出现的讲求对仗和格律 的格律诗,一般分为绝句和律诗;除此之外,均为古体诗形式。本诗不讲求严格的格律和对 仗,全诗有14句之多,故属于古体诗。3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天寒冷的时候,飞鸟走兽尚且知道互相依存,周周鸟就“衔羽以免颠覆“,衔住自己的尾巴是 羽毛以免跌倒,”蛰蛰负魔以求美草”,蛰蛰就要肩负者魔来求得它

44、的所需要的甘美的野草。 在危险、艰难、痛苦的环境之中即使是一个飞鸟、一只走兽它们都知道要仔细地顾及到如何 保全自己。可见,每个人都要有所顾及,为自己留下一个退身保全的地步。我宁与燕雀一起飞翔,因为燕雀是很平凡的鸟,而我也不要随黄鹄一同高飞。沈约解释这两 句诗说:“苦斯人者不念已之短翩,不随燕雀为伴侣,而欲与黄鹄比游。黄鹄一举冲天,翱 翔四海,短翩追而不逮,将安归乎?为其计者,宜与燕雀相随,不宜与黄鹄齐飞。”意思是 说,一个人真是应该安贫守拙,平凡度日。32 . 乐府/乐府诗(古体诗)思妇怀人 33.运用比兴手法,写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强烈的怀人之情;运用顶真手法,字词上回环往复,富有音韵美,

45、强化了抒 情色彩;运用对比,邻居夫妇的恩爱反衬自己的冷清孤凄;运用虚实结合,梦中近在咫 尺,醒来天各一方,抒发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痛苦之情;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 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前八句多个转折,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 切。【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体裁以及把握思想感情的能力。古体诗格律自由,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体和杂言体。本诗篇幅较长,韵脚有“aof”冶ng”“an”等,格律自由,符合古体诗的特点。 内容上从“思远道宿昔梦见之忽觉在他乡”等可以看出本诗属于思妇怀人诗。3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46、。比兴手法的运用。首句“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 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 延不绝”引起的,这两句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奠定了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顶真手法的运用。“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等,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富有音韵美,使 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对比手法的运用。“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意思是梦中丈夫在“我”身旁,这是“我”一直期 盼的,梦中的我感到的是甜蜜;但梦醒后发现自己只是空欢喜一场,丈夫仍然在远方。这里 通过梦中情景跟梦醒后的现实的

47、对比,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表达了“我的失落和内 心的悲伤。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意思是:梦里 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 见到。运用虚实结合,梦中近在咫尺是虚写,醒来天各一方是实写,抒发女主人公思念丈夫 的痛苦之情。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诗歌从思念写到收到书信,从痛苦绝望写到惊喜激动再写到失望平静, 情绪没有产生剧烈的波动,却显得自然而不突兀,显然作者在构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 尤其以梦境为中心内容的前八句,形式结构相当有特色:每句协韵,两句一转,前一韵的末 句与后一韵的首句,词语相同重叠,环环相扣,逐层推进,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 思绪而曲折回旋。表达上的精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这种相思的感受如人饮水冷 暖自知I,即便是那个被相思的对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34 . D 35.写观者人山人海及色变神骇,渲染了公孙氏舞姿的震撼力。写天地为此 震动,是从观者的幻觉中表现舞蹈时天旋地转的情景和观者目眩神迷的情态,表达诗人对公 孙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