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I 173-2023 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性计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I 173-2023 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性计算方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29.160.30CCS K26CI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 布团 体 标准T/CI 173-2023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性计算方法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alculation method of linear induction machinein rail transit2023-11-3 发布2023-11-3 实施T/CI173-2023前 言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 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华中科技大学提出。本文件由中国
2、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 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湖南中车尚驱电气 有限公司、淄博京科电气有限公司、长沙一派直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环一电磁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伟、葛健、廖凯举、李耀华、胡冬、李伟业、黄直峰、袁文烨、 林国斌、苏诗湖、王珂、葛琼璇、郭颖聪、成思伟、上官用道、王禹、何明杰、何云风、李明贤、董义鹏、刘少克、郑球辉、黄诚、 肖新宇、 肖晗、唐一融、包振。T/CI173-2023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性计算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行业短初级
3、直线感应电机(后续简称为“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 性计算的总体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计算、运行特性计算、运行特性计算流程。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行业中直线感应电机的运行特性计算,包括在确定的电压、频率 或电流、频率激励条件下,计算电机在一定速度下的推力、效率、功率因数、法向力等性能, 进一步可得到电机的运行特性曲线。实施本标准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 5%以 内,可作为直线感应电机性能评价依据,也可为直线感应电机设计、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对 于在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的相同结构直线感应电机,本标准规定的运行特性计算方法同样适用。2 规
4、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引用文件及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55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T 2900.25 电工术语 旋转电机GB/T 2900.36 电工术语 电力牵引GB/T 2900.74 电工术语 电路理论GB/T 2900.83 电工术语 电的和磁的器件GB/T 32349-2015 轨道交通 电力牵引 变流器供电的短初级直线感应电动机GB/T 32383-2020 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T 311-2009 城市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牵引电机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25 、GB/T 2900
5、.36 、GB/T 2900.74 、GB/T 2900.83 和 GB/T 32349-2015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1T/CI173-2023品质因数 Quality factor评价直线感应电机性能的因数,表示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力。3.2行波电流层 Travelling wave current layer分析电机内部电磁场问题时,用光滑表面代替实际开槽的初级铁芯,并用假想的具有无限薄的电流层代替实际初级载流绕组,该电流层用线电流密度表示。3.3内功率因数 Internal power factor感应电动势与初级相电流之间夹角的余弦。4 等效电路模型轨道交通直
6、线感应电机结构示意如图 1 所示。图 1 直线感应电机结构示意图 1 中,p 为极对数;为极距;y1 为初级绕组节距;e 为机械气隙长度;d 为次级导体厚度;V2 为初级移动速度。根据图 1 建立直线感应电机 T 型等效电路模型,如图 2 所示。图 2 直线感应电机 T 型等效电路模型. . . . .图 2 中, Us 、 Em 为初级电压和电动势相量; Is 、 Im 、 Ir 为初级绕组电流、励磁支路电流和次级支路电流相量;Rs、RFe 为初级电阻、铁损电阻;Xls、Xlr 为初级漏抗、次级漏抗;2;L一S sin(s 一 )L一S cos(s 一 )T/CI173-2023Xm 为励磁
7、电抗,Xm(,)为修正前的励磁电抗,Kx(s) 、Cx(s)为励磁电抗的纵向端部效应修正系数和横向边缘效应修正系数;Rr 为次级电阻,Rr, 为修正前的次级电阻,Rr, 由次级导体电阻 Rcon 和次级背铁电阻 Rback 并联而成,Kr(s) 、Cr(s)为次级电阻的纵向端部效应修正系数和横向边缘效应修正系数;s 为转差率。5 参数计算依次建立一维和二维解析模型,进而得到考虑端部效应和集肤效应的修正系数,次级电阻和励磁电抗的纵向端部效应修正系数为:Kr (s ) = (1)Kx (s ) = (2)式中,pe 为等效极对数,如果待计算电机为全填充槽直线感应电机,pe=p ,如果为半填充槽3p
8、e =直线感应电机,(2p 一 1)24p 一 3 + y1 / (3q)2; G 为品质因数, G =20sf2ge; u0 为真空磁导率;s 为次级导体面电导率;f 为频率;ge 为等效电磁气隙,ge=KsKc(e+d) ,Ks 为卡特系数,Kc为磁路饱和系数;中间参数 C1 、C2 为:| | | | |C1 = 2pe coss 一 Nc1一 1e一2pec1 sin(s 一 + 2peS ) +Se一2pec1 cos(s 一 + 2peS )一c1一 1 sin(s 一 )| | | | |一c1一 1e一2pec1 cos(s 一 + 2peS )C2 = 2pe sins 一
9、N+Se一2pec1 sin(s 一 + 2peS ) +c1一 1 cos(s 一 )(3)(4)式中,s = tan一1 ;N = ;c1 = ;M = (c1一 1 )2 + S 2 ;k = ;S = k一 ;0 geX = tan一 1 ;A + A2 + B2A = (s V2 )2 ; B = ; e 为电流角频率; e = ; Y = 。次级电阻和励磁电抗的横向边缘效应修正系数为:C (s) = sGRe2 T+ Im2 Tr ReTRe2 T+ Im2 TCx (s) = ImT T/CI173-2023(5)(6)4 2L a1a 式中, T = j|R2 + (1 - R
10、2 ) tanh a1a |; R =11 + jsG; a2 = k2 + j ;a1 为初级铁芯宽度的一半。集肤效应系数为:Kf = A(1)1 1(1)B12(B12)si(si)nh2(nh2)(2(2)kd(kg e) (7)式中,A1 =cosh2 (kge ) + 2 ; B1 = 1 + 2 。初级电阻为:Rs = (8)式中,pCu 为初级绕组电阻率;lc 为初级绕组单匝长度; W1 为初级绕组每相串联匝数;SCu为初级绕组单匝截面积;aN 为并联支路数。初级漏抗为:Xls = 0.158fW12 + (9)式中,q 为每极每相槽数;s、t、e 、d 分别为槽、齿、端部和绕组
11、谐波漏磁导。修正前的励磁电抗为:Xm(,) = 4m0 (kw1W1 )2 (10)式中,m 为相数; kw1 为初级绕组系数;Vs 为同步速度, Vs = 2f 。次级背铁电阻大小与磁场透入深度有关,即:T/CI173-20235dback = 式中,PFe 为次级背铁的体电阻率,Fe 为次级背铁的磁导率。修正前的次级背铁电阻、次级导体电阻和次级电阻分别为:PFe 12a1 (kw1W1 )2Rback = dback pe =R 12a1 (kw1W1 )2cons peR RR, = con back con backr R + R基于复功率传递相等原则,次级漏抗的表达式为:K R,Xl
12、r = 铁耗等效为与励磁支路串联的铁损电阻:RFe = (11)(12)(13)(14)(15)(16)式中,PFet 、PFey 、PFeb 分布为初级齿部铁耗、初级轭部铁耗和次级轭部铁耗,计算式为:(| pFet |pFey |lpFeb2 f 1.3= P10/50Bt ( 50) Wt2 f 1.3= P10/50Ba ( 50) Wy2 sf 1.3= P10/50Bb ( 50) Wb(17)式中,P10/50 为单位重量的铁耗率;Bt 、Ba 、Bb 分别为初级齿部、初级轭部和次级轭部磁密;Wt 、Wa 、Wb 为初级齿部,初级轭部和次级轭部铁的质量。6 运行特性计算由图 1 可
13、知,直线感应电机等效电路的总阻抗为:(18)Z = Z + Z / /Zs r式中,Zs 、Zm 、Zr 分别为初级、励磁和次级支路的阻抗。内功率因数为:r mcos= Re(Zr / /Zm )Z / /Z 6. 1 电流特性计算初级绕组电流、次级支路电流幅值分别为:UI = s s Z Z / /Z rI = I r m r s Z 6.2 机械特性计算机械输出功率为:P = mIr2 Kf Kr (s)Cr (s)Rr,推力为:P - p2F = V式中,p为杂散损耗,一般为机械输出功率为 0.5%。6.3 功率因数特性计算初级铜耗为:pcu1 = mIs2Rs次级涡流损耗为:pcu2
14、= mIr 2Kf Kr (s)Cr (s)R,铁耗为:Fe Fet Fey Febp = p + p + p输入有功功率为:Pin = P + pcu1 + pcu2 + pFe总复功率为:in s sS = 3U I功率因数为:incosQ = Pin ST/CI173-2023(19)(20)(21)(22)(23)(24)(25)(26)(27)(28)(29)6T/CI173-202376.4 效率特性计算效率为: =6.5 法向力特性计算P - pP + pcu1 + pcu2 + pFe(30)根据图 1 建立五区域次级直线感应电机模型,仅适用于图 1 所示直线感应电机结构,如
15、图 3 所示,区域 1 为初级铁芯;区域 2 为气隙;区域 3 为次级导体;区域 4 为次级铁心;区域 5 为空气。行波电流层 J1 位于区域 1 和区域 2 之间,变量2 ,3 ,4 为每层材料的厚度。图 3 五区域次级直线感应电机模型根据材料的属性,区域 2 、3 和 5 的磁导率为空气磁导率;区域 2 和 5 的电导率为 0;区域 1 和 4 因磁路饱和的影响,磁导率是变化的,根据 = B H 求解。法向力为:Fy = - 0 Sp | H1 |2 (|1 - 2 2 | z2 |2 )| (31)4 ( 0 e )式中,| z2 | 为气隙层表面阻抗; | H1 | 为紧贴初级行波电流
16、层的磁场强度切线分量的绝对值;Sp 为初级有效面积。各区域的表面阻抗为:j2ez5 = kz = z4(,) z5 + z4(,)tanh (r44 )4 z4(,) + z5tanh (r44 )z3(,)z4 + z3(,)tanh(r33 )z3 = z3(,) + z4 tanh(r33 )(32)(33)(34)式中,3 ,4 为区域 3 和 4 的电导率;4 为区域 4 的磁导率;系数 r2 = k ,r3 =,T/CI173-202382z =z2(,)z3 + z2(,)tanh(r22 )z2(,) + z3tanh(r22 )(35)式中, z2(,) ,z3(,) ,z4
17、(,) 为气隙、次级导体和次级背铁的特性波阻抗,表达为:, j0负ez2 = k, j0负ez = 3 k2 + js负e 03, j4负ez = 4 k2 + js负e 44(36)(37)(38)k2 + js负e 03r4 = k2 + js负e44 。紧贴次级行波电流层磁场强度切线分量的绝对值| H1(,)| 为:| H1(,) |=| k55 - 1| J1k55 为中间系数,表达为:k55 = (39)(40)式中,1 = r1 / (jk1 ) ; 5 = r1 / (j0 ) ;r1 = k2 + j负e11 ;t11 ,t12 ,t21 ,t22 为中间变量,表达为:(|(t
18、(t)21(11) t(t)22(12) = T = T4 T3 T2 (41)式中,T2 、T3 、T4 为每个区域的转移矩阵,表达为:Tn = (| ch(rnn ) sh(rnn )| n = 2, 3, 4 (42)|(nsh(rnn ) ch(rnn ) )|7 运行特性计算流程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性计算流程如图 4 所示,其他原始数据指激励源的电压、频率或电流、频率,电气量指等效电路模型中的电压、 电流。具体流程如下:步骤 1 输入电机结构参数及其他原始数据;T/CI173-2023步骤 2 初设内功率因数,可设在 0.50-0.60 之间;步骤 3 根据内功率因数计算视在功率、磁通量及各部分磁密等,同时查找铁磁材料对应的磁化曲线;步骤 4 根据已知结构参数、原始数据、磁路结构等计算并校正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步骤 5 各个电气量的计算;步骤 6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重新计算内功率因数,内功率因数修改值 ,i为迭代计算次数;步骤 7 判断本轮与上一轮计算的内功率因数(如果为第一轮计算则为初设内功率因数) 偏差是否超过限制(如 1%),若超过,将步骤 6 所得内功率因数修改值代入步骤 3 ,否则跳转至步骤 8;步骤 8 计算包括推力、效率、功率因数、法向力等在内的运行特性量,计算结束。图 4 直线感应电机运行特性计算流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