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7 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843954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7 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案7 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7 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7 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案7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时间:35分钟 满分:36分 得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瘦马行(节选)杜甫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碑兀如堵墙。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骥?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傍。 去岁奔波逐余寇,骅骆不惯不得将。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注】碑兀:形容马骨突出犹如山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篇写实的作品。开篇点出马之瘦,接下来从形态和动作两个方面具体渲 染了它的瘦弱。“六印带官字”则交代了它的来历。B.第7、8句写去年骅骚良马还在左奔右突驰骋在疆场,驱逐敌寇,不是

2、良驹也不 会被选中使用在战场。既写出征战的辛苦,也衬托出东郊瘦马的优秀品质。C.第9、10句,写天气寒冷,远远的放逐,只能与雁为伴,日落时分会遭到乌鸦 啄疮的无情的捉弄。将瘦马处境的悲哀可怜描绘到了极致。D.最后两句,写明年草长马肥,更试其材,必有可观,故希望有人能收养。杜甫 总是积极的,所以他笔下的马也老是想立功的马。解析 A项中“写实”错误,这是一篇写实兼抒情的作品,写马是诗人自伤处境。 答案A2.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解析 此诗是杜甫贬官作华州司功时所作,是一篇写实而兼抒情的作品,借马以 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诗分两段,前六句写瘦马憔悴的外形,后六句写瘦马悲

3、楚的内心。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境遇的悲凉,无人赏识,一如瘦马被遗弃道旁; 但诗人并非一味表达悲愤之情,还渴望着朝廷能重用自己,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 如瘦马被善待后,有一番作为,报效国家。答案本诗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写瘦马实则是写自己。表现了诗人境遇的悲 凉,无人赏识,一如瘦马被遗弃道旁;但诗人并非一味表达悲愤之情,还渴望着 朝廷能重用自己,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如瘦马被善待后,有一番作为,报效国家。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五)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4、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两句写谢雨道上所见之景,雨后的草碧 绿清新、摇曳生姿,薄薄的沙土路洁净无尘,骑马而过也不会扬起灰尘。B.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雨后天晴生机蓬勃、风光宜 人的田野景色,感官结合的描写中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C.本词以诗的句法入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语言清丽 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D.整首词带有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写有乡村景色、乡村草木、乡村人物和劳动 生活,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解析D项,“写乡村人物和劳动生活”错误,此词并未描写乡村人物和劳 动生活,而是写的诗人所见的

5、田园之景。答案D4.这首词是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解析 上片首二句不仅写出“草”之“软” “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 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 “何时收拾耦耕身”,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自然引出诗人希望归 耕田园的愿望。下片“日暖”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 的蓬勃景象。这两句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 “点”;“光 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 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

6、二 “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 元是此中人”结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 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使全词情景浑然 一体。答案 上片写作者在道中所见雨后清新之景,引出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写作者 所见田园蓬勃之景,引出自己“元是此中人”的慨叹,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 强化了情感,使全词情景浑然一体。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游金山寺(节选)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注】金

7、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苏轼 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正是诗人经 历的写照。B.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登临所见的景象。诗人想到自己的仕途遭遇惊涛骇浪的 冲击。C.最后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山密布,诗人赞 叹景色之美。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诗歌将写景、咏 怀融为一体。解析C项,“诗人赞叹景色之美”说法有误。“江南江北”

8、一句写青山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山多”即愁 多,苦多也。答案c6.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诗歌第三至六句以丰富的想象描述登临所见的壮丽景色。三、四句中,“闻 道”说明是听来的,这样“潮头一丈高”乃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苏轼以“一丈 高”画出江浪排空的奇景,巍巍壮观,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由于天冷水涸, 往时汹涌的潮头如今已经销声,但却并未匿迹,即“沙痕在”。尽管时令变迁,可 是巨浪卷起的沙痕依然历历可见。这两句是前虚后实,极写江水之气势。妙在从 沙痕引起联想,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和变化。五、六两句前实后虚,

9、“石盘陀” 引起了作者“古来出没随涛波”的遐想:这一堆堆的巨石,水涨而“没”,水落而 “出”,依然故我,岂不是历史的见证。诗人心潮起伏,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涯,就 像潮涨潮落那样浮沉不定。那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那片然不动的“石盘陀”正 是象征着历尽磨难的诗人不愿顺乎上下而变其操守、变其品德。答案 三、四两句中,“潮头一丈高”是虚写,“沙痕在”是实写,前者乃是诗 人看到现实中的沙痕而产生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壮阔景象的想象与赞叹。五、六 两句中,“中泠南畔石盘陀”是诗人眼前的现实景物,属于实写,而诗人由石盘 陀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潮涨潮落,联想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虚写。这 四句,虚实结合非常巧妙,

10、且转换自如。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鹏语,麦城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出郊时的情况,“失”字凸显雾之大,“雨脚微”则写细雨蒙蒙的场景。8 .颔联运用拟人、比喻,赋予山、云和石以生命,流露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C.颈联写“黄鹏语” “紫燕飞”,并以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勾勒出一幅农家欢乐 图。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语意委婉,含蓄表现了田家苦中作乐、迫不得已的无奈。 解析 D项,”含蓄表现了田家苦中作乐、迫

11、不得已的无奈”错误,诗歌整体的 感情基调是愉快欢乐的,并没有苦中作乐、迫不得已的无奈。尾联是抒写田家早 耕归来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答案D8.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 从时间顺序来看,首联“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意思是“太 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前一句点明刚出郊 时的情况,太阳要出还没有出,第二句写满天大雾,以致城都隐在雾里看不见了, 写出了太阳未出时山城在雾中的特有景色。从空间顺序来看,颔联“天忽作晴山 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是写雾消天晴之景,天忽然“作晴”,山原来被雾幔遮 住,现在山都把帘

12、幔卷起来了,而天虽然晴了,但许多云还未散去,就像人披件 衣服似的,这一联写的是远景;颈联“烟村南北黄祜语,麦珑高低紫燕飞”意思 是“村落间到处听到黄祜嘴鸣,麦珑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黄祜语,紫燕飞, 一片春日生机,这是近景。从尾联来看,“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意 思是“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这是写 农家之乐,是写人的行为,而上文写的是黄祜、紫燕,这是由物写到人。答案从时间顺序来看,首联写太阳将出未出时,雾中山城的特有景色。从 空间顺序来看,由远及近。颔联写远景:雾消天晴,但云还未散去;颈联写近景, 黄鹏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景象。尾联从物写到人,写田家早耕完毕,呼 儿吹笛骑牛回家之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