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思考题(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实验思考题(下).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物化实验思考题(下)实验操作思考题实验3冰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1 .对于液体凝固过程中的过冷现象,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液体凝固过程中一 定会产生过冷现象。 液体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对纯溶剂的凝固点测量没有影响。液体凝固过程中,如果过冷程度不大,对溶液的凝固点测量无影响。为控制液体 凝固过程中的过冷程度,最好的办法是使液体尽快凝固。 为了控制液体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将测量管从冰盐浴中取出,待温度稍微升高 后再放入。 为了控制液体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可以快速添加空气套管。2.空气套管 的使用方法应为:在测量过程中始终在测量管外加空气套管。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加空气套管。当液体温度下降并超过冰点时,用布擦
2、拭测量管外的水滴,然后迅速添加空气套 管。待液体温度下降,超过最低点开始回升时,将测量管外水珠用布擦干,然后迅速加 上空气套管。3.本实验中得到最优结果的测量条件是:溶质的量尽可能少,溶剂的 量尽可能多。溶质的量尽可能多,溶剂的量尽可能少。溶质的量尽可能多,溶剂的量 尽可能多。溶质的量尽可能少,溶剂的量尽可能少。 根据冰点下降温度、过冷度和搅拌条件,可以得到最佳的溶质和溶剂用量。4.本 实验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冰浴温度是否 足够低。测量过程中是否充分搅拌。数字温度计读数是否稳定。实验4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抽气至什么情况时,可停止抽气:压力计读数在-90-
3、95kpa即可;如果压力表读数小于-90kpa,平衡管中的液位将不再剧烈跳动;压力计读数小于-90kpa,平衡管中气泡逸出已非常缓慢(30秒至1分钟出一个气 泡);压力计读数小于-90kpa,平衡管中无气泡逸出 这取决于实验温度和样品。求出样品在实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当压力表读 数和饱和蒸汽压力的绝对值之和接近大气压力时,停止泵送。2 .什么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抽气操作:当活塞对大气的开口过大时,系统中的压力几乎完全消失,接近大气压力;活 塞对大气的开口过大,系统中的压力降至-60至-70kpa;活塞穿过大气的开口太大,c 形管中的液体会冲回U形管的最低点。 其他情况3.实验装置中两个缓冲
4、瓶的作用和操作方式是:缓冲瓶1和2用于控制进入体系的 大气的量;缓冲瓶1用于使体系内压力升高缓冲瓶2用于使体系内压力降低缓冲瓶1的操作方法是先关闭连接缓冲瓶1与大气的活塞,打开连接系统的活塞, 抽出空气并降低系统中的压力,使缓冲瓶1中的压力与系统中的压力相同,然后关闭连接 系统的活塞。在压力调节过程中,稍微打开大气活塞,使缓冲瓶1进入少量空空气气后,关闭通大气活塞。再缓慢开启通体系活塞用于调节体系压力缓冲瓶2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打开缓冲瓶2的系统和连接缓冲瓶1的活塞,抽取并 减压系统,使缓冲瓶2中的压力与系统中的压力相同,然后关闭连接缓冲瓶1的活塞和系 统。在压力调节过程中,缓慢打开贯穿系统活塞以
5、调节系统压力4.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有:泵送过猛,系统内压力过低,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系统内气液平衡;实验装置 漏气;开启通大气的活塞过大,C管中液体倒冲过u型管最低点;体系内空气未抽干净; 其他因素实验5双液体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 .d小球中液体必需来回倾倒三次后,方可用于测量气相组成,其原因是溶剂中含 有少量低沸点杂质,倾倒三次后方可排除这部分干扰;由于加热过程是溶液温度升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低沸点组分在气相中的比 例较高,这与气液平衡中的比例不同。d小球中可能残留少量上一份溶液样品,倾倒三次后使整个容器中浓度一致。2,溶 液沸腾后,其沸腾温度并不恒定,其原因可能是溶液的蒸发速率
6、不等于冷凝速率,使溶液浓度不断变化;D.小球体积过大,改 变溶液浓度;加热功率过大,气相冷凝速度慢; 冷凝液的冷凝效果不好。3,本实验中,比较理想的使溶液达到气液平衡的方法是(1)增加加热电压,使溶液迅速上升。当液体沸腾时,可调节冷凝管的流速以稳定 溶液温度。(2)降低加热电压,缓慢提高溶液温度,调节冷凝管流速,在液体轻微沸腾 时稳定溶液温度。调高加热电压,使溶液快速升温,待液体沸腾后,调低加热电压是保持液体微沸后, 调节冷凝管水流速度使溶液温度稳定。4 .阿贝折射计无论怎样调整,都找不到明显的明暗边界。原因可能是:折射计的 加液棱镜上没有溶液;折射仪加液棱镜未被溶液完全铺满或已有部分挥发;目
7、镜焦距未调好;溶液色 散未消除。5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D小球的体积:在保证折射率测量量的基础上,越大越 好; 在保证折射率测量量的基础上,越小越好;大小对结果无影响。6 .实验过程中添加到沸点仪圆底瓶中样品中的液体量: 在不超过圆底瓶容积的2/3 的基础上,越多越好; 在不小于圆底瓶体积的1/2的基础上,越小越好;只要圆底 瓶的容积在1/2到2/3之间实验37量子化学计算1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多少种?举例说明。2 . hmo方法的要点有哪些?为什么可以用hmo方法来计算富勒烯分子相关性质?3.如何判断平面共软分子的芳香性?此一规则是否适用于富勒烯分子?32fe (OH) 3溶
8、胶的沉降值电位和粒度分布的测量1如果Fe (OH) 3溶胶沉淀,可 能的原因是: 溶液呈酸性,使溶胶沉淀; 溶液有偏,使溶胶沉淀;溶液中多余的铁离子,使溶胶发生聚沉;溶液中多余的氯离子,使溶胶发生聚沉; 氯化铁溶液加入过多;加热时间过长。2.半透膜制备失败的原因是:火棉胶未在瓶壁均匀铺展,膜厚薄不一;液膜中溶剂未挥发干净; 液膜浸泡时间不够,未完全硬化;薄膜剥离时用力过大; 水冲破了薄膜。3.查阅物理化学教材或化学手册,估算电导率为20, 000 U s/cm的一价离子溶液的浓 度为多少?电导率为50 us/cm时的一价离子溶液的浓度为多少?渗析所需水的体积至少 为溶胶总体积的多少倍? 4.渗
9、析换水的理想方法是:直接用大量蒸储水渗析直接用 大量自来水渗析多次透析,第一次和第二次使用自来水,然后使用蒸储水,多次透析,第一次 和第二次使用蒸储水,然后使用自来水5.装电泳管液体时,下列那些因素可能使溶液-胶体界面模糊:活塞孔中残留气泡, 打开活塞时将界面扰动;活塞开启太快,溶液将界面冲乱; 打开活塞时添加液体。添加的解决方案会干扰接口。 辅助电解液电导率过大会 导致胶体的聚集和沉淀6.胶体电泳过程中,会产生下列哪种现象并解释原因:胶体向正极移动,胶体在 负极一边界面逐渐模糊胶体向负极移动,胶体在正极一边界面逐渐模糊胶体向正极移 动,胶体在正极一边界面逐渐模糊胶体向负极移动,胶体在负极一边
10、界面逐渐模糊 7.胶体界面最终不再发生移动,其原因可能是: 长时间电解会改变辅助电解质的浓度,导致胶体聚集和沉淀。 长时间电解会改 变辅助电解质的电导率,导致胶体聚集和沉淀。 长时间电解会破坏胶束结构,导致胶 粒聚集和沉淀。长时间电解会改变溶液的pH值,导致胶体聚集和沉淀实验20磁化率的测定L无磁场和有磁场的空样品管重量: 没有磁场时更重; 有磁场时更重; 两 种情况下的重量相同;请选择并说明理由。如果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情况与你的选择不相符,你认为是什么原 因造成的? 2.称取样品管三次平行数据的方法:取下样品管并再次悬挂。重复三次;晃动样品管,使天平读数改变,待样品管稳定后,读取第二次读数;
11、无磁场读取时,将电流强度改变到一定值,然后将电流调整为零,将磁场强度重 置为零,读取第二次读数;读取有磁场读数时,先减小电流强度调为零,将磁场强度重新调零,再将磁场强度 调至与第一次相同,读取第二次读数; 读取磁场时,改变电流强度,使磁场强度为三个不同的值,分别读取三次读数, 分别计算,并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你在实验中采用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3 .在磁场中测量样品读数时,为什么要使电流强度尽可能大,但不要让样品管吸到磁 铁上?当电流强度较大时,磁场强度的测量误差较小;当电流强度较高时,样品重 量的测量误差较小; 当电流强度较高时,样品的逆磁化率干扰较小;电流强度大时,样品重量与无磁场时重量差更
12、大。4 .在以永磁体为外磁场的实验方案中,为什么必须首先测量硫酸亚铁? 5.如果样品管 中有少量样品残留,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消除对后续实验的影响?实验22偶极矩的测定1 .测量溶液折射率的三个平行数据的理想方法是:先将阿贝折光仪调好读取一次读数后,将刻度盘调乱,然后重新调回,如此读取三 次;将所测样品取样三次,分别测定三次读数;分别测定若干待测样品一次,然后依次重复测定两次; 其他方法。2 .如何判定电容池中已无样品残留,干扰下一溶液测定:重新测量空气电容,与之前测量的空气电容值的差值不得超过0.05pf;拔下 “外电极”插座,仪器零点显示值不大于0.05pf; 用待测溶液湿润电容器单元两到三
13、次。3 .电容池中加入样品的量,使液面浸没内外两电极,但不接触电容池盖,其原因为: 内外电极间应充满待测样品,液面上方保留部分空间; 被测样品应填充在内外电极之间,液位与电容器箱盖接触,影响电容测量;内外电极间应充满待测样品,液面接触电容池上半部分金属壁影响电容测量;4.本 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有:更换样品时,前一样品少量残留; 混合溶液在测量过程中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导致样品挥发; 折射率读数不 准确; 测量电容的读数不准确 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不准确 其他原因注意:实验预习还是采用其他实验方式:在实验预习本上写下,实验目的、原理、仪 器药品、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内容,实验开始前交老师检查。实验操作思 考题的要求与上学期相同,写在实验报告上,不仅要求做出选择,还要写出选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