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重点难点:(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3)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导语一: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 “会读书不会讨论”缺乏创新 精神和实践动手力量。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导语二: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熟悉世界,获得 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 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 此体现的
2、典范。今日,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 的阐述。2、简介。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学问。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恳切。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抽象:不能详细阅历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方置身事外或不帮助别人。一帆风顺:比方特别顺当,毫无挫折。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争论编写阅读提纲。争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 列提纲。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中国同学应当怎样了解自然科 学?要格物致知。其次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
3、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其次层(610段):分析试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同学的现状c 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育试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 我们这一代提出期望。2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同学应当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3 .问:“格物致知”出之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争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高校原文:“古之欲明 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
4、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学 问。也就是通过试验得到学问。4 .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缘由是什 么?可能是由于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学问,而是适应一个固 定的社会制度。5 .问:高校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 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试验得到新学问。这才是格物致 知的真正意义。7 .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白什
5、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讨论万物的道理,这是 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 正确。8 .问:试验的过程应当是怎样的?试验的过程应当是乐观的、有方案的探测。9 .问:第8段举讨论竹子的例子证明白什么?举讨论竹子证明试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看而是乐观的动手栽 种、讨论生长过程、科学的观看。10 .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试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当心详细的方案,要 有一个适当的目标。11 .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同学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中国同学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试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 动手,功课成果很好不会做讨论。12 .问:
6、第12段举我个人的阅历证明白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阅历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 帮忙。属于举例论证。13 .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讨论学术中不行缺少,而且在应付今 日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行少的。14 .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其次,探究的 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方案的探究。四、小结:本文就中国同学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期 望我们这一代要培育试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 点。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向超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 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