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准多音字“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韵律,积累并背诵古诗。2 .借助抓取“往来”“但爱”“出没”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式,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鱼者” 的艰辛不易。3 .通过资料补充,古诗拓展,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 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 鱼者”的艰辛不易。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 题上的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勾
2、连旧知,释题导入】导入诗题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不仅可以用来 赞美景物,说明道理,还可以用来揭露一种社会现象。今天我们要来 学习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齐读),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4 .解释诗题我们曾经在很多古文里见过“者”,它一般表示“的人”,比 如在守株待兔中学到过“宋人有耕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耕地的 人。我们还在学弈中学到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 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那么渔者就是一一捕鱼的人,诗题的意思就 是一一在江面上捕鱼的人。同学们能联系旧知理解意思,乃善学者。5 .认识诗人(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教师出示: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
3、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关爱 百姓,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词、散文、书 法等,世称范文正公。其代表作有词渔家傲秋思、散文岳阳 楼记、绝句江上渔者等。(3)小结:一个普普通通的捕鱼人,为什么会引起大诗人的注 意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解释诗题,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建立互文 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的能力,达到 融会贯通。【板块二:朗读古诗,疏通大意】1 .读正确、流利随机指导“没(m6)”的读音。2 .读出节奏根据“前二后三”的基本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过渡:这首诗言语朴实,形象生动,范仲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
4、这首诗的呢?3 .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合作任务和要求: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方式理解“往来人”“出 没”“风波” “但” “君”等字词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大意。4 . 了解创作背景微课展示:据说,这首江上渔者创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 年),当时46岁的范仲淹在苏州做官,为治理水患正察看苏常一带的 水情。这一日,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家酒楼饮酒品鱼,正在观赏风景 的时候看到江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波里起起落落,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 辛和危险,情动辞发,创作了这首言浅意深的五言绝句。【设计意图】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尤其要注重“读”,以 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各种形式诵读中、小组合作学习中
5、解决 字词难点,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为后续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通 过微课展示,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帮助了解诗人及其写作意图。【板块三:聚焦景物,对比悟情】1 .找景物:你在诗中看到哪些景物?请你圈一圈。往来人 妒鱼 一叶舟 风波(随机板书)2 .聚焦“往来人”,想象画面,体会吃鱼之快乐(1)江上往来人,但爱纳鱼美。读着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想象有哪 些“往来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些什么。)预设:江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能有威风八面的官员,有穿 戴华丽的富人,有谈生意的商人他们在谈笑风生,赞美鲸鱼味美 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就是诗中所言一一江上往来人,但爱纳鱼美。(2)妒鱼
6、到底有多鲜美呢?微课展示: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松江吃了妒鱼羹,赞不绝口,称 妒鱼为江南第一名鱼,令松江知府年年进贡。白居易曾赋诗“犹有妒 鱼蔬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油然而生前往苏州品尝妒鱼的雅兴。 元稹赋诗:“蔬菜银丝嫩,纳鱼雪片肥。”可见诗人面对妒鱼馋涎欲滴, 食指大动的兴奋之态。妒鱼不仅美味还有文化内涵,怪不得上至达官 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这美味的妒鱼肉趋之若鹫。难怪诗人说一一 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江岸上的人一边赏着风景,一边吃着最鲜美的婚鱼,何等快乐, 何等幸福呀!读诗句一一江上往来人,但爱纳鱼美。3 .聚焦“一叶舟”,想象画面,感受捕鱼之艰辛出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想
7、象说话:怎么样的船叫一叶舟呢?学生回答后媒体出示:在茫茫的江面上,飘荡着一艘渺小的、简 陋的、像一片孤叶般的渔船,它在狂风巨浪中搏斗,那么孤独,那么 令人担忧。同学们,这就是诗中所言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想像画面:渔者驾着这么小的船,在这样的环境中捕鱼, 可能会发生什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是呀,捕鱼人多危险啊,他的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时隐时现,这可 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捕鱼呀!与此同时,江岸上的人正在品尝着捕鱼人 冒着生命换来的美味,谁也没有在意过捕鱼人。所以范仲淹才这样说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捕鱼人的关注。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
8、 吧。(3)出示整首诗对比读:(男)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女)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4)情景对话:此时,我不禁想劝一劝捕鱼人,停下来吧,不 要再去捕鱼了,太危险了!(随机指生扮演捕鱼人进行对话)是呀,他们不能停啊,因为要靠捕妒鱼来养家糊口,读一一君看 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他们的家里可能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读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 波里。他们可能有年事已高的老人要赡养,读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 波里。4 .板书小结:同学们,范仲淹就是通过“江岸”和“江面”两种 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 态的强烈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捕鱼人的艰辛,激起人民对劳动人民的 关注
9、和同情。(随机板书:对比、关切和同情。)5 .背诵古诗: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耕种者,吃鱼不忘一 一捕鱼人,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抓景物、想画面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在反差中体会诗歌 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对话,自然而然地走进“捕鱼人” 的内心,也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板块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过渡:为什么当所有人沉浸在妒鱼的美味中,唯独范仲淹对江 上渔者的处境和生活如此的同情和担忧呢?这跟他的胸怀有很大的 关系。1 .再次走进诗人出示:范仲淹年幼时丧父,家境贫寒,数年寒窗勤学,苦读及第,官 至宰相。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
10、还是出师戍边, 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担任地方官时,为政清廉、体恤 民情、鞠躬尽瘁。他常常开仓赈济灾民,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得 以活命。范仲淹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乐善好施,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办义学,让贫穷者有地可耕、 有书可读。2 .配乐朗诵原来范仲淹是这样一个人,难怪他会写下这首江上渔者。(配 乐朗诵)3 .拓展延申范仲淹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在他的散文岳阳楼记里也有明显的 体现,尤其是这两句: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理解意思: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 江湖间
11、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全。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 快乐之后快乐。(3)从中,你看到了 一个怎样的范仲淹?难怪他会写下江上 渔者,再次配乐诵读。(4)很多诗人也像范仲淹一样同情劳动者,关心劳动者。出示: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目睹烈日下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出示: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人从养蚕为业的农妇的视角,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 一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对统治阶级的不满。(5)总结:很多时候,诗是作者精神和人格的折射。只有我们 真正走进诗人,才能读懂他们的诗。【设计意图】补充资料,知人论诗,感受诗人合一;联读古诗,横向拓展, 升化主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