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94217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行路难》《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拟行路难》《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行路难》《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拟行路难客至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酌酒(zhu) 歧路(q) 冰塞川( si)B 鲍照(bo) 踯躅(zh zh ) 应届(yng)C 珍馐(xi) 迂讷(n) 膝盖(x)D投箸(zh) 尽管(jn) 比拟(n)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吞声踯躅不敢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B酌酒以自宽 衣带渐宽终不悔C举杯断绝歌路难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D安能行叹复坐愁 翠华摇摇行复止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和拟行路难都属于乐府诗,也是古体诗。B“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两句中包含的两个人物是庾信和鲍照。

2、C鲍照,南朝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于诗歌方面,最有名的诗歌作品是拟行路难十八首。D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代表。4.下列各句中,与“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

3、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6. 下列对杜甫的客至登高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至首联写“春水”“群鸥”,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B. 登高颈联对仗工整,意蕴丰富,其中“万里”极写距故乡之远,“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C. 客至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D. 登高意境

4、沉郁悲凉,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7.下列各个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8.选出对客至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

5、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夷陵岁

6、暮书事呈元珍表臣欧阳修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注】这首诗写于景祐三年(1036)岁末,作者被贬夷陵,元珍、表臣都是峡州的官员。敌国,指春秋时的楚国,夷陵古属楚,另一说三国时,吴蜀战争于此。邻翁,指处士何参,居于县舍之西,多知荆楚故事。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夷陵偏僻荒凉,鸡狗在山中乱跑,年关之时,诗人生活陷入困苦。B. 颔联展现夷陵的风土人情,女子发髻古朴,巫师载歌载舞,庆祝谷物丰收。C. 颈联句诗人思接古今,追忆起这里昔日的繁盛雄姿,增强了夷陵的历史感。D.

7、 本诗写得平实有味,富有生活情趣,虽无一句抒情,但处处浸透诗人情感。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王汉阳【注】李白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注】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八月。时李白流放夜郎,途经汉阳。友人汉阳令王某,于月夜设宴相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不仅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和事由,还营造了一种秋夜静谧的氛围。B. 颔联中“郎官醉”与“舞女娇”以点带面,写出了宴会上热闹欢快的场面与气氛。C. 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描写“笛声”“歌声”传遍沔鄂,上达云霄。D

8、. 尾联主要表达别后朋友间的互相思念,这种相思恰如一江秋水,绵绵不断。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材料一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的“大”呢,还是独抒性灵的“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杜甫登高江汉望岳可谓宏大,舟前小鹅儿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杜甫诗歌的主题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

9、诗人个人的生命体验。“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小黄鹅、小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材料二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

10、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延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11、告乃翁”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但是,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

12、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当代的诗歌风骨。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刘勰曾指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他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采”之间的密切关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作不讲究文辞、技巧,用词直白随意,失去了汉语诗歌的美感,风骨显然早已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气

13、韵。(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材料三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一些论者认为,新诗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就在于它的自由。新诗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是永远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

14、向的李商隐,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在现代社会,尽管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说法。凡艺术皆有限制,皆有法则。就像歌德在自由和艺术说:“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

15、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从古朴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离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中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B.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

16、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C.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1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B.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C.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D.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

17、为基本标准。1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B.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C.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D.汉语之有平仄,是现实,也是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二、简答题(11分)1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15 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5分)姓名 班级 组号/序

18、号 分数 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拟行路难客至习案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答案】D【解析】A.歧q,塞s;B应yng;C馐xi2.【答案】D【解析】复:又。A项,说话/字。B项,宽慰,宽解/大,松。C项,歌唱/作歌。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诗歌。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夸张手法,题干中的句子和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喻。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结构混乱,“充满”前面的主语应当是“论述”,“他在本体论问

19、题的论述中”的主语是“他”,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把“在”改为“的”;C项,不合逻辑,句子前后构不成转折关系,在“但”前面加入“取得较大成绩”等内容;D项,成分残缺,“不仅”“而”表示的递进关系没问题,在“技术活动”前加“希望”。6. 【答案】B【解析】“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错误,“百年”指晚年。7.【答案】C【解析】“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不可能化用李白的诗句。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是苦闷,是老朋友来访的愉悦。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诗人生活陷入困苦”错误。“穷”是“尽、完”的意

20、思,“时节峥嵘忽已穷”指时光流逝,一年将尽,照应题目中“岁暮”。10.【答案】D【解析】D.“互相思念”错,尾联“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意思是离别后我一直想念你,愁绪如水流,绵绵不断。应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故选D。11.【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三第3段说“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他们”指的是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纳兰性德等,并不是所有的古代诗人;另外,“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错误。12.【答案】A【解析】解析B项,“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说法错误,材料二第2段说“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

21、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不等于“低俗、粗俗、媚俗”。C项,“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说法错误,以家国为上是中国诗歌精神,不仅仅是古典诗歌中的。D项,“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说法错误,材料三第3段说“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注重格律”不是基本标准。13.【答案】B【解析】解析A项,强调继承的重要性。B项,可以支撑材料三“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的观点。C项,谈论的是形式和内容的联系。D项,谈论的是汉语平仄的作用。1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

22、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在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从论证结构看,材料开头提出新诗的“变”与“常”的话题,提出“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的观点。中间分别从“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再总说。在论证方式上,立论与驳论结合。从论证方式看,文章还批驳了错误的观点:“一些论者认为,新诗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就在于它的自由。新诗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从论证方法看,“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为举例论证,引用“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等为道理论证。16 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5分)答案:创作要根植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诗人要有风骨,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作品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要重视辞采,锤炼和打磨诗歌语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