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化美文屈原无路可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化美文屈原无路可走.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通过对人性的否定,进而否定个性,否定独特个体的道德价值,或者说,否定个体在社会秩 序之外的独立价值(请参阅韩非子一篇)。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 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冷酷的秩序。因此,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失事 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看成是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他以至善至美的古圣贤作自己立身行事的榜样一一天真的屈原并不知道,这些古人的“至善 至美是后人的想象甚至是有意的欺骗,他更不能知道,至善至美往往便不能与现实并存, 因为至善至美便不能宽容。聪明的庄子看至了这种历史骗局,他推倒一切圣贤,把他们通通 置于他的戏侮之下;犀利的韩
2、非更是从唯物的角度拆穿儒家的美化.把古人推下神坛。而屈 原对这些道德原则是“真诚地信奉”,甚至还把自己看成是古圣人的影子,并把自己当成是 古圣人意志的现世体现者。由此便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他把君主应当“效法先王”的命题(这 也是稍前于他的孟子的主张)不经意地就变成了君主应当“听信贤臣”,应当对贤臣信任、重 用、守信而不改、因为这样的臣子就是先王意志的化身。“先王”由一种抽象的精神传统具 体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君主对峙。屈原就是这样与楚怀王对峙着。当然,与孟子一样,他 不能明白的还有,道德模范式的圣人及其个人魅力决不是现行体制的对手!所谓的“法先王”, 不过是一种幼稚而天真的愿望而已!当楚怀王背弃
3、“成言”,“悔遁而有他”离骚)的时候。屈原才发现,“君可思而不可恃”(惜 诵),这时他感受到了个人在体制中的委屈与孤独。惜诵一篇所倾诉的就是这种委屈与 孤独。甚至池认定一国之中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渔 父),他慨叹“人之心不与吾心同”(抽思)、至此,他就把自己放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 去了,不仅是一个庸君,几个奸臣小人,而是所有人。一个人站到所有人的对立面是什么结 果?可悲的是,屈原在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对他援之以手一一姐姐骂他,不支持他、还要他屈服,太卜郑詹尹很有分寸地缄口不言,渔父甚至对 着他“莞尔而笑”,唱了一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来讽喻他,
4、然后是“不复与言:在别 人的眼里,他太固执,太钻牛角尖,不容易对话与沟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独之中,死在庸 君的昏璃、奸人的险恶以及大众的沉默中了。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赵逵夫先生认为离骚中的“求女”,乃是“求知音”。而“无女”当然也就是无知音,屈 原笔下的“求女”都是失败的,屈原的知音在后代,而不在当代。他的最早的知音大约是贾 谊,一个年轻有为而又多愁善感情绪不稳的书生,天才政治家,当然也同屈原一样.是一个 失败者。当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时,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后来司马迁把他两人合传,不 问时代又无学术承传而合传,除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外仅此一例。显然,这三种传记、 都取的是精神上的承传,
5、际遇的相似。我有时犯糊涂.不知道司马迁是因为贾谊的遭遇像屈 原才把他续传在屈原的后面呢,还是因为要传贾谊才想起此前还有一个更哀婉动人的屈原。 我觉得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是贾谊的追悼使屈原回到了人间,而此时,距屈原自沉汨罗, 已是“百有余年” 了。屈原也缺少孔、墨、孟、荀等人的达观。他毕竟不是冷静从容的哲人,他是诗人。同时,他 也缺少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当屈原20岁行冠礼作橘颂时,他是何等儒雅自信。 前途远大。而孔孟等人此时还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辛酸。因而他们有韧性。他们不 像屈那样高贵,孔孟都干过一些贱人才干的“鄙事。当过吹鼓手、委吏、乘田,被人从宴 席中赶出来。而墨子本来就是”贱人
6、。而屈原,他纯洁无暇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他无法面对失败。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 忍,不能迂回,不能苦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 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他弹去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他凛然地站在邪恶的对立面,与他们剑拔弩张。一点也 不含蓄、一点也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给对方看他的伤口,以便让对方 知道他的仇恨与报复心切。他由此遭到邪恶的全面彻底的攻击.邪恶无法容忍他的存在,因 为他把自己摆在与邪恶你死我活的对立面上,邪恶即使仅仅为了自己的活,也要让他死。 而屈原的伟大与可贵也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
7、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 洁,是的,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掺绝人 寰的战士。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而他的这种行为必然会遭到一些孱头的批评。比如扬雄与班团。扬雄看到了人性自身的弱点与功利趋避。他要个性收敛自己的光芒与芬芳,降低自己的精神 品位、认而与世俗取齐。他认为与其与对方弄得鱼死网破,倒不如以自己的苟活换得对方的 宽容.或者,以自己对对方的宽容忍让换得自己的苟活。他大概是在为自己依附于王莽作辩 护吧?(扬雄反离骚)而班固,本来就是一个见识不高的人。他臧否人物往往持论乖谬得令人莫名其妙。他认为君 上是不能批评的,小人也是
8、不应该斗争的,而屈原则偏偏“责数怀王”,“竞乎危国群小之间”, 所以屈原简直是咎由自取了(班因离骚序)!我以为,班固对屈原的批评。如同青铜对铁 的批评。不,是青铜做就的、贵族手中把玩的酒器溺器,对钢铁铸成的叛逆英雄手中青锋长 剑的批评。屈原坚定地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屈原爱君、恋君.这只是因为只有楚怀王才能实现他的理 想,对那个顷襄王,他就毫无思慕之情.因为他对这个憨大孱头不抱任何希望。他是一个个 性极强,意志极强,脾气也极坏的人,是一个极自尊的人。他的作品是“发愤以舒情”的产 物、是无休无止的“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刘安、司马迁所标揭出来的.就 是屈原的“怨君”及其合理性。而
9、班因则只承认屈原“忠君”。而不满于他的“怨君” 了, 班固的这一改造,便形成几千年的沉沉大雾:由“忠君”(班固)到“忠国”(王夫之)再到现 代的“忠民”。但我这里要恢复屈原的本来面目:他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觉,忠于自己 的良心!九歌是屈原生活以外的作品,体现的却又恰是屈原内心的柔情。他本来应该生活在“九 歌”的境界中的,他应该是“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敏感,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九章是屈原生活的记录,却又是屈原内心中最无奈的遭遇。九歌和九章实在是 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个是炼狱之火。死去活来。屈原就 挣扎在这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最柔情的人碰到最冷酷的现实,最纯洁的
10、人落在最肮脏的泥塘。 一个如此遵循心灵真诚的热病不要得不应付现实的虚伪。一个如此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却得 不到真理与正义的庇护一是的,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 支持着我们的事业!屈原之死往往使我想起另一个楚人之死:项羽。两人都是自杀,且都死在水边:屈原自沉于 汨罗之波,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两人都死于自己对别人的不容:项羽决不宽容秦人。这两 人的死,可能暗示着,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死了。我们民族最殷红的血流失在水中,被冲 淡了。乡愿活着,滑头活着,奸诈活着。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 存。屈原确实偏激。岂止是偏激,屈原还有许多别的缺点。但我总以为偏激的
11、人往往有真性情。 更重要的是,偏激的人往往不是小人一一因为小人总是很圆通的。况且,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屈原是一个心性褊狭的人,是一个因为太纯洁而褊狭的人。屈原是一个不稳重的人,是一个 因为太多情而不稳重的人。他脆弱,却是因为他太珍惜一些东西,在这一一点上他又有真坚 定,真强大。他也浮躁,因为他执着理想而不能片刻安于现实。他在他的理想中陶醉着,时 时被他的理想鼓舞看,以至有时失却了现实感。他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则正因为他 有一切世俗“政治家”所不具有的那种政治热情,以及对政治的信念一一这一点,他与孔子 相同,他认定:政者,正也一一不正的东西不是政治,政治手段应与政
12、治目的一样纯洁,无 暇无懈可击。就从这地方.他开始越来越不像“政治家”,并在现实政治中遭致失败.但他 无疑是我们理想中的大政治家,如周公、孙中山、华盛顿、林肯。无操持与性情的“诗人” 往往成为政客,富于理想的政治家则往往成不了真正的诗人,屈原就这样由失败的政治家变 成了卓绝百代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诗艺上,都不可 能是写实的。现实的土地上有那么多的丑恶,他怎么能在这上面安然地生存,诗意地栖息? 这当然又是“诗意地栖息”在现实大地之上的众当代诗人学者无法理喻的。他们不能望屈原 的项背,但他们说他们是因为不屑。他们的生存智慧确实高出屈原。屈原无路可走”(刘 熙载语),自杀了,他们却活着,并且越活越觉得四通八达,越活越有诗意。活着的人比死 去的人有优势:他们能说话,能抢占话筒.总能“变白以为黑,倒上以为下”。当黄钟被毁弃的时候,瓦釜就开始雷鸣了。屈原与现实中的苦难势不两立,而他们却能游刃 有余,甚至与之搞合作,讲互利。他们策高足,踞路津,在屈原与邪恶战死的地方,他们开 始讨论幸福。“孤危自死,社会依然,四语之中,涵深哀焉。”(鲁迅)屈原死了,我们苍白了。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