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91447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 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 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 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 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也比

2、较严厉。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0)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 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 追求教育的自由化。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

3、的建立:赫尔巴 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 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 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 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 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

5、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P38)98、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P155)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99、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P156)答:(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 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 理学原理组织的。100、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P156)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 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

6、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10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P156)答:(1) 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 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 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 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10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

7、连 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03、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P158)答: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104、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P160)答: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105、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P163)答: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 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

8、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 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 /JS o106、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P166)答: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1)理论假设:a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 要是教育的职责。b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 会体谅。c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 (2)围绕人际一社

9、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a设身处地。b证明规则。c付诸行动。(3)简 要评论:a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107、简述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P169)答: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班杜拉创立的。社会模仿模式是:(1)理论假设。(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a人类学习必须有 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b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c道德教育应从 人的人格形成出发。d榜样对品德的作用。e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3)简要 的评论:a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 革的启示。108、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P1

10、23)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 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09、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P174)答: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 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 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

11、个人目 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 的管理方法。110、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P176)答:(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 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111、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P177)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 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1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P179)答: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 一定的组织结构;(3) 一定的共同

12、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1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P179)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1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P180)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 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15、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P182)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 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16、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13、的领导影响力。(P183)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 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 力。11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P185)答:(1)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实例分析一: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答: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

14、 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 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例分析二: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 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 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答: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 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 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

15、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 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实例分析三: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 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 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 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 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答: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

16、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 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 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一一学校文化的缩影。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P43).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P4

17、4)答: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银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 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银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 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 果。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P48)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 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

18、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0).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 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19、和发展个 性的功能。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P56)答: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 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P57)答: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 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 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 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23、简述教育

20、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P60)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 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 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 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P61)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P61)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1、。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 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P67)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们

22、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 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 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 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 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

23、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 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P68)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 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 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 态和应变

24、能力。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P68)答: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 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 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 品质。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P68)答: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 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

25、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 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 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P69)答: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 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P69)答: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

26、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 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 的商品经济知识。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2)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 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P75)答: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 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27、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P77)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 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 理制度。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P78).答:(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 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 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

28、究者角色。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P80)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 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 的知识;(3)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 一定的研究能力。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P82)答: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 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29、。40、简述师生关系。(P83)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 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41、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P88)答: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 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 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 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 课程等。42、简述学校课程及

30、其形式。(P91)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 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43、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P92)答: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J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P94)答: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 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 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 性差异。4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P9

31、6)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P97)答: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 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 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 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8、简述课程实施

32、的结构。(P102)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 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P103)答: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 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 质。50、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P103)答: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5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33、。(P104)答: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5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P107)答:(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 析资料;(5)报告结果。53、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方面。(P108)答: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 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1)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 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5

34、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P109)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 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10)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6、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14)答: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 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35、把社 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 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 领导的认识。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15)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 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58、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P115)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5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P116)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

36、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 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60、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P116)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6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P118)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

37、生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 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P118)答: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 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 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6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P118)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 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 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

38、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6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P119)答: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P121)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 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 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 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

39、观。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2)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 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3)答: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 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

40、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4)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 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5)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 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41、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 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71、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5)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 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 教材。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P127)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

4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 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7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127)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74、简述讲授法及其基本要求。(P127)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 讲解、讲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 讲究语言艺术。75、简述谈话法及其基本要求。(P127)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 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

43、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 战性和启发性。(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76、简述讨论法及其基本要求。(P128)答: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 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 导。(3)做好讨论小结。77、简述演示法及其基本要求。(P128)答: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 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

44、的直观性。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 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78、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P129)答: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 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79、简述实验法及其基本要求。(P129)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 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目的,精选

45、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 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 时检查结果,写出实验报告。8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P130)答: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 成绩的检查与评定。81、简述课的类型(种类(P132)答: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 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 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 为讲授课、演不课、练习课、实

46、验课、复习课。82、简述课的组成部分。(P133)答: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 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83、简述上好课的要求。(P134)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 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84、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P135)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 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 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85、简述试题的类型。(P136)答: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

47、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陈 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8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39)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 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87、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P142)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88、简述德育的意义。(P147)答: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

48、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 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89、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P148)答: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90、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P148)答: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 德育总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 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 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