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88467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RoundIsland Tour Road Service Stations of HainanProvince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3月3目标与策划3.1 目标3.1.1 【绿色建筑】驿站永久建筑应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与运营,采用高工业 化水平的建造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宜人、设施便利、安全耐久。3.1.2 【健康建筑】驿站永久建筑应按健康建筑要求建设与运营,提升空气质量、 保障用水品质、营造舒适环境、关注全龄友好。3.1.3 【超低能耗建筑】驿站永久建筑

2、应采用被动式技术、高效用能系统、可再生 能源供能等,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水平。3.1.4 【近零能耗建筑】全部驿站中应有30%的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水平,20% 的建筑达到零能耗建筑水平。3.1.5 【可再生能源】驿站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应不低于30%o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 件下,驿站冷热源宜采用太阳能空调、海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供能系统宜 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生物质能、海洋能等。3.1.61 碳排放与碳中和】驿站建筑应进行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宜采取可再 生能源、植物碳汇等措施对直接、间接、生物质碳排放进行碳中和。3.1.62 装配式建筑】驿站建筑应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3、装配率应满足装配 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中的要求,并鼓励开展省级或国家级装配式项目示 范。3.1.63 智慧管理】应建立全部驿站级、单个驿站级和专业应用级的三级信息化管 理平台,实现智慧管理。3. 2策划3.11.11 全寿命期策划】驿站在建设前应进行全寿命期、各专业协调配合的全过程 策划。3.11.12 全过程策划】全过程策划应明确驿站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 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策划书。策划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前期调研;2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3设计方案;4施工方案;5运营方案。3.11.13 前期调研】前期调研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

4、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 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2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 间、公众意见与建议等。3.11.14 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明确项目自身特点、主题定位、形式风格、配套设施与功能要求;2明确项目与周边驿站项目以及环岛同类型驿站项目的协调性与差异性;3确定项目达到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装 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健康 建筑评

5、价标准T/ASC02.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的相应等级或 要求;4确定项目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综合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能耗监控 与建筑信息、碳足迹等方面的实施目标,支持全域驿站管理云平台的建设;5组织开展驿站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并进 行风险评估。3.11.15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证场地安全、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文化遗产;2突出海南气候、地域、文化特色;3采用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设计策略;4选用适宜、集成、健康、高效、智能的技术及设备产品;5综合考虑建造、实施、运营以及未来提升的可能性。3.11.16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

6、应符合下列要求:1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2管理科学,兼顾项目施工的安全、优质、经济、合理、高效;3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4选用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5注重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6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慧建造。3.11.17 运营方案】运营方案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强化节能、节水、节材、垃圾管理、绿化管理等制度;2注重驿站服务和管理人员的培训;3责任明确,重视服务和管理质量的控制与激励;4交通和服务流线明晰,驿站建筑和服务设施利用率高;5推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4场地与布局4.1 布局与功能4.1.1 【场地选址】公路驿站

7、选址应符合省、市县总体规划,避让自然保护区、生 态保护区红线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1.2 【场地布局】场地布局应围绕其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开,驿站内部的规 划、建筑、景观、活动、服务应与主题定位、形象定位相一致,并应优化交通流 线,合理设置场地并考虑动静分区、开放与私密空间分区。4.1.3 【可再生能源设施安置】场地规划应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评估,合理设 置可再生能源设施安装位置或场地,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空调、风力、海 洋能或海水淡化场地等。4.1.4 【功能业态】驿站应设置基本配套功能及附加配套功能:1基本配套功能应包括游客到访中心、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公厕、餐饮、

8、 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医疗点、警务服务点、补给站等,并满足场地内基 本配套功能的全面覆盖;2附加配套功能应结合驿站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叠加美食类、运动类、娱乐 类、文化类、科技类、田园类、住宿类等多种业态,并根据驿站规模及游客需求, 合理设置露营地。4. 2生态与景观4.1.1 【原有生态保护】驿站建设应保护场地内原有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维持 生态平衡。4.1.2 【既有资源利用】驿站建设应合理利用场地内原生植被、表层土及具有保留 价值的既有建筑等既有资源。4.1.3 【低影响开发】场地设计应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建设方式,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体现“海绵城市”理念,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

9、境保护:1驿站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70%,且不应低于海绵城市专项规 划对建筑场地的要求;2通过生态补偿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1.4 【景观环境】驿站景观环境应体现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营造自然、人文景 观和谐统一的热带滨海景观,突出海岛风情。4.1.5 【景观设计】驿站总体景观设计应重点关注以下要素:1公共空间的入口景观形象;2景观视廊的通透性及对景的设置;3便捷连通的休闲人行步道,使其与广场、亭廊、水景等活动场地有机串连, 形成合理的流线;4景观与建筑风貌相协调。4.2.6 【景观多样性】驿站建设应保护原生态自然风貌和地方文化特色,保持生态 和景观类型的多

10、样性。行道树、灌木、草坪等应优先使用本地植物,并考虑一年 四季以及近远期形成的不同景观效果。4.2.7 【绿化环境】场地内宜采用屋顶绿化、植草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等技术 手段,提高绿化水平,美化环境。4.2.8 【景观照明】场地内环境与设施应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景观照明设计,塑造科 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人工照明环境。4. 3场地环境与人性化4.3.1 【安全环境】建设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 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 无电磁辐射、含氨土壤的危害。4.3.2 【光环境】场地内光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1玻璃幕墙的可见光反射比应不大

11、于02选用其他反射率高的墙体设计时, 应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带来光污染;2室外照明不应对建筑外窗产生直射光线,场地和道路照明不得有直射光射 入空中;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应符合现行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的规定;3建筑布局不应影响周围建筑的采光和日照要求。4.3.3 【风环境】场地内风环境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防风和人员室外活动,应根据 室外风环境状况和需求对各类室外活动场地布局进行性能优化设计,通过合理设 置区域或用地内的微风通道等措施改善风环境。4.3.4 【热环境】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降低热岛强度。道路、地 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地面应采用绿化遮荫措施;慢行道路应

12、全部考虑遮阴设计, 其遮荫率应不低于80%;除机动车道外,其他硬化地面宜采用透水地面。4.3.5 【声环境】场地应进行合理布局,采用隔声罩、声屏障、绿化隔离带等多种 措施隔声降噪。住宿功能区域环境噪声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中的I类限值。4.3.6 【声景观】场地宜结合驿站场景及景观进行相匹配的声景观设计。4.3.7 【无障碍设计】场地内建筑与公共场地连接处,以及公共场地、开放绿地、 道路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4.3.8 【标识系统】场地内应设置完善清晰的警示、引导、功能识别等标识系统。4. 4交通设施1道路交通设施】场地内道路交通设施应进行合理设置:1驿站内部道路与外部环

13、岛公路的接驳应顺畅便捷、导引清晰;2应根据客流量与主要建筑位置确定交通集散广场的规模及位置。4.4.2 【公共交通】驿站应设有大巴、旅游观光车、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 通应与步行、自行车交通便捷联系。4.4.3 【机动车停车】机动车停车场应选择交通便捷、快速疏散的场地,并满足以 下设计要求:1不同车辆类型的停车场区域之间应相互联系;2应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比例应不低于35%。4.4.4 【自行车停车】场地应合理设计自行车租赁点和自行车停车区。4.4.5 【新能源服务设施】场地宜结合新能源系统,统筹协调驿站多种能源类型, 设置包括利用太阳能在内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制氢加氢站等服

14、务设施。4. 5基础设施4.5.1 【地下管线设施】场地内的供水、排水、供电、通信、供气等的地下管线铺 设应遵循就近原则,并应提前规划,以便于处理管线交叉重叠与新旧管线接驳的 问题。4.5.2 【通讯网络】场地内有线通讯和无线网络覆盖率应达到100%,应预留5G网 络的建设条件。4.5.3 【地面市政设施】场地内地面上的供电通信杆线、变配电设施等构筑物应结 合周边景观环境美化布置。4.5.4 【污物设施布局】场地内化粪池、污水处理、垃圾场站等设施应根据海南的 气候特点及主导风向,设置在不影响游客生活的区域。4.5.5 【垃圾管理】场地内的生活垃圾应全部实行分类收集,并全部实现无害化处 理。技术

15、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宜利用驿站内生活垃圾和生物质原料建设生物质供 能设施。5建筑5.1 文化特征与建筑风貌5.1.1 【建筑风格】驿站设计应符合所在地区及民族的习惯和环境特点:1传统特色区域周边的驿站,建筑立面、建筑色彩、建筑建材及装饰应体现 地区及民族特色,打造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文化展示型驿站;2近代特色区域周边的驿站,建筑设计应呼应海南近代建筑的形式,结合周 边特色,宜采用底层架空、骑楼等建筑形式;3红色历史区域周边的驿站,建筑设计应体现红色旅游的特点,继承革命历 史与精神,打造红色人文资源驿站。5.1.2 【热带滨海氛围】海岸线附近的驿站应充分结合所处地域特点,体现热带滨 海氛围:1驿站宜

16、结合观海主题进行设计,宜设立观景平台;2驿站设计宜充分结合观海立面,可结合观海立面进行退台式设计;3位于沙滩附近的驿站可结合岸线进行开放设置,宜根据沙滩地形进行亲水 设计,合理设置廊桥等,着重营造滨海氛围。5.1.3 【建筑色彩】建筑立面的材质及色彩应呼应驿站主题,并根据与周边环境的 协调性及驿站建筑的整体性确定颜色配置。5.1.4 【第五立面】坡屋顶的驿站建筑,屋顶设计宜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貌采用具 有海南特色的坡屋顶形式。5.1.5 【屋顶绿化】平屋顶的驿站建筑宜设置屋顶绿化,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屋顶 绿化植物种类宜选择灌木和草本植物。5.1.6 【夜景照明】驿站中重要建筑及构筑物应结合地域特

17、色及整体效果设置夜景 照明。5. 2建筑布局与人性化5.1.1 【平面布局】驿站建筑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海南气候特点、驿站使用性质、功 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5.1.2 【被动设计】驿站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 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5.1.3 【热带建筑特征】驿站建筑应充分考虑沿海地区气候特征,宜采用柱廊、干 栏式、檐口出挑等体现热带风情的建筑形式。5.1.4 【通风散热】驿站建筑应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散热,宜采用架空屋面、首层 架空、通风庭院、开敞外廊、镂空门窗、屋顶绿化等形式。5.1.5 自然通风】驿站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

18、通风,过渡季工况下建筑的主要 功能区域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5.1.6 【无障碍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驿站建筑应设置电梯并满足如下要求:1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2酒店建筑应至少设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5.1.7 【无障碍连接】驿站建筑中存在地面高差变化的区域应设置无障碍连接。5.1.8 【防碰防摔】建筑公共活动区、供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的空间和设施应无尖锐 突出物,墙、柱、建筑家具等阳角处应有避免磕碰的保护措施,并应合理设置可 供安全撑扶的设施。5.1.9 【无障碍卫生间】驿站建筑应兼顾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使用安全与方便, 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儿童专用小便器及洗手

19、台等空间和设施。5.1.10 【无障碍设施】驿站应考虑老人、残疾人的使用需求,合理设置盲文标志 牌、生活行为依赖扶手、轮椅停放空间等符合其体能心态特征的设施。5.2.111 母婴人性化服务】驿站应设置母婴服务设施,宜合理设置母婴间。5.2.112 标识系统】驿站建筑中的安全防护标识和引导标识系统应便于识别,并 考虑夜间照明。5. 3建筑立面5.1.1 【绿化立面处理】驿站建筑及场地内构筑物的外立面宜做垂直绿化。垂直绿 化的植物应以抗风、耐盐碱的植物种类为主。5.1.2 【空调隐蔽】驿站建筑的空调机位应结合建筑立面统一隐蔽处理。空调机位 宜安插在建筑阴影处或设置遮阳措施;遮挡百叶板或穿孔板的有用

20、透风率不应低 于 70%。5.1.3 【建筑光伏】驿站建筑的立面设计宜与建筑光伏系统结合,应考虑整体美观 性、适用性及协调性。5.1.4 【遮阳设置】驿站建筑各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并应 合理选择遮阳形式和技术措施。5.1.5 【立面处理】驿站建筑的立面应采取防水、防盐碱、防潮措施,如憎水化 处理等。5.3.61 幕墙门窗抗风压、水密性】驿站建筑幕墙的抗风压、水密性能等级宜比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 21086的性能指标提高1个等级;门窗宜比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的 性能指标提高1个等级。5.3.62 防风措施】建筑

21、的外廊道应避免使用抗风性能较差的吊顶、百叶窗、栏杆 等建筑构件;建筑的开敞疏散通道宜设置防台风卷帘等设施;建筑的外遮阳设施 应考虑防台风措施与构造。5.3.63 屋面抗风措施】位于台风多发地区的驿站建筑的屋面屋顶应设置抗风加强 措施。5. 4装饰装修5.1.1 【装饰装修一体化】驿站建筑宜采用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应将建筑设计与 室内设计相结合,实现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的协调统一。5.1.2 【装修材料污染物】驿站建筑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应满足国家现行绿色产品 评价标准中对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5.1.3 【装修材料选择】驿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

22、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防虫处理,应选用抗风、 防潮、耐盐碱、耐腐蚀的材料。5.1.4 【防滑等级】建筑潮湿地面、楼梯踏步与坡道等处,应选用防滑材料并具有 防滑构造。5.1.5 【整体卫浴】驿站建筑宜采用一体化设计的集成卫浴产品。本导则根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牵头编制完成。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收集了海南 省及其他国内城市的相关建设工程技术资料,充分考虑海南当地特色,并在广泛 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应遵照本导则 执行。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目标与策戈ij;4.场地与布局

23、; 5.建筑;6.结构与材料;7.建筑设备;8.绿色施工;9.运营管理。本导则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 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便修订时参考。本导则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导则参编单位:海南省建筑设计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6结构与部品6.1 主体结构6.1.1 【安全耐久】主体结构及附属设施应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6.1.2 【适变性】考虑驿站区域内的业态变化可能性,建筑

24、设计宜采取建筑适变性 措施,包括大空间结构布置、轻质隔墙体系、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增加空间利 用的可变性等。6.1.3 【标准化设计】驿站应结合建筑标准化推进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以少规格、 多组合的思路,通过标准化的构件组合成多样的结构,提供丰富的建筑功能空间。 1装配式结构体系】应根据驿站建筑功能及特色、周边气候特点、生态环境、 资源情况及交通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装配式结构体系。以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 构为主,适宜区域采用木结构。6.1.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规模较大、标准化和重复率较高的驿站建筑宜采用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1可根据建筑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或墙板结构等结构体系;2宜采用高效、可

25、靠的构件连接形式,提高安装效率与质量。6.1.6 【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适用于驿站各类建筑体型:1规模较大、安装运输条件较好的驿站区域可采用普通钢结构,包括钢框架 及框架-支撑结构;2具有较大空间的驿站建筑可采用网架等空间结构;3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驿站建筑可采用集成模块结构;4规模较小、层数较低的驿站建筑可采用轻型钢结构;5由于海南气候高温多雨、环境高湿高盐,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应重点解决钢 构件的防腐、防火性能,有条件的可采用耐候钢。6.1.71 装配式木结构】位于生态保护区、湿地区域的驿站建筑宜采用装配式木结 构体系,如游客中心、园林景观等低层建筑:1可采用现代木结构,包括梁-柱式木结

26、构、轻型木结构等;2进一步加强木材的防腐、防火、防白蚁等技术研究,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 防火性能。6.1.8 【装配式组合结构】在适宜的项目中采用钢-混凝土、钢-木、混凝土-木等组 合结构,充分发挥材料和组合优势;6.1.9 【减隔震措施】对于高烈度地区,宜在装配式结构中采用隔震、减震技术。6. 2基础6.2.1 【基本原则】驿站各类建筑的基础设计和建造,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 合考虑主体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基础形式。6.2.2 【水文勘察】驿站建筑宜进行水文勘察,查明地下水类型、高程及变化幅度, 分析对基础产生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基础施工降水或隔水措施。6. 3部品部件

27、6.1.1 【绿色建材】驿站建筑部品部件宜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全面采用高性能混凝 土和钢材、高效节能环保型墙体材料、绿色优质化学建材等;非承重墙的新型墙 体材料使用率应达到100%。6.1.2 【内隔墙系统】驿站建筑的内隔墙系统,当布置规则且对隔音要求高时,可 采用轻质条板的形式,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质陶粒混凝土隔墙板、水泥聚苯 颗粒隔墙板等;当隔墙布置要求灵活、便于功能调整和布置管线时,可选用轻钢 龙骨复合墙板等形式。6.1.3 【外围护系统】驿站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宜采用非现场砌筑方式,包括各种预 制混凝土墙板、轻质条板、复合墙板、玻璃幕墙、石材幕墙或金属幕墙等系统, 并应进行装饰、防水、隔热

28、的一体化设计7建筑设备7.1暖通空调7.L1【室内热湿环境】建筑主要房间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应符合表7.L1规定。表建筑主要房间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环境参数夏季冬季温度()26-2818-20相对湿度()702306.1.4 【新风量】驿站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GB 50736的规定,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新风量不宜小于35 (m3/h 人)。6.1.5 【室内噪声】驿站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 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酒店建筑还应符合一级的规定。6.1.6 1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TVOC、氢等污染物浓度

29、不 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规定限值的80%。6.1.7 【冷源计量与监控】冷源设备供冷量应可根据建筑负荷进行灵活调节,且应 配置运行状态监控与供冷量计量系统,并接入建筑信息平台。6.1.8 【常规冷源效率】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机组作为驿站建筑冷源时,其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 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等性能指标应比现行国 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限值提高12%或达到1级能效等 级。6.1.9 【可再生能源系统效率】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太阳能集热效率

30、分别 不应低于50%和40%o水源热泵系统夏季制冷能效比不应低于3.4o6.1.10 设备噪声限值】露天安装的空调室外机、冷却塔、风冷热泵、风机等噪声 较大设备的安装位置应远离人员活动区域,其噪声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社 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 2237的限值要求。6.1.11 新风热回收】驿站新风系统设置热回收装置时,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显热回收装置的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2全热热回收装置的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6.1.12 【送风卫生】空调通风系统应采取防止微生物孳生和传播的措施。6.1.13 【排风】厨房、卫生间、垃圾间等区域应设置独立排风系统,避免空气串 通到建筑其他

31、区域;输送污染气体的排风管道在穿行较清洁区域时,管内应保持 负压;污染气体排放前应采取处理措施、达标排放。6.1.14 【变负荷调节】冷热源设备、循环水泵、通风机等应采用变负荷调节方式。7. 2给排水7.1.1 【水源选择】根据用水需求及周边水资源条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 择水源,如市政供水、地表水系、地下水、海水、雨水及再生水等。同时利用多 种水源时,应进行水源和用水之间的水量平衡分析。7.1.2 【海水淡化】无市政供水、地表水、地下水利用条件或供水不足时,可采用 淡化海水作为盥洗、洗涤用水。海水淡化用能宜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7.1.3 【水质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的规定。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空调系统用水、景观水体等的水质符 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相应用水的国家 现行相关标准要求。7.1.4 【供水系统】供水应充分利用水源一次供水压力,如市政压力、水处理设施 出水压力。需要二次加压供水时,应选择供水效率较高的加压设备。采取措施保 证各处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o7.1.5 【直饮水】驿站应设置直饮水供水点,且服务半径不大于100m。直饮水供 水点数量少且分散布置时,宜采用终端直饮水设备。7.1.6 【热水系统】生活热水制备应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7.1.7 【用水计量】供水系统

33、应分级、分用途设置计量装置。7.1.8 【排水系统】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向市政管网或地表水系排放时,应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100%处理达标。7.1.9 【污水零排放】无市政排水管网或设置建筑中水系统时,污水处理应采用一 体化(或模块化)处理设施或与景观相结合的生态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 等)。无市政排水管网时应实现污水处理达标后环境安全的综合利用,对于日均 污水量小于50m3/天的驿站,宜采用生态污水处理系统。7.1.10 【雨水控制】应合理组织场地地表和屋面雨水径流,雨水100%利用场地竖 向进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或雨水回用设施。应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 铺装等绿色雨

34、水基础设施削减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并确保开发后雨水径流的峰值 流量不大于开发前。7.1.11 【节水器具】所有用水器具均应采用用水效率等级为一级的节水器具。7.1.12 【公用浴室节水】公用浴室淋浴器应采用带有延时自闭及用者付费装置的 产品。7.1.13 【节水灌溉】80%以上的绿化面积应采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有绿化灌溉需 求时,应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并应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 天自动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7.1.14 【节水洗车】应采用循环用水洗车设备,并宜采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 源。7.1.15 【冷却节水】空调系统宜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7.1.16 【防返臭味】

35、应使用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和配置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且 其水封深度应不小于50mmo7.1.17 【管道标识】各类用水系统及设施应有明确、清晰、永久性的标识。使用 非传统水源时,还应采取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7.3电气7.3.1 【供配电系统负荷等级】供配电系统负荷等级宜设置为二级。7.3.2 【供配电系统能耗计量】供配电系统应按照用电方式、功能区域、使用特性、 管理方式及相关专业要求设置分级能耗计量。7.3.3 【变配电室安全】变配电室应监测主要的电气参数和线路温度,应采用可视 化和预警技术等措施提升变配电安全性。7.3.4 【照明功率密度】驿站照明系统照明功率密度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照明

36、设计标准GB 50034中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的要求。7.3.5 【节能型照明产品】驿站内照明设备应全部选取节能型照明产品。设计选用 的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7.3.6 【智能照明控制】驿站内照明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公共区域照明应采 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7.3.7 【照明系统通讯】照明控制系统应能与驿站建筑能源监控系统进行数据通讯。7.3.8 【电气设备】驿站应选用性能优良、安全性高、节能性的电气设备,设备的 选用不应低于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要求。7.3.9 【电梯与扶梯】驿站内的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群控、变频 调速等节能控制措

37、施,且具有远程监视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功能。7.3.10 【电气设备通讯】驿站内的各主要电气设备应选用具有通讯功能的设备。7.3.11 【可再生能源电力】驿站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 同步进行。采用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应低 于17%和17.8%,硅基、铜锢钱硒(CIGS)、神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 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应低于12%、14%、14%、12%。7. 4智能化7.1.1 【局域网通讯】智能化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应采用专用局域网;各子系统和设 备应采用常见的工业通讯协议。7.1.2 【无人值守系统】驿站变配电室、集中式空调冷源应

38、建立无人值守系统。7.1.3 【建筑能源监控系统】驿站应对电、水、气、可再生能源等各种输入能源进 行集中监测与计量;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给排水等设备的能源利用应建 立能源监控系统。7.1.4 【驿站级平台】每个驿站应设置驿站级管理平台,集成暖通空调、给排水、 供配电、安防等专业应用级管理系统,实现智能调控和节能优化运行管理。7.1.5 【视频安防监控】驿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具有智能识别和快速定位功能, 并应兼顾安全性和隐私性。7.1.6 【智慧停车系统】驿站应建立智慧停车系统,并宜包含停车场引导系统、网 上云平台、移动客户端三个子系统。7.1.7 【智慧灯杆】驿站应建设智慧灯杆,并宜实现

39、视频监控、移动通信微基站、Wi-Fi、多媒体信息屏、汽车充电桩、公共广播、安全报警等信息的实时传输与数 据集成。7.1.8 【智慧交通】驿站应实现智慧交通服务,并满足以下要求:1应建立智慧出行现场调控和服务平台,具有信息发布、智能疏导、智能指 挥等功能,具备移动访问等访问方式;2宜设计智慧驾驶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统等新型公共交通系统无障碍接驳的 空间和接口。7.1.9 【地下停车库环境监测】驿站地下停车库(场)应设置CO浓度探测器和显 示装置,CO浓度超标时应实时报警并根据探测器的检测结果联动控制相关区域 的通风、空调设备。7.1.10 【应急服务】驿站公共区域、地下停车库(场)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紧

40、急呼 叫系统,并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进行联动。7.1.11 【智能服务机器人】驿站宜建立智能服务机器人系统,实现导览、巡检、 旅客咨询服务。7.1.12 【无人服务技术】驿站宜试点无人服务技术,建设智能无人服务餐厅、无 人便利店示范。7.1.13 【“一机游驿站”】应建立“一机游驿站”系统,建立集地图定位、互动直 播、安全体系、智能推荐、智能客服、人脸识别、云服务、大数据中心等功能为 一体的移动客户端系统。8绿色施工8.1 施工组织8.1.1 【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管理体系,全 面落实施工管理要求。应加强对分包商和物料供应、运输等分供商的管理。8.1.2 【施工策

41、划】施工前应进行策划,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内容应涵盖绿色施工 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 中应有绿色施工相关内容,保证绿色施工的落实。8.1.3 【施工组织设计】驿站建筑应协同建筑、结构、机电、装饰装修等专业要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全流水穿插作业。8.1.4 【干法施工】驿站建筑应优先采用干法施工,减少现场湿作业,开展装配化 装修试点示范工程建设。8.1.51 预制构件试安装】驿站施工应采用工具化、标准化工装系统,装配式建筑 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单元进行预制构件试安装,并根据结果调整施工工艺、完 善施工方案。8.1.5

42、2 施工配置】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特点配置项目部的机构和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应具备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施工 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8. 2环境保护8.1.1 【施工现场全封闭】驿站建筑施工应采用全封闭施工方式,保障驿站周边环 境不受施工影响,提高绿色环保及安全文明施工程度,同时便于控制和缩短工期, 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8.1.2 【施工降噪】驿站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在施工场界测量并记录噪 声,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8.1.3 【废弃物减量】施工现场应制定并实施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8.

43、1.4 【施工污水回用】驿站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施工场地的水土污染。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及养护用水应进行有效、环境安全的综合利用。8.1.5 【扬尘控制】驿站施工应采取洒水、覆盖、遮挡等措施,控制工程施工、运 输等过程中的扬尘,降低颗粒物污染。1施工现场宜搭设封闭式垃圾站;2细散颗粒材料、易扬尘材料应封闭堆放、存储和运输;3施工现场出口应设冲洗池,施工场地,道路应采取定期洒水抑尘措施;4 土石方作业区内扬尘目测高度应小于1.5m,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 段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5m,不得扩散到工作区域外;5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宜使用清洁燃料。不得在施工现场融化沥青或 焚烧油毡,油

44、漆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1.2.6 【土石方减量】驿站施工中应结合驿站地形地貌,采取土石方减量措施,合 理利用表土资源。1.2.7 【周边资源保护】驿站施工中应采取生态保护措施,施工道路、施工场地布 设等施工活动避让林地、自然水体、湿地等重点保护对象。施工营地应避开河道、 溪流等地表水体,防止污染地表水。8. 3智慧建造8.1.1 【BIM技术】驿站建筑施工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实现“建 筑、结构、机电、装修”全专业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 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实现工程施工智慧 管理。8.1.2 【监管平台】

45、驿站建筑施工宜建立绿色施工监控系统,在智慧建造管理平台 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节能、扬尘、噪音、光污染、污水、土壤、垃圾等进行数 字化监控和管理。将相关工程信息及时上传至政府指定平台,接受政府的监管。9运营管理9.1 制度与机构9.1.1 【制度】驿站应建立并实施绿色、健康、智慧、低碳措施管理制度。9.1.2 【设备设施】驿站应建立设备设施台账管理系统,配置和维护建筑相关设备 的资料,如图纸、招投标文件、运行记录等,实现各设备从设计、采购、运行、 保修、维护、报废等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9.1.3 【人员机构】驿站应设立专职的运营管理机构,应在房屋管理维修、经营开 发、保安、环境管理、机电设备工

46、程等方面设立专职运维团队。9.1.4 【人员培训】驿站应建立并实施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应专门针对智能 化、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运行和维护,建立培训计划。9.1.5 【激励制度】驿站应实施能源管理激励制度,管理业绩与节约能源资源、提 高经济效益挂钩。9. 2管理与监?9.1.1 【管理职能】应实现权责分明的全部驿站级、单个驿站级和专业应用级的管 理职能。9.1.2 【落实管理】驿站应采用定期检查方式,对驿站主要专业应用系统,如空调 通风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等进行检查,并真实记录检查结果。9.1.3 【全民监督】驿站应建立全民服务监督与评价体系,可采取纸质服务评价表、 网页端、移动端等多种

47、形式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开 展论证。9. 3信息化运维9.1.1 【信息化运维系统】全部驿站级管理平台应包括信息化运维系统,实现对各 个驿站信息化运维系统的云平台管理;云平台应实现实时监测、集中分析、智能 调度等管理功能。总则术语目标与策划3.1目标3. 2策划4场地与布局4. 1布局与功能4. 2生态与景观4. 3场地环境与人性化4. 4交通设施4. 5基础设施5建筑5. 1文化特征与建筑风貌5. 2建筑布局与人性化5. 3建筑立面5. 4装饰装修6结构与部品6. 1主体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9.1.2 【大数据运维系统】宜建立大数据运维系统,实现海量数据的稳定性存取、 基础性数据的展示、关键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功能。9.1.3 【BIM运维模型】宜建立B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