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he****i 文档编号:96784113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初开学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2、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休闲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是否得到提升,能否生成一个天人和谐的意象世界,成为衡量一种休闲方式是否具有审美意味的标准。杰弗瑞戈比说:“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而红楼梦的大观园就为众多儿女们营造了这样一种积极的休闲环境。大观园里,人们终日游憩不倦,品茶,饮酒,吟诗,作赋,赏花,放风筝,编柳条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展现了一幅幅极富美感和诗意的休闲生活画卷,也使儿女们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束缚,摆脱了审美的冷淡,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

3、到人本真的生活世界,获得审美愉悦。在大观园中,那群女子诗意地栖息着,从“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开始,曹公便开启了休闲审美的各种热闹的场景描写争作海棠诗,结菊花盛会,持鳌赏桂,穿红戴绿,嬉笑打闹。“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结社源于探春的雅兴大发,发乎于内是精神文化世界的建设冲动,由李纨自荐掌坛,迎春出题限韵,惜春卷录监场,探春、宝钗、宝玉、黛玉作诗。字里行间流动着儿女们浸润在文化世界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生命状态。行酒令也是红楼梦休闲文化的一种。原文描写道:“那女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

4、。传梅亦疾。”待鼓声止而梅花落于谁人之手,谁便讲一个笑话。酒席间笑语欢声,其中的情趣是别于日常的快意别致,乃一种富有审美意蕴的审美活动。在休闲文化中涌现出的感性活动,令她们体验到自己是自由的、与世界是一体的。(摘编自论中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材料二:在休闲文化异彩纷呈的年代,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将休闲文化划分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体育运动型的休闲文化、观光旅游型的休闲文化、阅读赏析型的休闲文化、游艺娱乐型的休闲文化虚拟互动型的休闲文化、求知探索型的休闲文化等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人们的休闲生活时间大为增加,消费休闲时代已然来临。在消费主

5、义影响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活动与消费活动相结合,相互影响,化身“休闲生活”迅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大背景下,休闲活动体现出共有特性,能够反映当前休闲活动审美倾向的变化趋势。首先,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特征,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资料基础之上的。休闲活动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物质享乐的需要,任何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休闲活动都不能够长久,纯精神感官上的休闲娱乐不为多见。其次,休闲并不止步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原欲,休闲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感体验是最重要的方面。美感体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快感,一是美感。快感极易得到满足,是典型的生理欲望,本质

6、上还是人自身对生理原欲感官的延续。对美感而言,生理原欲的影响逐渐减弱,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关注大于对物质欲望的需求。第三,休闲不同于“没有明确的闲暇意识和闲服需求”的纯娱乐活动,好的休闲活动是对人生活的必备补充,对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能够满足人内在的文化缺失。一方面,除像徒步旅行,个人散步、阅读,个人创作等极少数的休闲活动外,休闲活动中的休闲主体都不止一个人,休闲主体之间开展休闲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彼此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休闲寻求内在的精神文化引领。比如,我们研究品味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时,有着深切的对文化内在关注的愿望;在对弈、品茗、棋语之际有对自我民族独特文化的传承。最后,自我的

7、解放和自由是休闲所寻求的目标之一,“我们基本不会在他人所设定的意图下去行动”。人们努力参与休闲,融入休闲生活之中,是因为“休闲必然使人得到自由”。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生活是想将这种追求生活化、常态化,不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休闲审美活动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展开,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健全的审美心理素质、丰富灵敏的审美感知、多样的休闲方式、熟练的休闲技能运用等等都是获得休闲审美感知的必要条件。要想具备这些审美条件,必要的休闲审美教育必不可少。培育休闲技能是休闲教育的必经阶段和必备手段。相对于大众看电视、打麻将、看电影、聊天等普通休闲方式而言,之所以认为音乐、绘画、舞蹈、

8、书法、诗歌、戏剧、歌剧等属于精英休闲方式,离普通大众甚远,是因为诗歌、绘画、舞蹈等这些休闲活动需要休闲参与主体掌握一定的技能,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参与其中,获得审美情趣的美感体验。(摘编自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休闲文化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观园里品茶、饮酒、赋诗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使儿女们摆脱了审美的冷淡,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境界。B.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源于大观园女子的雅兴大发,和结菊花盛会一样,都体现了儿女们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生命状态。C.随着休闲文化日渐丰富,当下的休闲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各种形态,它们之间只有形态方面的差别,并

9、没有高下之别。D.社会正在经历转型的当下,人们参与休闲活动,在满足生理欲望带来快感的同时,更关注精神文化带来的美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谈到审美化的休闲文化,但论证上,材料一侧重于举例论证,材料二侧重于道理论证。B.在休闲活动中,我们应该力求减弱快感的影响强化对美感的追求,提倡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体验。C.红楼梦中结社吟诗、行酒令等休闲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虽有规则限制,但并不妨碍参与者获得自由。D.精英休闲方式比普通休闲方式更能让参与者获得审美体验,应当提倡减少普通休闲活动的比重。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的“休闲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A.贾母月下闻笛B.

10、晴雯补雀金裘C.豆官园中斗草D.宝玉庵中品茶4.对于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据调查,当代青年的休闲方式大多为打网络游戏(占比55%)、逛街购物(占比27%)、享受美食、看网络电视,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答案】1. D 2. D 3. B 4.可以提高精神文化境界;追求自我解放和自由;有对美渴望与追求;重视美感体验,从中获得愉悦。5.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方式单调,偏重物质享受带来的快感体验。应该丰富休闲活动的方式,参加必要的休闲审美教育,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和休闲技能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

11、“更关注精神文化带来的美感”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感体验是最重要的方面。美感体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快感,一是美感。快感极易得到满足,是典型的生理欲望,本质上还是人自身对生理原欲感官的延续。对美感而言,生理原欲的影响逐渐减弱,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关注大于对物质欲望的需求”可知,文中并没有“更关注精神文化带来的美感”的相关表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应当提倡减少普通休闲活动的比重”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相对于大众看电视、打麻将、看电影、聊天等普通休闲方式而言,之所以认为音乐、绘画、舞蹈、书法、诗歌、戏剧、歌剧等属于精英

12、休闲方式,离普通大众甚远,获得审美情趣的美感体验”可知,文中并不能推出“应当提倡减少普通休闲活动的比重”的结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B.“晴雯补雀金裘”属于生活劳作,不属于休闲文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是否得到提升,能否生成一个天人和谐的意象世界,成为衡量一种休闲方式是否具有审美意味的标准”“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材料二“休闲不同于没有明确的闲暇意识和闲服需求的纯娱乐活动,好的休闲活动是对人生活的必备补充,对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能够满足人内在的文化缺失”可

13、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可以提高精神文化境界;由材料一“在休闲文化中涌现出的感性活动,令她们体验到自己是自由的、与世界是一体的”;材料二“最后,自我的解放和自由是休闲所寻求的目标之一”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追求自我解放和自由;由材料一“大观园里,人们终日游憩不倦,品茶,饮酒,吟诗,作赋,赏花,放风筝,编柳条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展现了一幅幅极富美感和诗意的休闲生活画卷”;材料二“休闲并不止步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原欲,休闲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由材料一“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展现了一幅幅极富美感和诗意的休闲生活画卷,也使

14、儿女们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束缚,摆脱了审美的冷淡,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到人本真的生活世界,获得审美愉悦”;材料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感体验是最重要的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生活是想将这种追求生活化、常态化,不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重视美感体验,从中获得愉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美感体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快感,一是美感。快感极易得到满足,是典型的生理欲望,本质上还是人自身对生理原欲感官的延续”等内容可知,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方式比较单调,选择打网络游戏、逛街购物、享受美食、看网络电视等休闲活动说明他们

15、偏重于物质享受带来的快感体验。结合材料二“休闲并不止步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原欲,休闲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感体验是最重要的方面”“好的休闲活动是对人生活的必备补充,对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能够满足人内在的文化缺失”“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健全的审美心理素质、丰富灵敏的审美感知、多样的休闲方式、熟练的休闲技能运用等等都是获得休闲审美感知的必要条件。要想具备这些审美条件,必要的休闲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等内容可知,当代青年人应该丰富自己休闲活动的方式,多去参加必要的休闲审美教育,以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和休闲技能等。(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春之歌

16、(节选)杨沫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我还活着吗?你”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

17、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呵”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

18、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来呀!看守!看守!”“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那位

19、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妈妈!妈妈!我怕,怕呀!”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那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

20、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

21、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狱医对“那个女人”交代病情,一定程度上体现

22、了对“那个女人”的尊重。B.小女学生在睡梦中惊悸的情节,一方面写出了反动统治的残暴,另一方面突出了“那个女人”的善良与智慧。C.女看守听从“那个女人”的支使,是因为她受到了“那个女人”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D.道静是一个失学的学生,向往共产主义,但思想还不成熟,“那个女人”无疑成了她的精神导师,引领着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小说中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那个女人”对道静的关切,又为她的身份设置了悬念。B.文中多次使用“苍白”一词,写出了“那个女人在狱中饱受迫害的现实,又与她炙热的生活热情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

23、加鲜明。C.小说以道静在狱中的耳闻目睹为线索,呈现了一个特殊历史年代的狱中琐事,看似平淡,却展现了一幅特殊的青春画卷。D.本文虽为节选,但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于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匠心独运。8.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9.本文节选自青春之歌,你认为文中出现的狱中“那个女人”身上回荡着怎样的青春旋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6. C 7. D 8.对自己受尽酷刑后的悲观与绝望;对那个女人的好奇与敬重;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9.积极乐观,无惧苦难。“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无视身

24、体和精神的苦难,并带领道静和小女学生一起对抗这些苦难。美丽善良,坚毅智慧。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虽遭囚禁,却依旧对自己的同胞充满关切,即使在狱中依旧坚持去战斗,去唤醒更多的人。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她和道静一样,都热爱祖国,为了自身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即使深陷牢狱,依旧坚信共产主义终会到来,胜利属于人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错,结合原文“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文中对女看守的描写很少,只能看出女看守受了“那个女人”的影响,但“已成为一个

25、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尚看不出,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于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理解错误,原文中“小女学生”的身份是客观介绍的,并不是通过对话来展现的。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本题题干是“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分析,可知道静对自己受尽酷刑后的悲观与绝望;结合“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

26、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分析,可知道静对“那个女人”的好奇与敬重;结合“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分析,可知道静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结合“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

27、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分析,可知,“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无视身体和精神的苦难,并带领道静和小女学生一起对抗这些苦难。可见她积极乐观,无惧苦难;结合“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分析,可知,她美丽善良,坚毅智慧。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虽遭囚禁,却依旧对自己的同胞充满关切

28、,即使在狱中依旧坚持去战斗,去唤醒更多的人;结合“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分析,可知,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她和道静一样,都热爱祖国,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使深陷牢狱,依旧坚信共产主义终会来到,胜利属于人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文)苏洵六国论(

29、节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30、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

31、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注】刈:杀戮。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B.思厥先祖父厥:相当于“其”,他们C.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曾:曾经D.而彼不用也彼:他们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然者/何

32、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B.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C.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D.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12.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六国论第一节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以加强语言力量。B.苏洵的六国论主要

33、运用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李桢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C.苏洵的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李桢的六国论在开头引述宋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认为二者都是厚六国二薄秦的偏颇之论。D.李桢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其本身实力比较强以外,还有拥有有利的地理和得天助两个重要的因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14.从文中看,苏洵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0. C 11. A 12.

34、B 13.(1)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2)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14.苏洵的观点: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李桢的观点: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B.正确。句意: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C.错误。“曾”,应译为“竟然”。句意: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D.正确。句意:而他们都不采纳。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

35、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所以”,译为“的原因”,不能单独成句,排除BC;“而遂焉者”中,“而”连词,表并列,应用在句首,在“而”前断开,排除D。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李桢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错误。由“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可知,李桢的六国论有对比论证的运用。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1)“然则”,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

36、;“弥”,更加;“愈”,更加。(2)“以”,据;“为”,做;“所为”,所做的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苏洵的观点:由“弊在赂秦”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可知,割地的国家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不割地的国家,因没有强大的后援灭亡,所以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割地贿赂秦国。李桢的观点:由“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可知,六国失败的原因是,不行仁政,自取灭亡。参考译文:苏洵六国论(节选)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

37、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

38、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李桢六国论(节选)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

39、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

40、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想这样啊!因此秦国不极强盛,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国没有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

41、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42、如本题“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然后读懂诗意,抓住颈联中的主要意象,准确描绘诗句展现的图景画面,语言表达要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其中要答出画面描写的时间、地点及特点;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整体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回答出该意境的营造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本题分析时要注意题干中“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的提示。颈联中“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这一联的描写像一副图画,画面描写的是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好一幅金秋美景图。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

43、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高洁的隐逸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既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又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答案】(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江

44、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教、妆、舞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书法是精神的外化,有高下。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谓的“心正则笔正”

45、,黄庭坚所言的“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由此成就书法的。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而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邪怪小巧闻名的。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大,书法展览,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品味风尚司空见惯B.品味风骨司空见惯C.品位风尚层出不穷D.品位风骨层出不穷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6、()A.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有舞文弄墨之趣B.书法创作不仅有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C.书法创作不仅有舞文弄墨之趣,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胸襟的彰显D.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B.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文化自信,增强时代精神。C.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D.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文化自信,增强时代精神。【答案】17. D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品味”,仔细体会,多作为动词用。“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名词,一般都作主语、宾语、定语用。根据词语所处位置应使用名词,故应用“品位”。第二空,“风尚”,指在一定社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骨”,指诗文书画中雄健有力的风格。指人刚强不屈的品格。文中是形容书法雄健有力的风格,应用“风骨”。第三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从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语文专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