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山市民众镇伟丰农场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WF/QEH-WI-005 版次:A/0 生效日期:2015年12月1日 页码:第 6页 共 6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目的 预防潜在恶性伤害事故或盗窃、斗殴等突发事件的紧急事态的发生,并在万一情况下能迅速作出有效反映,减少和控制事态所造成影响程度。2、适应范围 适应公司范围恶性事故或盗窃、斗殴等突发事件的紧急事态的预防与控制。3、定义 本程序所指恶性事故是指重伤(含重伤)以上伤害事故。4、职责4.各部门负责本范围恶性事故或突发事件紧急事态的抢救及现场控制。4.2保安部负责恶性事故或突发事件的紧急事态的应急措施的全面组织指挥及应急措施效果的验证。4.3卫生
2、室负责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及事故伤害现场急救措施的组织实施。4.4当事故后果严重,发生死亡或同时多人伤害情况,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措施的全面指挥,保安部予以协调、配合。5、工作程序5.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5.1.1总经办应将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知识的教育培训,纳入公司整件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的范畴,对生产线的主要骨干人员进行相关急救知识培训。5.1.2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触电急救;B、化学物品灼伤急救;C、中暑急救;D、损伤急救5.1.3总经办属下的卫生室负责对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具体实施,并对培训情况按照培训控制程序规定予以记录。5.2恶性事故伤害的应
3、急响应5.2.1紧急事态的联络5.2.1.1一旦发生事故伤害的紧急情况,现场第一目击人应该首先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呼救并视其情况同时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5.2.1.2现场人员听到紧急呼救后应立即赶往事发点进行抢救,如领导不在现场,班组长应立即用最快联络方法向部门领导或安全部报告事故情况。5.2.1.3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接到信息后,必须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和控制的全面指挥。5.2.1.5卫生人员接到信息后,应携带急救医疗器材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采取现场急救措施。5.2.1.6如果现场受伤人员情况严重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调派车辆,由卫生人员随车送往就近医院。如夜间无车辆或无
4、卫生人员在场,指挥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急救中心。5.2.1.7现场应急指挥中,如上级领导和安全部门人员在场,则由值班调度行使应急指导权。5.3现场急救的方法。5.3.1现场控制 5.3.1.1如果是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抢救人员不能盲目、冒险行动,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工具(木棍、竹竿、橡皮带等)挑开伤员身上的电源,再对伤员采取急救措施。5.3.1.2如果是传动机械造成人员伤害,且被伤害人员的身体部位至事故发现时,仍在受着伤害,抢救人员首先应立即将设备关停,再对伤员采取急救措施。5.3.1.3当发生恶性伤害事故后,应急指挥人员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发生点进行暂时封锁和保护,
5、防止继续造成人员伤害,并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现场依据。5.3.2伤员的抢救。5.3.2.1在医务人员未赶至现场前抢救人员时,要争分夺秒,抓住要点,树立整体观念,先救命,后救肢。优先处理频脑伤、胸伤、肝脾破损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5.3.2.2在进行现场紧急抢救时,抢救人员应先对伤害者迅速作出观察性判断,然后根据判断情况采取急救措施。5.3.2.3现场观察性判断的方法是先看神态、呼吸,继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然后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变化。5.3.2.1如果现场观察判断,伤害者出现呼吸困难、脉搏、心律微弱、紊乱情况,在医务人员未赶到前,抢救人员应赶紧对伤
6、害者采取现场人工呼吸进行抢救,直至医务人员赶至现场。5.3.2.5在组织现场人工呼吸抢救时,应将伤员抬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周围人员散开,保持空气流通。5.3.2.6如果伤害者出现大出血,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未赶至,或送往医院前根据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止血处理。A、如伤口较小,可用纱布、绷带压逼包扎止血。B、如较大出血,不易止住,应以口罩、纱布、棉布、毛巾之类做成垫子放在创口上,然后加之包扎。或者肢体弯曲处,如肘腕、膝腕处加垫,而后尽量屈曲肢体,进行捆扎,以达到压迫止血。C、如果是较大动脉出血,用手指、手掌或拳头紧压伤口附近出血血管的近心端(靠边心脏的一端),使血管被压闭住,达到中断血流止
7、血的目的。D、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能止血情况下,可采用止血带法止血。止血带最好造用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也可能就地取材用胶布、绷带、腰带、衣袖、毛巾、布带等。此法一般用于上、下肢止血。方法是将肢体抬高,局部垫上敷料、毛巾或衣服等软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在伤口的近心端,饶肢体二周,至伤口无出血时打结固定。5.3.2.7对因切割伤所致肢体断离,残端采取止血措施后,断离肢体不能用水清洗(包括生理盐水),应用无菌纱布或手巾等包好后,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外放置冰块、冰棒冷物,随同伤员立即送往医院。5.3.2.8对开放性损伤人员,救护人员在进行止血措施后,在未送往医院前应用无菌纱布或较干净毛巾对伤口复盖包扎
8、。如有内脏脱出,一般不要还纳入腹。可用干净毛巾或数层纱布覆盖,外用盘碗扣住,保护后再行腹部包扎,并立即送往医院。5.3.2.9如因强酸强碱伤害,急救人员应赶急对伤者的伤害部位用自来水进行冲洗,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灼伤严重,冲洗可持续更长时间。5.3.2.10如有头、面部、眼等灼伤,应优先冲洗处理。冲洗眼部时应将眼睑裂分开,翻转上睑,使眼球向各方向转动或浸水内洗眼。经上述处理后用抗生素软膏保护。5.3.2.11应急指挥人员在指挥事故抢救时,应对伤员情况高度注意,随时观察,并在组织临时救治措施后迅速张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5.3.2.12在同时发生多人伤害情况下,指挥人员应沉着、冷静,指挥救护人
9、员和现场人员分头抢救,并优先重点抢救最危险人员。5.4应急措施的验证5.4.1当发生恶性伤害事故后,保安部应协同应急指挥小组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规定,对应急措施的适应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与验证。5.4.2经评价、验证,如对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保安部应根据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及时组织对文件的修订。5.5 盗窃5.5 1当保安员发现有盗窃现象或接到盗窃报案时,应立即用通讯器材(对讲机或电话)向保安责任人与保安队长报告案发现场具体位置,然后留在被盗窃现场,或迅速赶赴被盗窃现场,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免受破坏,禁止一切人员进出现场。5.5.2保安责任人或保安队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用通讯器材指挥调遣保
10、安员赶赴现场处理。5.5 3保安责任人或保安队长到达现场后,如犯罪嫌疑人未逃离现场时,应立即组织抓捕,如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时,应立即向周围目击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并用通讯器材通知各大门岗进行封锁,指挥保安员对犯罪嫌疑人搜捕;如抓获犯罪嫌疑人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请求处理。5.5 4.若案发时间不清,被盗窃时间过长应立即报警,指挥人员保护现场,待公安机关进 行现场勘察。5.5.5保安责任人应将收集的事件资料及作出的布置向公司领导汇报,请示作出进一步的工作指示。5.6 打架斗殴5.6.1当值班保安员发现有打架斗殴的行为或接到打架斗殴的报案时,应立即赶到案发现场进行制止,防止该行为扩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1、。同时,视案件情况如能现场制止,应将双方当事人劝离现场;若现场不能制止应立即用通信器材通知保安队长、保安责任人及队友请求援助。5.6 2保安责任人或保安队长接到报告后,就立即根据案情大小调派保安员赶赴案发现场,并指挥将人群隔离或劝离现场,维护现场的秩序,保护好现场;若现场不能制止应立即报警。5.6 3若遇打架斗殴造成伤亡的人员,视其伤势的轻重送医院抢救,并将事态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打架斗殴事件的当事人送交公安机关处理。5.6.4保安责任人将案件资料及作出的工作布置向公司领导汇报,请示作出进一步的工作指示。5.7 抢劫5.7 1当值班保安员发现有抢劫行为或接到有抢劫报案时,应立即赶赴案发现场。同
12、时,用通讯器材向保安队长及保安责任人报告。如犯罪嫌疑人仍在现场时,应立即抓捕带回保安队,并请事主一起到保安队后交由公安机关处理。5.7 2在追捕犯罪嫌疑人遇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时,应采取“敌逃我追、敌追我避、一边追一边联络或一边追一边喊叫请求周围人员援助”的方法,等援助的人员到后一齐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以免寡不敌众造成不必要的损伤。5.7 3保安责任人及保安队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援助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援助、围捕、保护现场,封锁现场,一起将罪犯抓获。5.7 4.保安责任人处理完后,应将案件资料及作出的工作布置向经理汇报。5.8凶杀5.8.1当班保安员在值勤中,发现有凶杀行为或接到凶杀报案时,应立
13、即报警并赶赴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并对现场进行保护,同时,用通讯器材向保安责任人或保安队长报告。5.8.2封锁案发现场,在公安人员到达前,坚决禁止任何人进入现场,如犯罪嫌疑人尚未逃离现场时,应将其抓获,并押送公安机关处理。5.8.3对伤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无人手时应立即拨打120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救,在搬抬伤者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及碰过、接触或搬抬过的物件,均应进行认真细致的登记并向公安机关报告清楚。5.8.4保安责任人或保安队长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经理,并迅速赶赴现场指挥,调遣现场附近保安员和值班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封锁,严格检查出入人员,对可疑人员应果断扣留,以查清情况。6、相关文件及记录6.1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6.2文件控制程序6.3应急预案评价验证报告6.4突发事件处理登记表 批准: 审核: 编制: 日期: 日期: 日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