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新会陈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标志新会陈皮.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标志会陈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视局【期刊名称】中国标准导报【年(卷),期】2023(000)006【总页数】4 页(P78-81)【作 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视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 文世间有川陈皮、广陈皮等,以广陈皮为上品;广陈皮中以会产地陈皮为正品,尤以会陈皮为上品,更以经年陈藏为珍品,因此有“百年陈皮胜黄金”和“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说法。地标地理会陈皮是会柑其果皮经晒干或焙干后的陈年贮存品,原产会,尤以境内潭江 流域冲积带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为好。传统按其规格质量分为头红、极红、苏红、二红、拣红、青皮六种货式。地方标准会陈皮中规定,按采收时期可 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等三
2、种货式。从果顶正三瓣开皮,留果蒂部相连,反 皮,自然晒干和自然贮存即可,这与其他水果退皮和应用状况全然不同,这种习惯 做的会陈皮用于药材,已成为国家部颁标准要求。会陈皮唯一原料品种是会柑,会陈皮的质量特色源于会柑的自然属性,因此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区与会柑的产区完全全都,处于北半球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属微丘平原区。这里地理条件独特,北有圭峰山,南有古兜山,依山面海,西江和潭江贯穿全境, 其水系渗透全域,拥有虎跳门和崖门出海口,堪称珠三角的福地。这里两江会聚、三水融通、咸淡交融,形成以银洲湖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和南部滨海沉积平原垦区,也就是会民间流传以能观察熊音
3、 ni子塔的地方的围田区。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分、排灌便利。这里出产诸如会柑、会橙、会年桔和会柠檬等多个柑桔原产品种,是柑桔 的起源中心之一和适宜栽培区,这里历来是出产会柑最好,会陈皮最优的地方, 为会陈皮传统种生产和进展区。文化背景会陈皮的历史地位世间有川陈皮、广陈皮等,以广陈皮为上品;广陈皮中以会产地陈皮为正品,尤以会陈皮为上品,更以经年陈藏为珍品,因此有“百年陈皮胜黄金”和“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说法。会陈皮之所以这样为众人追求,源自她内在药用和保健价值的巨大魅力,众多医学论著有论述。神农本草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谷水,久服去臭下”;本草纲目:“其味属辛、苦、
4、温。辛能散,苦能泻能燥,温能和百病。陈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中医手册:“橘皮以广东会所产为佳,成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中医药大辞典张寿颐:“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一也,破滞气二也,益脾胃三也”;本草汇言:“为脾胃之圣药也”。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已将陈皮入药。中医的“陈皮半夏汤”和清代大医师叶天仕所开著名的“二陈汤”就是靠陈皮治病的,其中后者更特别注明要用“会 陈”。在来自同仁堂的启发中记述了同仁堂为求一个“效”字,格外讲究处方的配伍的辨证原则,药料选用也格外讲究,其中就有:“肉桂用甲级企边的, 陈皮用会的,蜂蜜用河北
5、兴隆的”。传统工艺制作精良种植有奇异,圈枝苗、围田种、老树果、施基肥出产靓柑,拣果要考视力,扁身薄皮方为上品;开皮讲究刀法,正三瓣连蒂算得标准;反皮要有门路,失水软反才是正路;晒皮要趁时机,冬至前晒皮才有好天气;存皮要有方法,皮通风常晒,适时防虫,旧皮定装定仓,适时返晒。而且会人素有存皮的习惯:有“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的习惯,也有“年年晒皮,旧皮少伺理”等的做法。在港澳街头,目前仍流行着“当街开柑串晒皮”的独特风景。历史上,在会流行着“柑皮换糖”、“柑皮换油”和“柑皮换生活用品”的做法。每到冬至前后,小商贩就携备片糖,按质论价与人换购柑皮,叫“柑皮换糖”。抗 战成功后,有些小贩,更携备
6、生油下乡换购柑皮,叫“柑皮换油”。而也有带备火 柴、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小贩,下乡换购陈皮,称作“柑上皮换生活用品”等等。历史上陈皮的价格是这样表达的,一般每斤干柑皮,可换片糖五、六斤,假设碰着柑皮涨价,可换到十五、六斤。一斤上等皮最高价时,可换到六斤生油。而柑皮与稻谷的比价,通常为一担头红皮可换稻谷十五担至二十担,顶峰期一度换稻谷一百一十担。历史文献记:“非会产的,每担仅值四、五元,而会柑皮上等的每担值一百多元,最差的也值十四、五元”何卓坚。用会柑制作的会陈皮又名“冈州红皮”,其质优,独具地道药材特色,为“广陈皮”的上品。因此,经营会陈皮早已成为一个行业。相传唐代开头有“陈皮”的名称,而会特地种
7、柑取皮已有 700 多年的历史。到明代,有会商人利用运销葵扇之便,也将会陈皮销往外省。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会葵商在重庆、成都等地相继开设德隆、悦隆等9 家“隆”字商号,主营葵扇又大量经销会陈皮。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的会乡土志记载,会陈皮为当时主要物产之一。在 1912 年前后,会城有经营会陈皮的专营店 30 间、兼营葵扇的商号五六间,它们集中于会城河以南贤洲街一带(今冈州大道中原贤洲路段),其中的一些大户还在上海等地开设批发店, 这些大户不少是经几代人的传承。其中以刘怡记最初叫刘全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业,生意较大,较为著名;而小户在本地或广州卖货。当时,会陈皮被运
8、到上海、重庆、广州 3 个主要市场,然后转销到全国各地。抗日战斗前,会每年产会陈皮量约 700 吨,仍未能满足全国各地需要。这样大批量的会陈皮,由各商号向小贩收购,而小贩则到全县各乡村作零散收购。历史传承会,古称冈州。“大红柑”和“茶枝柑”是同一栽培品种的别称,在会,它们多被称作“会柑”,以强调正宗会地产之意。历史以来,“会柑”最主要、最著名、最具价值的制品就是“会陈皮”,也以此为核心价值和品牌文化。广东柑桔图谱记述:“大红柑原产会,主产会。果皮是制中药陈皮及陈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会柑, 主产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食用会陈皮已是会人的风俗习惯
9、会始终流传着“排排坐,唱山歌,唱完山歌食柑果,大家食,大家肥,自己独吃剩层皮”,“三月杨梅四月李,五月西瓜又沙梨;六月荔枝红似火,七月龙眼兼黄皮;八九两月香蕉熟,十月吃柑晒陈皮;深秋甜橙甜似蜜,腊月红桔挂门楣”等布满会乡土气息的民谣。会陈皮与会人朝夕相处,既几乎每天被用作食用调味料和保健药膳。会人无论蒸鱼蒸肉、炖菜烧汤,甜品尝料等均离不开陈皮。会陈皮久煎而不溶烂,且格外甘香可口,吃后齿颊留香,不但增加食物的香味,又起到食疗的作用。它也是一种地道的药材,民间有将陈皮点燃,淬入花生油里,如是反复十屡次,制成的油用来擦背部,对小孩夜间止咳特别见效;有用三个会陈皮加一撮黑豆煎服治顽咳; 也有用会陈皮冲
10、茶,作清润理肺等保健良方。会人始终以来都有保存会陈皮的习惯和阅历,往往将会陈皮挂在灶尾受烟熏着,以防虫蛀发霉,越陈越香,每家每户如是,早已成为地方传统,年年不断,代代承传,历史长远。会人惯用会陈皮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品,特别选择上好会柑亲自制作,在向亲友说明“这是我自己晒的,很正宗”时,脸上露出欢快的笑容,俨然成为生活的一局部。会人对会陈皮怀有一份特别情感。会陈皮也成了旅外乡亲时刻不能忘记的乡情。传奇会陈皮出了南岭其味就越香,带到国外就更香。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而古时最知名的陈皮就出自“陈李济”。陈皮原料以会柑皮为最正确。每年会柑收获季节,“陈李济”必派人前去会产地选购。回来后按
11、生产年限分类放在木楼上进展贮存,这样陈皮越久越贵重。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 果真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同时钦准该厂贮存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旧陈皮成了“陈李济”“厂宝”。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的会乡土记载:“陈皮岭北人甚重之,盖经北方霜雪地,香倍于常。”到清朝,“陈李济”珍藏的“百年陈皮”被列入广东省城进贡慈禧太后贡品,成了广东历年向朝廷敬献的贡品。 会陈皮越陈越香,越远越香,乡情也正如会陈皮一样,旅外乡亲离乡越久越远就越浓。地理标志产品信息产品名称:会陈皮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视检验检疫总局 2023 年 第 159 号保护范围:广东省江门市会区会城街道办、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螯镇等 11 个街道办事处、镇和围垦指挥部现辖行政区域。产品类别:柑青皮、微红皮、大红皮质量特色:感官特色(1) 柑青皮: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2) 微红皮:色泽黄褐色至黄棕色,质较硬、皮较厚、味辛甜,气芳香;(3) 大红皮:色泽棕红色至棕黑色,质软、皮厚、味微辛、甜香。理化指标产品标准编号 DB44/T 6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