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组织实施“十项行动”。对此,结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市规划局坚持以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作为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高质量服务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一、我市规划建设基本情况(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规划土地管理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坚持底线约束,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实现“多规合一”。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编制,打造“津城”“滨城”发展格局,加快推
2、进乡村规划编制。坚决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塑造宜居宜业的人文安全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二)突出产业带动促进城市发展,重点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创新产业用地政策,支持多种方式盘活利用空闲资产,深入推进资源挖潜增效。用系统化思维构筑城市生态新格局,推动湿地保护修复、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海岸线功能优化提升,全市湿地修复率达到59%以上,生态屏障内“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5%以上,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4.78公里,宜居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二、规划建设高品质生活城市的制约因素(一)高品质宜居城市规划引领体系建设尚未完
3、善。高品质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是现阶段我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尚未形成,各级各类规划传导机制尚未健全,国土空间编制、实施、监督闭环的管理体系亟待深化完善。(二)传统高投入城市更新模式导致城市活力不足。传统的城市更新大多关注空间改造和土地效益,城市规划建设方式以见效显著的拆除重建为主,对一些较难产生可观收益的基础设施和急需更新改造的地区明显关注不足,提升城市品质、功能与内涵的后劲不足。(三)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目前,我市的城市交通体系,特别是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与重点发展区域不完全匹配、各条
4、线路利用率不均衡等问题仍然突出。同时,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现有轨道交通线路重合严重,导致运行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面临极大考验。近年来,新冠疫情、地质灾害、地下管线安全等事故对我市作为超大城市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敲响了警钟。比如,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其引发的不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安全防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还不足,且缺乏系统性防控措施。三、规划建设高品质生活城市的对策建议(一)坚持举措创新,高水平实施要素保障,突出宜居城市规划引领。一是健全国土规划体系。健全市、区、镇三级三类的规划体系
5、,统筹落实“三区三线”有关要求,明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管控标准。上级总体规划要对下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明确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实现规划有效管控和传导。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设计。统筹组织各区各部门,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共同编制城市设计规划指引,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强宜居城市规划的执行和监管,促进宜居城市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三是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制定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制度,加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监管,严控新增用地规模。(二)坚持守正创新,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优化生产力布局。一是定期开展城市体检。严格落实“一年一评估,五年一体检
6、”,针对中心城区布局城市功能,重点通过城市体检查找短板问题,并结合体检评估结果,及时分析、跟踪、督促、反馈规划发展落实情况。二是科学划定城市更新区域。聚焦主导产业,盘活存量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以产业聚集发展为导向,统筹存量房产资源和存量土地资源分布,整合重点功能片区,完善服务配套,提升业态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形成。三是注重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深度挖掘我市文化历史内涵,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元素的活化利用。利用现有海河开发整治成果,形成以海河为主轴,串连功能片区,规划海河两岸慢行文旅线路,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活力。四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坚持以要素引
7、导保障规划落地,学习借鉴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经验,研究出台盘活存量的资金、产业、科技、人才等其他要素支持政策,与现有空间规划土地政策形成“组合拳”,带动重点功能片区产业集聚和盘活运营。(三)坚持系统观念,高品质打造立体交通体系,统筹兼顾各类生活需求。一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科学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将站点设置与各区重点发展片区充分结合。开展立体交通布局研究,推进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利用。二是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优化和提升公交设施水平,完善公交线网和站点设置。发挥公交“小而密”的站点布局特点,提升轨道交通与公交综合接驳能力,满足人们多元化出行需求。(四)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高标准塑造安全韧性城市。一是从根本上转变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营理念。在城市治理方面要突出底线思维、共生思维、韧性思维,全面统筹各类自然和空间要素,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结构和布局。二是发挥自然资源系统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源头治理作用。通过构建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体系,提升规划的空间统筹治理能力,强化区域风险管控手段。三是实现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防控。发挥测绘、地调等空间数据优势,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动态监督预警,及时发现自然空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的行为,实现城市管理和防灾应急的联动响应,极大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系统性、高效性和精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