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基础知识过关】思维的相关知识1、思维的含义(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拓展延伸】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容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直接性和形
2、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注意: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特征内涵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关键词:见而知揭示出推断出计划预测例子:考古心电图、脑电图等预知天气数据分析与预报震情实验概括
3、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关键词:共同处从整体上总结出共性在于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关键词:抽象创新主动自觉有选择的例子:“月晕而风”“础润而雨”3、思维的基本形态相辅相成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感觉、知觉、表象联系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
4、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的相关知识1、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确定性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
5、;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2.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二)矛盾律:一致性“自相矛盾”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要求:在同一时间、方面、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三)排中律“两不可”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
6、一真。2.要求:在同一时间、方面、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2、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可预见性、结果可检验性。特征阐释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尊重实践检验
7、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3、内容: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分析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适度原则,认识发展过程即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4、意义(1)思维素养意义: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
8、展规律。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概念的相关知识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
9、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意)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意)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4、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否定定义”比喻定义(2)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
10、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多少”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5、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b=c)、反对关系(a+bc)。6、外延错误:划分不全、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判断的相关知识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注意:肯定判断不一定是真判断。3、表达语句: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
11、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4、分类(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性质判断:即是或否的判断,有或无的判断。划分标准种类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a是b的同学)、非对称性关系(a认识b)、传递性关系(a大于b)、反传递性关系(a是b的父亲/A是b的同学,b是c的同学)。类型举例
12、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对“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对“大/小于关系”“重/轻于关系”“多/少于关系”“侵略”“剥削”“在之上/下/前”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关系,都是偶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跳过b也对“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大于”、“在之前/之后”、“早/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反传递关系:跳过b不对“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大两
13、岁;非传递关系:跳过b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2)复合判断:1)联言判断:既又,不但而且,2)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要么,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一定要把认识对象都揭示出来。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a、充分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例题: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b、必要假言判断:是事物产生某种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例题: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c、
14、充分必要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然不会产生该种情况。概念、判断、推理的关系:判断是由概念构成,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知识整合】复合判断常用联结词语真假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选言判断相容选言“或者或者”至少有一个是真全假不相容选言“要么要么”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以上是真的,或者没有是真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如果那么”充分:前真后真后假前假(肯前后)(否后前)必要:前假后假后真前真肯后前十否前后充要:前真真前假假后真真后假假肯肯否
15、否必要条件“只有才”充要条件“当且仅当”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一、推理的相关知识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2、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3、正确推理要求: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前提和结论存在一种逻辑关系)。4、推理的种类:(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形
16、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3)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简单判断推理(1)换质推理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质推理的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2)换位推理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位推理的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第二,将前提
17、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3)主项谓项周延问题: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否、特肯、单否。不能直接换位、但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全肯、单肯。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是:特称否定判断。2、三段论推理(1)含义和结构: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三段论由三个判断构成,两个前提,一个结论。三段论由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构成,分别叫大项、小项和中项。“大项(P)”: 结论中的谓项;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小项(S)”: 结论中的主项;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中项(M)”: 结论中不出
18、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2)基本规则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结论必为特称。(3)意义: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
19、,维护真理。【拓展延伸】易犯三段论推理规则1)四概念错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2)中项中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犯大项不当扩大。班干部都要有集体荣誉感,我不是班干部,所以我用不着有集体荣誉感。小项不当扩大。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自媒体也是娱乐工具,所以娱乐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复合判断1)联言推理:所有的联言支为真则结论为真。2)选
20、言推理: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一个为真。不相容选言判断肯定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一部分选言支,则可以肯定剩下另一部分选言支。3)假言判断:充分假言判断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必要假言判断肯后肯前,否前否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前肯后,肯后肯前,否前否后,否后否前。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分类:分为完全归纳(涉及全部对象)和不完全归纳(未涉及全部对象),前者为必然推理,后者为或然推理。常用方法:求同法、求一异法、共变法。【知识整合】(1)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
21、归纳推理关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区别含义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考察对象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范围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超出了前提范围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必然的,可靠或然的,不可靠联系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
22、,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适用范围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在无法满足
23、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项(1)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2)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1)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2)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1)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就不可靠;(2)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剩余法法的特殊场合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
24、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点(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2)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二、类比推理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3、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
25、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4、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拓展延伸】类比不等同于比较,也不等同于比喻,类比推理为或然推理。要提高可靠度需注意:一、类比根据越多越好。二、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
26、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度越高,结论可靠度越高。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一、辩证思维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特征:(1)整体性的辩证思维A含义: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B作用: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动态性的辩证思维原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
27、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3)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局部的独立性、动态性与相对的静态性的关系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二、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综合区别含义不同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
28、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常用方法不同定性和定量功能和因果坚持矛盾分析法,抓主要矛盾,抓重点问题,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抓主要方面,抓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坚持普,特,共个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1.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辩证运用综合与分析,
29、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既运用分析方法,认识各个部分和要素,又要运用综合方法,认识事物的整体和联系第九课理解质变互变质量互变规律1、含义(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3)量与事物的关系: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2、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坚持亮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
30、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拓展延伸】(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与联系量变质变区别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另一事物联系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
31、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2)事物发展过程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的中断,或是连续性的中断。2、掌握适度原则: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避免凡是都采取折中主义。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坚持“得中”而处之,即以积极的心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非“折中主义”的消极思维。第十课推动认识
32、发展一、坚持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否定即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坚持创新思维。2、要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拓展延伸】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
33、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否定是发展的中断二、体味认识发展的历程1、历程: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认识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创新思维内涵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原因感性具体认识存在局限,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途径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
34、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重抓)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事物的情况作单一状态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种简略化。表述认识的结果,也需要简略化。简略化就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作简略表达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
35、的本质和规律局限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一、创新思维1、含义: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以实践为基础,同时需要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即破旧立新。2、特征: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
36、探试多个答案。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与单向性的思维相比,多向性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正是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得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就带有神秘的色彩。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二、联想思维1、含义: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2、方法:迁移、想象、联想。联想是
37、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含义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种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方法(1)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2)通过提出“假如”式的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一、发散思维1、含义:根据已知事物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2、方法:检验核表法、信
38、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3、如何正确看待思维发散技法: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在思维发散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的积极参与。二、聚合思维1、含义:有一个明确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2、方法: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关系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区别含义不同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聚合思维
39、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特征不同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思维聚合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技法不同主要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列举、头脑风暴法等思维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功能综合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联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思维创新的两翼,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是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的过程。是认识对象个性与个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三、逆向思维1、含义:为认识事物可能具有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思考既有的认识,即反向求索、反向法。2、方法(如何逆向思维):(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
40、向思考。(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3、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
41、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一、超前思维1、含义: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从事物的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先知先觉。2、特征:探索性、预测性、结果具有不确定性。3、方法: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注意调查研究。矛盾分析方法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42、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4、意义:有助于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易混易错辨析)1.不相
43、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分析】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2.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分析】正确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3.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分析】思维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讲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分析】“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5.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
44、同本质。()【分析】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6.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分析】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7.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分析】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8.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分析】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
45、,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9.形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分析】抽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10.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化、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分析】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11.“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分析】“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1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分析】“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分析】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4.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分析】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1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分析】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16.故意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