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农业产业技术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农业产业技术体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麦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22-2022)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产量与消费量占世界谷物产量与消费量的30%摆布,而贸易量占世界谷物贸易量的45%左 右。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玉米与水稻的第三大谷物,近年来每年 种植面积在2400万公顷摆布,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OI960年以来,中国小麦产业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面积 下降、总产增加,均以1997年与2003年为拐点,呈三段式波动。 二是单产持续提高,2022年比1960年增长了 5.64倍。三是总产 增加主要由单产驱动。四是集中度高,河南、山东与河北三省常 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3
2、% ,产量占全国的55.5%O五是主产省 份的种植规模与单产均较高。消费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持续 增长,2022年比1961年增加了 1.05亿吨,年均增长率为3.6% , 略高于同期小麦总产的年增长率3.3% ;二是长期产不足需, 1960-2022年55年间仅有11个年份国内小麦供大于求,其余年 份均产不足需。2022年至今向来为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 但区内多为山间平原,易受冻害、干旱等的影响,产量年际间波 动较大,平均单产为6000.0 -6750.0公斤/公顷,部份县市可实 现小面积单产9750.0-11250.0公斤/公顷的高产,具有一定的增 产潜力。该区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
3、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10%摆布,增产2亿 公斤。鲁中南井湖河灌结合区:包括济宁、泰安、枣庄、临沂所属 的部份县市,面积约66.7万公顷。该区井灌面积约占80%摆布, 部份麦田用湖水与河水灌溉,目前平均单产为6 750.0公斤/公顷 摆布,部份麦田土壤肥力较好,滕州、兖州等县已创出小面积单 产10500.0 - 11835.0公斤/公顷的高产水平。该区应继续做好地 力培肥,推广深松镇压规范化播种与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至2022 年平均单产提高7%12% ,增产4亿公斤。鲁中旱作区:包括淄博、莱芜、泰安、潍坊、临沂、枣庄位 于山地丘陵区的麦田,面积约3
4、6.0万公顷。该区山丘面积大, 水资源缺乏,土壤肥力偏低,以旱作小麦为主,目前平均单产3 450.0-5 700.0公斤/公顷。未来发展,一是应用抗旱小麦品种与 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山间水库、塘坝等工程建设,增加蓄水,挖掘水源,保 证浇上关键水,提高抗旱能力。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5%摆布, 可增产0.8亿公斤。胶东旱作区:包括烟台、青岛、威海,面积约50.7万公顷。 该区山丘、平原、洼地交织分布,灌溉面积小,目前平均单产为 4500.06000.0公斤/公顷。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层薄、质地 差,水资源不足,应加强秸秆还田、推广深松镇压等保护性
5、耕作 技术,培肥地力、选用抗旱品种,推广抗旱栽培技术;地下水资 源较好的地区,应合理开采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5% 8% ,增产1.7亿公 斤。3、优势突出,育种成果显著山东省属于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气候资源与土壤资源适 于优质强筋与中筋小麦生产。据对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自治 区)商品小麦的综合分析,山东省商品小麦的综合品质高于全国 平均值。随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或者集团,成 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我省小麦加工能力达到 3560多万吨,小麦粉有中国名牌9个,山东名
6、牌50多个,驰 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60多个,小麦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与影 响力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小麦育种工作突出,2022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 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济麦22 ,在22个点产量超过700公斤/ 亩,滕州点3.46亩高产攻关田经农业部专家组实打亩产789.9公 斤,创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 院育成的小麦品种“烟农999”,在招远经农业部专家组实打亩产 817.0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山东小麦之所以产量高,除品种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外, 还有先进栽培技术的支持,“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 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小麦宽
7、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等均 已成为农业部主推技术。(二)我省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虽然山东小麦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但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水平,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难度增大。近几年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带动了全省小麦生产水 平的普遍提高。2022年我省冬小麦平均单产率先突破400公斤/ 亩,2022年我省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11.7公斤/亩。但是,我省 不同区域间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大面积均衡增产难度 仍很大。主要限制因素包括品种、栽培、土壤肥力、水利等多个 方面,病、虫等生物因素、气象气候因素也很大程度影响小麦的 产量、质量及稳产
8、性。因此,需要加速哺育超高产、广适型小麦 新品种,加速研究各地合用的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实现小 麦生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并提高谨防自然灾害的能力,促 进我省小麦生产效率提高再上新台阶。二是小麦生产肥水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收益低。黄淮冬 麦区旱地小麦面积较大,仅山东省就有1000万亩摆布,我省旱 地农田的水氮耦合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近年来,我省 及我国黄淮冬麦区连续遭受干旱的危害,如2022年我省遭遇冬 春持续干旱低温,造成部份地区减产降质,重者绝产;今年恰遇厄尔尼诺年,北方偏干旱,南方雨水大,造成北旱南涝,势必严 重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另一方面,在生产上普遍存在为追求高产 肥水
9、投入过大的现象,既增加了小麦生产成本、浪费了肥水资源, 又造成肥水利用效率低,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结构劣化、环境污 染,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对小麦生产的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发 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急需哺育肥水高效小麦品种,研究科 学的肥水运筹及耦合技术。三是我省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不断增加,次要有害生物上 升为主要有害生物,偶发性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病害。随着种植制 度、气候条件的变化,秸秆还田的推广,以前主要在长江以南发 生的小麦赤霉病迅速向北推进,在我省日益成为主要病害。土传 病害日益严重,纹枯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与白粉病、条锈病 与叶锈病等叶部病害一起成为常发性病害,以前的次要害虫小麦 金
10、针虫危害日益严重,成为小麦生育前期主要害虫。因此,根据 我省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的新趋势,研究其发生特点与规律,建立 监测防控技术平台尤其重要。四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供不应求。2022 年我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曾经超过了全省小麦面积的45% ,近几 年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至2022年强筋小麦面积仅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4% ,当前的情况仍无改善。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包 括: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少、产量低,强筋小麦种植缺乏科学的 区域化布局,商品质量不稳。需要进一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品 种的产量水平、适应性与品质稳定性,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的规 模化、标准化定单生产。三、促进我省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及
11、对策(一)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2-2022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22-2022年)与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22-2022年)为指导,按照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与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部署要求,结 合国家与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供给侧改革,以产业发展的 技术需求为导向,紧紧环绕影响山东小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强我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团队的对接,岗位专家与试验站的对接,团队成员与核心指导县(市、区犯勺对接,创新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机制,构建 科
12、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研发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新技术与新 产品,服务小麦生产。(二)促进我省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1、小麦新品种哺育与育种技术平台建设1.1 新品种哺育 超高产新品种选育:选育与推广适宜于高产田种植的小麦品种,非但对提升山东省小麦单产与总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 引领小麦整个育种的方向。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是:在更高水 平上协调产量三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小麦 的抗倒性与对多种病害的抗性,在适当提高株高的前提下,着力 提高茎秆的质量;合理的株型与叶相是超高产品种的重要形态特 征,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光合产 物,进而提高小麦生物产量与
13、子粒产量,这是选育超高产小麦新 品种重要的突破口。同时,积极参预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关键技 术项目“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为完成项目提出的亩产820公斤目标积极提供候选品种。水肥高效利用新品种选育:山东省中低产田约占总面积的70% ,产量提升相对容易而且提升空间较大,选育与推广适宜于 中低产田种植的小麦品种是提升山东省小麦单产与总产的关键。小麦中低产田的基本状况是水肥条件较差,迫切需要水肥高效利 用品种。水肥高效利用育种主攻方向是:在兼顾节水性的基础上, 重点改良产量潜力与抗倒性,适于中产田种植;提高N/P/K肥利 用效率,在土壤肥力较差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量,建立并逐渐 完善水肥丰缺耐受性的基础
14、研究与评价体系,优化水肥高效利用 评价指标。优质专用型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是: 兼顾高产、优质、早熟等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在不显著降低产量 水平的同时,兼顾品质的提升,特殊要注意小麦品种品质性状间 的协调性,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的协 调性;重视小麦品种加工馒头、面条、水饺等我国传统食品的适 用性,选育食品专用型优质小麦品种;选育高出粉率、高白度(不 使用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小麦品种;关注消费者的特殊要求, 如紫粒与蓝粒小麦品种的选育。1.2 种质材料创制及份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创建种质材料创制:经系谱分析与DNA鉴定,当前山东省生产 上大面积推广小麦品
15、种的同质化程度较高,遗传基础狭窄。这不 仅给小麦生产带来潜在风险,从长远看,也妨碍育种的突破性进 展,育种后劲不足。我国小麦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并创造了大量 新种质,但总体上讲,在育种中真正好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种质 很少。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新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难以作 为亲本直接利用,而育种家喜欢利用综合性状好的育成品种与高 代品系做亲本。因此,未来项目规划期间,创造目标性状突出并 且综合性状好的育种亲本材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 育种家在育种环节中需要加强与重视的一项工作。因此,要开展 育种亲本材料的创制与持续改良,重点创造目标性状优异、综合 性状好,在育种上“能用”、“好用”的材
16、料,增加异质性,拉近种 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利用之间的距离。特殊是综合利用细胞工程、 份子染色体工程技术等,将小麦近缘物种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 创制渐渗较短外源染色质片段并携带目标基因的渐渗系或者易位系,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的优异基因,丰富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份子标记分析与标记辅助育种:获得重要基因的份子标记与克隆出重要基因是小麦份子育种的基础。近期,随着小麦及其近 缘植物基因组测序的陆续完成,科学家已经开辟了高通量、低成 本份子标记技术,如单核昔酸多态性(SNP)技术、多样性微阵 列技术(DArT )、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 )等,实现了份子 标记的大规模、自动化检测,为小麦育种提供了良好的
17、份子基础。但是,尽管获得了大量基因/QTL的份子标记,却难以在育种中 有效利用。这些基因/QTL或者标记必须与具体材料(携带这些 基因/QTL或者标记的种质材料)结合起来才干在育种中利用, 并且目前用于基因/QTL分析的种质也往往因为农艺性状差而不 被育种家选作亲本。本研究的主攻方向:一是在对大量种质资 源进行初步观察鉴定的基础上,筛选目标性状优异的核心种质进 行多年多点的精准鉴定评价。将材料与目标性状相结合,对重要 亲本材料的重要目标性状如高产、优质、抗病、水肥利用效率 等,进行高通量的DArT、SNP、DNA芯片等份子标记分析与 关联分析,解析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开辟功能性遗传标记,做 到
18、理论研究 2022年一度达到677万吨,这两年估计增速有所减缓。(二)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趋势1、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长期战略需 求据预测小麦产量每年递增1.7%才干满足到2050年全球需求 的增长,而目前的增长率仅为L1%。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 的发展,耕地逐年减少,而人口仍在增加,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 长,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据预测,未来20 年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小麦产量需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 1.4% ,而主产麦区产量潜力年均增长率仅为0.8%。至2022年我 国年小麦需求量约为1330亿公斤摆布,2022年我国小麦总产 1221亿公斤,缺口达109亿公斤
19、。据统计,2022/2022年度我国 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160万吨,2022/2022年度为12920万吨, 增加240万吨,增幅1.86%。因此,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 供给是我国小麦生产及产业发展的长期任务。2、优质专用与绿色安全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向来比较重与育种实践相结合。二是完善高效的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核心是由传统的“表型”评价选择转向“表 型+基因/QTL”评价选择。在深入鉴定种质资源的基因/QTL基础 上,结合性状表现,选择含有目标性状基因/QTL的种质作为重 点亲本,设计杂交组合,采用聚合杂交、有
20、限回交等方式组配亲 本,借助份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多育种目标性状融合在一起,选育 出突破性小麦新品种。1.3 小麦新品系鉴定技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体系内相关专业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的人材与地 理条件优势,根据小麦育种需要,建立小麦冬春性、抗寒性、抗 旱耐盐性及抗病性鉴定系统,积极探索并实施小麦育种材料生物 技术加代、水旱轮选、异地鉴定系统,提高育种效率,为山东省 实现小麦育种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平台支撑。2、农机农艺结合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针对我省小麦生产中秸秆还田与整地播种质量差、播种量 大、水肥利用效率低、农机农艺一体化程度不够高等关键生产问 题,从土壤、栽培、播种、农机等多个方面进行联合攻
21、关,采用 对照试验、代表性田间试验、关键技术与综合技术结合、技术攻 关与示范推广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生产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技术路 线,研究创建秸秆还田质量保障技术、宽幅播种与单粒匀播高产 节本技术、小麦抗逆稳产高产与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农机农艺配 套一体化技术等技术体系,综合集成小麦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 体系,促进我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增效。主攻方向是: 从秸秆还田质量保障技术、肥水运筹及耦合技术、农机农艺配套 一体化技术等三个方面突破当前我省小麦生产的技术瓶颈。2.1 宽幅精播栽培增产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小麦种植变条播为宽幅单粒匀播,改变了传统小麦条播浮现 的疙瘩苗断垄、对水肥吸收不均、幼苗
22、参差不齐、光照不匀、造 成粒瘪穗小减产的现象,落地种子粒距纵横相等连成片,均播的 种子对水肥空间均衡吸收利用,个株茁壮与群体协调同步发展提 高亩产量,节种节水节肥绿色环保增产。研究宽幅单粒精播条件 下小麹羊体、个体的生长规律、增产幅度、增产的生理生化初里、 不同地区不同地力条件下农机农艺结合配套技术研究。在研究的 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示范推广。2.2 小麦肥水耦合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理论研究研究我省不同生态区小麦高产麦田水分需求规律,根据不同 生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土壤蓄水、生物节水、农艺节 水与化控节水等技术,构建小麦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灌溉制度与节 水灌溉技术;研究不同生态区域小麦养分的吸
23、收、分配与利用特 性,构建小麦肥料高效利用的施肥制度与节本增效施肥技术;研 究小麦水肥互作机理,提出水肥耦合节本增效的肥水管理模式; 研究小麦测埔补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并进一步示范推广。2.3 小麦绿色增产模式创建与示范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环绕制约我省小麦生 产的资源、环境等因素,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 驱动,以增加小麦有效供给为目标,突出良种良法配套优先、农 机农艺融合优先、安全投入品优先、物理技术优先与信息技术优 先等“五个优先”,集成示范推广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的小麦绿色增产技术模式,促进小麦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 展,走小麦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
24、实现“一控两减三提高” 的目标。“一控”主要是控制灌溉用水总量。“两减”主要是减少化 肥与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提高”主要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小麦单产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劳动生产率,小麦耕种管收 等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5%以上;提高投入品利用率,化肥利用 率与农药防治效果提高5个百分点,实现节水10%以上。2.4 农机农艺一体化机械装备与应用研究按照秸秆采集、离地粉碎工艺路线,改进秸秆还田机的结构, 提高秸秆粉碎质量,改善小麦播种质量;研究开辟适合小麦精密 播种要求的播种机,促进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研 制高效实用的麦田管理机械(包括小型中耕除草机械、小型麦 田追机械、小型施药
25、机械、麦田镇压划锄机械与中小型收获机 械),解决当前田间管理机械装备落后的问题;进行小麦田间试 验机械装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测试等)技术的研发,提 高我国田间试验装备机械化水平。2.5 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 种植抗性品种是小麦病虫害管理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当前生产上缺乏应对赤霉病、纹枯病等在我省已上升为主要病害的品种,加之病菌充足,一旦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大流行就不可避免。因此,对生产品种、高代品系与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 筛选出抗病品种,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小麦病害的发生。3.1 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筛选鉴定针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5大重要病害,对育种专家哺育的小麦
26、新品系及核心亲本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针对小麦黄花叶病开展生产品种抗感性示范。3.2 重要病害病原鉴定与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 主要包括:山东小麦叶枯病的病原鉴定及其份子系统学分析;山东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类型及毒素化学型分析;小麦纹枯 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利用GFP-原 生质体转化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研究小麦根腐病主要病原根腐平 脐蠕抱(Bipolaris sorokiniana )、 层出 镰胞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以及小麦赤霉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小麦的侵染过程及侵染机制。通过以上研究, 建立山东省
27、小麦重要病害病原鉴定与快速检测技术体系。3.3 重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创建小麦重要病害的生物防治:针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赤霉 病等重要病害,筛选高效拮抗菌株及抑菌植物,研究其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分离鉴定其抑菌活性成份,对抑菌成份进行结构改 造与仿生合成,为小麦重要病害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小麦根腐类等病害的生态管理:针对镰刀菌、腐霉菌与丝核 菌引起的小麦根腐类病害,禾谷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等开展种植 制度与耕作方式等农业及生态管理技术研究。小麦蚯虫天敌的研究及应用:研究蜥虫天敌一中华通草蛉的 发生消长及越冬小环境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以麦二叉蛆与麦 长管场为寄主的烟财茧蜂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
28、研究,为充分发挥 天敌对蛇虫的自然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小麦禾本科杂草的化学防治研究:针对目前野燕麦、雀麦、 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危害加重,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偏差等现状, 筛选防效好的除草剂,研究其作用机理及配套防治技术。4、产业经济研究通过调研、资料采集完成山东省小麦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数 据库建设,对山东省小麦生产与加工的产业经济进行数量化的描 述;研究小麦的生产及加工效益,分析市场竞争力;研究小麦产 业创新团队对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分析小麦产业发展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交年度产业经济分析报告及展望。4.1 主要产区小麦生产与加工现状调查研究调查采集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小麦单产、
29、总产量, 加工量及其占总产量的比重,建成山东省小麦生产、加工与销售、 进出口与库存等情况数据库。4.2 小麦生产与加工效益研究通过调研,采集小麦的物质成本与人工成本投入,分析研究 小麦的生产效益;调研采集小麦的加工成本、加工产品的市场价 格,分析研究小麦的加工效益。4.3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研究小麦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小麦产业发展链条的情况,结合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与社 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小麦产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性建议。5、科技扶贫与“创新团队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创建5.1 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
30、+新型经营主体”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我省小麦生产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各地的生产投入、科学 技术运用与推广工作存在较大差异,自然环境中土壤、气候、生 物诸多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应因地制 宜,有的放矢。本产业重点遴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岱岳区、曹 县、汶上县、高唐县、商河县、临淄区等县(市、区),以种养 殖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联 合上述各县区种子公司,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农民培训等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渠道作用,加快创新团队研发成果 的转化。5.2 建立区域性科技扶贫试验点,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以综合试验站为实训基地,强化对周边扶贫重点地区
31、的科技服务工作。根据产业特色,小麦产业体系任务建设把沂南县、邺城县作为对接服务扶贫示范县,在小麦优良品种选用、优良种子 供应、栽培、农机、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集成等方面,强化专家技术性指导与技术培训,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以期在项目目 标期内达到预期示范效果。6、示范推广与应急事件响应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与技术培训I ,加速成果转化; 通过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快速有效的响应,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 失。6.1 示范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体系最新研究成果,安排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加速 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体系创新团队的技术优势与地区分布优 势,每年年初制定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意见
32、书,并在小麦生产 关键时期,配合地方主管部门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为小麦 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6.2 应急事件响应及防控技术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分析总结以往经验与有效的技术措 施,形成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倒春寒、条锈病、干热风等)防控 与应急补偿技术,制定病虫害突发流行防控技术方案。建立小麦 苗情、土壤埔情等信息的定期调研、分析与预测预警机制,密切 跟踪气象变化,灾前及时提出灾害预警及应对措施。建立灾害信 息快速反馈网络与高效应答机制。对突发应急事件及时交流信 息,相关专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与培训。2022年5月8日,山东省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启动大会在济南南
33、郊宾馆隆重举行,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宝总结了 十二五期间创新团队建设的成绩与经 验,部署了 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 出了扎实做好十三五工作新要求。启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我 们奏响了科技服务三农的新号角。十三五期间,小麦产业创 新团队将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2-2022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22-2022年)与 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22-2022年)为指 导,按照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 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部署要求,集聚小麦育种、栽培、 植保、农机等各相关科研力量,紧紧环绕影响山东小麦产业发
34、展 的瓶颈问题,创新多学科、多专业、多区域分布的联合攻关机制,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哺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创制新产品,构 建信息共享与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山东小麦生产,为提高我省农 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节支增收,保障国家粮食 视小麦的品质。随着我国小麦生产与育种目标由过去的以产量为 主向增产与品质并重转变,优质专用小麦育种取得较大发展,主 产区小麦品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目前我国优质专 用小麦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发达国家优质专用小麦 占小麦总产量的80%,而我国只占15%。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 网2022年对国内强筋小麦市场需求形势分析表明,我国对优质 强筋小麦总
35、需求量约500万700万吨,而当前我国优质强筋小 麦总产量约300万450万吨,缺口达200-250万电 需求的增 加拉动了强筋小麦的价格,譬如2022年国际小麦价格连续走高, 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平均离岸价从1月份的288美元/吨涨至5 月份的346美元/吨;上半年国内优质麦均价为2803元/吨,同比 上涨9.2%,优质麦与普通麦价差从1月的278元/吨增至5月的 365元/吨。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此外,农产品质 量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麦田有害生物 的管理不仅要保障小麦高产稳产,还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 高小麦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6、3、提高水肥利用率与种植收益是我国小麦生产的迫切要求 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国是世界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山东省人均水资源更 为缺乏,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x108m3 ,占全国水资 源总量的1.09%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4m3 ,亩均水资源占 有量307m3,二者都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6,低于世界人均占有 量的1/20。但我国农业生产的水肥资源利用率较低,既浪费了水 肥资源,又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种粮收益。据报导,我国水 分生产效率1.0 ,发达国家2.3。我国正面临氮、磷、钾肥料施用 成本增加、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能源价格上涨导致N肥生产 成本不断提高,2040
37、年后我国P矿资源将会短缺,我国目前K 肥的进口依赖度高达70%。近年来我国大田作物化肥投入大量增 加,却难以达到增产目标,增肥不增产现象凸显,肥料利用效率 低是主要原因。我国小麦氮肥利用率30% ,发达国家50% ;中 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而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 总消费量的近30%。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小麦生产收益是我国小麦 生产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小麦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生育 期内干旱、生育后期干热风危害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小麦生产 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大幅度提高水肥等资源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实现高产优质 与高效环保的协调统一,全面提
38、高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4、小麦生产与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是发展方向国外小麦生产经营方式多是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拥有全 国81 %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印 度农业合作社覆盖全国100%的村庄,67%的农户。我国当前的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经营面积小,2022年我国农户户均耕地 7.5亩,约为欧盟的1/4 ,美国的1/400。小农户经营已经不适应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哺育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
39、织化、社会化相结合 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战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 现代化,让农业成为充满希翼的朝阳产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 国目前共有种粮大户68.2万户、粮食生产合作社5.59万个,家 庭农场与合作社经营的粮食面积2亿多亩。我国土地经营的规模 化、集约化发展,为小麦种植模式、种植技术与农机农艺结合等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成为小麦产业的发展方向。5、我国小麦产业支持保护政策将更加系统化是健康发展的 保障入世以后,我国遵循WTO规则初步建立了以最低收购价与 四补贴为
40、主的小麦产业支持政策,但近年来这些政策的弊端日益 显现,如补贴不挂钩且支持空间有限、最低收购价不断提高导致 国内外价差扩大等等。面对越来越复杂、挑战越来越多的发展环 境,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确保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一 是加大绿箱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增加小麦科技研发投入;创立小 麦节水补贴、主产区生态修复补贴、保险补贴等。二是用好珍贵 的微量许可这个黄箱政策空间。主要包括稳定合用最低收购价政 策;新增补贴切实向新型主体倾斜;加大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 金融支持;三是在所有多双边贸易谈判中都要守住小麦65%的进 口关税不降低,这是保证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 防线。二、我省小麦产业现状
41、、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一)我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二大省,2003 2022年全省小麦 总产量实现了 12连增。山东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具有产量潜力高、 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优良、加工能力强等突出特点与优势。未 来小麦生产在品种与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 域间小麦产量水平与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1、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山东省近5年来小麦年均种植面积5450万亩、平 均总产215.3亿公斤、亩产396.5公斤,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 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o表1 2022年-2022年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状况年份播种面积(
42、千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产(千克/公顷)20223561.872058.60578020223593.532103.92585520223625.872179.50601120223673.272218.80604020223740.232263.846053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15%,总产占全国总产的18% ,单产水平处全国首位,较全国平均单产高出近20%。山东省内小麦种植主要集中于鲁西、鲁南及胶东平原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市有德州、潍坊、临沂、济宁、聊城、荷泽六 个地市,种植面积均超过30万公顷,单产最高的地市为德州市,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430公斤俵2 )o表2 202
43、2年山东省各地市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状况播种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单产(千克/公顷)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莱芜市210533246894110351140067625331345933497443307001875856039679304932771301985294341018277206833761444635441966600261606461609065595736622266097008558656284500临沂市3215615941德州市4505737430聊城市3815936731滨州市2200076626荷泽
44、市58516161562、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与增产潜力差异显著山东省气候资源丰富,依据不同地理位置及灌溉条件,可将 小麦产区分为鲁西黄灌区、鲁北井灌区、鲁中南湖河井灌结合区、 鲁中旱作区、胶东旱作区五个区域,不同区域小麦种植情况及发 展潜力归纳如下:鲁西黄灌区:包括沿黄河各县市,面积约173.3万公顷。该 区以黄河水灌溉为主,井灌为辅,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土壤 肥力不均,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与荒地,目前平均单产为 5 250.0-7 500.0公斤/公顷。该区在扩大种植面积与提高单产方面 均有较大的潜力,应继续加强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配套完善田 间灌溉工程,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13% ,可增产14亿公斤。鲁北井灌区:包括淄博、潍坊所属的部份县市,面积约33.3万公顷。该区以井灌为主,能够保障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