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重难点解决策略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重难点解决策略 (4).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重难点解决策略表单课题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与目标教学重难点提示:重点和难点不需分别填写,只填一个点即可。因为“重难点”是重点 中的难点,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体悟苏轼旷达的情怀教学目标提示:教学目标是教学欲达成的结果。本课例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的教学 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的那些重难点知识、技能, 以及要形成的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周瑜与苏轼人生境遇的对比,体悟苏轼旷达的情怀。过程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海南华侨中学叶芳【教学目标】通过周瑜与苏轼人生境遇的对比,体悟苏轼旷达的情怀。【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比较
2、探究。【教学重难点】体悟苏轼旷达的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幻灯片】苏轼在一次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 味,亦自是一家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柳七郎即柳永,他的词是婉约正宗。苏轼与柳永相比称自己的词“自是一 家”,那么他“这一家”是哪一家?有何风味呢?卜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 听录音范读,认真体会苏轼“这 家”词风?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标注文 章的节奏。一、诵读环节1、听一听,听风格,感节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
3、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菱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2、读一读,读气势,析文意信息技术应 用(填“是”或 “否、若 “是”需注明 是PPT、或白 板、或音频、 或视频、或互 联网等信息 技术手段)PPT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鉴赏诗歌要建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给 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两分钟到了。同学们在字词的意思上有没有疑问?(有,很好有没有同学能回答他的问题? /没有,那就由老师来问问大家。)
4、故国是什么意思?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古汉语研究室编写的这本古代汉语词典 将这里的故国解释为:故乡,故地;人教版新课标教材,2010年版,注释11, 将故国解释为古战场;然现在教材编者又情阑将其对故国的解释删掉了,证明 此处颇有争议,究竟解释为哪个比较好呢,这个问题我们先不急着探讨,放一 放,一会儿我们再来探讨。)人道是,是什么意思呢?人道是的意思是听人说,听说这是周郎指挥赤壁之战的地方,既然是听说 的,那就是说,此处究竟是不是真的赤壁古战场,还有疑问呢。事实上,苏轼 此刻所处之处还真不是赤壁的古战场,真的赤壁古战场在武昌不在黄州。苏东 坡学识渊博岂能不知道真的赤壁在哪里?既然知道,那苏轼
5、为什么还要在朝 写下这首|赤壁怀司呢?确实,作者是在借景抒情,正所谓“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J 寄托情怀是诗人的写作目的,那么诗人寄托的是什么情怀?题目中的两个字告 诉了我们答案。(怀古)没错。词的上片写出了赤壁什么特点?请大家用四个字的形容词加以概括。雄奇壮美/雄浑壮阔/气势宏大【板书】壮美赤壁请同学们想想这一句要如何朗读呢?(哪些字要重读?)穿、拍这是两个有力的动词读出雄壮气势。汉语的美,博大精深,不仅字 形可表意,字音亦可表意,认真体会“卷起”这个动词,同是第三声,读起来 有一种立体的卷动感。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这句诗。临江望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诗人触景生情,怀想古人,
6、请问同学 们苏轼怀念的是哪位古人呢?一一周瑜。3、读一读,读人物,解形象读有关描写周瑜形象特点的句子,感知这位大将独特的风采。读一一“遥想公瑾当年橘橹灰飞烟灭二、品一品1、大家可以尝试总结一下,苏轼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周瑜的?年龄:“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是什么时候?赤壁之战时。周瑜24当 中郎将,34指挥赤壁之战,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婚姻生活:“小乔初嫁了”, “小乔”可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奇怪了, 苏轼明明写的是周瑜,可为什么写这样一个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呢?(对了, 这是一个漂亮的衬托,小乔越是年轻貌美,就越是衬托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雄 姿英发。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美人配英雄。)外貌:“雄姿英
7、发,羽扇纶巾”,同学们知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同学们想 象在那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在赤壁的火光中,卓尔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指挥 军队,击败曹操八十万大军。这是何等的气势!可词人所写的周瑜却手执羽扇, 头戴纶巾,说实话看到这个描写老师第一个想到的人不是周瑜而是三国另一位 的有名的文官谋士一一诸葛亮,看来很多同学和我有同感。所以我觉得苏轼写一名武将应该这样写:金戈铁马,挥宝剑,风云叱咤天下。同学们觉得老师改 得如何呢?观点一: 这么改有气势更生动。观黄二:苏轼把周瑜塑造为一位羽扇纶巾的儒将,表现周郎对赤壁大战成竹在胸,胜算在握,从容镇定
8、。允许不同的观点出现在课堂上。2、苏轼与周瑜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年龄上:周瑜年仅34岁。而苏轼此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已47 岁了。婚姻生活:周瑜有小乔相伴,生活幸福美满。而苏轼和他的妻子却早已 阴阳两隔。他曾为亡妻写了一首令人柔肠寸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 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外貌上:周瑜雄姿英发,而苏轼已早生华发。事业上:更让词人羡慕的是年仅34岁的周瑜已是赤壁大战的主将,可谓 功成名就;而47岁的苏轼呢?3、为何苏轼想起的不是别人,偏偏是一个周瑜?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主语是谁?究竟是谁在神游故国?谁在笑我?故国指什么?故国神游这是一句倒装句,即神游故国,故国又
9、是什么意思,我们回到刚 才的问题,这里的故国是故地重游里的故地的意思,还是指古赤壁战场。如果 故国是故地,那么是谁在神游故地,谁能称赤壁是故地呢。如果故国是古战场, 对谁而言赤壁算得上古代的战场呢?认为主语是周瑜:周瑜神游回到故地赤壁,见到江岸上的苏轼,笑我多愁 善感,华发早生。(说得有几分道理,其他同学怎么看这个问题?)认为主语是苏轼:故国神游,苏轼神游到古战场与周瑜相见,仰慕周瑜的 雄姿英发,自嘲自己的多愁善感,早生华发。(说得有几分道理,其他同学怎么 看这个问题? O)多情应笑我,笑是什么笑?(嘲笑)大家再想想,自嘲与他嘲,哪一种嘲笑才更能体现出词人内心刻骨铭心的 悲凉落魄?三、重难点突
10、破:悟一悟1、结合上阕和下阕的内容,探究:此时的苏轼是否也和常人一样 无限惆怅?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最后一句有人说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情绪。同学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看出苏轼是失意寥落的,因为苏轼 毕竟也是常人。人生如梦,一个梦字,看出他消极到了极点,人生混混沌沌, 失魂落魄,虚无虚妄,如梦一般。不同意,人生如梦一样短暂,也如梦一般虚无,英雄也好,功业也罢,终 将随水而逝,只有江月是永恒不变的。.人生如梦,苏轼的人生无疑是一场噩梦,对待这噩梦一般的人生,他用一 个动词寄托了他全部的情怀,哪个动词?酹,是什么意思,我们看课本注释15, 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11、祭奠,他在凭吊祭奠什么?江、月、赤壁、山河、成与败、痛苦与悲伤倒一杯酒祭奠江水、祭奠明月、祭奠古人、祭奠满腔愁绪、祭奠成败荣辱。 此夜,明月高悬,江水悠悠,杯已至嘴边,停卜那销愁的杯盏(倒一杯酒), 将一切的一切全都化作这杯浊酒,挥洒于天地之间。大家集体起立,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动作感受词人此时的心境。谈谈做完这个动作谈谈感受:顿时辽阔而清净,胸中犹如霁月风清,洒脱 恣意。看大家记住此时此刻心中的这种感觉,这便是本课最重要的所得一一体悟 到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四、小结教学效果检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
12、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 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 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 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 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 乐观旷达的苏轼自
13、然不作儿女之态。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 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 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 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 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 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
14、决不口J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 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 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答案】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 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 不会因迹别而悲伤落泪。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 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说明:请您上传一个或多个能够说明重难点解决的课堂视频片断。同时,欢迎您上传课件PPT和其他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