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性乳痈中医外科医案病案验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刺性乳痈中医外科医案病案验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粉刺性乳痈一概述粉刺性乳痈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的乳腺炎症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 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屡管, 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二病因病机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加之情志抑郁不畅,肝郁气滞,营气不从,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聚结 成块,蒸酿肉腐而成脓肿,溃后成疹;若气郁化火,迫血妄行,可致乳头溢血。三诊断要点1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且多在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病,病人多有先天性乳头全 部凹陷或部分凹陷。多单侧乳房发病,亦有双侧
2、乳房先后发病者,多呈慢性经过,病程长达 数月或数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本病早期的一种表现。多表现为间歇性、自发性,并可持续较 长时间。溢液性状多为浆液性,也可为乳汁样、脓血性或血性。数量有多有少。先天性乳头 凹陷者乳窍多有粉刺样物或油脂样物分泌,并带有臭味。(2)乳房肿块:是本病最常见的表现。往往起病突然,发病迅速,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呈 刺痛或钝痛,并发现肿块。(3)乳瘦:脓肿自溃或切开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并形成与乳头相通的漏管,经久不 愈,反复发作。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乳腺X线钥靶摄片:在乳晕周围及其他部位可见腺体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边界不清, 其中夹杂条
3、索状致密影,乳晕周围皮肤增厚,钙化较少见。(2) B超:病灶处见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内见增强光点。如有多处低回声可互相连通。(3)乳头溢液涂片:在脓血性和乳汁样溢液涂片中可见到大量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组织 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腺上皮细胞可因炎症而有形态上的改变。(4)乳腺肿块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多种细胞混杂,浆细胞较多见,还有其他 炎性细胞。四治疗原则与调护要点1 .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注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未溃偏重内治,已溃偏重外治。乳头溢液患 者应寻找病因,适当对症处理。内治,肝经郁热证予以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正虚邪滞宜扶 正托毒。外治,初起予以箍围消肿,成脓则切开引流,形成漏管
4、者,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可 根据情况选用切开法、挂线法及垫棉法等。2 .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3 .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燃之物。4 .发病后积极治疗,形成漏管后宜及时手术治疗。五验案赏析【验案1】患者,女,39岁。2004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右乳结块疼痛21天,破溃2天。病史:患者于2002年4月因“右侧浆细胞乳腺炎”在本市某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伤 口愈合良好,局部无肿块遗留。21天前无明显原因自觉在右乳原手术瘢痕下刺痛,并出现 肿块,无发热。当时门诊B超示:右乳A区3点低回声1.6mmX9.3mmo经内服疏肝清热 中药后疼痛减轻,但肿块渐软、皮色转红,于2天前自溃出脓,胃纳尚可
5、,大便干结。查体:双乳对称,双乳头一字形先天凹陷,右乳晕部36点处可触及l.5cmXL5cm大小 的肿块,质中,3点处见一溃口,用球头银丝探查通向乳晕对侧、向下6点位、斜向上均深 约1.5cm,触痛明显,溢出少量白色脓液。溃口上方见一陈旧放射性手术瘢痕。舌质红,苔 薄,脉细濡。诊断:中医:粉刺性乳痈(余毒未清)。西医:右乳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先予清热败毒饮口服以清热消肿,外用金黄膏、九一丹5号线引流。并预约CT检查, 以了解局部脓灶的位置和深度。4天后CT结果显示病灶范围侵及1个象限,累及乳晕下。于3月23日上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浆细胞性乳腺炎切开扩创术,术中切开乳头,清除 坏死组织后做乳
6、头矫形缝合术,同时发现乳晕7点位外下另有一脓腔,做拖线疗法。术后病 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药拟疏肝清热,散结消肿。处方:柴胡9g,蒲公英15g,鹿衔 草30g,白花蛇舌草30g,郁金9g,夏枯草12g,制半夏9g,陈皮9g,皂角刺9g,赤芍、 白芍各12g,生甘草6g。术后应用九一丹、红油膏提脓祛腐10天(拖线7天后拆除),疮面新肉生长,脓净腐脱,拆 除乳头矫形线,改用生肌散、复黄生肌愈创油。又过8天疮口渐收,但原拖线处管腔未黏合,应用复黄生肌油滴入,并运用垫棉加压绑缚法 促使组织黏合。经过6天治疗,拖线管腔黏合。舌淡,苔薄白,脉细。中药拟健脾理气,清解余热。处方: 生黄黄30g,太子参1
7、2g,制半夏9g,陈皮9g,柴胡9g,郁金9g,夏枯草12g,鹿衔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皂角刺9g,白芍12g,生甘草6g。外用复黄生肌油、白玉膏。再治1周,疮口完全愈合出院。门诊随访半年未复发。(程亦勤)【验案2】李某,女,50岁。2003年6月初诊。主诉:右乳突发红肿热痛伴发热2天。病史:患者突发右乳红肿热痛2天,在当地卫生所使用640万U青霉素1天,红肿热痛症 状未见改善而转来我院。患者伴畏寒发热。查体:体温37.8。右乳头凹陷,以乳头为中心漫肿,几乎波及整个乳房,可及肿块境界 不清,活动差,压痛,按之无明显波动感,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乳房近红外线检查可见乳 晕下梭形阴影,周围无
8、特异性血管变化,乳房彩超提示右乳炎性包块待查。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诊断:中医:粉刺性乳痈(热毒蕴结)。西医:乳腺导管扩张症。治疗:静脉滴注640万U青霉素3天,并加服中药汤剂,处方:蒲公英、金银花各30g, 连翘15g,牡丹皮、赤芍、炒皂角刺、桔梗、白芷、青皮、柴胡、廿草、延胡索各10g。每 日1齐IJ,水煎服。7天后患者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消失,肿块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许志萍)【验案3】何某,女,29岁。2014年3月25日初诊。主诉:右乳肿块半月余。病史:患者自诉发现右乳肿块半个月余,近来肿块明显增大,触痛,大便干结,尿黄,精 神可,睡眠饮食正常,月经正常。查体:右乳头凹陷,乳房下象
9、限可见烟红肿块,触之皮肤温度增高,左乳未扪及明显肿块, 双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辅助检查:双乳B超示:右乳57点位可见一大小约4cm X 5cm X 2.5cm的高回声结节, 考虑化脓性包块可能性大。抽取包块组织病检示:(右乳)炎性组织浸润。血常规:白细胞 计数 19.6X10 9/Lo诊断: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证)。治疗:治宜清热解毒散结,切开排脓后,每天换药,方用自拟消痈乳康汤加减:牛芽子20g, 金银花15g,连翘15g,柴胡20g,青皮10g,山楂12g,白花蛇舌草12g,夏枯草10g,猫 爪草12g,皂角刺12g,附片12g (先煎),鹿角霜10g。7齐IJ,每
10、天1齐I水煎服,早晚分 服。4月3日复诊,患者结块红肿疼痛较前改善,肿块缩小,但仍可扪及结块,血常规:白细胞 计数12.6X10 9/L,嘱患者继续服用本方去山楂、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加白术、黄芭、太 子参,7齐I,用法同上,继续隔天换药。4月10日三诊,患者结块较前缩小,血常规正常,继续服用本方5齐小隔天换药。4月15日四诊,右乳可见6点位2cm弧形伤口瘢痕,未扪及明显肿块。病愈。(T玲)【验案4】李某,女,43岁。2012年5月17日初诊。主诉:左乳晕部破溃,伤口反复不愈4个月。病史:患者先天性左乳头内陷,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乳晕部红肿疼痛,1周后化脓破 溃,辗转多家医院清创换药,伤口
11、反复流脓不愈,纳眠差。查体:左乳头内陷,乳晕部3点位可见破溃伤口,约2cmX2cm,伤口内可见少量稀薄白 色脓液,肉芽水肿,颜色淡红,周围可触及硬块,约4cmX4cm,皮色暗,挤压肿块可见乳 窍流出脓水。舌淡红、苔少,脉弦细。诊断:粉刺性乳痈(正虚邪滞)。治疗:外治以球形探针,由破溃伤口处仔细向乳窍方向探查,直到从乳窍中穿出,然后沿 探针打开瘦管,并将两侧皮肤及乳窍切除,再搔扒坏死组织,用生肌膏外敷,每日换药1 次。内治以扶正托毒。药用:生黄黄30g,党参、白术各10g,当归、皂角刺、白芷、青皮 各20g,生甘草6g。每日1齐打水煎服。1周后复诊:纳眠改善,伤口脓液减少,肉芽鲜红,3周后肿块消
12、失,伤口愈合。(卢艳)【验案5】张某,女,40岁。2012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左乳结块3个月,反复溃脓半个月。病史:3个月前因外伤后,左乳外侧突发肿块,2周后红肿疼痛明显,伴有双下肢结节红斑, 疼痛。至当地医院进行双乳铝靶拍片:左乳外上象限肿块伴同侧腋前区淋巴结肿大,首先考 虑炎性病变。B超示:左乳3点方向实性混合性肿块4A类,考虑炎性肿块伴脓肿形成。经 门诊中药内服,金黄膏外敷后,乳房结块缩小,双下肢结节红斑消散。2周前,左乳局部形 成脓肿,溃破出脓,经核磁共振检查:左乳外上方及深部多发脓肿形成。舌红,苔薄黄腻, 脉弦。诊断:中医: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西医:左乳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
13、:术前进一步读片,显示病灶范围累犯左乳外上象限及乳晕部,深部相通直至乳房后 间隙。术中清除散在脓腔及变性坏死组织,同时发现左乳晕内下方脓腔,做一拖线引流。术 后病理结果符合炎症性诊断。术后用九一丹、中性油纱条填塞提脓祛腐,7天拆除拖线。2 周脓腐脱尽后,改用清凉油棉嵌,并同时运用棉垫加压绑缚促进疮腔黏合。又经2周后,创 面基本黏合。术后全程辨证内服中药治疗,手术前局部红肿期,治拟疏肝清热、和营消肿, 以透脓外出;手术后祛腐阶段,治拟疏肝健脾、益气托毒,协助外用药物,促使创面脓腐脱 净;手术后生肌收口阶段,治拟益气健脾、生肌收口,佐以活血中药,促进创面愈合。每日 1剂,取汁300mL,分2次口服
14、,每次150mL。伤口愈合后仅左乳晕外侧处留有瘢痕,乳房 外形影响不大。随访2年,至今未见复发。外治具体方法如下:切开扩创:在球头银丝的引导下,切开浅层屡管和脓腔;复杂性屡 管有多个外口及空腔,需切开暴露创面。对于有深部瘦管的患者,切开配合拖线法(将纱条 穿入深部瘦管并引出,在外部打结),可减小乳房外形的损伤。切开后用刮匙搔刮清除变性 坏死的组织。中医外治法:术后每日换药,生理盐水冲洗疮腔,中性油纱条掺九一丹填塞 疮腔,以提脓祛腐、拔毒生肌。若有拖线,换药时来回推拉,将脓腐引出,清洁拖线后,蘸 取九一丹拖回,使药物充分接触未切开的疮腔疹管,达到祛腐引流的目的。创面腐脱新生, 改用生肌散、康复新
15、液、清凉油、白玉膏等生肌收口。对于疮腔较大,脓腐已净,渗出液转 纯清,脓液培养提示无细菌生长者,可用垫棉垫压空腔处,再予以加压绑缚,使患处乳房压 紧,每天换药1次,促进腔壁黏合与愈合。(陈莉颖)【验案6】患者,赵某。主诉:右乳红肿热痛结块2周,化脓破溃1天。病史:患者2周前突发右乳晕周围红肿疼痛,乳晕周围可触及一肿块,直径约5cm, 2日 后当地医院就诊,诊为乳腺炎,给予头抱哇咻呐、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5天,诸症未减, 后改头抱吠辛抗感染治疗6天,红肿热痛加重,肿块增大,中心变软并破溃,流脓少许。遂 至我处就诊。查体:右乳头先天性凹陷,乳晕周围可及一梭形皮红区域,大小约10cmX4.5cm,右
16、乳中 下乳晕处可见一溃口,大小约0.3cmX0.3cm,溃口处见一白色膏状脓栓,乳晕周围可触及 一大小约8cmX4.5cm的肿块,边界欠清,质地偏硬,溃口周围质软,活动度差,压痛(-), 左乳无殊。辅助检查:B超提示:右乳晕下方片状低回声占位,考虑炎症。诊断:中医:粉刺性乳痈。西医: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内治予口服乳腺4号(院内协定方:温补和阳,散寒通滞,阳和汤加减。组方:熟 地、鹿角片各12g,炙麻黄6g,白芥子、炮姜各12g,炙甘草6g。水煎服,1天1剂,分2 次于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1齐L外治以局部祛除脓栓,自溃口处插入药线一根,引流脓 液,隔日换药线换药。1周后复诊,红肿略缩小,流脓
17、量少,挤压后无脓液自溃口渗出,停止药线引流任其收口, 继续内服乳腺4号。2周后红肿范围缩小,范围约7cmX4cm,肿块缩小,大小约4.5cmX 1.5cm,溃口愈合。3周后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仅右乳下方乳晕周围留有色素沉着,呈暗红色,肿块缩小至 2cmX 1.4cmo予转住院手术,清除病灶,乳头矫形后缝合切口,术后12天拆线,切口愈合1/甲。术后继服乳腺4号2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周丹)【验案7】周某,女,41岁。初诊日期:2011年12月2日。主诉:右乳结块伴红肿疼痛20天。病史:患者20天前发现右乳结块,红肿疼痛。11月14日于外院就诊,查乳腺B超示:右 乳内上象限见14mmX12m的
18、低回声区,内见无回声区;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经治红肿热 痛缓解。11月19日复查乳腺B超示:右乳内侧象限脓肿形成,约26mmX12mm;再予头 抱替安(头抱嘎乙胺嚏)抗感染治疗,因肠道反应停药。11月21日再查乳腺B超示:右乳 内侧象限见34mmX14mm无回声区,皮肤红肿疼痛;予阿洛西林静脉滴注治疗,未见明显 疗效。患者双乳溢液1年,月经稀发1年,停经2个月。刻诊:右乳结块,局部红肿、压痛 明显;无发热,情绪抑郁;纳欠佳,二便调。查体:右乳内侧扪及4cmX3cm的结块,质中,活动尚可,皮肤表面约2cmX2cm大小色 潮红,压痛;左乳挤压后3孔溢液。舌苔薄黄,质暗红,脉细弦。诊断:粉刺性乳痈(
19、肝经郁热)。治疗:疏肝清热,和营消肿。处方:柴胡9g,黄苓9g,生地黄15g,赤芍15g,莪契15g,皂角刺30g,生黄黄15g,天 花粉15g,生牡蛎30g,陈皮9g,生甘草6g。每日1齐IJ,水煎服。并予金黄膏外敷。复诊(12月9日):右乳肿块稍小,疼痛缓解,舌苔薄,质偏红,脉细弦。上方去生地黄、 生牡蛎,加白芷6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15g。继予金黄膏外敷。并予炮穿山甲颗粒剂10g 冲服。三诊(12月23日):右乳结块较前渐软、缩小,无疼痛;大便每日1次,不成形。12月9 日乳腺MRI示:右乳晕内侧条片状肿块约7mmX29mm,伴有炎症;查体:右乳内侧结块 约2cmX2cm,质中软,
20、无压痛,皮色如常。舌苔薄质偏红,脉细弦。上方加生山楂30g, 益母草15g,川牛膝9g,茯苓15g,茯神15g。继予金黄膏外敷,炮穿山甲颗粒剂冲服。服 用14剂后复诊,右乳结块消失。(张妤)【按语】浆细胞性乳腺炎容易复发,即使做大范围的区段病灶清除术,也不能保证不复发。案1患者 属于手术后再次复发,虽然从外表看病变范围不大,但经CT检查发现病灶侵犯1个象限及 乳晕下,又伴乳头凹陷,故手术时必须探出病变乳管,予以切开,同时做一个乳头矫形缝合 固定术配合拖线法换药,即可最大程度地恢复乳头乳晕外形,通过术后10天左右的提脓祛 腐药物的局部作用,可完全清除局部病变组织。根据病情,适时选择垫棉加压绑缚法
21、,可解 决拖线管腔不易黏合的情况,最后取得满意效果。本案所述的切开法适用于单纯性、复杂性 屡管。单纯性屡管可用局部麻醉,复杂性瘦管应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后,在球头 银丝探针的引导下,切开屡管和脓腔。酌情切开通向乳头孔的瘦管。乳头矫形法必定与乳头 楔形切开法相结合,适用于乳头先天凹陷,必须予以楔形切开,保留的乳头、乳晕组织应在 3/5以上者,可直接采用1号丝线沿乳头乳晕切缘对位单纯缝合34针,对凹陷明显者, 还可在乳头下做一口字形荷包缝合,但需掌握好松紧度。一般均在7天左右拆线。这样可最 大程度地恢复乳头乳晕外形,多数病例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与以前乳头凹陷相比较)。拖 线法适用于病灶范围
22、较大,或病灶与乳头孔相通,但乳头凹陷不严重者。可用45股4号 丝线或纱条(一般用红油膏纱条),每天换药时可来回拖拉,清洗后再撒上九一丹拖回,能 使药物充分接触未切开的内腔疮面,发挥提脓祛腐的作用,又起到引流的作用。一般10 14天拆线,拆线后多配合垫棉绑缚法促使内部创面黏合。通过此方法可把乳房部的外形损 伤减低到最小。案2所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多由肝郁化热、肉腐化脓而成。急性 期证属热毒蕴结,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托脓。方中蒲公英、连翘、金银花具有清热解 毒、软坚散结作用;牡丹皮、赤芍、延胡索活血凉血止痛;白芷、桔梗、炒皂角刺托里透脓; 青皮、柴胡疏肝行气。其中蒲公英不
23、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又能疏肝理气。据有 关资料表明,蒲公英具有疏通阻塞的乳腺管的作用。诸药配伍使用,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乳腺导管扩张症,西医目前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急性期多不主张手术;往往使用大剂量 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脓肿形成后则切开排脓,经久不愈形成瘦管,给后期手术治疗带来困 难。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明显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痛苦,为后期手术创造了条件。 本病既非感染性炎症,亦非肿瘤,而是乳晕区输乳管上皮细胞萎缩,分泌功能丧失的一种退 行性变化。早期症状为乳头溢液,检查可发现乳晕深部肿物,急性期乳房局部有红、肿、热、 痛,少数病人可伴发热,白细胞计数不高,应用抗生素治疗效
24、果不明显。需注意的是,服中 药期间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累,忌服辛辣刺激、油腻之品。案3作者以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夏枯草散结解毒;牛芽子疏风散热、解毒 消肿;柴胡、青皮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且柴胡入肝经,可引诸药直达病所;山楂、猫爪草 化痰散结;皂角刺透脓。半阴半阳之证,若单以寒凉之药,必会加剧邪毒聚结,肿块凝结不 散,故在大剂寒凉药中加入辛热之附片、咸温之鹿角霜以温阳,防寒凉之药过于阴寒,从而 促使硬结之肿块成脓或消散。案4所述患者属非哺乳期女性,先天性乳头内陷,乳腺导管上皮脱落及大量类脂分泌物无法 从乳头正常排泄,积聚于导管内,产生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管壁炎细胞浸
25、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故形成肿块,因伤口和乳窍相通,乳窍常分泌一些粉渣样物质,刺激伤口,故长期不愈,反 复发作,气血损耗,治疗内治以益气养血,外治以祛除腐肉,达到腐去新生的目的。乳晕部 溃疡多发于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特点是溃疡在乳晕部反复发作,且和乳窍相通,并常伴 乳头内陷,也称为“粉刺性乳痈”“乳晕部乳屡”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因伤口和乳窍相通, 乳窍常分泌一些粉渣样物质,刺激伤口,故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治疗宜在局麻下用细的球 形探针,向乳窍方向仔细探查,直到从乳窍中穿出。然后沿探针打开瘦管,并将两侧皮肤及 乳窍切除,再搔扒坏死组织,用生肌膏外敷,一般23周左右皆可痊愈。1958年,顾伯华教
26、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 “慢性复发性伴有乳头内缩的乳晕部瘦管”的临床 研究,将挂线术引入到乳头凹陷引起的反复乳晕部瘦管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临床表现也更加复杂,治疗上也更加棘手。国内外对于本病的 治疗至今也没有统一定论。西医认为,扩大切除手术的效果更为确切,将肿物扩大切除直至 正常腺体,可短期内清除病灶,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当病灶过大或乳晕下方窦道形成时, 往往很难彻底清除,可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或局部复发。另外,大范围地切除也会使乳房 外形有较大的影响。案5作者改进了手术方法,在中药内服基础上结合引流、扩创、拖线、 垫棉等多种外治技术,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且复发
27、率低,减轻痛苦,乳房外形改变小。本病发 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相比之下,中医内服外治结合治疗副作用更 小,对乳房的外形影响小,更能为患者所接受。案6作者认为本病病根在乳管,病根不除,病情自当反复,故采用手术完整祛除病灶乃是根 治本病的关键。然求诊者往往以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成屡等一派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前来就 诊,正所谓急则治其标,采用温通法来控制其炎症,待炎症控制,病灶缩小后方行手术清除 病灶并行一期缝合。此法不仅缩小了乳房切除范围,最大可能地保全了乳房的外观,更大大 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且术后复发率低。中药治疗当贯穿本病始终。本病 红肿热痛,化脓成瘦,形成僵
28、块等表现,均由乳管瘀滞、结聚成块,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而 成,其本在瘀、在壅塞不通,而乳性清寒,其瘀为寒瘀,温之则通,通则不痛,通则无瘀, 无瘀何以化脓成瘦。故虽其表现为红、肿、热、痛化脓之阳热证候,然其本寒也,治病求本, 温通治之,其病必瘗。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亦云:“世人但知一概清火 而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 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J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摸索,作者创造性地在阳和汤 基础上加减制成院内协定方乳腺4号用治粉刺性乳痈各期。方中熟地黄得麻黄则不黏滞,不 仅能滋阴补血,填精补髓,并能通血脉,温肌膜,麻黄温通发散,
29、气味清轻,外可宣透皮毛 媵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得熟地黄则通络而不发表;鹿角片补血益精,温肾助阳,鹿角片 得补阴之熟地黄而供其生化,熟地黄得补阳之鹿角片更有生化之机,即“阳无阴则无以生, 阴无阳则无以化”之意;炮姜温肌肉,入营血;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能祛寒湿痰邪; 路路通祛风通络;穿山甲片、皂角刺消肿排脓,使脓未成者消散,已成脓者速溃,全方共奏 温阳通络、化痰散结之功,每获良效。本案手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时机选择:炎症控制 之时,即待其皮肤色泽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或皮红局限;肿块缩小局限;脓腔消失或缩 小至直径1cm左右,包膜纤维化;疹管减少、缩短或纤维化,即可手术。手术方法:手 术切口
30、的选择无须拘泥常规,当以完整清除病灶、仍能保持良好乳房外观为目的进行选择。 术中当注意彻底切除病变导管及炎性坏死组织,保证创面为正常组织,变污染为清洁,避免 复发,为成功行I期缝合创造条件。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者,手术同时可进行乳头矫形,以 改善乳房外观。术后处理:本病为炎症性疾病,病变区域血供丰富,术后渗血渗液较一般 术后切口为多,欲使其切口能顺利愈合,充分引流不可忽视,应视具体情况放置皮片或负压 引流球,同时加压包扎以利引流。伴乳头矫形者,包扎时当以多层无菌纱布中心剪孔,套住 乳头再加厚辅料包扎,以保证矫形后乳头的存活和外观的保持。案7患者曾经数种抗生素治疗,未能缓解病情,转为中医药治疗。患
31、者乳房红肿,结块范围 不大,虽有部分成脓但皮肤未溃,仍有消散机会,故治疗用柴胡、陈皮疏肝理气;赤芍、生 地黄、生山楂、丹参等凉血清热、和营散结;黄苓、白花蛇舌草、莪契等清热解毒消肿;生 黄黄、茯苓扶正托毒;重用炮穿山甲、皂角刺、白芷活血通经、消肿排脓。结合金黄膏外敷, 使肿势局限,结块逐渐消散,从而避免了手术。本案遵循辨证与辨病、辨期相结合的原则, 治法契合病机,用药各有侧重。内治同时配合金黄膏外敷以清热消肿、散瘀化毒,必要时配 合手术外治,以提高疗效。六参考文献L程亦勤.唐汉钧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05, 24 (7): 437-439.2 .许志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乳腺
32、导管扩张症28例.河南中医,2005, 25 (6): 53-54.3 .丁玲,刘丽芳,吴世婷,等.刘丽芳治疗乳腺疾病验案2则.湖南中医杂志,2015, 31 (7): 110-111.4卢艳.陈宝元治疗外科难愈性溃疡的经验.山西中医,2014, 30 (4): 7-8.5 .陈莉颖,陆德铭.不同方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杂志,2015, 24 (3): 3-5.6 .周丹,赵虹.楼丽华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江西中医药,2009, 40 (5): 25-26.7 .毛娟娟,楼丽华.应用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9): 529-530.8 .张妤,陈红风.陈红风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 49 (6):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