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3885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磁器(上)打开文本图片集磁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即成为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战 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在器物上。龙的形体大小不一, 形制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龙角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 较为呆板,颈、腹及尾部的变化不大,龙爪似蹄。隋代青瓷鸡头龙首 四系壶(图1)即为此时的典型器物,壶高495、腹径24.5、口径11、 足径13厘米,为盘口鼓腹,颈部饰有两道箍装饰,肩部两侧各有对 称的两个桥形系。肩部一龙作耳,龙身为双条脊状塑造,龙口紧衔盘 口,与之对称的另一面是昂首的鸡首,大大的鸡冠,睁眼目视前方。 腹部饰花瓣纹及锯齿形花纹,均为模印。通常来说,带管状流

2、的壶是 从唐代开始的,而隋代以前的壶都是用鸡头作流的。此壶釉色光润、 洁净,为隋代青瓷精品。五代时期,龙纹开始作为一种纹饰或者图案浮现在磁器上,且向 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此时的龙纹像走兽,身体及四肢较粗,有尾,三 趾,以宝珠、火焰、云朵、波涛作衬托。宋代的龙纹由兽形变成蛇形, 宝珠、火焰在面部作燃烧状。瓷上装饰方法不同,越窑用贴花、刻 花、划花;定窑用刻花、印花;吉州窑用剪纸贴花;磁州窑用釉下 黑花的表现手法。元代强盛而统一的社会背景使元瓷得到很好的发 展,瓷上龙纹的艺术水平又有所提高,除堆贴等基本表现手法外,刻 划、模印也浮现在磁器装饰上。元龙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 放、动作自如、充满生机

3、。龙身多数披麟,身、尾界限清晰,龙首有 角、发,却无双须,具清新飘逸的神韵。自元代始,对龙纹的烧造 已有规定,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 芝、五爪龙、八 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是龙纹最 终演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统治者对龙纹 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磁器大多为官窑器物,制作之精细、技艺之 高超绝非民窑器物的纹饰可比。明龙形态端庄威严,躯体粗壮,其角、 发、须、眉、鳍、鬓、肘毛一应俱全,发部多为向后飞扬,龙口或者 张或者闭,灵便自如;龙鼻多为

4、如意状,具有很强的吉祥含义。龙 多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蜿蜒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 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帝王权势。明代的龙纹多种多样,大体 上有云龙、海水龙、穿花龙、火珠龙、团龙、螭龙、龙凤呈祥、鱼 龙变化等。明前期磁器上的龙,威武端庄,龙形头部变大,身躯及四肢较为 粗壮,龙须毛发浓密,有一种昂然向上之态。龙爪宛如鹰爪,雄健有 力。永乐、宣德时期的龙极具神韵,堪称典范。明中期龙变得温驯而 毫无野性,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龙眼目 光呆滞,龙发稀疏向上纷飞。此时期的龙更为柔媚,无呼风唤雨的神 力,更多是在花间漫步、池中嬉戏。正德磁器在明代起着承上起下的 作用,器型

5、一改成化、弘治以来纤细的风格,龙身及四肢更为细长, 缺乏力量感。院藏明正德款斗彩云龙碗(图2),高66、口径15.8、底径7.3 厘米。碗为斜壁,折底,圈足。口内沿有青花双圈,内壁为素面白釉, 碗心于青花双圈内绘绿龙、黄珠、红焰,龙的形态为五爪直立状;口 外沿为一圈青花回纹,外壁满饰红、黄、绿色云纹,云中主体纹饰是 缠绕火焰的两条绿色行龙,间以十字形云朵组合图案;碗底部有淡色 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正德年制” 4字2行款。此碗纹饰轮廓 线以青花勾勒,再以纯正的红、绿、黄釉填色,其色采之纯、色调 之艳为明代斗彩器所仅见。明晚期,磁器上的龙纹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龙身更为细长, 龙首上颗伸出,

6、龙纹简化,多以平涂方式渲染,用笔草率马糊。明万 历款青花龙纹罐(图3),高15、口径10,8 底径13.5厘米。此罐近 似于圆瓜状,口部镶有一圈铜口,应是原罐口沿残损后补造。表面饰 深蓝色青花纹,肩部为缠枝牡丹花卉,腹部中央有4处长方形上下海 棠花边式开光,开光内各有造型相同的五爪盘龙图案,龙体周围饰有 火焰纹,开光外侧有对称的莲瓣纹、卷草纹;腹下部一周有8束折枝 牡丹花纹;罐底为一矮圈足,底部中央有青花双圈款,圈内为青花楷 书“大明万历年制” 6字2行款。清代宫廷龙纹经过清初经济的恢复,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烧瓷技术在明代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而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首先,统治者废除 明代的

7、“匠籍”与“官办官烧”制,采取“官搭民烧”制,大大促进 了生产的积极性。止匕外,清代皇帝对磁器制作的重视,也是制瓷业 发展的重要 原因。帝王的审美情趣,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所 有方面,陶瓷的创意也一样。清帝为了巩固江山地位,显示其皇权 的威严,在陶瓷装饰上大量使用龙纹。优质的材料,杰出的工匠, 使清代磁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清代陶瓷的产地非常广泛,景德镇依然是全国陶瓷的烧造中心, 并且代表着当时陶瓷烧造的时代水平。清代磁器的造型装饰,在明代 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在生产工艺上也发明创造了许多新的釉色品 种,例如康熙的仿古铜彩釉、雍正的旧玉釉等;而釉上彩绘中五彩、 跌琅彩和粉彩等都达到

8、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其中,清三代的康熙、 雍正、乾隆的陶瓷绘画精致,色釉丰富,装饰手法多种多样,达到了 陶瓷装饰的历史巅峰。同时,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也 是封建体制最严苛的朝代,对龙纹的使用亦相当严格,五爪龙纹仅限 皇帝使用,三爪与四爪龙纹虽民间可以使用,但主要以供器为主。清 代龙纹官窑瓷不仅在正式的场合与日常生活中显示着皇族的尊贵,而 且于工艺的“把玩”上亦精益求精。色采斑斓的清官窑龙纹瓷吸收了 其他工艺品中龙纹的形象,主要将青铜器、家具上的龙纹融入了官 窑陈设瓷的纹样中,丰富了清代官窑磁器艺术的表现力。清官窑磁 器上正规的龙纹形象都出自传统龙纹,如云龙纹、海水龙纹、赶珠龙 纹、

9、戏珠龙纹等,但是夔龙纹、螭龙纹等却是由商、周纹样变形而 成的。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磁器三千余件,主要以明清官窑磁器 为主,且多数为清宫原藏。本文将清宫所藏龙纹磁器按类进行一一梳理,微而言 之,对清代龙纹磁器的鉴定具有代表意义。1 .云龙纹。云龙纹作为陶瓷上的一种纹饰,始于唐宋五代时期, 清代云龙纹更堪称为一种定型的纹饰。在构图上以龙为主,云为辅。 龙在云间穿梭,或者嬉戏,或者翻腾追逐。顺治朝的云龙纹形状整肃, 体型高大,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顿、捺、皴、点的技法渲染龙游浮云, 翻腾转侧,一身三现,有“云从龙”之感。康熙时期,我国制瓷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康熙

10、朝的云龙纹表现形式多样,有高壮雄浑的 威龙,亦有瘦小纤弱的龙纹,对照强烈。从形体上讲,龙头方正,龙 身常呈“弓”字形,其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颇具动感。在龙的绘 画技巧上采用勾描的手法,且颜色变化丰富,有一种令人震慑之感。 此外,康熙云龙纹描绘精细,特殊注意须、爪的刻划,云龙纹的辅 助纹饰为火焰纹。清康熙款青花云龙福寿碗(图4),高6、口径13、足径5.7厘 米。碗敞口,深腹,圈足。内、外口沿均有青花双圈纹,内壁为白釉 素面,里心为云龙纹;外壁绘首尾相逐的两条行龙以及火焰、流云纹, 两龙之间为两个装饰性番莲花图案,海棠式花心内分别书楷书“福” 、“寿”二字;外壁下部有双层菊瓣花纹,碗底足外饰青花

11、双圈, 底部为较大青花双圈,内有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6字2行款。该碗 瓷釉亮洁,图案丰富,为清宫原藏之康熙青花器。碗上龙爪伸展舒 张,龙嘴的下 颌明显长于上颌,即所谓的“地包天”,为康熙朝龙 嘴的典型特征。另外,康熙官窑云龙纹中的云朵,基本上以“壬” 字云为主,与明代纤细飘逸的“壬”字云不同,康熙“壬”字云则 粗状结子。清康熙款黄地三彩紫绿龙盘(图5),高7.4、口径40、足径26.5 厘米。该盘中心有姿态矫健的紫、绿双龙,在祥云、火焰中相对盘旋; 双龙外圈为三彩四季花卉;大盘口沿环绕着6条相间罗列的紫、绿色 行龙,在云朵中穿行;盘外壁绘云鹤。底有蓝色双圈,内为楷书“大 清康熙年制” 6字2

12、行款。该盘为清宫原藏之器,现为沈阳故宫博 物院藏国家级一级藏品。“弓”字形的龙身,虽瘦小纤弱,但动感十足。雍正磁器以精细著称于世,这不仅表现在器型、胎釉上,纹饰上 也有体现。雍正云龙纹在继承康熙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雍正时 期对龙角刻划细致,龙身粗壮、威猛,生动活泼。龙爪的转折处多同 康熙,呈须发状或者锯齿状。止匕外,雍正的云龙纹,一改顺治、康熙 两朝以火焰纹为辅助的特点,在构图中增加了大量的如意状卷云。清雍正款青花云龙碗(图6),高8.5、口径16.8、底径7厘米。碗为折腰碗,口微撇,深腹,折腰圈足,胎薄细润。通体内外白釉, 底部有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6字2行款。折腰碗为雍正时流行的典内

13、、外口沿均有青花双圈纹,外壁饰青花云龙纹,底足外饰青花双圈,型 器之一,此碗上龙目圆睁,龙角突出,龙爪舒展,威武之态跃然于 目。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磁器以造型端庄规整、 风格华丽为特色。乾隆朝的云龙纹沿袭了康熙云龙纹的风格,龙身呈 “弓”字形,动感十足。龙爪转折部位多呈顺向的锯齿状,辅助纹饰 为康熙时盛行的火焰纹。乾隆云龙纹更注意龙鳍的描绘,可谓细致入 微,威武之姿不足。清乾隆款青花云龙海水缸(图7),高24、口径21.2、底径11.8厘米。缸敞口,深腹,平底。缸外壁口沿处饰青花双圈,近底处饰海 水纹,缸外壁饰两条首尾相接的行龙,五爪舒展,屈身向前。底有“ 大清乾隆年制” 6字

14、3行篆书款。此缸的云龙纹的表现方式代表 了乾隆时期云龙纹的典型风格。乾隆云纹借鉴雍正云纹的表现方法, 采用卷云纹与火焰纹相结合,而卷云的形状类似于长脚如意纹。从乾隆后期开始,龙纹形如驱壳,威猛之势荡然无存。嘉庆时期, 嘉庆官窑的云龙纹沿袭了康雍乾三代云龙纹的特点,如康熙云龙一样, 龙呈“弓”字造型;如顺治火焰纹一样,中间一焰伸展;辅助纹饰如 雍正云龙纹一样,为火焰纹及卷云纹。龙变得瘦弱,且突出龙爪转折 部位的描绘,呈“个”字形。清嘉庆款青花云龙碗(图8),高6.5、口径14.5、底径5.2厘米。碗敞口,深腹,圈足。外壁口沿饰青花双圈,腹部主要纹饰为云龙纹,底有“大清嘉庆年制” 6字3行款。龙身

15、长,下颌低垂,龙爪转折 的部 位突出,云的层次较多,云脚较短。道光二十年(1840),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雅片战争,从此中国社 会进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清代嘉、道、咸三朝的瓷艺如明代嘉、 隆、万三朝一样,其社会状况和制瓷水平都是每况愈下,由盛世的高 峰泄向衰败的低谷。道光朝除沿袭嘉庆时的一些品种外,其他各类品种的工艺水平日 益低下。道光官窑云龙纹的显著特征是龙头多披头散发,且有形无神, 形象呆板。道光的朵云多为放射形的火焰状,虽说是连续的“山”字 形,却采用了上下相接的“山”字形。清道光款青花云龙盘(图9), 高3.6、 口径16,5 足径9厘米。盘敞口,浅壁,圈足。盘内、外 口沿饰青花双圈,盘

16、心青花双圈内饰云龙纹,盘外壁饰首尾相接的两 条龙,翻腾在云海之间。底白釉,上有“大清道光年制” 6字3行 款。该盘画工精 细,制作讲究,不失为道光时期官窑的精品,但龙 失去了清盛世时的雄壮之感,所绘龙纹虽张牙舞爪,但龙的威武荡 然无存。咸丰一朝器物不多,而官窑中的云龙纹器物更是少见。民窑云龙 纹绘工不精,龙鳞不重细节,勾边填白的云纹为本朝所独有。同治时 期官窑云龙纹极少,民窑云龙纹刻划简单,特殊是云纹勾边留白,形 如花叶搭配在一起。光绪官窑云龙纹继承了清盛世遗风,对龙头、龙 爪描绘细致,云纹则状如灵芝。清光绪款墨地三彩云龙碗(图10),高7.4、口径16、底径7厘 米。这件器物碗里心和内壁均为

17、白釉素面,外壁及足面为墨地;墨地 稍微泛紫,以紫、绿、黄釉彩绘云龙纹图案,五爪双龙一紫、一绿, 相互追逐,线条轮廓粗放,色采对照强烈;碗底有青花楷书“大清光 绪年制” 6字2行款。这件光绪朝仿康熙墨地三彩器制作较细,但与 康熙 墨地三彩器相比,紫绿颜色比较灰暗,由此更显见墨地三彩磁 器烧造难度之大。2 .海水龙纹。清代海水龙纹器物较多见,所绘龙纹与前面提及的 云龙纹无异,基本保持本朝的特点,主要的区别在于海水纹与明代不 同,各朝之间亦有很大的差别。顺治朝磁器不多,海水龙纹中的龙纹与云龙纹没有什么差别,海 水以半圈形为主,通常以青花留白的方式表现浪花飞溅的瞬间。康熙 海水龙纹中的海水表现形式多种

18、多样,海水与浪花融为一体,没有明 显的浪花与海水的界限,具有写实的风格。清康熙款青花海水红彩龙 盘(图11),高4.4、口径7.3厘米。盘敞口,浅腹,圈足。盘内壁口 沿饰青花双圈,盘心饰青花海水红龙。盘外壁以青花海水纹为地,上 绘九条红龙,躯体舒展腾跃于海面。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有楷书“大 清康熙年制,6字2行款。海水层次鲜明,纹饰细腻,浪花飞溅, 动感十 足。此盘为康熙朝的典型器物。雍正官窑器上的海水龙纹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无论是三爪龙还 是五爪龙均刻划得细致入微。清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图12),高8.7、 口径47.4、足径276厘米。此盘斜沿圈足,胎质细腻,造型规整,釉 色纯正。全器由深蓝

19、色青花、橙红色采釉组合制成,盘口内沿为青花 留白海浪纹,内壁刻划四条红釉行龙,身绕火焰,在青花流云之中相 互追逐,每龙神态各异独具特点,或者前望或者回首,或者引颈或者 昂头,或者象鼻或者鱼尾,或者张臂或者展翼,或者五爪或者三足; 盘心为一条红色五爪正龙,在青花绘制的海水中环绕追逐一红色火焰 珠;盘口外沿、底足之上均有青花双圈,外壁纹饰图案与内壁彩绘彻 底相同;盘底部中心有青花双圈,内为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6字2 行款。此盘为雍正朝所造较大器物,突出的龙角、怒张的龙须、伸展 的龙爪和威武有力的背鳍,充分体现了雍正龙的凶猛,是标准的宫廷御用之器,其青花和红釉均为雍正时期典型釉色,而盘面精湛的纹饰

20、 图案也让人感受其艺术之美。清雍正款青花海水龙凤捧盒(图13),全高12.3、盒高6.6、腹 径19、足径9.7厘米。此盒呈上盖、下碗扁圆体外型,盖与碗之间有 子母口。盖面以蓝色青花釉按摆布侧分绘行龙、立凤逐珠图案,龙凤 周围飘绕火焰纹、云纹;碗外面按四个方向绘有海水江崖图案,海潮 汹涌,浪花飞溅,礁石挺立;盒底部中央写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 6字2行款。此件捧盒造型讲究,胎质精细,青花釉料色泽纯正, 器物表面光亮晶莹,将雍正朝官窑磁器优异之处多予展示。盖上云龙与盒 身的波涛交相辉映,翻腾的海水不仅烘托了云龙,更有一种浪翻水腾 的气势,而且混为一体,上下呼应,起到了水天相连的艺术效果。该

21、捧盒的海水刻划极其细腻,几条细密的弧形线紧连留白的浪花,构成 一组完整的海水纹,更有气势。乾隆朝的海水龙纹虽基本上继承了康雍时的风格,但就龙纹来讲, 韵味不及康熙,精细程度亦不足雍正。沈阳故宫原藏清乾隆款青花海 水红龙盘(图14),高4、口径14.4、足径107厘米。该盘胎质细密, 瓷釉光润,画工优良,底部有圈足。器物表面以白釉为主,盘口内沿 为青花双圈,内壁为素面白釉,盘底绘深蓝色海水纹,水面留有白色 浪花及波浪线,中心绘一条橘红色舞龙,躯体粗壮,四肢伸展,双目 侧生而紧闭其口,龙首形象异于传统龙纹;盘口外沿为一周青花花瓣 纹,外壁满饰深色青花海水波浪纹,海涛之上为9条各具姿态的红釉 龙纹;

22、盘底足外面有青花双圈,底部中心为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 6字3行方款。该盘胎质细腻,龙纹较康熙时呆板,灵便不够的龙 体透出匠气。但海水的画法细腻,同前朝同类海水纹相比,绘工更为精 湛,而且细弧线为左低右高的表现方法,层次较多。清乾隆款青花加紫海水游龙瓶(图15),高50、口径6.7、底径 16厘米。瓶为直口,细颈,圆球腹,底部圈足外撇,其形近似于天球 瓶。器身较大,表面满饰青花加紫釉,口部有青花双圈,其下为一圈 青花六角形方框,框内绘加紫小花,框外有装饰花卉;瓶颈部至腹下 部全部为青花海水纹,间有少量的白色浪花;波涛之上绘一条紫色游 龙,飞舞追逐圆形日珠,其龙首及身躯略以青花勾勒,多为点彩

23、式加 紫而制,实中有虚,虚中含实,给人以虚幻之感;底足外面为一周青 花三角形几何图案,三角形之内均为青花加紫花卉纹;瓶底部中心有 不规则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6字3行方款。此件瓷瓶纹饰图 案较 为特殊,但从其绘法及底款看,应为清代民窑制品。道光官窑海水龙纹继承了乾隆朝的遗风,龙和海水的画法与乾隆 同类器物十分类似,而区别是道光器的海水虽不及乾隆海水精细繁缗,但颇有新意,即用细密的弧线表示海水的同时,运用逆时针或者顺时 针旋转的螺旋线表示海中的旋涡。道光官窑海水龙纹亦有海水暗刻一 种,如清道光款绿龙海水盘(图16),高4.5、口径17.8、足径11 厘米。盘外壁的海水即为暗刻,与乾隆朝相比,少了一些精细的韵味, 没有 海浪翻涌的质感。咸丰海水龙纹刻划不精,同治民窑的海水龙纹 器物更是粗俗不堪,海水纹十分简单,几条细密弧线连着卷起的空白 就完成为了对海水的描绘,缺乏力度和质感。光绪官窑海水云龙趋于 简单化、图案化,过于强调纹饰的联贯性。宣统官窑器物上的海水云 龙纹在画法上较为接近道光、咸丰朝的器物,以单线平涂为主,缺乏 生动,其海水层次感较强,描绘得也较为细腻。(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