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对比阅读《醉翁亭记》《宋史欧阳修传》【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对比阅读《醉翁亭记》《宋史欧阳修传》【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文对 比阅读 醉翁亭记宋史欧阳修传 【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15.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
2、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 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 君h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 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机阱:陷阱。枉直乖错:冤假错案。便:安逸、安适。(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
3、全相同的一项是A.凡历数郡/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 分析。句意为: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故断为:为政 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
4、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 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数:几/数:计算;B以:把/把;C.弊:弊端/凋敝;D.简:简明/同:拣。故选:Bo(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低偻,指老人;绝,断。句意: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 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重点词:因,于是,就;观,看。句意:刚被贬到夷
5、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 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 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可知,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 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他处理政事不废弛。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 实为明智之举。根据“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可知,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答案:(1)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2) B(3)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
6、,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4)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 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弛。宽简有度,张弛 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参考译文】欧阳修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 回头。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 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凡是他治 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容简朴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 民生活便利。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 ” 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 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