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总复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3023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总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中考总复习语文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一一选择题、填空题(基础运用约20分,名著阅读约10分)结合文段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细致和深入,主 要体现在书法、诗歌默写、名著阅读等部分,具体如下:L字音、字形、字义:此三部分容易结合文段进行综合考察,需要对考纲中 的3500个常用字进行熟记,记忆、书写其中3000个左右,规范笔顺,掌握基本 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并了解基本的造字法,课上掌握造字法的规矩将常考汉字 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辨识和分析。2 .书法:能用规范的正楷字或行楷字正确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集合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通过笔画、结构

2、、章 法以及内涵等方面的讲解、点评,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初步感受书法之美。3 .词语:包括二字词和成语,常考题型为选词填空(近义词的辨析);成语在 辨识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对成语的*和典故进行梳理,形成脉络,便于学 生记忆。这部分也以病句的形式进行过考查。4 .关联词语:主要考查语段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理解和相应关联词语的 使用,考查形式主要是判断关联词语的填写是否恰当。语义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因 果、假设、转折、条件等,与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结合,带入基本的语言环境, 感知*的同时对关联词语的使用进行学习和巩固。5修辞:主要考查修辞方法判断对不对,本体喻体是不是,作用说得准不准。 结合语段意

3、思解说修辞的作用,分析文段的中心、建立与语境的联系;还将与小诗修辞方法作用进行对比掌握,要读懂诗歌、明确主旨,抓住作者的情感,还要 判断修辞方法,准确说出其作用。6 .语句衔接:要求一段话话题要统一,语句间语意要紧密相连,句子的顺序 要合乎逻辑,前后呼应自然。这部分主要考查对语句内容的概括能力,对上下文 句与句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的考查形式为选句和排 序,讲练结合。7 .口语交际:即用语要符合语境的要求,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通过对题 目设置的场合、对象、谦敬词、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等知识点进行区分,选出正 确的表达方式。8 .标点:考查范围是判断“常用标点”使用的正误,

4、句子或段落形式的标点 命题形式,考查不该用而用和不该这样用而这样用。多考查两种标点结合时易出 错的情况,标号要注意其用法和作用的统一,如常考的“引号”“破折号”“省 略号”的使用场景和易错点区分。9 .作家作品和名著阅读:考试说明要求识记重要作家,以场景带入、绘 制人物关系图等形式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重要情节、人物活动的地点、主 要事件的起因结果串联起来,便于记忆;通过对主要情节进行细致的讲解,得出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并进行简单的评价。10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了解儒家文化、道家思想、汉字文化、梅兰竹菊文 化、礼仪文化、棋文化、国画艺术、戏曲文化、古代音乐与舞蹈文化、节日文化、 二十四

5、节气、民间文化艺术、姓氏文化、生肖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器物文化、 城市文化、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11 .诗歌默写: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丰富积累;以朝代为时间轴串联起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古诗词,对作家风格、作品类型进行归类,对比记忆,加深 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感情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阅读理解一一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约40 分)12 .文言文阅读:理解*中文言词语的含义,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达到 信、达、雅),能理解*的基本内容。课外文言文考查势在必行,将来只考课外文 言文不是没可能,且分值有所提升。所以课外文言文主要讲解对比阅读(1)两篇* 内

6、容一致;(2)两篇*叙述同一作者;(3)两篇*所涉及人物具有相同的经历;(4)两 篇*选自同一*集,又同一人写出,文体风格一致。13 .记叙文阅读:延续往年的考查题型整体感知*的主要内容,把握*中 心;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对*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能结合材料提出自 己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在 文中的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 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

7、表现力的语言。加入对科幻*的考查。14 .说明文阅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理解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和评价;为* 介绍的科学产品或事物写宣传语,为*说明的一些现象提建议等。阅读新闻和说 明性*,能获取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阅读由多种材 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5 .议论文阅读: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发现观 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具体地说,阅

8、读议论文, 要把握*的论点,明确*的论据,理清*的论述层次,理解*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鲜明性。写作一一小作文、大作文(50分)1 .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 考。2 .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条 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4 .写记叙性*,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性*,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 论性*,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实用类短文;新增以科 幻小说为主,关注科幻小说阅读及想象文的写作。5 .能

9、从*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或材料)的基本内容,展开合 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做到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还 是无从下手?让新东方老师带你畅游文字殿堂。中考语文的重要性内容介绍中考语文试题包括三大块:基础知识题、阅读题和作文。从分数布局来看, 2015年中考真题第一部分基础题26分,古诗词默写占10分;第二部分阅读题44 分,课内外古文占13分;另加60分的作文,构成中考语文满分130分。考试方向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中考语文阅读总体趋势是课外考察内容的比重逐渐增 大,课内所占比重逐渐变小。尤其古文部分,20n年之

10、前文言文所占分值为12 分,考察内容皆为课内*,比如2009年邹忌讽齐王纳谏,2010年愚公移 山均12分。从2011年开始,文言文部分有4分是考察课外内容,以翻译的形 式出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分值降为8分,主要考察的是诗词虚词,词类活用, 古今异词,例如见,以,受,闻,许,以为,若,从等,语法句式则经常考倒 装句。说这些是为了提醒中考生们,文言文分值占比虽不多,但是如不能尽可能的 拿满分,对于中考总分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除了学好课本基础之外,课外 积累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文言文知识点汇总苦费心思,整理了最常考文言文中会遇到的通假字,希望 对备考有所帮助!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11、:通“悦”,愉快。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4、是知也。知:通“智”,聪明。伤仲永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弓|。桃花源记6、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核舟记7、t出右臂支船。讪:通“屈”,弯曲。8、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9、舟首尾长八分有奇。有:通“又”10、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三峡1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与朱元思书12、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喈”,鸟叫声。13、窥谷忘反。反:通“返”。马说14、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表现。1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16、食之

12、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17、其真无马邪?邪:通“耶”,相当于“吗”。送东阳马生序1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1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岳阳楼记2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2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陈涉世家22、发闾左逾戍渔阳九百人。通“谪”。23、身被坚执锐。被:通“披”。2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25、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26、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唐雎不辱使命2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8、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29、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30、入则无法家拂土。拂:通“弼”,辅佐。鱼我所欲也3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感激。34、所识穷乏着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35、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曹刿论战36、小惠未懦,民弗从也。通“遍”,遍及、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