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20、记承天寺夜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20、记承天寺夜游.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呈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 高兴地起来到了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 藻、存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明月?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
2、只 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文学常识】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 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 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词汇积累】1 .字音字形寝(qin)藻苻(zaoxing)2 .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2)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4)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3 .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
3、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如果是丰收的年头,(官府) 催缴积累的欠债,一群官府小吏上门,枷棒打在身上,一家人求死不能。”说完 流下眼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我)又到别的地方,看到很多流亡的百姓我听过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 (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水灾旱灾伤害百姓,比老虎凶猛百倍;然而百姓害怕催缴欠债,竟然比畏惧水灾旱灾更厉害。我私下揣测,每州催缴欠债的士卒, 不少于五百人。拿整个天下的情况来说,这就是有二十多万的虎狼散落在民间, 百姓怎么能够安心生活呢?朝廷的仁政怎么能够实现呢?5.词类活用:相与步于
4、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内容理解】1 .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全句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亮,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 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色的澄澈透明比作积水空明(静谧之感, 正面写),用”藻存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隐喻,动态之美,侧面写), 以水中藻存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 透明。用“藻存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 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冰清玉洁的美妙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 胸无尘俗的襟怀。2 .你是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
5、的含义?闲人的言外之意是: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慨 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 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巩固训练】(2022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6、记承天寺夜游)【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 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 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 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 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 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 取池鱼,酿秫酒,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
7、之无所往而 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注】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苟完:大致完备。秫(shG :黏 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渝(yue):煮。1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相与步于中(4)撷园撷:(1)念无与为乐者 念:庭相与:(3)狱讼充斥狱:蔬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4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 乎! ”这句话?5 .请谈谈对【甲】文中“
8、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答案】1.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 (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狱:诉讼事件(案件);(4)撷:采摘(摘取)。3.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荐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 新。4. (1)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2)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5. (1)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2)超然:一方面
9、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 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 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 验证。本句句意为: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 一篇文章。“予弟子由”是主语,“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两个分句主语都是 “予弟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济南”后面断开。故断句为:予弟子由/ 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
10、性活用、 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3)句意:案件也多得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4)句意:(我们)采摘园子里蔬菜。撷:采摘(摘取)。3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 字词有:(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因,靠着,就是;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乙文中“乐哉!游乎! ”的意思是:“多么快活的游乐啊!”由甲文“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夜晚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在
11、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 的愁绪而感到快乐。由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可知,在苏轼看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 藻、苻菜交横错杂,这样的夜色美景让人感到快乐。据此回答即可。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 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 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 又是悠闲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闲人(贬谪之人)”
12、,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 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 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 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 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由乙文“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可知,一方面“超 然”是指弟弟子由为苏轼游玩之地取名“超然台”。由“台高而安,深而明,夏 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 酿秫酒,滴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 盖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苏轼在被调任的地方,与朋友采
13、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 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一起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体现了他超出世 俗生活之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点睛】参考译文:【乙】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 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 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 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 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 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
14、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 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 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 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 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 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 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 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15、。(2022 江苏连云港中考)“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 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缙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 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
16、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 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 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 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 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 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
17、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 (2)亲入村落(3)臣亦不觉流涕 (4)臣窃度之3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5 .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6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 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
18、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 解。【答案】1. D2 .门 亲自 眼泪 揣测,估量3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4 .(1)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苻菜交相错杂,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5 .“气”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诗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6 .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 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 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 时,“亦不觉流涕
19、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 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解析】LA. “苏轼自夸”有误。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 质非同常人。B. “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有误。“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 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C. “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误。颈联写 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 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 时什么都会有。故选Do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
20、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户:门;(2)句意为:亲自进入村庄。亲:亲自;(3)句意为:我也忍不住落泪。涕:眼泪;(4)句意为:我私下揣测。度:揣测,估量;3 .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 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 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 “昔常不信其言”与“以今观之/殆
21、有甚者”有转折之意。“以今观之”的结果是“殆有甚者”。故断句为: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4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空明,清澈透明。藻,藻类植物。荐,昔菜。这里借指月色下 的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 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2)重点字词:虽,虽然。乏,缺少。犹,还。5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是: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 光彩夺人。据此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这样的人不需要 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6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
22、握。根据乙文内容可知,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 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 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 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据此可知,他是一个“乐天派”。根据丙文“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言讫泪下,臣亦 不觉流涕”可知,苏轼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 命而落泪时,他也落泪。根据“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 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可知,苏轼将情况如实上 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据此分析,苏轼是“黎民百姓”的“好 朋友”。【点睛】参考译文:(甲)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 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 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丙)我从颍州到扬州,经过濠、寿、楚、泗等地方,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 子(丰收景象)。我常常摒退身边的人,亲自进入村庄。(我)询问父老乡亲,(他们)脸上都有忧虑的神色,说:“丰收的年头还不如灾荒的年头。天灾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