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标要求:(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二、教学重点: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发展;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工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新课导入】:回顾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指出生产工具的进步,逐渐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推动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农业工具的进步劳动工具:又称生产工具,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
2、行加工的物件,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标志。(人用牛耕地,牛就是劳动工具)劳作方式:劳动者参加生产时所采取的劳动组织形式,包括劳动组织之间及内部的分工协作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耕作工具1.石制工具(非金属时代)(1)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2)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3)制作过程: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讲述: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仍然使用石器,但是工具更加精细化,增加了磨制,工具更加锋利,还出现了一些装饰性的工具。传说,炎帝和大家一起围猪,来到片林地。林地里,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
3、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撅地把土供起。一路供过,留下一片被翻过的松土。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能不能做一件工具,依照这个方法翻松土地呢?经过反复琢磨,炎帝在刺穴用的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板,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地。这就是耒耜的原型。【过渡】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范仲淹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耜耒而耕,不过十亩。淮南子(西汉)讲述:耒耜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耒耜这种工具也赶不上生产力的发展了,于是新的工具出现了。2. 青铜农具(金石并用时代)(1)产生条件:人类
4、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2)出现地区: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3)概况: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讲述:青铜相对于石头、骨头来说材质更为坚硬,因此更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产量较低,主要用于制作礼器和兵器。商朝的青铜文明特别繁荣,但是商朝境内铜矿较少,所以不断向东夷(今山东地区)扩张。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征,在于青铜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换言之,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张光直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作为实物史料它能够和文献记载相印证历史上很多故事的
5、真实性,为我们还原历史提供有力的证据,如利簋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记周: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当然还有审美价值,如青铜器上面的纹路;以及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如三星堆古蜀文明(距今5000-3000年),形态各异,至今谜底都没解开。考古学有时候是非常有趣的,能够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3. 铁制农具(铁器时代)(1)出现: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2)传播: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思考】西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原因?赫梯王国铁矿资源丰富; 靠近海边,利用海风吹动鼓风机,将温度提升到冶炼铁矿石的程度。(3) 优点:锋利轻便、易锻制
6、打磨。讲述:为什么青铜时代比铁器时代更早到来?铁的熔点比铜高,获取更容易。(4)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生铁,含碳量低比较脆,熟铁含碳量高,比较柔软)【知识拓展】铁犁牛耕的发展(2)两汉: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西汉后期形成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西汉发明具有开沟播种双重功能的耧车(近代条播机雏形)。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安装犁评作用:耕犁已相当完善,适应不同耕作要求,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农业生产工具的成熟,此后没有
7、多大的变革一直为后世沿用。解放人力和畜力。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铁农具的使用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封建国家强盛的基础。小结:梳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发展历程演变趋势:材质:石、木等青铜铁钢;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动力:人力畜力(二)灌溉工具1.概况: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2.中国(1)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2)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讲述:原始社会已经出现戽斗春秋战国桔槔(利用
8、杠杆原理)东汉末年翻车也叫龙骨水车需要动力牵引(马均改进,毕岚发明)唐朝筒车(利用水的冲击作用)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变化趋势: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从人力到自然力。(三)畜牧业驯养工具1.捕捉、驯化工具:弓箭、网、马鞍等2.驯养条件:圈厩(ji)、马槽等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一)纺织工具纺织:把棉、麻、丝、毛等纤维纺成纱或线,再织成布匹、绸缎、呢绒原始社会:骨针、陶纺轮汉代:纺车(手摇、脚踏)元代:脚踏三锭纺车、棉花广泛种植讲述:中国古代纺织技术比较高超。原始社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取代原来的手工捻线的方式,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汉代:纺车(手摇、脚踏),纺线的工具。元朝黄
9、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材料。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二)陶瓷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陶器圆度并不理想新石器时代早期:许多地区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还能控制薄厚南朝:为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件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纸过程中不粘连,在器物底部仿制烧制好的支钉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了彩瓷。(三)冶金工具讲述:冶金技术分为锻打和铸造,1. 锻打:用途:制作小型金属器具。工具:A.用来融化金属原料的土炉 B.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 C.磨平金属的锉等2. 铸造:失蜡法 和 范铸法用途:制作
10、大型金属器具。工具:A.坩埚:融化金属原料B.范:使液态金属成型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三、劳作方式的发展(一)农业1.集体劳作(1)代表:中国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奴隶在田间集体耕作(生产工具落后,劳动效率低下)(2)特点:生产工具简陋粗糙,耕地的深度、速度都十分有限。所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3)影响:集体耕作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时令性的农业生产任务,进而维持集体劳动者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但是它不利于调动劳动者个体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家庭式劳作(1)地位: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2)原因:随着铁
11、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3)表现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战国时期商人积聚了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为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田税征收,巩固自身统治,因此,诸侯国鼓励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地位: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积极: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为国家提供赋税。局限: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12、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 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3.庄园式劳作(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2)表现: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东汉魏晋南北朝,为什么会出现农业庄园劳作方式?原因:豪强地主土地兼并,并招抚大量依附农民为其耕种土地,逐渐形成庄园经济。(二)手工业1.概况:包括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相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讲述:民营手工业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