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23292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质量监测考试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更始时,大司马朱鲔在洛阳。光武帝欲南定河内,问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洛阳,非寇恂莫可使也。”上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上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恂同门生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以此时据大郡,此谗人所侧目,怨祸之府也,宜思功遂身退之计。”恂然其言,因病不视事。建武二年,寇恂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

2、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恂曰:“昔蔺相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令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受赐,极欢宴,遂同载车出,相与结厚。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遣恂降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

3、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戮其使而降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B.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C.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D.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

4、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始”,是玄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玄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B. “行”,古代用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这类词语还有“权”“署”“转”“迁”“补”等。C. “一人皆兼二人之馔”的“兼”指同时拥有,与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之“兼”同。D. “玺书”,以印信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光武帝写给高峻的劝降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为河内太守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之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B. 寇恂功高位崇,行为谨慎。他战功卓

5、著,统领大郡,曾听从同窗茂陵人董崇的建议,称病不到职办公,以免为谗人嫉妒,为君猜忌。C. 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时,寇恂仍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D. 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先。在因公与执金吾贾复结怨后,寇恂效仿战国蔺相如屈于廉颇之举,刻意回避贾复,不欲与之发生冲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2)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14.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历代战争的规则。文中寇恂却为何不顾诸将阻拦,坚持杀掉敌军使者皇甫文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原因。2024届

6、湖南省岳阳市高三质量监测考试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通逃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轹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

7、用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瘝旷者此也。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参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

8、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有删改)材料二: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理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以致理,其可得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

9、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罪,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亦难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任以大官,求其细过,刀笔之吏,顺旨承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进退惟谷,莫能自明。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礼云:“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夫以四海之广,士庶之众,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盖信之则无不可,疑之则无可信者,岂独臣之过乎?夫以一介愚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

10、况君臣契合,实同鱼水。若君为尧舜,则臣为稷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此虽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此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当今之功业,诚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焉?(节选自魏征论治道疏,有删改)【注】陵轹:欺压。馘:耳朵。瘝:荒废。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地A生财B自有定C数D取之E有制F用之G有节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分条陈述,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意见

11、的一种文体。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含义相同。B. 夷狄,古代中原王朝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称谓,亦泛指除中原统治中心的其他部族。夷,一般指我国古代东南方的少数民族;狄,一般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C. “曲成其罪”与“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曲”字含义相同。D. “死且不渝”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居正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才衣衫单薄,孤苦终老。B. 张居正认为当朝官僚之风盛行,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为官者趋炎附势不务正业,致使世风日下,危害

12、极大。C. 魏征认为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小事,这是治国的普遍道理;不要让小臣做难以胜任的大事,不能因为小过错就治大臣的罪。D. 魏征认为君臣不能因小事变志,见小利易心;君王礼待臣,臣忠于君,君王延揽人才,上下同心,就会超越夏商周汉,直追三皇五帝。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2)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14. 在中国社科院大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材料一中的一句话,借此希望广大学者专家关心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请据此推断习总书记引用的是哪一句话,魏征有哪些观点与之相

13、呼应。 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初,帝在藩镇,爱信牙将慕容迁,及即位,以为控鹤指挥使;帝将北渡河,密与之谋,使帅部兵守玄武门。是夕,帝以五十骑出玄武门,谓迁曰:“朕且幸魏州,徐图兴复,汝帅有马控鹤从我。”迁曰:“生死从大家。”乃阳为团结;帝既出,即阖门不行。己巳,冯道等入朝,及端门,闻朱、冯死,帝已北走;道及刘晌欲归,李愚曰:“天子之出,吾辈不预谋。今太后在宫,吾辈当至中书,遣小黄门取太后进止,然后归第,人臣之义也。”道曰:“主上失守社稷人臣惟君是奉无君而入宫城恐非所宜。潞王已处处张榜,不若归俟教令。”乃归。至天宫寺,安从进遣人语

14、之曰:“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帅百官至谷水奉迎。”乃止于寺中,召百官。中书舍人卢导至,冯道曰:“俟舍人久矣,所急者劝进文书,宜速具草。”导曰:“潞王入朝,百官班迎可也;设有废立,当俟太后教令,岂可遽议劝进乎?”道曰:“事当务实。”导曰:“安有天子在外,人臣遽以大位劝人者邪!若潞王守节北面,以大义见责,将何辞以对!公不如帅百官诣宫门,进名问安,取太后进止,则去就善矣。”道未及对,安从进屡遣人趣之曰:“潞王至矣,太后、太妃已遣中使迎劳矣,安得百官无班!”道等即纷然而去。既而潞王未至,三相息于上阳门外,卢导过于前,道复召而语之,导对如初。李愚曰:“舍人之言是也。吾辈之罪,擢发不足数。”康义诚至

15、陕待罪,潞王责之曰:“先帝晏驾,立嗣在诸公;今上亮阴,政事出诸公,何为不能终始,陷吾弟至此乎?”义诚大惧,叩头请死。王素恶其为人,未欲遽诛,且宥之。马步都虞候苌从简、左龙武统军王景戡皆为部下所执,降于潞王,东军尽降。潞王上笺于太后取进止,遂自陕而东。(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材料二:冯道自谓长乐老子,盖真长乐老子也。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而后冯道之责始尽。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

16、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节选自李贽藏书)【注】亮阴:帝王居丧。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上失守A社稷B人臣C惟君D是奉E无君而入F宫G城H恐非所宜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指近臣对皇帝的称呼。与“汝是大家子”中的“大家”词义相同。B. 劝进,指劝登帝位。与“几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的“劝进”词义不同。C. 晏驾,指古时对帝王死亡称呼。与“山陵崩”“驾崩”词语意义相近。D. 锋镝,借指战争。与过秦论“销锋镝”中的“锋镝”意义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17、项是( )A. 闵帝在藩镇时,宠信慕容迁,即位后,任用他为控鹤指挥使;闵帝将北渡黄河去魏州,慕容迁大表忠心,始终忠于皇上。B. 李愚认为,天子出走,他们未参与谋划;现在太后还在宫中,他们应当听取太后的意见,然后回家等候,才合乎人臣大义。C. 冯道两次召卢导谈劝进之事,卢导对答如一,并建议冯道他们率领百官进谒宫门,送名帖问安,听从太后的意见。D. 康义诚到陕州等待治罪,潞王责备他们拥有立嗣、处理政事的权力,却不能坚持到底,没有能够很好地辅佐他的弟弟。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帅百官至谷水奉迎。(2)王素恶其为人,未欲遽诛,且宥之。14. 冯道历

18、经五个朝代,侍奉过十二位君王,但前人对他褒贬不一,材料二中李贽褒扬冯道的理由是什么?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荧(惑乱),疾讽诵,谨伺(等候)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寝,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

19、,审辞令;疾趋跄(小步快跑),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材料二: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

20、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A教也B者C义之大者也D学也E者F知之G盛者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谷,古来说法不一,一指稻、麦、黍、菽、稷,另指麻、麦、黍、菽、稷。B. 如,动词,到、

21、往,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的“如”词义相同。C. 颜色,此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意思相同。D. 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态度,而在于虚心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B. 材料一认为,天子祭祀先贤,让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跟他并列站立,用以表示敬学和尊师。C. 材料二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做不成忠臣、孝子,获得尊荣显贵,是因为未能通过学习来明白理义。D. 材料二认为,老师施教于学生,不会计较学生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而是重视学生对道义的

22、态度。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14.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即完善自我。在作者看来,“成身”能带来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答案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质量监测考试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支箭。(2)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14. 皇甫文倨傲无比,根本没有投降之意;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谋都取之于他;杀了皇甫文,能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投降

23、。【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假称有病而回。贾复想率兵追赶,而官吏兵卒们都喝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谷崇向帝说明情况,帝于是召见寇恂。“于道”表示“迎”的地点,作“迎”的状语,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称疾”和“还”因果关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B.“这类词语还有权署转迁补等”错误。“转”“迁”“补”不是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C.正确。“二者不可得兼”中“兼”解释为“同时拥有”,句意:这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4、的能力。C.“当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时”错误。由“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可知,并不是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而是贾复的部下在颍川杀了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移书”,下达文书,发送公文;“肄射”,演练射箭;“治”,制作。(2)“降”,使投降;“反”,反而、反倒;“无乃乎”,恐怕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今来不屈,无心降耳”可知,皇甫文倨傲无比,根本没有投降之意,所以寇恂不顾诸将阻拦,坚持杀掉敌军使者皇甫

25、文。由原文“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可知,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谋都取之于他,所以寇恂不顾诸将阻拦,坚持杀掉敌军使者皇甫文。结合前文分析,可知寇恂洞悉高峻不降是其心腹皇甫文的主意,也深知皇甫文故意倨傲不过是其谋略而已,是想试探朝廷的态度,因此力排众议,诛杀皇甫文,威慑高峻,最终使其投降。参考译文:更始时,大司马朱鲔占据洛阳。光武打算南定河内,问邓禹说:“诸将中有谁可使守河内的呢?”邓禹说:“寇恂文武备足,有治理百姓驾驭众人的才能。河内户口殷实,南面迫近洛阳,非寇恂不可守此地。”光武于是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兼领大将军事。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

26、一百多万支箭矢(转运到前线)。(不久)光武传闻朱鲔破了河内,没多久寇恂的檄书到了,光武大喜说:“我知道寇子翼是可以胜任的!”同门生茂陵人董崇对寇恂说:“皇上新即位,四方尚未平定,而君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大郡,这是奸谗之徒侧目窥视产生怨祸的原因哩!你应该考虑功成身退了!”寇恂认为他说得对,假称有病不到职办公。建武二年,寇恂被拜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被逮捕入狱,寇恂就将他斩首于市。贾复以此为羞耻,他路过颍川,对左右说:“我今见寇恂,我必亲手杀了他!”寇恂知道他的计谋,不想与他相见。寇恂说:“以前蔺相如屈让廉颇,是为了国家。”于是命令各属县大张供具,储足酒醪,(执金吾军队

27、入界)每人都可以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假称有病而回。贾复想率兵追赶,而官吏兵卒们都喝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谷崇向帝说明情况,帝于是召见寇恂。寇恂到洛阳被引见,当时贾复先在座,准备起身回避。帝说:“天下还没有平定,两虎怎能够私斗呢?今天我为你们和解。”于是共承赐宴,极为欢快,就共乘车出城,结成好友。高峻拥兵占据高平县,帝入关,准备亲自征讨。寇恂当时跟从光武。帝商议派遣使者去说服高峻投降,就对寇恂说:“你以前制止我这次行动,现在为我走一趟。如高峻不立即投降,我将率耿弇等五营发起攻击。”寇恂奉玺书来到高平县,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来谒见,言词礼节都不屈从,非常倨傲。寇恂怒,

28、准备杀皇甫文。诸将劝谏说:“高峻精兵万人,有着许多强弩,连年都没有攻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皇甫文,让其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被杀了。要投降,请赶快;不想投降,就固守好了。”高峻惶恐,即日开城门投降。诸将都庆贺,趁机说:“请问杀了他的来使而高峻以全城投降,这是什么原因?”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谋都取之于他。现在他来了,言词不屈,必无归降之心。”诸将都说:“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质量监测考试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 BDF 11. C 12. A 13. (1)现在朝廷里

29、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2)大臣为自己陈诉(辩解),就认为他不肯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犯的错都是事实。 14. (1)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2)让大才负责国家大事,让小才负责具体的小事。对人才贵在有稳定的规范,不能经常变化。职责和职位要相符。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天地供给的财物,都有一定的数目,取用它们有节制。“天地生财”和“自有定数”之间是主谓宾的关系,前者是主语,后者“自有”和“定数”分别是谓语和宾语,主语和谓语之间可断开,即BD处可断开;“取之有制”和“用之有节”之间是并举

30、关系,中间可断开,即F处。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两个“曲”的含义分别是:曲引,不公正/理屈。句意:捏造他们的罪状。/宁可答应秦国“以城易璧”的请求,而让秦国背负理屈的舆论罪名。D.说法正确。两个“且”的含义分别是:尚且/将。句意:即使是死也不改变。/你们都将成为俘虏了。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错,作者认为朝廷选拔人才要看品行,文中“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是说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

31、,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另外“槁项黄馘”的意思是面黄肌瘦,面容憔悴,不是“衣衫单薄”,文中也没有提到“孤苦终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济济”,人才济济;“无人”,没有人才;“岂”,难道;“抱异才”,拥有特殊才能。(2)“陈”,陈诉,辩解;“伏辜”,服罪;“实”,事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问题一要求推断筛选出的相关语句应是与教育、培养人才有关的内容。而材料一中,“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意思是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才”与青年人才对应,“养”“使”与

32、培养、提供机会呼应,故应选这一句。而在材料二中,与教育、培养、关心人才有关的语句,从“使之贵器”这一角度来看,可以找出“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这一用人方式;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这一角度,可以看出任用人才应有稳定规范,职权相符的用人原则;从“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这一点,也可看出给予人才充分信任这一对待人才的态度要求。参考译文:文本一: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制隆重,但是对他们的提防也很多。然而现在的一些宗室,不想着效法祖辈遗训,生活节制、慎

33、行法度来接受天赐的福佑,却丢掉王侯的尊贵身份,争着去求得修道之人的名号,招纳占卜炼丹之人来迷惑百姓。这都是朝堂上想要对君主谄媚示好,来扩张自己的权势,私下里其实邪恶贪财多行暴虐之事,欺压官员,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如果不早点稍微削弱他们,假使他们屡屡得志后,就会势力太大,难以驾驭,所说的宗室骄纵就是这样的情况。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难道也没有遇

34、到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我认为那些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所说的百官荒废不尽职就是这些情况。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近来对地方官考核不严,地方官对于监察来说,只是一味奉承趋附的人罢了。他们把上传下达,处理文书、政令等公务当作首要实务,把迎合君主意愿当作精明能干,送财物多的官员成为高官,善于谄媚的官员平步青云。按这样形成风气,公正刚直之路堵塞,依照权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风气逐渐形成,百姓的利

35、弊,世道的盛衰,有谁会对这些留意呢?所说的官员作风沿袭不变就是这些情况。少数民族的祸患,虽然自古就有,然而防御完备,外族就不能侵入。现在少数民族骄横已久,近来尤为严重,有时攻击宣府镇和大同镇,有时深入内地,小入就获小利,大入就获大利。近来皇上奋然向上,激励将士,云中之战于是能够打胜仗,这是振作昂扬的效果啊。然而兵法上说:“不要侥幸依靠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有应付敌人入侵的充分准备。”所说的边防没有整治就是这样的。天地供给的财物,都有一定的数目,取用它们有节制,那么就有丰裕;如果取用它们没有节制,那么就会匮乏。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近臣征派勒索,贪欲难以填满,主管农耕的官员多

36、次上奏国库空虚。有句话说得好:“粗不过三寸的管子如果没有底,永远也填不满。”现在天下不是只有三寸而已。所说的财物严重不够用就是这样的。五种弊端由来已久,并非一日之功,恭请皇上考察国家兴衰的源头,联合国中上下之力,大开纳谏之门,然后按这五种弊端来责令整改,那么人人都会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长久以来的弊端就可以根除了,这五种弊端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文本二: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的小事,这是治国的普遍道理,也是处理政务的正确法则。现在委任他们职权时,却是重视大臣而轻视小臣,遇到事情时,又轻信小臣而怀疑大臣,这是信任自己所轻视的而怀疑自己所重视的,这种做法怎么能实现天下大治呢?再者,朝政

37、贵在有稳定的规范,不能经常变化。大臣或者因为小过错而获罪,小臣或者因为大事故而受罚,职责和职位不相符,所惩罚的事情,不属于他们各自的职责,要求他们没有私心,竭尽全力,岂不是很难吗?小臣不可以让他们做大事,对大臣不能因为小过错就治罪。给予很高的职位,追究细小的罪过,于是那些掌文案的小官吏就会顺着陛下的旨意,捕风捉影,故意曲引法律条文,捏造他们的罪状。大臣为自己陈诉(辩解),就认为他不肯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犯的错都是事实。真是进退两难,不能自己分辨。朝廷任命大臣,都是想让他们竭尽全力。而大臣却有所避讳不敢讲话,这就叫未尽全力。如果选拔的官员得当,即使是故人又有什么关系。自己不给予别人充分的信任,

38、又怎能要求别人忠恕呢?臣子虽然有时会犯过错,可是国君如此对待也不算得当!皇上既然对臣下不信任,那么必然认为臣下无可信之处。如果臣下都不值得信任,那么皇上必然也有让人可疑的地方。礼记上写道:“君上多疑,那么百姓就感到无所适从。臣子言行莫测,那么国君就会不放心。”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难道连一两个值得信赖的人都没有吗?用信任的态度去选择人,就没有绝对不能用的人,用怀疑的态度去选择人,就选不到信得过的人,难道这只是臣子的过失吗?即使普通人,一旦结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来报答,纵然死尚且不会改变,更何况君臣之间默契得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呢?如果国君像尧、舜那样,臣子像稷、契一样,怎么会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变

39、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变心的道理呢?这虽然是由于臣下的忠心不够鲜明显著,也是由国君心怀不信任、对待下属过于刻薄导致的。这怎么谈得上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呢?凭陛下的聪明才智和现在的成就,要是能诚恳广泛地寻求贤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会天下大治,就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了。夏、商、周、汉,又算得了什么呢?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答案】10. BEH 11. A 12. A 13. (1)潞王加倍赶路而来,即将到达,您应该率领百官到谷水去迎接。(2)潞王素来厌恶他(康义诚)的为人,但是不想马上杀他,暂且宽赦了他。 14. 冯道践行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安养百姓,

40、让百姓免受战争之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主上把江山社稷丢了,作为人臣只能侍奉君主,没有了君主而进入宫城,恐怕不合适。“主上失守”的对象是“社稷”,因此应在“社稷”后停顿;“人臣惟君是奉”是宾语前置句,“奉”后停顿;“宫城”是动词“入”的宾语,在“宫城”后停顿。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汝是大家子”中的“大家”,应解释为“大户人家”。句意:生死跟着皇上。/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B.正确。“劝进农业”中的“劝进”指鼓励促进。句意:现在所急需办的事,是准备劝进(劝登帝位)的文书。/希望

41、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鼓励促进农业生产。C.正确。D.正确。“销锋镝”中的“锋镝”指兵器。句意:百姓能够免除战争的苦痛。/销毁兵器。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始终忠于皇上”错。根据文中“乃阳为团结;帝既出,即阖门不行”可知,慕容迁只表面忠于皇上。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倍道”,加倍赶路;“帅”,通“率”,率领;“奉迎”,迎接。(2)“素”,素来、向来;“遽”,马上;“宥”,宽赦。【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

42、民,而后冯道之责始尽”“而后冯道之责始尽”“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可知,冯道践行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安养百姓,让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闵帝在藩镇时,宠信牙将慕容迁,即位后,任用他为控鹤指挥使;闵帝将要北渡黄河去魏州,秘密地与他策划,让他带领所属兵士把守玄武门。当晚,闵帝带了五十名骑兵出玄武门,对慕容迁说:“朕即将去魏州,慢慢再图复兴,你率领有马的控鹤军跟我走。”慕容迁说:“生死跟着皇上。”于是表面上团结在闵帝周围;闵帝出了宫城后,他就关了城门不跟随了。己巳(二十九日) ,冯道等人入朝,刚到端门,听说

43、朱弘昭、冯赟已经死了,闵帝已经向北逃走;冯道和刘晌就要回家,李愚说:“天子出走,我们这些人未能参与谋划。现在,太后还在宫中,我们应当到中书省去,派小黄门太监去听取太后如何进止,然后再回自己的宅第,这是人臣的大义啊!”冯道说:“主上把江山社稷丢了,作为人臣只能侍奉君主,没有了君主而进入宫城,恐怕不合适。潞王已经处处张贴榜文,不如回去听候命令。”便回去了。到了天宫寺,安从进派人告诉他说:“潞王加倍赶路而来,即将到达,相公您应该率领百官到谷水去迎接。”冯道便在寺中停留下来,召集百官。中书舍人卢导来到,冯道说:“等待舍人很久了,现在所急需办的事,是准备劝进(劝登帝位)的文书,请赶快起草。”卢导说:“潞

44、王入朝,百官列班相迎就可以了;如果有废立之事,应当听候太后的教令,岂能仓促之间草率建议劝进呢?”冯道说:“办事应当从现实出发。”卢导说:“哪有天子在外,人臣却突然拿帝位劝人的啊!如果潞王坚持面向北守臣节,用君臣大义来责备我们,将用什么话来回答?您不如率领百官进谒宫门,送名帖问安,听从太后的进止,那样便去就两善了。”冯道还未及回答,安从进已经几次派人来催促,并说:“潞王来了,太后、太妃已经派遣宫中使者去迎接慰劳了,怎么能百官无人列班!”冯道等人就纷纷散去。过了一会儿潞王尚未到达,三位宰相冯道、李愚、刘正停息在上阳门外,卢导从他们面前经过,冯道又召他来谈劝进的事,卢导对答如初。李愚说:“舍人的话是

45、对的。我们这些人的罪过是拔下完头发也难以数清。”康义诚到陕州来等待治罪,潞王责备他说:“先帝去世,立谁为嗣取决于你们,现在皇帝居丧,政事也取决于你们,为什么你们这些重臣不能始终如一,以致陷我的弟弟到这样的境地啊?”康义诚害怕极了,叩头请求赐死。潞王素来厌恶康义诚的为人,但是不想马上杀他,暂且宽赦了他。马步都虞候苌从简、左龙武统军王景践都被部下擒拿,向潞王投降,朝廷的军队便全都归降了。潞王上书给太后听从进止,于是就从陕州向东。材料二:冯道自号长乐老,是真正的长乐老。孟子说:“社稷为重,君为轻。”确实是这样,冯道明白这个道理。土地神,是用来安抚百娃的;谷神,是用来养育百姓的。百姓得到安养,然后君臣

46、就尽到了责任。国君不能安养百姓,然后臣子独自替他安养百姓,冯道(在安养百姓方面)就尽到了责任。如今五代相替,没有征战,即使发生战争,也没有听说攻城略地的事。五十年来,冯道虽然经历了四个朝代,侍奉过十二个君王,外加耶律契丹等,(在此期间)百姓能够免除战争的苦痛,这是冯道致力于安养百姓的功劳啊。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 CDF 11. C 12. A 13. (1)有所得时不显露骄色,有所失时不面露惭意,一定(通过学习)恢复自己的天性。(2)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大学者、名士,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14. “成身”带来的好处:做子女的不用指使便对父母自然孝敬了。做臣子的不用

47、命令便自然对君王忠诚了。做君王的不用勉强便自然公正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老师,是最高尚的人;学生,是知识最丰富的人。“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两句在句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判断句,所以应在“教也者”和“学也者”后面断开,即在CF处分别断开。“义之大者也”后,D处断开。故应在C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均为“到、往”;句意:进山林。/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来飘去。C.“意思相同”错误“脸色/容貌”;句意:脸色和悦。/暮去朝来我也容貌衰老。D.正确。均为“求学的人”;句意: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错误。由原文“生则谨养,谨养之道疾趋跄(小步快跑),必严肃”可知,这些都是从日常行为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来表现尊师。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动词,显露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