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NHLZ 0004-2023 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指南 阿契民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NHLZ 0004-2023 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指南 阿契民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03.200CCSA12团体标准T/NHLZ00042023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指南阿契民俗JiujiangTraditionalDragonBoatCulturalActivityGuideAQiFolkCustoms2023-12-27发布2023-12-27实施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龙舟协会发布T/NHLZ0004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15主旨.26人员组成.27道具.28场地.29仪式内容与程序.2附录A(资料性)阿契起源.4附录B(资料性)九江现有契帮.5IT/NHLZ0004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
2、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龙舟协会提出。本文件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龙舟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龙舟协会、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文化发展中心、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九江市场监督管理所、广讯检测(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邦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佛山市粤宴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佛山市韵味居餐饮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峰、何海生、区俭安、关东权、朱贤勤、曾满祥、朱文权、邱鹏武、朱石明、刘永成、陈品良、何佩瑶、卢振涛、黄崇党、陈智豪、黄泳霞、周家强。本文件为首次发布。IIT/NHLZ00042023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指南阿契民俗1范围
3、本文件提供了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阿契民俗的指导和建议,给出了术语和定义、分类、主旨、人员组成、道具、场地、仪式内容与程序。本文件适用于佛山市南海九江镇地区的传统龙舟文化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NHLZ00032023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指南民俗仪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结“阿契”swornbrothers俗称“结拜兄弟”,由两艘或以上不同龙牌的龙船结成兄弟龙船,寓意建立长久友谊。3.2请
4、“阿契”invitingswornbrotherstogather在龙船活动后,由东道主龙船宴请“阿契”(兄弟龙船),共聚情谊。3.3送“阿契”escortswornbrothers在“阿契”互动宴会结束后,“阿契”(兄弟龙船)之间扒(划)龙船相互送别。3.4龙船会dragonboatorganization召集和组织传统龙船活动的组织或团体。3.5龙船头convenerofdragonboatevent当地热心于龙船活动的召集人。4分类现代的九江传统龙舟文化活动阿契民俗可分为结“阿契”、请“阿契”、送“阿契”。1T/NHLZ000420235主旨传统的“阿契”民俗精神代表团结互助、患难与共、
5、代代相传。通过“阿契”民俗的传承,弘扬团结拼搏、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龙船精神,诠释中华龙文化,构建人与社会之间合作与发展的纽带和文化载体,促进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传统龙船文化活动成为文化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域振兴的媒体。6人员组成6.1组织:龙船会人员。6.2主持:一般由龙船头担任。6.3参与成员:由各“阿契”船队成员组成,约30人80人。7道具活动道具包括有:a)龙船及其装饰物,如:龙头、船头旗、龙牌、帅旗、罗伞、七星旗、龙尾、锣、鼓、划桨,详细介绍见T/NHLZ00032023中的第6章;b)“阿契”之间互赠的礼品,如:高标、烧猪、酒水、鞭炮等。注:高标,即长条形的布旗。8
6、场地活动的进行场地一般为南海九江内河涌、社庙、祠堂和文化楼等公共场所。9仪式内容与程序9.1结“阿契”仪式9.1.1结契:由两艘以上不同龙牌的龙船因为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结为兄弟龙船。“结契”龙船扒(划)龙船并携带龙头、龙尾、龙牌、高标及祭品等,互相到对方龙船所属的社庙拜会并交换信物,然后进行“游地界”活动。注:游地界是指沿着龙船龙牌的所属地域的河涌进行巡游。9.1.2入契:新加入的龙船通过契帮现有“阿契”的介绍,向契帮提出申请,契帮讨论同意后,由新加入的“结契”龙船扒(划)龙船携带龙头、龙尾、龙牌、高标及祭品等,按契帮中的辈分分别到各“阿契”的社庙拜会并交换信物,然后进行“游地界”活动。9.2
7、请“阿契”仪式由东道主发邀请函给各“阿契”,相约至指定活动地点进行竞渡、巡游、戏水及食龙船饭,并相互交换礼品。2T/NHLZ000420239.3送“阿契”仪式活动结束后,由东道主龙船带领,伴送“阿契”龙船,以及同水路的“阿契”龙船之间也相互伴送。3T/NHLZ00042023附录A(资料性)“阿契”起源A.1“阿契”起源A.1.1九江龙船“阿契”文化的起源,九江人自古以船运及渔业为生,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常年漂泊在海上,以渔船为家,有着自己独特的疍家文化,曾经围海造田,滩涂变沃野,疍家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九江人纵横四海间结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便有了“阿契”
8、(兄弟)的产生。A.1.2在九江传统龙船的文化中,“阿契”每年利用龙舟竞渡活动期间往来。在活动期间,东道主龙船所属的村社,便会宴请“阿契”,共聚情谊。龙船饭后,“阿契”龙船都会在河涌里继续扒(划)龙船,互相嬉戏,直至深夜。A.1.3九江人讲礼节、重礼仪,“阿契”回程时,主宾依依不舍,东道主热情地扒(划)着龙船送别“阿契”,而“阿契”到所属地后,又执意要回送,这样一来二往不知要多少个来回,甚至有时契友间相送至凌晨。这便是九江龙船送“阿契”的感人场景。A.1.4时至今日,这种“阿契”传统还在延续,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的文化力量。图A.1龙舟戏水4T/NHLZ00042023附录B(资料性)九江现有契
9、帮B.1九江现有契帮(排名不分先后)B.1.1第一帮阿契,共有16个龙牌,分别是:a)六社周将军;b)六社上涌;c)沙嘴三帝;d)四社万寿宫;e)大正沙口祖社;f)沙滘杉桥;g)奇山仁埠;h)奇山涌湾大社;i)奇山慈悲;j)大伸慈悲;k)翘南上海;l)大正长兴社;m)奇山东福三社;n)大正铁溪帅府;o)双涌四约;p)双涌南华。B.1.2第二帮阿契,有7个龙牌,分别是:a)圜所先锋;b)月田圣帝;c)外沙六圣;d)梅圳中和;e)沙滘永宁社;f)翘南林溪;g)龙涌五约。B.1.3第三帮阿契,有5个龙牌,分别是:a)忠山;b)侯王中洲;c)侯王上基;d)侯王忠勇;e)侯王中洲北约。B.1.4第四帮阿
10、契,有11个龙船牌,分别是:5T/NHLZ00042023a)大谷太清宫;b)大谷东海;c)大谷普济堂;d)大谷观音堂;e)大谷官令社;f)大谷东洛社;g)上东沙滘东兴社;h)下北李涌上东海;i)下北李涌大社;j)下北李涌正东海(该龙船现已不存在)。B.1.5第五帮阿契,有2个龙牌,分别是:a)沙嘴龙王b)大谷老龙。B.1.6第六帮阿契,有8个龙牌,分别是:a)沙滘侯王;b)壶山圣母;c)沙涌慈悲(又称梅圳慈悲);d)梅圳沙涌;e)梅圳乐善坊;f)腾滘英灵堂;g)腾滘丛灵堂;h)沙滘乾涌。B.1.7第七帮阿契,有4个龙牌,分别是:a)腾滘大社;b)双涌南华;c)沐滘上帝;d)沙滘殷元帅。B.1.8第八帮阿契,有3个龙牌,分别是:a)双涌四约;b)沙嘴慈悲;c)墟边圣母。B.1.9第九帮阿契,有4个龙牌,分别是:a)会龙三帝;b)上北一村三;c)上北新涌大社;d)上北新涌东西约。B.1.10第十帮阿契,有2个龙牌,分别是:a)翘南上海;b)沙嘴安良堂。B.1.11第十一帮阿契,有2个龙牌,分别是:6T/NHLZ00042023a)稔溪上帝;b)沙嘴红星。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