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考试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07671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考试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普通动物学考试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考试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考试总复习资料.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普通动物学考试总复习资料L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口、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田、各门类的主要特征IV、基本概念V、各大类动物的分类VI、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动物的进化L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3、腔肠动物门水蛇 水母 珊瑚(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涡虫 吸虫 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9、陆生和淡水中生活者雌雄同体,海水中生活者雌雄异体,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七、软体动物门一一不分节的真体腔动物!本门种类多,分布广,为动物界第二大门,是目前已知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 动物。1、两侧对称或

2、次生性不对称(腹足类)。2、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包裹,多有石灰质的 贝壳保护。头或退化或发达,头足类还具软骨,腹足有各种形状。3、真体腔退化(只余围心腔.排泄腔和生殖腺腔),假体腔发达并充满血。4、消化管完全,常为v形或盘曲,有消化腺,口腔内多具齿舌(瓣鲤类例外)。5、循环系统多为开管式(头足类例外)。心脏一般为二心耳一心室(腹足类一 心耳),有动脉、静脉和血窦。6、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鳏(水生)或外套膜形成的肺(陆生)以及其它部分 体表。7、排泄器官为12对后肾管型肾(不对称的只有1个肾)。9、雌雄异体,水生多体外受精,陆生体内受精。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八、节肢动

3、物一一分节有节肢的高等原口动物!为动物界第一大门,分布最广、种类繁多、个体数量惊人!1、体表具有发达几丁质外骨骼,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丢失,供肌肉附 着。2、异律分节,身体分部使各种生理机能更加集中和分化,加强了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3、附肢分节,形态多样,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和机能的多样性,运动能力 强。4、有的种类具翅,运动迅速,利于生存和分布。5、有横纹肌组成的肌肉束,附着在外骨骼内方,使运动有力迅速。6、具有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利于养料的吸收和适应分节易折的附肢。7、体壁皮肤形成多样的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多样化,以适应在不同的环境中生 活。8、食性广,捕食能力大,摄食碎食结构

4、的强化及多样性,减少食物竞争,更有 利生存。9、链索状神经系统更集中,感觉器官多样发达灵敏,适于复杂多变的环境。10、行有性生殖,陆生种类体内受精,生殖方式多样,很多种类间接发育,有利 于种族繁衍。11、很多种类有保护色、拟态等,行为活动复杂,利于生存繁衍。12、昆虫纲为动物界第一大纲,它具有对陆生生活的高度适应:(1)有翅利于捕食避敌,寻找配偶,迁移地域有利于生存繁衍,扩大生活范围。(2)体小占空间少,无空间竞争。(3)具分节附肢、横纹肌运动有力迅速。(4) 口器多样化、食量小、食性广,少食物竞争。(5)气管系统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6)具儿丁质外骨骼、直肠重吸收水分、排尿酸减少水分丢失

5、,可在陆空中大 量发展。(7)神经系统发达、感官发达、行为活动复杂,利繁衍、生存。(8)体内受精,发育中有变态、休眠、滞育等现象利于物中繁衍。(9)保护色、拟态等利于生存繁衍。九、棘皮动物门一一辐射对称的无脊椎后口动物!1后口动物。2、次生性的五辐射对称(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3、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似),向体表突起形成棘皮。4、部分真体腔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十、半索动物门一一无脊索到脊索动物的过渡类群!1、具有口索(过去被认为是脊索)2、有咽鳏裂。3、具有雏形的背神经管。4、为脊索和非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十一、脊索动物门一一最高等的动物门类!1、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鲤裂三大基

6、本特征。2、肛后尾、腹位心脏。(一)尾索动物亚门(无头类)(逆行变态)1、幼体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鲍裂三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自由生活。2、成体结构简单,具被囊,开管式循环,固着生活。(二)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1、无真正的头和脑,2、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3、脊索纵贯全身,一直达到最前端。4、咽鳏裂明显。(三)脊椎动物亚门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2、绝大多数种类中,脊柱代替了脊索,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3、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4、低等的水生种类鲤呼吸进一步完善,陆生种类用肺呼吸。5、脑和感官集中于前端,6、有上下颌(原口纲除外)。7、有完善的循环系统。8、肾脏的构造复杂。9、有成

7、对的附肢。1、圆口纲(无颌类)一一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口为吸附型,吸盘状,没有上下颌。脊索终生存在,脊柱雏形。(3)只有奇鳍,没有偶鳍。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鲤呼吸器官独特一一鳏囊。(6)内耳中只有一个或二个半规管。2、鱼纲适应水生生活的动物!进步性特征(1)具上下颌(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大特点)。 具成对附肢(为四肢出现提供先决条件)。 脊柱代替了脊索(加强支持、运动和保护机能)。(4)脑和感觉更发达(5部脑更明显,1对鼻孔,内耳3个半规管,头骨更完整)。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1)体表呈纺锤形,体表被鳞;皮肤富含粘液腺,分泌粘液到体表,减少水中游 泳的阻力。 鳏呼吸,鲤气体交换表面

8、积大,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壁薄,气体逆流交 换,有效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适用于鳏呼吸,心脏为单泵式,血液为单循环。 有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殊结构:1)鳍一游泳器官。奇鳍中的背鳍和臀鳍能维持平衡,帮助游泳;尾鳍控制游泳 方向,推动鱼前进;偶鳍(胸鳍、腹鳍)维持平衡,改变运动方向。2)膘一鱼体比重调节器官,使鱼能在不同水层中游泳。3)侧线器官一感受低频振动,可判断水波动态、水流方向、周围物体动态等。4)血管囊一水深度和压力的感受器。3、两栖纲一一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1)皮肤初步角质化。出现五趾型附肢,可以在陆地上有效支撑身体。出现一颈椎使头部稍能上下活动;出现一

9、枚荐椎稳固支持后肢;椎体单凹连 接;四肢肌肉发达,适应登陆后的运动。(4)肺呼吸;内鼻孔、肌性舌、口腔腺;两心房、双循环等适应陆生需要。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展已能适应陆地生活。尚不完善的特征(1)没有解决在陆地上繁殖问题,生殖必须回到水中!皮肤角质化程度低,不完全防止水分蒸发。(3)无颈部,头部不灵活;五趾型附肢较原始;四肢位于躯干侧面,不能完全使 身体抬离地面,运动速度极有限。肺结构较简单、呼吸道不发达、无胸廓,呼吸摄氧不足,还必须靠皮肤辅助 呼吸。肾小管短,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上陆不能解决失水问题。(6)心室无隔,双循环不完全分开,代谢水平低;神经体液调节能力弱;保温散 热能力差,为变

10、温动物,有休眠现象。4、爬行纲一一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体内受精,陆上产羊膜卵,彻底摆脱了生殖对水的依赖。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覆盖角质鳞片或骨板,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分的蒸发。四肢较两栖动物更加强健,指(趾)端具爪。脊柱进一步分化,颈椎数目增加,前两枚特化为寰锥和枢椎,头部灵活性增 强。出现了两枚荐椎,与腰带牢固连接,加强了后肢承受体重的能力。躯干肌肉进一步复杂化,发展了肋间肌和皮肌。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口腔与呼吸道明显分开。 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肺内壁具有较两栖类复杂的分隔,与空气交换面积更加 扩大。气管和支气管分化明显。由于胸廓的出现,增强了肺呼吸的动力,为胸式 呼吸。(8)血液循环仍为不完

11、善的双循环(故变温休眠),但心脏分隔进一步复杂,有 氧血和非氧血的混合程度较两栖类降低。(9)具有羊膜动物式的后肾排泄器官,其完全失去与体腔的联系,而以血管联系 收集废物,提高了排泄效率。(10)脑较两栖类进一步发展,大脑半球显著,出现新脑皮。感觉器官也更趋发达。5、鸟纲一一适应飞行的恒温脊椎动物!(1)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具流线型外廓,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坚实紧密,后肢强大。骨骼轻而坚固,气质骨;头骨、脊柱和骨盆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 变形;具龙骨突起。锁骨呈“V字形。皮肤薄而松,缺乏腺体,便于肌肉剧烈运动。(4)用于扇动翅膀的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

12、;背部肌肉因骨骼的愈合而退化;颈部 肌肉、鸣肌、树栖握枝肌肉发达。 直肠极短,不储存粪便;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迅速。(6)动静脉血完全分开,完全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血液循环迅速。具发达的气囊,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8)排泄物为尿酸,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不具膀胱。(9)大脑无新脑皮,但纹状体发达;视觉发达,双重调节;嗅觉退化。(10)具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一系列复杂的繁殖行为,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 活率。6、哺乳纲一一最高等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高代谢率,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头骨合颍窝型,双枕牌,具完整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颈椎恒为7块;四 肢经扭转位于身体腹面,具

13、有在陆地上快速行走的能力。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再生性的槽生异型齿,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5、原腔动物门蛔虫 圆口纲 盲鳗 七鲤鳗6、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蚂蝗鱼纲鲨解鲫妒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两栖纲鱼嫄大鲸蛙8、节肢动物门螯虾赏蜘蛛马陆蝗虫爬行纲蜥蜴蛇龟鳖鳄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鸟纲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哺乳纲鸭咀兽袋鼠家鼠口、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 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3、腔肠动物门 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4、扁形动物门 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

14、实质动物。5、原腔动物门 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具汗腺。 完全双循环,红血球无核,保留左体动脉弓。(6)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具肌肉质横膈,胸式和腹式呼吸。有发达外耳壳,中耳骨3块;大脑有发达的沟回,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 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8)多具有胎盘,胎生,哺乳,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IV、基本概念(包括特殊构造)一、按章节为序1、绪论分类阶元、双命名法、类缘、物种、亚种、品种、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生物重演律(生物发生律)、生物多样性。2、原生动物门类器官、包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3、海绵动物门水沟系、胚胎逆转、侧生动

15、物。4、腔肠动物门皮肌细胞、刺细胞、消化循环腔、原口、不完全消化、网状神经 系统、世代交替、浮浪幼虫、直接发育、间接发育。5、扁形动物门皮肌囊、实质组织、原肾管、梯形神经系统、节片。6、原腔动物门原体腔、完全消化。7、环节动物门同律分节、疣足、次生体腔、闭管式循环、后肾管、链状神经系 统。8、软体动物门外套膜、齿舌。9、节肢动物门节肢、异律分节、外骨骼、混合体腔(血体腔)、口器、气管、 绿腺、马氏管、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卵生、卵胎生。10、棘皮动物门后口、内骨骼、棘皮、皮鲤、水管系统、管足。11、半索动物门口索(半索)、适应辐射。12、脊索动物门脊索、咽鳏裂、背神经管。13、尾索动物亚门尾索

16、、被囊、逆行变态。14、头索动物亚门头索15、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无颌动物、鲤囊。鱼纲鳞式、鳍式、盾鳞、硬鳞、骨鳞(圆鳞栉鳞)、脊柱、脊椎、肩带、腰 441*市、咽喉齿、同源器官、单循环、中肾、泄殖窦、五部脑、侧线、内耳。两栖纲 五趾型附肢、耳后腺、环椎、荐椎、肌性舌、肺皮呼吸、口咽式呼吸、 不完全双循环、泄殖腔。爬行纲 爬行动物、羊膜卵及羊膜动物、颗窝、皮肌、肋间肌、胸廓、胸式呼吸、 后肾。鸟 纲 尾脂腺、气质骨、龙骨突、气囊、双重呼吸、完全双循环、双重调节。哺乳纲 胎生、胎盘、椎间盘、齿式、横膈、肺泡、腹式呼吸。二、按结构功能归类1、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体腔(血体腔)。2、同律分节、异律分

17、节。3、皮肌细胞、皮肌囊、盾鳞、硬鳞、骨鳞(圆鳞 栉鳞)、鳞式、皮肌、肋间肌。4、疣足、节肢、外骨骼、内骨骼、棘皮、管足、脊索、原索、鳍式、脊柱、脊 椎、环椎、荐椎、肩带、腰带、五趾(指)型附肢、气质骨、龙骨突、椎间盘。5、消化循环腔、不完全消化、完全消化、消化管、排遗、消化腺、口器、齿舌、 咽喉齿、齿式。6、书鳏与书肺、气管、咽鲤裂、鳏囊、肺皮呼吸、口咽式呼吸、胸廓、胸式呼 吸、气囊、双重呼吸、横膈、肺泡、腹式呼吸。7、排泄、原肾管、后肾管、触角腺(绿腺)、马氏管、中肾、后肾、泄殖窦、 泄殖腔。8、开管式循环、闭管式循环、单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9、刺细胞、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

18、统、链状神经系统、背神经管、五部脑、 侧线、内耳、双重调节。10、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胚胎逆转、世代交替、原口、后口、卵生、卵胎生、 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逆行变态、胎盘、羊膜卵及羊膜动物、个体发育、系统发育、 生物重演律。11、其它:分类阶元、双命名法、类缘、物种、亚种、品种、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类器官、包囊、水沟系、侧生动物、节片、实质组织、外套膜、水管系统、 口索、生物多样性、适应辐射、同源器官等。三、部分概念参考答案1、物种 是生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 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在有性生物,一个物种的个体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一般

19、不能 交配繁殖,即使能交配繁殖,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2、双名法 是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的。规 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学名,它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前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其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其第一个字母小写,后面加上最初定名人的姓 氏缩写。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和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 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如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每种组织完成一定的机能。4、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 的结构。如小肠是由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平滑肌以及神经血管等形成的,呈 管状,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机能。

20、5、系统 机能上有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如口、 食道、胃、肠及各种消化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高等动物体内一般 有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内分泌、淋巴、免疫、神经、 生殖等系统。6、生物发生律 是德国人赫克尔提出的,认为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现其祖 先的主要发育阶段,即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故又称生 物重演律,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 线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7、个体发育指每个动物个体的发生过程。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 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成长到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

21、过程。包括胚前期: 从亲代生殖细胞形成到成熟的阶段。胚胎期:从受精卵形成开始到幼体形成破卵 而出或离开母体之前的阶段。胚后期:从幼体破卵而出或脱离母体以后的阶段。8、系统发育是与个体发育相对的,即种族发展史,也可称为系统发生。动物的 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 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 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发展史。系统发育也可指一个类群(如某个科属种)的发生和 发展历史。9、类器官单细胞动物的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由原生质分化成一些 特殊构造如鞭毛、伪足、伸缩泡及眼点等,能完成运动、取食、排泄、

22、感应等生 命活动;此类构造在功能上类似于多细胞动物的器官,故又称类器官。10、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不利情况下能分泌物质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 既不取食也不运动,这就是包囊。环境适宜时再脱壳成为虫体。包囊形成时,体内的细胞器全部解除,形成包囊有利于原生动物延续种族,是对环境的一种适 应。11、中间寄主与终未寄主 被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寄主为中间寄 主。被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寄主是终未寄主。如华枝睾吸虫的终 寄主是人,而中间寄主则是沼螺等。12、水沟系为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其固着生活意义重大,因海绵动物的摄 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机能都要借助于在水沟系的水流来维持,主要

23、有三种类型, 即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13、侧生动物 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及植物极细胞的后期分化不同于 所有的其他后生动物(胚层逆转);另其体内的领细胞除了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类 相似之外,在绝大多数其他后生动物中不曾发现,故认为在进化中海绵动物很早 就分离出来的一个侧支而称之。14、直接发育与间接发育直接发育又称无变态发育。即幼体出生后,其形态结 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大致相同,而且不经过明显的变化,直接成长为成熟个体, 如高等脊椎动物。间接发育又称变态发育。即幼体必须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等一系 列变化后,才能发育为成体,如多数昆虫及蛙类。15、世代交替腔肠动物的水蟾型是无性

24、世代,行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水母型 为有性世代,行有性生殖产生水蟾型,这种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在一种动物生活史交替进行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16、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体内的腔,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即胚胎发育中的 原肠腔;具有消化功能,可行细胞内及细胞外消化,故为消化腔;这种消化腔又 兼有循环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称消化循环腔。17、皮肌细胞 为腔肠动物两胚层分化的最原始的上皮及肌肉组织。分布在外胚 层的称外皮肌细胞,内包含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的保护与运动的双重功 能,故又称上皮肌肉细胞。位于内胚层的称内皮肌细胞(又称营养肌肉细胞), 是一种具营养机能兼收缩机能的

25、细胞,在顶端常有鞭毛,也可伸出伪足吞食食物, 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收缩可使身体或触手变细。18、网状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成一个疏松的网,没有神经 中枢,神经传导无定向,又称扩散神经系统,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 统。19、原肾管 是扁形动物首次出现的专门化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具有 分支的管状结构,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主要调节体内水分的 渗透压,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20、梯形神经系统: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其神经中枢是 由身体前端的脑神经节和由脑向后发出的若干纵行神经索所组成的,在纵神经 索之间有横神经相

26、连,其形状像梯形,故称为梯形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的形 成使扁形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加准确和迅速。21、皮肤肌肉囊扁形、原腔和环节等动物中由中胚层形成的复杂的肌肉构造与 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紧贴而组成的体壁,被称为皮肤肌肉囊,它除有保护功能 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使动物更有效的摄取食物,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22、真体腔与假体腔假体腔又叫初生体腔或原体腔,是原腔动物具有的位于体 壁肌肉层与消化道之间的腔,是胚胎囊胚腔发展形成。它没有体腔膜,无孔道与外 界相通,其内有体腔液,具输送营养、废物和流体骨骼之作用。真体腔迟于原体腔出现,又叫次生体腔,是环节动物开始具有的位于体壁和消化 道之间的腔,是

27、由中胚层裂开形成即中胚层包围的体腔。它有体腔膜,体壁内腔 和内脏外光滑;肠道出现肌肉层,可自主蠕动和盘旋;腔内还出现循环、排泄、 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真体腔促进了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发展。23、同律分节与异律分节同律分节是原始的分节现象,如环节动物身体除去头 部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基本相似,这种分节即为同律分 节。它的出现使动物运动更加灵活,新陈代谢更加有效(内部器官重复排列), 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异律分节是在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形成的,如节肢动物体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 了高度分化,不同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致使头、 胸、腹

28、各部分的出现有了可能,进一步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促进了生理上的分 工和功能的加强。24、疣足 是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不分节,由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它是典型 的海产环节动物(多毛纲)专门的运动器官,适于在海水中游泳爬行,增强其在环 境中活动能力,少数尚有一定的感觉和呼吸功能。25、链状神经系统 该神经中枢是由身体前端的脑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咽下神 经节和一条腹神经索及若干神经节与若干条侧神经所组成,它比梯形神经系统 更为集中,可使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更加准确和迅速,如环节和节肢动物 的中枢神经系统.26、后肾管环节动物等所具有的排泄器官,为两端开口且盘曲的管子,在体外的 开口叫肾孔,开口

29、于体内的口叫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27、齿舌 是大多软体动物(滤食性的瓣鲤类无!)口腔里特有的角质咀嚼片构 造,为口腔底部舌状突起表面的多列角质细齿,似铿刀状,藏在一个狭长的囊中, 使用时从囊中伸出口外,以刮取铿碎食物。28、外套膜软体动物中由背侧皮肤褶壁向下延伸形成的结构,包裹着内脏团和 鳗,有时连足也包在里面,其外表皮细胞层可分泌形成贝壳;水生贝类内表皮及 鲤上的纤毛摆动可激活水流,完成呼吸、摄食、排泄和排遗等生理机能;陆生种类 外套膜上的血管可以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必须湿润)即“肺的作用;头足类乌贼 外套膜肌肉发达为运动器官.29、开管式与闭管式循环 动物体内部分血管退化消失,相应位置形

30、成不同的血 窦(即组织间隙),血液不完全在血管中流动,也进入这些血窦中循环,即开管 式循环。其血压低,血流速度慢,循环效率不高.如多数软体和节肢等动物。闭 管式循环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状的微血管网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 流动(不流到组织间隙中),其血液流动方向固定,血流速度恒定,比开管式循 环能更有效、迅速的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如大多环节和脊椎动物。30、节肢指节肢动物分节状的有关节、有肌肉的附属肢体,形态多样,不仅使 动物的运动增强了灵活性,而且还特化出捕食、感觉、呼吸、生殖等方面的功能。31、混合体腔 是节肢动物的体腔,它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囊胚腔(即假体腔) 和真体腔混

31、合而成,又由于这个腔常充满血淋巴液,形成血窦,所以又称血体腔 或血腔。32、书鲤与书肺书鳏是肢口纲邕的呼吸器官,为腹肢上肢后壁外突形成的多个 扁平书页状鲤叶构成,如书页状排列,用以扩大表面积并进行气体交换。书肺则是蛛形纲动物的主要呼吸器官,是由腹壁内陷形成的囊状构造,前壁向囊 腔突出许多书页状薄片,血液流经此处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气体 交换的表面积,有利于血液的氧化。33、马氏管 是昆虫等节肢动物特有的排泄器官(少数蛛形纲和多足纲也有),为 肠壁的管状突起,位于中、后肠交界处,直接从血腔中收集代谢废物,浓缩后通过 肠道排出体外,排泄物主要是尿酸。34、绿腺 是多数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

32、,它是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分腺体部 和囊状部,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又叫触角腺),排泄物是近似尿酸的绿色鸟氨 酸,故称绿腺。35、半变态与渐变态:为不完全变态的二种类型,半变态即幼虫期与成虫不仅形物。6、环节动物门 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7、软体动物门 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 界第二大门。8、节肢动物门 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 大门。9、棘皮动物门 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10、半索动物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门11、脊索动物 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鳏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门(1)尾

33、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3)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低等、无颌。鱼类低等、有颌、变温,完全适应水生生活。两栖纲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群,初步适应陆地生活,但还不完善。爬行纲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鸟纲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哺乳纲被毛、快速、恒温、胎生、哺乳,最复杂、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态差别较大,而且生活习性也不同,其幼虫称稚虫,如蜻蜒的变态。渐变态即幼虫期与成虫的特征差别不大,只是性器官未成熟,翅未长成等,其幼 虫称为若虫,如蝗虫的变态。36、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不仅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不同,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 的蛹

34、期,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具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期,如蝶蛾类的变o37、外骨骼与内骨骼 外骨骼主要指节肢动物由上皮细胞分泌到体表的一些非细 胞结构的几丁质及碳酸钙的壳(厚角质膜),肌肉附在其内表面,具有保护内脏、防 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协同肌肉完成各种运动的功能。由于它来源于外胚层,而作 用又与脊椎动物的内骨骼相似,故称之,它是对广泛生活环境特别是陆上生活的 一种高度适应.内骨骼是从棘皮动物开始出现,脊索动物共有的,来源中胚层,分布于体内的脊 索、软骨与硬骨质成分的骨骼,肌肉附在其外表面,具有支持、保护、运动以及体 内钙磷储臧库和制造红细胞(红骨髓)等功能.38、适应辐射 分类相近的动物(如半

35、索动物的两个纲),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 环境,经过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发生显著变异,这种现象称之适应辐射。39、羊膜卵及羊膜动物 爬行、鸟及哺乳类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羊膜、绒毛膜和 尿囊膜三种胚膜等结构,并富含能提供足够营养的卵黄,外包较硬并通气的卵膜, 使胚胎能在一个相对稳定、更加舒适安全的自身水环境(羊水)中发育,彻底摆 脱了繁殖中对水的依赖,真正适应陆地生活。这三类陆生脊椎动物动物同称为羊 膜动物.40、脊索和脊柱 都是身体中轴支撑器官。脊索是动物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 条纵行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背方、神经管的腹方,有弹性,不分节,由富有液泡 的脊索细胞构成。外面围以厚的结缔组织鞘一一脊索鞘

36、。在低等脊索动物中或终 生具有,或仅见于幼体,高等脊索动物中仅在胚胎期出现。脊柱是由一节节脊椎骨连接而成,既有牢固性,又有灵活性。是脊椎动物终生中 轴支持器官。41、排泄和排遗 排泄是指机体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为机体所利用或有害的 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 遗则是指机体把消化管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即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4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中空管状,是一切脊索动物所特有的。脊椎动 物的背神经管分化,前部膨大形成脑,后面为细长的脊髓,位于脊柱的髓管中。43、咽鲤裂 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造,充满毛细血管,有呼吸作用, 直接或间接的与

37、外界相通,即是咽鲤裂,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终生存在,陆生脊椎 动物仅见于胚胎期。44、逆行变态海鞘幼体的结构复杂,成体在变态过程中,失去了脊索、神经管 及尾等部分重要结构,反而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叫逆行变态。45、鳞式 记载鳞片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分数式来表达,这种分数式称为鳞式。 其写法是:侧线鳞的数目(带孔的鳞数)=侧线上鳞的数目(背鳍起点到侧线的 鳞列数)/侧线下鳞的数目(臀鳍起点到侧线的鳞列数)o46、鳍式用字母、数字和符号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如A、C、D、P、V分别代表臀鳍、尾鳍、背鳍、胸鳍、腹鳍;大写罗 马数字代表鳍棘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的数目。47、咽

38、齿 是鲤科鱼类在由第五对鳗弓特化而来的咽骨上着生的结构,咽齿的形 状和食性相关,如鲤鱼的咽齿呈平顶的臼齿形,草鱼(食草)的咽齿呈镰刀形。鲤科 鱼的上下颌无齿,就靠咽喉齿和基枕骨腹面的角质垫相研磨,以压碎通过咽的食 物。48、侧线器官 是鱼类等适应水生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感觉器官。分布在头部和躯 体两侧,其内有感觉细胞,以小管穿过鳞片通向外界,并使鳞片的穿孔排列成行, 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的粘液里,水压等通过侧线孔影 响到管内的粘液,并使感觉器内的纤毛摆动,刺激感觉细胞兴奋,再通过神经将 刺激传到神经中枢。其功能是:测定方位,感觉水流。49、五趾型附肢 是脊椎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

39、附肢特征,从两栖类开始出现(较 原始)。典型的五趾型附肢由前肢的上臂、前臂、腕、掌和指(手部);后肢的 股、胫、跑和趾(足部)所组成,且指骨(或趾骨)为五列。与之相应的前肢骨为: 肱骨、梯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后肢骨为:股骨、胫骨、腓骨、跑骨、 跖骨和趾骨。50、口咽式呼吸 两栖类在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口,空气进入口腔然后鼻孔关 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由于体壁肌肉的收缩和肺的弹性回收力,当口 底下降时,,肺内气体重新压回口腔,如此反复多次。当呼气时,鼻孔张开,口咽腔 中的空气则被压排出体外,这种呼吸方式称口咽式呼吸。51、不完全双循环和完全双循环 两栖、爬行类心室不分隔或分隔不

40、完全,体循 环和肺循环不能完全分开,心脏里是混合血,不完全是含氧血,其循环效率不高, 称之不完全双循环。而鸟类和哺乳类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完全分隔为二心房、二 心室,缺氧血和多氧血完全分开即形成完全双循环。其循环效率高,以保证氧和养 料供应,维持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和恒温。52、泄殖窦和泄殖腔泄殖窦是输尿管和生殖管汇合的略为膨大处,以泄殖孔开 口于体外,肠管单独从肛门开口于体外。如圆口类、硬骨鱼类和大多数哺乳类皆 属此,其肛门和泄殖孔皆是分别开口的,雌性灵长类的排泄和生殖管道也分别开 口。泄殖腔(或叫共泄腔)是肠的末端略为膨大的腔,输尿管和生殖管都开口 于此,是粪、尿与生殖细胞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

41、殖腔孔开口于体外。软骨鱼、 两栖类、爬行类、乌类和哺乳纲单孔类等具有。53、皮(肤)肌(肉)一般起于躯干肌、附肢肌或咽部肌肉而止于皮肤的肌肉,收缩 可引起皮肤及其附属的鳞片或羽毛或毛发等的活动。在两栖类首次出现,爬行 类、鸟类和哺乳类均较发达。54、胸廓从爬行类出现,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借关节和韧带相互连接形成囊状 的结构,可加强呼吸,保护内脏。55、胸式呼吸 从爬行类开始发展的羊膜动物的呼吸方式。由于胸廓的存在,呼 吸时靠肋间肌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使胸腔左右直径扩大或缩小,使肺被动地扩 张或缩小,从而进行呼气和吸气,这种方式即称之胸式呼吸。56、卵生和卵胎生卵生指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受精卵在体

42、外发育,胚胎发育 所需营养来自卵黄本身,如多数昆虫、硬骨鱼类、多数爬行类和鸟类等动物都为 卵生。卵胎生指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至幼体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营 养也来自卵黄本身,与母体没有营养联系,母体只提供发育的场所,如软骨鱼类 和某些毒蛇等都为卵胎生。卵胎生卵的成活率较卵生高。57、双重调节鸟类不仅有调节眼球晶状体凸度和晶状体与角膜之间距离的睫状 肌(后巩膜角膜肌),还具有改变角膜凸度的角膜调节肌(前巩膜角膜肌),能 迅速改变视力,被称为双重调节。58、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和肺气管相通,在吸气和呼气 时肺内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以适应飞行时高氧的需

43、耍,提 高新陈代谢的水平,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称之双重呼吸.59、气囊 是鸟类特有的辅助呼吸构造。为气管分支的一部分,有前、后气囊之分, 主要有9个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具辅助双重呼吸、 减轻身体比重、减少内脏间摩擦及散热调节体温的功能。60、齿式在哺乳类,同一种类的齿型和齿数是稳定的,可以用齿式来表示某一侧 牙齿数目和总齿数。即:门、犬、前臼、臼(上颌)/门、犬、前臼、臼(下颌)x2=总数。61、胎盘 为哺乳类特有,由胚胎的绒毛膜、尿囊膜和母体子宫壁结合起来所形 成的特殊器官,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 物。62、椎间盘为哺乳类双平型的椎体之间

44、的纤维软骨状的垫,可吸收和缓冲运动时 对脊柱的震动,增加灵活性,其内仍保留少量残余脊索。63、腹式呼吸哺乳动物由于横膈的存在,将胸腔与腹腔分隔开,横膈收缩和舒 张,增大和缩小胸腔的上下径,改变胸腔容积进行的呼吸方式称为腹式呼吸。64、同源器官 是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有时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 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上却相同。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鸟翅、蝙蝠的翼、鲸的鳍状肢、狗的前肢以 及人的手臂等,它们在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内部结构却基本相同。V、各大类动物的分类(主要类群、代表动物、主要区别特征)一、原生动物门1、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类器官,具光合营养和渗透营养,行纵二分裂,

45、少数越冬时行接合 生殖。植鞭亚纲 具色素体,可自养,如绿眼虫、夜光虫(赤潮生物)等.。动鞭亚纲无色素体,异养,大多寄生,危害人畜,如锥虫、利什曼原虫等。(曾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利什曼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2、肉足纲具伪足运动类器官具质膜,无表膜,无一定体形。如痢疾变形虫。3、抱子纲无营养和运动类器官,均为寄生生活。渗透型营养,从体表吸取寄主的有机养料。 如疟原虫。4、纤毛纲具纤毛运动类器官,构造复杂,细胞核一般有大核和小核,横二分裂,有时行接 合生殖。重要种类很多,与人类关系密切。如草履虫。二、海绵动物门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三、腔肠动物门1水娘纲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蛆

46、型和水母型,外胚层产生生殖细胞。如数枝蝗,桃花水母。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蛆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内胚层产生生殖细胞。体形大。 如海月水母,海蛰。3、珊瑚纲水蛆型,构造较复杂,体内多具发达的骨针,内胚层产生生殖细胞。单体如海葵, 多数为群体,如各种珊瑚,群体共同分泌骨骼形成珊瑚石。四、扁形动物门1、涡虫纲多自由生活,皮肌囊典型,上有纤毛、杆状体、保护保护色。强化运动机能,有 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迅速对光线和食物等的存在 起反应,消化系统较复杂,适应摄食需要,多为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复杂,如三 角真涡虫。2、吸虫纲寄生,无纤毛,神经系统和感官退化或消失。被角质膜,

47、多有吸盘和小钩,厌氧 呼吸,生殖系统高度发达。生活史大多有更换宿主现象。如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3、绦虫纲高度适应寄生。一般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背腹扁平带状,头部有吸盘和儿 丁质小钩,用于固定。颈部不断向后分出节片。雌雄同体,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每节片均有一套生殖系统。消化系统消失,吸取小肠内已消化的食物。如猪绦虫。五、原腔动物门1、线虫纲 常见的寄生线虫如蛔虫、钩虫、丝虫、烧虫等。2、腹毛纲(如鼬虫)3、轮虫纲(如轮虫)4、线形纲(如铁线虫)5、棘头纲(如棘头虫)6、动吻纲(如动吻虫)7、内肛纲(如内肛虫)六、环节动物门1、多毛纲头部显著,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上有触手、触须和眼等。有疣足,无环带。 间接发育,具有担轮幼虫。一般为海产,如沙蚕等,为鱼类的重要饵料。2、寡毛纲头部不明显,感觉器官一般退化。无疣足,刚毛直接着生在体壁上。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无幼虫期。多淡水和陆上生活,喜在阴暗、潮 湿、疏松和腐殖质较多的酸性土壤中生活,如环毛蚓等。3、蛭纲高度特化一类,俗称蚂蟆。体扁长,体节数恒定,每体节又分若干体环,无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